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末字词组
鸾胶鱼胶骨胶传致胶麋胶橡胶湖胶割胶
胶胶枫胶孔胶阿拉伯胶鹿胶似漆如胶牛皮胶白胶
折胶钩胶明胶阴胶乳胶槐胶牛胶熟橡胶
投胶脱胶寒胶透明胶广云胶黄明胶开胶呵胶
弦胶黐胶对胶脂胶驴皮胶黄胶柳胶皓胶
冰胶桃胶煮胶凤麟胶鳔胶鼠胶歙漆阿胶 
续弦胶松胶烟胶螯胶世胶树胶笨胶 
东胶秋胶皮胶虫胶东序西胶扰扰胶胶粘胶 
麟胶香胶发胶集弦胶栲胶异戊橡胶合成橡胶 
阿胶阿井胶膘胶鹿角胶弓胶火棉胶西胶 

词语解释:鸾胶  拼音:luán jiāo
《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 凤麟洲 ,多仙家,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 鸞胶 ”。后多用以比喻续娶后妻。 五代 刘兼 《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诗:“鸞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 清 金捧阊 《守一斋笔记·龙虎山道童》:“﹝ 刘侍郎 ﹞丧耦,欲续鸞胶,闻 裴抚 女贤且美,议婚。” 郁达夫 《无题》诗之一:“催妆何必题中馈,编集还应列外篇。一自 苏卿 羈海上,鸞胶原易续心弦。”
词语解释:胶胶  拼音:jiāo jiāo
(1).鸡鸣声。《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鸡鸣胶胶。” 唐 李益 《闻鸡赠主人》诗:“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清 《雨后放舟》诗:“漠漠烟中柳,胶胶午后鸡。” 王闿运 《愁霖赋》:“信诗人之思晦兮,鸡胶胶而不已。”
(2).泛指禽类的鸣声。《后汉书·马融传》:“鳩之乎兹囿之中,山敦云移,羣鸣胶胶,鄙騃譟讙。”
慌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此为余第一次见玉人启其唇樱,貽余诚款,故余胶胶不知作何词以对。”参见“ 胶胶纷纷 ”、“ 胶胶扰扰 ”。
词语解释:折胶  拼音:zhé jiāo
(1).《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以为候而出军。”后因用以指秋冬时节。《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候满月而窥兵,乘折胶而纵鏑。” 宋 夏竦 《和太师相公秋兴》:“原上西风马力生,折胶时候正凄清。”《南齐书·曹虎传》:“ 樊 汉 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
(2).形容严寒。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五:“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宋 苏轼 《玉石偈》:“当观热相无去来,寒至折胶热流金。”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当大寒暑,折胶鑠金时,必拱立座隅。”
词语解释:投胶  拼音:tóu jiāo
犹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语本《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唐 杜甫 《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明 张居正 《寄胡剑西太史》诗之二:“投胶约在终相忆,附驥才慳却自知。”
词语解释:弦胶  拼音:xián jiāo
即续弦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汉武 不信弦胶, 魏文 不信火布。”参见“ 续弦胶 ”。
词语解释:续弦胶  拼音:xù xián jiāo
古代传说 西海 之中有 凤麟洲 ,仙家以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又名集弦胶、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粘合之处,终无所损。见旧题 汉 东方朔 《海内十洲记》、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词语解释:冰胶  拼音:bīng jiāo
冰冻。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余从 关中 闻一縉绅谈,边欲造战舰数百艘,以阨 青海 之要。开府 沉公 詰之云:‘虏犯多在寒候,冰胶柰何?’其人思惟少顷曰:‘闻 西寧 暖水流入 清海 ,当无患也。’开府为之絶倒。” 清 倪承茂 《苦寒行》:“ 燕山 九月即飞雪,玄冬寒气更慄烈。河西冰胶午不开,山头冻雀眼流血。”
词语解释:续弦胶  拼音:xù xián jiāo
古代传说 西海 之中有 凤麟洲 ,仙家以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又名集弦胶、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粘合之处,终无所损。见旧题 汉 东方朔 《海内十洲记》、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词语解释:东胶  拼音:dōng jiāo
周 代大学。《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详“ 东胶西序 ”。
词语解释:东胶西序  拼音:dōng jiāo xī xù
《礼记·王制》:“ 夏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 夏 周 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陈书·儒林传·沉不害》:“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於西京。”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东胶西序,云阁蓬丘;国号 陶唐 ,家成 邹 鲁 。”《旧唐书·太宗纪上》:“释菜合乐之仪,东胶西序之制,养老之义,遗文可覩。”亦作“ 东序西胶 ”。《陈书·徐陵传》:“巡省方化,咸问高年,东序西胶,皆尊耆耋。”
词语解释:麟胶  拼音:lín jiāo
麟角胶。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词语解释:阿胶  拼音:ē jiāo
中药名。是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原产 山东省 东阿县 ,以 阿井 水煎黑驴皮制成。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亦称驴皮胶。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敝箄不能救 盐池 之咸,阿胶不能止 黄河 之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东阿 亦 济水 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疎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阿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郭沫若 《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参见“ 阿井 ”。
词语解释:阿井  拼音:ā jǐng
井名。在 山东省 阳谷县 东北 阿城镇 。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东阿 ﹞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 阿井 之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齐 人以 阿井 煎胶,其井比旁井重数倍。”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五:“ 阿井 在 阳穀县 故 东阿城 中,惟二井甘水也,相传秤之比他水重尔。”
词语解释:鱼胶  拼音:yú jiāo
(1).用鱼类的鳔或鳞、骨、皮等熬制而成的胶。黏性强。用作黏合剂,也可以制照相的胶片。《旧唐书·突厥传上》:“﹝ 頡利 ﹞为 大恩 所挫,於是乃惧,仍放 顺德 还,更请和好,献鱼胶数十斤,欲令二国同於此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 黄山 张处厚 、 高景修 ,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沉珪 、 常和 。”参见“ 鰾胶 ”。
(2).方言。鱼的鳔。特指黄鱼的鳔。
词语解释:鳔胶  拼音:biào jiāo
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的胶。黏性大,多用来粘木器。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云中 之鹿胶, 吴中 之鰾胶, 东阿 之牛胶,漆始汁,鍊煎并为重采,鬱而用之。”《水浒传》第二回:“那身分模样,这气毬一似鰾胶粘在身上的。”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他想着的那点事,像块化透了的鳔胶,把他的心整个儿糊满了。”
词语解释:枫胶  拼音:fēng jiāo
即枫脂。《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房室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 唐 陆龟蒙 《邺宫词》之一:“ 魏武 平生不好香,枫胶蕙炷洁宫房。”参见“ 枫脂 ”。
词语解释:枫脂  拼音:fēng zhī
枫树上分泌的胶状液体,有香味,可入药。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玉之精为白虎,金之精为车渠,枫脂千岁为琥珀。”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枫》:“枫脂入地千年,即成琥珀。”
词语解释:钩胶  拼音:gōu jiāo
鸟鸣声。 宋 郑侠 《幽居》诗:“幽禽隔树鉤胶语,异草摇风合和香。”
词语解释:脱胶  拼音:tuō jiāo
(1).物体上的胶质脱落;用胶质粘合的物体脱落。
(2).去掉附着在植物纤维上的胶质。
词语解释:黐胶  拼音:chī jiāo
木胶。《治禅病秘要法经》卷下:“心如黐胶,处处随着,不可禁制。” 唐 贾岛 《翫月》诗:“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词语解释:桃胶  拼音:táo jiāo
桃树树皮上所含的一种脂胶,中医用来治痢疾,工业上可做粘合剂原料。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桃胶以桑灰汁渍,服之百病愈。” 唐 李贺 《南园》诗之三:“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 越 佣能种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桃胶》:“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
词语解释:松胶  拼音:sōng jiāo
指松脂。 唐 白居易 《题洛中第宅》诗:“松胶粘琥珀,筠粉扑琅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脂,别名松膏、松肪、松胶。”
词语解释:秋胶  拼音:qiū jiāo
《周礼·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 郑玄 注:“三材,胶、丝、漆。” 贾公彦 疏:“干、角、筋须三材乃合,则秋是作弓之时。”后因以“秋胶”指弓弩或射艺。 唐 郑损 《艺堂》诗:“堂开冻石千年翠,艺讲秋胶百步威。”
词语解释:香胶  拼音:xiāng jiāo
胶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汉武帝 时, 西海国 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餘胶半两, 西 使佩以自随。后从 武帝 射於 甘泉宫 ,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 西 使乃进,乞以所送餘香胶续之,座上左右莫不怪。 西 使乃以口濡胶为以住断弦两头,相连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头,终不相离。”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诗之四:“玉梳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词语解释:阿井胶  拼音:ā jǐng jiāo
即阿胶。 宋 梅尧臣 《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茶十枚因以为答》诗:“玉斧裁云片,形如阿井胶。”参见“ 阿胶 ”。
词语解释:阿胶  拼音:ē jiāo
中药名。是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原产 山东省 东阿县 ,以 阿井 水煎黑驴皮制成。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亦称驴皮胶。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敝箄不能救 盐池 之咸,阿胶不能止 黄河 之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东阿 亦 济水 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疎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阿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郭沫若 《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参见“ 阿井 ”。
词语解释:阿井  拼音:ā jǐng
井名。在 山东省 阳谷县 东北 阿城镇 。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东阿 ﹞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尝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 阿井 之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齐 人以 阿井 煎胶,其井比旁井重数倍。”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五:“ 阿井 在 阳穀县 故 东阿城 中,惟二井甘水也,相传秤之比他水重尔。”
词语解释:骨胶  拼音:gǔ jiāo
用动物的骨头熬成的胶状物质,可以做黏合剂。
词语解释:孔胶  拼音:kǒng jiāo
很扎实、牢固。《诗·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毛 传:“胶,固也。” 郑玄 笺:“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 高亨 注:“孔,很,胶,牢固。”
词语解释:明胶  拼音:míng jiāo
有机化合物。白色或淡黄色的薄片或颗粒,半透明,在热水中容易溶解。用牛、驴等动物的皮、骨等熬制而成,工业上用作黏合剂,也用于制造照相感光材料,医药上用作止血剂,也供食品工业用。
词语解释:寒胶  拼音:hán jiāo
指秋天的胶。胶喜干恶湿,秋季弓黏结牢固,虽折而胶不解,故以“寒胶”喻指劲弓。 北齐 樊逊 《祸福报应对》:“三折寒胶,再游 金马 。”《北齐书·文襄帝纪》:“今寒胶向折,白露将团,方凭国灵,龚行天罚。”《升庵诗话》卷十引 隋 江总 《折杨柳》诗:“塞北寒胶拆, 江 南杨柳结。”参见“ 胶折 ”、“ 折胶 ”。
词语解释:对胶  拼音:duì jiāo
古时一种制造优质墨的方法。制墨时用胶乳同烟粉混合,凝固而成。墨质坚硬,书写有光泽,经久不变。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沉珪 ﹞每云: 韦仲将 法,止用五两之胶,至 李氏 渡 江 ,始用对胶,而祕不传,为可恨。一日,与 张处厚 於 居彦实 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早,墨皆断裂。 彦实 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弃,遂蒸浸以出故胶,再以新胶和之,墨成,其坚如玉石。因悟对胶法,每视烟料而煎胶,胶成和煤,无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铭云‘ 沉珪 对胶,十年如石,一点如漆’者,此最佳者也。”参阅 宋 米芾 《墨史》卷上、 宋 张淏 《云谷杂记·王象先作画》
词语解释:煮胶  拼音:zhǔ jiāo
炼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煮胶》:“煮胶要用二月、三月、十月,餘月则不成。”
词语解释:烟胶  拼音:yān jiāo
熏烤拌有灶上或瓦窑上黑灰的牛皮而制成的胶剂。可作外用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烟胶》﹝集解﹞:“此(烟胶)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窰上黑土也。”
词语解释:皮胶  拼音:pí jiāo
用动物皮熬成的黏性物质。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皮胶十两,银一分八厘。”
词语解释:发胶  拼音:fā jiāo
理发或烫发后用来固定发型的化妆品。
词语解释:膘胶  拼音:biāo jiāo
即鳔胶。《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木头雕就文官口,膘胶占在武官唇。”参见“ 鰾胶 ”。
词语解释:鳔胶  拼音:biào jiāo
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的胶。黏性大,多用来粘木器。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云中 之鹿胶, 吴中 之鰾胶, 东阿 之牛胶,漆始汁,鍊煎并为重采,鬱而用之。”《水浒传》第二回:“那身分模样,这气毬一似鰾胶粘在身上的。”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他想着的那点事,像块化透了的鳔胶,把他的心整个儿糊满了。”
词语解释:传致胶  拼音:chuán zhì jiāo
阿胶的别名。《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兽部上》:“阿胶……一名传致胶。”
词语解释:阿拉伯胶  拼音:ā lā bó jiāo
一种水溶性的胶,从几种金合欢属植物(尤指Acacia senegal阿拉伯胶树和A.arabica阿拉伯金合欢)中得到,特别用于制造粘合剂、墨水和糖果,用于纺织品的精加工和制药
词语解释:阴胶  拼音:yīn jiāo
指炮制药膏时附着在器壁上的一种胶状物。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雷公炮炙论》:“知疮所在,口点阴胶……阴胶即是甑中气垢。点少许於口中,即知臟腑所起,直彻至住处知痛,足可医也。”
词语解释:透明胶  拼音:tòu míng jiāo
橡胶的一种。多为棕色半透明状,质柔软,弹性强,耐磨,用来制鞋底等。
词语解释:脂胶  拼音:zhī jiāo
油脂胶漆一类黏合剂。《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脂胶、丹漆,毋或不良。” 唐 沉亚之 《移佛记》:“坚之以脂胶,饰之丹漆五色,然后形神儼然成其像。” 宋 周邦彦 《汴都赋》:“金角丹漆,脂胶竹木。”
词语解释:凤麟胶  拼音:fèng lín jiāo
传说中的一种粘合剂。以凤喙及麟角合煎而成,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 唐 张贲 《奉和袭美伤开元顾道士》:“凤麟胶尽夜如何,共叹先生剑解多。”参见“ 凤喙 ”。
词语解释:凤喙  拼音:fèng huì
凤凰的嘴。神话中认为是制作续弦胶的原料。《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羣。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洞冥记》:“ 善苑国 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殻,胜於黄胶,亦谓之螯胶,胜於凤喙之胶也。”
词语解释:螯胶  拼音:áo jiāo
蟹壳制成的胶。《洞冥记》:“ 善苑国 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於黄胶,亦谓之螯胶,胜於凤喙之胶也。”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
词语解释:虫胶  拼音:chóng jiāo
一种天然树脂。由紫胶虫的分泌液凝结在树枝上经干燥而成。色紫红,略透明。经加工提炼即成虫胶片,可供制造涂料(即泡立水)、唱片及绝缘材料等用。又称紫胶。
词语解释:集弦胶  拼音:jí xián jiāo
传说中一种能接续弓弩断弦或刀剑断刃的胶。《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旧题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上多凤麟数万餘群。仙家煑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集絃胶,或名连金泥,能连弓弩断弦,连刀剑断斫。”
词语解释:鹿角胶  拼音:lù jiǎo jiāo
白胶的别名。用鹿角熬制的胶,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胶,或只以浓汁熬成膏者为鹿角胶。”
词语解释:麋胶  拼音:mí jiāo
麋角所制的胶。 元 倪瓒 《赠陶得和制墨》诗:“麋胶万杵捣玄霜,螺製初成龙井庄。”
词语解释:鹿胶  拼音:lù jiāo
用鹿角熬的胶。《周礼·考工记·弓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 郑玄 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 孙诒让 正义:“用皮谓马、鼠,用角谓鹿、牛、犀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云中 之鹿胶, 吴中 之鰾胶, 东阿 之牛胶,漆姑汁,鍊煎并为重采,鬱而用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烟香自有龙麝气》:“ 西洛 王迪 ,隐君子也。其墨法止用远烟、鹿胶二物,铣泽出 陈赡 之右。”
词语解释:乳胶  拼音:rǔ jiāo
一种粘木板用的乳白色强胶,成分是聚醋酸乙烯树脂
词语解释:广云胶
胶名。产于广东,无臭味
词语解释:驴皮胶  拼音:lǘ pí jiāo
中药名。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是一种滋补养血药。原产 山东省 东阿县 ,故又称阿胶。
词语解释:鳔胶  拼音:biào jiāo
用鱼鳔或猪皮等熬制的胶。黏性大,多用来粘木器。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云中 之鹿胶, 吴中 之鰾胶, 东阿 之牛胶,漆始汁,鍊煎并为重采,鬱而用之。”《水浒传》第二回:“那身分模样,这气毬一似鰾胶粘在身上的。”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他想着的那点事,像块化透了的鳔胶,把他的心整个儿糊满了。”
词语解释:世胶  拼音:shì jiāo
人世的矛盾纠缠。 明 方孝孺 《赠瑄蕴中序》:“去人羣,远世胶,不获从名人胜流讲説,咨叩以广其业。”
词语解释:东序西胶  拼音:dōng xù xī jiāo
见“ 东胶西序 ”。
词语解释:东胶西序  拼音:dōng jiāo xī xù
《礼记·王制》:“ 夏后氏 养国老於东序,养庶老於西序……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 夏 周 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陈书·儒林传·沉不害》:“故东胶西序,事隆乎三代;环林璧水,业盛於西京。”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东胶西序,云阁蓬丘;国号 陶唐 ,家成 邹 鲁 。”《旧唐书·太宗纪上》:“释菜合乐之仪,东胶西序之制,养老之义,遗文可覩。”亦作“ 东序西胶 ”。《陈书·徐陵传》:“巡省方化,咸问高年,东序西胶,皆尊耆耋。”
词语解释:栲胶  拼音:kǎo jiāo
鞣革用的原料,主要成分为鞣酸,是从栲树、红树、栎树等植物中提取的。
词语解释:弓胶  拼音:gōng jiāo
制弓六材之一。用以黏合弓干。《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 裴駰 集解:“言作弓之法,以胶被昔干而纳诸檠中。”
词语解释:橡胶  拼音:xiàng jiāo
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
词语解释:似漆如胶  拼音:sì qī rú jiāo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水浒传》第四七回:“徒闻似漆与如胶,利害塲中便忍抛。”《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词语解释:槐胶  拼音:huái jiāo
槐树的树脂。一种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槐》:“槐胶。﹝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一切风,化涎,肝臟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
词语解释:黄明胶  拼音:huáng míng jiāo
用牛皮或鹿皮熬成的胶。黄色,透明,用于胶物或调制颜料,亦可入药。 宋 晁贯之 《墨经·胶》:“凡鹿胶,一名白胶,一名黄明胶。墨法所称黄明胶,正谓鹿胶,世人多误以为牛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黄明胶》:“黄明胶即今水胶,乃牛皮所作,其色黄明,非白胶也。”
词语解释:黄胶  拼音:huáng jiāo
黄色的胶。《洞冥记》:“ 善苑国 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殻,胜於黄胶,亦谓之螯胶,胜於凤喙之胶也。”
词语解释:鼠胶  拼音:shǔ jiāo
用鼠皮熬成的胶。《周礼·考工记·弓人》:“鹿胶青白……鼠胶黑。” 郑玄 注:“皆谓煮用其皮或角。” 贾公彦 疏:“惟鹿用皮亦用角……自餘皆用皮云。”
词语解释:树胶  拼音:shù jiāo
(1).某些树木分泌的胶质。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熏陆香》:“薰陆香,出 大秦 ,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於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採之。”
(2).指橡胶。多指经过初步加工的半透明胶片,通称生橡胶。
词语解释:扰扰胶胶  拼音:rǎo rǎo jiāo jiāo
纷乱貌。语本《庄子·天道》:“胶胶扰扰乎。” 成玄英 疏:“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回思向者之事,扰扰胶胶于身,初无少异,所谓如梦觉如醉醒。” 吴恭亨 《诸将》诗之一:“谁翻扰扰胶胶局,此号堂堂正正旗。”
词语解释:异戊橡胶  拼音:yì wù xiàng jiāo
由异戊二烯合成的一种橡胶,最接近天然橡胶,而耐水性,电绝缘性超过天然橡胶
词语解释:火棉胶  拼音:huǒ mián jiāo
在化学溶剂中的硝酸纤维溶液,用一种天然胶或合成胶增塑的树脂与之相结合,通过溶剂蒸发而干燥后制成的材料
词语解释:湖胶  拼音:hú jiāo
谓湖水封冻。《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又一个道:‘只怕这雪还要大哩。’又一个道:‘风太急了,住了风,只怕湖胶。’”
词语解释:牛皮胶  拼音:niú pí jiāo
用牛皮熬制成的胶块。加热后可粘合物体。古代亦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黄明胶》﹝正误﹞引 苏颂 曰:“今方家所用黄明胶,多是牛皮……但今牛皮胶製作不精,故不堪用,止以胶物耳。”
词语解释:牛胶  拼音:niú jiāo
即牛皮胶。《周礼·考工记·弓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郑玄 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 孔颖达 疏:“惟鹿用皮,亦用角,今人鹿犹用角,自餘皆用皮。”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云中 之鹿胶, 吴中 之鰾胶, 东阿 之牛胶、漆姑汁,鍊煎并为重采,鬱而用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过糊》:“凡糊,用麵觔内小粉为质,纱罗所必用,綾绸或用或不用。其染纱不存素质者,用牛胶水为之,名曰清胶纱。”参见“ 牛皮胶 ”。
词语解释:牛皮胶  拼音:niú pí jiāo
用牛皮熬制成的胶块。加热后可粘合物体。古代亦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黄明胶》﹝正误﹞引 苏颂 曰:“今方家所用黄明胶,多是牛皮……但今牛皮胶製作不精,故不堪用,止以胶物耳。”
词语解释:开胶  拼音:kāi jiāo
用胶黏合的东西裂开:三合板~就没法用了ㄧ这双运动鞋没穿一个月就开了胶。
词语解释:柳胶  拼音:liǔ jiāo
柳树分泌的汁液,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柳胶,主治恶疮,及结砂子。”
词语解释:歙漆阿胶  拼音:shè qī ē jiāo
以胶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 安徽 歙县 之漆;阿胶, 山东 东阿县 之胶。《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词语解释:笨胶  拼音:bèn jiāo
质量较差的粗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煮胶》:“近盆末下,名为‘笨胶’,可以建车;近盆末上,即为‘胶清’,可以杂用;最上胶皮如粥膜者,胶中之上,第一黏好。” 缪启愉 校释:“笨,粗而不精。笨胶,犹言粗胶、浊胶。”
词语解释:粘胶  拼音:nián jiāo
一种胶粘性的金棕色溶液,主要含有黄原酸纤维素,它在氢氧化钠中,一至数日成熟后经处理可形成单丝、短纤维或再生纤维的薄膜
词语解释:合成橡胶  拼音:hé chéng xiàng jiāo
具有类似于天然橡胶的弹性和硫化能力等性质的合成物质;是以石油、煤、天然气、电石等为原料,通过聚合作用或共聚作用合成的。如丁苯橡胶、异戊橡胶。合成橡胶种类很多,在某些方面可以代替天然橡胶,有些品种还具有某种超过天然橡胶的特性。
词语解释:西胶  拼音:xī jiāo
指学校。《晋书·儒林传序》:“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陈书·徐陵传》:“东序西胶,皆尊耆耋。”
词语解释:割胶  拼音:gē jiāo
把橡胶树的外皮和韧皮部割开,使橡胶树的胶乳流出来。
词语解释:白胶  拼音:bái jiāo
鹿角胶。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白胶》
词语解释:熟橡胶  拼音:shú xiàng jiāo
硫化橡胶。
词语解释:呵胶  拼音:hē jiāo
一种易融的胶。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百工医技》:“呵胶出 辽 中,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鈿,呵嘘随融,故谓之呵胶。”
词语解释:皓胶  拼音:hào jiāo
水气凝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