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胶漆胶牙胶序胶密胶州湾胶附胶噤胶胶纷纷
胶胶胶青胶加胶戾胶执胶鬲之困胶囊剂胶目
胶庠胶杯胶浅胶清胶布胶卷胶囊胶盭
胶扰胶葛胶革胶带胶掌胶印胶着胶皮
胶柱胶船胶漆交胶溺胶淤胶东大鼓胶轮胶车
胶续胶折胶结胶木胶柱调瑟胶合板胶胶角角胶菜
胶舟胶牙饧胶漆契胶枣胶滞胶合胶胶膊膊胶花
胶粘胶固胶鳔胶姆糖胶鞋胶口胶臈胶让
胶轕胶泥胶饧胶水胶靴胶体胶致胶言
胶黏胶黐胶接胶柱鼓瑟胶黉胶乳胶腊胶胶扰扰

词语解释:胶漆  拼音:jiāo qī
(1).胶与漆。亦指黏结之物。《孙子·作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韩非子·安危》:“ 尧 无胶漆之约於当世而道行, 舜 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韩诗外传》卷四:“夫习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畅於筋骨,贞於胶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编简一定,胶漆不移。”
(3).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 汉 邹阳 《狱中上书》:“感於心,合於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李光 《将游燕蓟留别秋叶仍用前韵》之二:“两点 金 焦 双血泪,悠悠胶漆説 雷 陈 。”
词语解释:胶胶  拼音:jiāo jiāo
(1).鸡鸣声。《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鸡鸣胶胶。” 唐 李益 《闻鸡赠主人》诗:“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清 《雨后放舟》诗:“漠漠烟中柳,胶胶午后鸡。” 王闿运 《愁霖赋》:“信诗人之思晦兮,鸡胶胶而不已。”
(2).泛指禽类的鸣声。《后汉书·马融传》:“鳩之乎兹囿之中,山敦云移,羣鸣胶胶,鄙騃譟讙。”
慌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此为余第一次见玉人启其唇樱,貽余诚款,故余胶胶不知作何词以对。”参见“ 胶胶纷纷 ”、“ 胶胶扰扰 ”。
词语解释:胶庠  拼音:jiāo xiáng
周 代学校名。 周 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后世通称学校为“胶庠”。语本《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梁书·裴子野传》:“且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奬后进,庶一夔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唐 元稹 《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情见寄》诗:“秋草古胶庠,寒沙废宫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读诗书不愧胶庠,畏先圣洋洋灵显。”
词语解释:胶扰  拼音:jiāo rǎo
扰乱;搅扰。 宋 程俱 《过方子通惟深》诗:“尘中等胶扰,念此将焉从。”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三》:“世言 王荆公 尝延馆一修行僧於家,当胸次胶扰时即就僧语,语輒释然。”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六:“胶扰得丧间,若与方寸仇。”《孽海花》第十八回:“原来 雯青 还是昨日上午抵埠的,被脚靴手版胶扰了一日,直到上灯时,方领了 彩云 进了洋务局公馆。”
词语解释:胶柱  拼音:jiāo zhù
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 齐 人就 赵 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 唐 李绅 《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 蓟 永 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輟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参见“ 胶柱鼓瑟 ”。
词语解释:胶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 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故在 靖康 之初,有备则当守, 靖康 之末,无备则当避,岂可胶柱而鼓瑟耶?”《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胶柱鼓瑟, 三峡 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红楼梦》第五一回:“这 寳姐姐 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词语解释:胶续  拼音:jiāo x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汉武帝 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餘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后从 武帝 射於 甘泉宫 ,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餘香胶续之……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后以“胶续”为妻死续娶之称,故亦曰“续弦”。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弟既丧偶,胡不早为胶续,虚此韶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大忧,急为胶续以解之,而公子不乐。”
词语解释:胶舟  拼音:jiāo zhōu
用胶黏合之舟。《旧唐书·李密传》:“主上南巡,泛胶舟而忘返; 匈奴 北炽,将被髮於 伊川 。”按,此喻处境危殆。参见“ 胶船 ”。
词语解释:胶船  拼音:jiāo chuán
用胶黏合的船。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周》:“ 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 汉 , 楚 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用为比喻无济于事或无所作为之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胶船。”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已恨太官餘麯饼,争教 汉水 入胶船。”
词语解释:胶粘  拼音:jiāo nián
见“ 胶黏 ”。
词语解释:胶黏  拼音:jiāo nián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词语解释:胶轕  拼音:jiāo gé
见“ 胶葛 ”。
词语解释:胶葛  拼音:jiāo gě
亦作“ 胶輵 ”。亦作“ 胶轕 ”。
(1).交错纷乱貌。《楚辞·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王逸 注:“参差駢错而纵横也。” 洪兴祖 补注:“车马喧杂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胶輵”。《史记·扬雄传上》:“齐总总撙撙,其相胶葛兮,猋骇云讯,奋以方攘。”《文选·扬雄〈甘泉赋〉》作“胶轕”。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 尧 舜 为的,苞罗旁魄,胶轕下上,而不出於正。” 明 宋濂 《水北山居记》:“古之君子其居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清 魏源 《复魏制府询海运书》:“其中条件尚多胶轕,统俟议定,録状呈览。” 黄远庸 《历历伤心录》二:“诚恐债权债务,胶葛纠纷,市场为之动摇,外人出而干涉,后患有不可言者。”
(2).深远广大貌。 晋 左思 《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嶸。”《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嶸,络以 随 珠,綷以金镜。”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一本作“ 樛嶱 ”。
词语解释:胶黏  拼音:jiāo nián
亦作“ 胶粘 ”。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词语解释:胶牙  拼音:jiāo yá
指(食物)坚硬难嚼。 清 钱谦益 《灯楼行壬寅元夕赋示施伟长》:“怜君旅食山城下,鐘罢炉残守僧舍。胶牙生菜粥不糜,蜇鼻村酤酒未笮。”
词语解释:胶青  拼音:jiāo qīng
(1).一种含有胶质成分的黑色颜料,可用以染鬓。《宣和遗事》前集:“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胶青刷鬢,美衣玉食。”
(2).见“ 胶清 ”。
词语解释:胶清  拼音:jiāo qīng
(1).一种流动性较大而没有杂质渣滓的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乃融好胶清,和於铁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2).亦作“ 胶青 ”。指已制成颜料或染料、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朱子语类》卷四:“ 伊川 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
词语解释:胶杯  拼音:jiāo bēi
谓天寒酒冻。 宋 苏轼 《和刘景文〈雪〉》:“童子愁冰砚,佳人苦胶杯。”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胶杯虽出《庄子》‘置杯焉则胶’,而此所谓胶杯,乃是酒冻也。”
词语解释:胶葛  拼音:jiāo gě
亦作“ 胶輵 ”。亦作“ 胶轕 ”。
(1).交错纷乱貌。《楚辞·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王逸 注:“参差駢错而纵横也。” 洪兴祖 补注:“车马喧杂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胶輵”。《史记·扬雄传上》:“齐总总撙撙,其相胶葛兮,猋骇云讯,奋以方攘。”《文选·扬雄〈甘泉赋〉》作“胶轕”。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其道以圣人为主,以 尧 舜 为的,苞罗旁魄,胶轕下上,而不出於正。” 明 宋濂 《水北山居记》:“古之君子其居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 清 魏源 《复魏制府询海运书》:“其中条件尚多胶轕,统俟议定,録状呈览。” 黄远庸 《历历伤心录》二:“诚恐债权债务,胶葛纠纷,市场为之动摇,外人出而干涉,后患有不可言者。”
(2).深远广大貌。 晋 左思 《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嶸。”《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嶸,络以 随 珠,綷以金镜。”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一本作“ 樛嶱 ”。
词语解释:胶船  拼音:jiāo chuán
用胶黏合的船。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周》:“ 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 汉 , 楚 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用为比喻无济于事或无所作为之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词:“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胶船。”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已恨太官餘麯饼,争教 汉水 入胶船。”
词语解释:胶折  拼音:jiāo shé
语本《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常以为候而出军。”后因以“胶折”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宋 杨亿 《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輙为鸟举之谋。”
词语解释:胶牙饧  拼音:jiāo yá xíng
用麦芽制成的糖,食之黏齿,故名。旧俗常用作送灶时的供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 唐 白居易 《岁月家宴戏示弟侄等》诗:“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谢学墉﹞《送灶》云:……莫向 玉皇 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餳。”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词语解释:胶固  拼音:jiāo gù
(1).牢固。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而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越旬日而巢成矣……杂木枯枝,纵横重叠,不知何以得胶固无恙?”
(2).巩固团结。《后汉书·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埶,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晋 陆机 《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周书·崔猷传》:“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 邹鲁 《中国同盟会》:“国之藉以胶固者,其力常在於民,主治者其末矣。”
(3).固陋;固执。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寧臣胶固,所宜膺荷。” 宋 苏轼 《再上皇帝书》:“自非见利忘义居之不疑者,孰肯终始胶固不自湔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大道冥冥,固非一知半解者所能妄测,若必以胶固之见解之,谬矣。”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学革命之回顾》:“前卫者的一群如 周作人 、 刘半农 、 钱玄同 辈,却胶固在他们的小资产阶级的趣味里。”
(4).互结不解。指某种集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申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谓门生,遂成胶固。”
(5).指密相勾结。《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丑, 李希烈 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 建兴王 ,与 朱滔 等四盗胶固为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嗟乎! 世祖 设是官,本以防权姦胶固、党与盘结之患,使之有所防范,击刺以正国势。”
词语解释:胶泥  拼音:jiāo ní
含有水份的黏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 庆历 中,有布衣 毕昇 ,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脣,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红楼梦》第二七回:“像你上回买的那……胶泥垛的风炉子儿,就好了。” 梁斌 《红旗谱》三十:“我捉摸了个法子:先把它碾烂,使些胶泥和起来,用板子拍得一方块一方块的。等晒干了,把它垒成院墙。”
词语解释:胶黐  拼音:jiāo chī
即黐胶。用细叶冬青树皮制成的木胶,可以黏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胶黐取虎》:“我不烦一矢之遗,当以胶黐取之,如黏飞雀之易也。”
词语解释:胶序  拼音:jiāo xù
殷 学名序, 周 学名胶,后即用为学校的通称。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隋书·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明 袁宏道 《寿存斋张公七十序》:“而尊人 存斋公 ,少困胶序,老为邑博士,未期月挂冠去。”
词语解释:胶加  拼音:jiāo jiā
乖戾;缠绕无绪。《楚辞·九辩》:“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王逸 注:“贤愚反戾,人异形也。”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世俗胶加,人情万端。” 南朝 梁 沉约 《与徐勉书》:“而 建武 肇运,人世胶加,一去不返,行之未易。”《北史·郎基传》:“积年留滞,案状胶加,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词语解释:胶浅  拼音:jiāo qiǎn
指舟船搁浅。《明史·陈德传》:“ 太祖 舟胶浅, 德 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二》:“ 友谅 驍将 张定边 欲犯上舟,舟适胶浅。”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沿途贩售,所至輒留,稍加督催,輒称胶浅。”
词语解释:胶革  拼音:jiāo gé
用皮革熬成的遇水能化的黏性物质。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如置膏泽于冶火之中,如置胶革于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词语解释:胶漆交  拼音:jiāo qī jiāo
比喻深厚的交情。 唐 元稹 《说剑》诗:“吾友有寳剑,密之如密友,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词语解释:胶结  拼音:jiāo jié
(1).如胶之凝结。常喻事物不易分解。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一·法护》:“解释胶结,每无遗滞。” 明 方孝孺 《深虑论五》:“天下之民胶结而不可解。” 康濯 《东方红》第八章六:“ 麒麟庄 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直到如今,村里的战斗都还胶结着没取得胜利!”
(2).指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词语解释:胶漆契  拼音:jiāo qī qì
犹言胶漆交。 唐 白居易 《伤友》诗:“曩者胶漆契,邇来云雨暌。”参见“ 胶漆交 ”。
词语解释:胶漆交  拼音:jiāo qī jiāo
比喻深厚的交情。 唐 元稹 《说剑》诗:“吾友有寳剑,密之如密友,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词语解释:胶鳔  拼音:jiāo biào
鱼胶。用鱼鳔熬成的胶。 宋 范仲淹 《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并军须杂物》:“天下科率如牛皮筋、角弓弩材料,箭干、鎗干、胶鰾、翎毛、漆蜡,一切之物皆出於民,谓之和置。”
词语解释:胶饧  拼音:jiāo xíng
稠厚的饴糖。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小郗先生》:“乃索纸一幅,吐津涂其上,稠如胶餳。”
词语解释:胶接  拼音:jiāo jiē
用胶粘方法连接
词语解释:胶密  拼音:jiāo mì
(1).犹密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乃轞车胶致,与王诣长安” 唐 张守节 正义:“谓其车上著板,四周如槛形,胶密不得开,送致京师也。”
(2).犹言纠缠不已。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疹蛊胶密兮,肝胆为仇。”
词语解释:胶戾  拼音:jiāo lì
(1).回环曲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穹隆云挠,蜿灗胶戾。”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蜿灗,展转也;胶戾,邪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宛潬胶盭”。《文选·木华〈海赋〉》:“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 吕向 注:“胶戾,环旋貌。”
(2).乖戾。《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 颜师古 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
词语解释:胶清  拼音:jiāo qīng
(1).一种流动性较大而没有杂质渣滓的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乃融好胶清,和於铁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2).亦作“ 胶青 ”。指已制成颜料或染料、色泽比较纯净的胶质。《朱子语类》卷四:“ 伊川 言气质之性,正犹佛书所谓水中盐味,色里胶清。”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又谓之色里胶青。盖谓之曰胶青,则又是色;谓之曰色,则又是胶青。胶青与色,合而为一,不可取也。”
词语解释:胶带  拼音:jiāo dài
(1).塑料制成的磁带。用于录音、录象或数据记录等。
(2).塑料和胶制成的带状物。
词语解释:胶溺  拼音:jiāo nì
搁浅沉溺。《南齐书·顾宪之传》:“当以风涛迅险,人力不捷,屡致胶溺,济急利物耳。”
词语解释:胶木  拼音:jiāo mù
在橡胶中加入适量的硫磺,加热制成的硬质材料,多用做电器的绝缘材料等。
词语解释:胶枣  拼音:jiāo zǎo
蒸熟的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乃旋炒银杏、栗子、 河 北鹅梨、梨条、梨乾、梨肉、胶枣……之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煮熟榨出者为枣膏,亦曰枣瓤;蒸熟者为胶枣。”
词语解释:胶姆糖  拼音:jiāo mǔ táng
口香糖。胶姆,英语gum的译音。参见“ 口香糖 ”。
词语解释:口香糖  拼音:kǒu xiāng táng
糖果的一种。用人心果树分泌的胶质加糖和香料制成。只可咀嚼,不能吞下。 老舍 《丁》:“出来,眼角上撩到一个顶红的嘴圈,上边一鼓一鼓的动,口香糖。” 端木蕻良 《乡愁》三:“于是他站起来,在黄卡布的裤衩后边的兜里掏出了三片口香糖。”
词语解释:胶水  拼音:jiāo shuǐ
黏东西用的液体的胶。
词语解释:胶柱鼓瑟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 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故在 靖康 之初,有备则当守, 靖康 之末,无备则当避,岂可胶柱而鼓瑟耶?”《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胶柱鼓瑟, 三峡 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红楼梦》第五一回:“这 寳姐姐 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词语解释:胶州湾  拼音:jiāo zhōu wān
在中国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南胶河注入。湾口为青岛港。1898年,中国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胶州湾为德国强租;1914年又为日本强占。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
词语解释:胶执  拼音:jiāo zhí
固执;坚持。 宋 欧阳修 《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岂可不通人情,胶执旧弊,推禄利之小惠,废人臣之大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郑之惠 ﹞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当道者多为讲解,竟胶执不息,大为舆情所薄。” 清 纪昀 《戴氏〈考工记图〉序》:“余独虑守章句之儒,不知引伸,胶执旧闻,沾沾动其喙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九章第七节:“若参议院诸公必欲胶执成见,事久变生,诚恐以一时未审之谋,貽全国无穷之祸。”
词语解释:胶布  拼音:jiāo bù
(1).涂有黏性橡胶的布,多用来包扎电线接头等。
(2).医用橡皮膏的俗称。
词语解释:胶掌  拼音:jiāo zhǎng
合掌。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 乾寧 二年,忝登甲科,东还荐造金地,岁周二纪,胶掌而拜影堂,腹藁而铭遗美。”
词语解释:胶淤  拼音:jiāo yū
指水道因泥沙沉积而不能畅通。《明史·熊明遇传》:“ 黄河 泛滥, 运河 胶淤。”
词语解释:胶柱调瑟  拼音:jiāo zhù tiáo sè
同“ 胶柱鼓瑟 ”。 《文子·道德》:“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剌》:“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歟?”
词语解释:胶滞  拼音:jiāo zhì
拘泥;不超脱。 明 宋濂 《送季芳联上人东还四明序》:“吾佛之学,明心而已矣。然心未易明也,结习之所胶滞,根尘之所盖缠,沉冥於欲涂,颠倒於暗室,而不能自知。” 孙犁 《致铁凝信》一:“你对生活,是很认真的,在浓重之中,能作淡远之想,这在小说创作上,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胶滞于生活。”
词语解释:胶鞋  拼音:jiāo xié
用橡胶制成的鞋,通常指雨鞋。有时也指橡胶底布面的鞋。 汪曾祺 《岁寒三友》:“小学的同学几乎全部在下雨天都穿了胶鞋来上学,只有他穿了还是他父亲穿过的钉鞋。”
词语解释:胶靴  拼音:jiāo xuē
橡胶制的靴子
词语解释:胶黉  拼音:jiāo hóng
学校的旧称。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梯航通海国,俎豆序胶黌。”
词语解释:胶附  拼音:jiāo fù
谓如胶之黏合。比喻关系密切。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 齐桓 、 晋文 之伯也,始若胶附,终若冰拆,岂连鸡不能俱止於栖而已哉!”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隐一字为鵠,而出其上下字为媒,因媒以中鵠者不饮。然所出字,皆与鵠緜褫判散,不可胶附。”
词语解释:胶鬲之困  拼音:jiāo gé zhī kùn
胶鬲 , 商 周 时人, 纣 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 胶鬲 举於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唐 元杰 《湞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序》:“ 元和 丙申岁秋八月,余以 胶鬲 之困,庽居精舍。”
词语解释:胶卷  拼音:jiāo juǎn
用于摄影的成卷的软片。有黑白和彩色两种。
词语解释:胶印  拼音:jiāo yìn
用胶版印刷
词语解释:胶东大鼓  拼音:jiāo dōng dà gǔ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以三弦、二胡伴奏
词语解释:胶合板  拼音:jiāo hé bǎn
俗称夹板。用胶黏合的板形木料,多用单数的薄木片在加热或不加热的条件下压制而成。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等。可节约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
词语解释:胶合  拼音:jiāo hé
用胶把东西粘合起来
词语解释:胶口  拼音:jiāo kǒu
闭口。 宋 王禹偁 《别长沙彭暐序》:“抱古人道,胶口而不敢谈;求君子儒,恍目而不得见。”
词语解释:胶体  拼音:jiāo tǐ
一种物质(如凝胶、蛋白或淀粉),虽然易溶于水或其这液体,但不能扩散透过膜或非常缓慢,并显示出其他一些特性(如对液体的冻点或蒸气压无显著影响)
词语解释:胶乳  拼音:jiāo rǔ
橡胶树皮割开后流出的白色乳状液体。《诗刊》1977年第7期:“不热,哪有雪白的胶乳,金色的芒果?”
词语解释:胶噤  拼音:jiāo jìn
指不能或不敢发言。 明 唐顺之 《赠何沉两公归蜀广序》:“及两将军之来,俯仰诸当路间,则舌若胶噤而不能谋,臂若踡缩不能展。”
词语解释:胶囊剂  拼音:jiāo náng jì
把药物装在用明胶制成的胶壳内的制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刺激性,便于内服。
词语解释:胶囊  拼音:jiāo náng
装药的一种胶质囊
词语解释:胶着  拼音:jiāo zhe
亦作“ 胶着 ”。
(1).牢固地黏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可是当这种爱情同革命志向胶着在一块,二者互相巩固、互相发展的时候,就产生出一种顽强的力量。”
(2).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 郭沫若 《羽书集·致华南友人们》:“敌人西侵的部队在 长江 的南北两岸都呈着胶着状态了。” 理由 《青衫湿》:“我为了修改一个剧本,正月初三就动身去南方,工作处于胶着状态,做衣服的碴儿早忘在脑后。”
见“ 胶著 ”。
词语解释:胶轮  拼音:jiāo lún
装橡胶内外胎的车轮。例如:胶轮大车。
词语解释:胶胶角角  拼音:jiāo jiāo jiǎo jiǎo
象声词。鸡鸣声。 唐 李廓 《鸡鸣曲》:“星稀月没入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还没有盘算得完,那四面的鸡子,胶胶角角叫个不住。”
词语解释:胶胶膊膊  拼音:jiāo jiāo bó bó
象声词。鸡鸣声。 清 沉起凤 《谐铎·鸡谈》:“尔我蒙主人豢养,数米而食,凿垣而栖,有何不乐,而胶胶膊膊,终夕絮聒。”
词语解释:胶臈  拼音:jiāo là
胶葛。交错纷乱貌。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无非欲示人以可悦耳。”
词语解释:胶致  拼音:jiāo zhì
犹密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乃轞车胶致,与王诣 长安 。” 张守节 正义:“谓其车上著板,四周如槛形,胶密不得开,送致京师也。”
犹精致。
词语解释:胶腊  拼音:jiāo là
胶葛。交错纷乱貌。
词语解释:胶胶纷纷  拼音:jiāo jiāo fēn fēn
同“ 胶胶扰扰 ”。 明 宋濂 《凝道记·采苓符》:“方今六合尘冥,胶胶纷纷。”
词语解释:胶目  拼音:jiāo mù
蒙住眼睛。《吕氏春秋·赞能》:“ 桓公 果听之,於是乎使人告 鲁 曰:‘ 管夷吾 ,寡人之讎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 鲁君 许诺。乃使吏鞹其拳,胶其目,盛之以鴟夷,置之车中。”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管夷吾 束缚胶目,居槛车中,自车中起为仲父,则其遇 齐桓公 也。”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未有不知厥路,莫辨伊人,胶目闇践,自与理合。”
词语解释:胶盭  拼音:jiāo lì
见“ 胶戾 ”。
词语解释:胶戾  拼音:jiāo lì
(1).回环曲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穹隆云挠,蜿灗胶戾。”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蜿灗,展转也;胶戾,邪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宛潬胶盭”。《文选·木华〈海赋〉》:“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 吕向 注:“胶戾,环旋貌。”
(2).乖戾。《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 颜师古 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
词语解释:胶皮  拼音:jiāo pí
硫化橡皮的通称
词语解释:胶车  拼音:jiāo chē
用胶黏合的车。胶车遇雨则解,故亦以喻分解。 汉 焦赣 《易林·遯之益》:“胶车驾东,与雨相逢,五楘解堕,顿輈独宿,忧为身祸。”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诺,胶车倐逢雨,请与诸生解。”
词语解释:胶菜  拼音:jiāo cài
山东 出产的白菜。胶,古 胶州 ,今 山东省 胶州市 ,以产白菜著名。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北京 的白菜运往 浙江 ,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词语解释:胶花  拼音:jiāo huā
一种人造的假花
词语解释:胶让  拼音:jiāo ràng
坚辞。
词语解释:胶言  拼音:jiāo yán
诡辩之言。《文选·左思〈魏都赋〉》:“繆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踰侈。” 张载 注:“ 李尅 书曰,言语辨聪之説,而不度於义者,谓之胶言。”
词语解释:胶胶扰扰  拼音:jiāo jiāo rǎo rǎo
纷乱不宁。《庄子·天道》:“ 尧 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成玄英 疏:“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三:“问:当官事多胶胶扰扰,柰何?曰:他自胶扰,我何与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夫人在世途,胶胶扰扰,缘不知此生如梦耳。”《饮冰室诗话》二七引 严复 《辛丑三月和熊季廉作》:“胶胶扰扰何时已,新旧二党方相攻。”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