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分胙福胙致胙践胙世胙祭胙  
余胙竺胙腌胙进胙散胙复胙  
受胙赐胙主胙丰胙禄胙   

词语解释:分胙  拼音:fēn zuò
祭祀完毕分享祭神之肉。 宋 陆游 《家居》诗:“馈浆烦郡府,分胙媿乡邻。”
词语解释:余胙  拼音:yú zuò
祭祀所馀之肉。 宋 陆游 《仲秋书事》诗之一:“秋风社散日平西,餘胙残壶手自提。”
词语解释:受胙  拼音:shòu zuò
接受胙肉。《左传·僖公九年》“下拜登受” 晋 杜预 注:“拜堂下,受胙於堂上。”《旧唐书·乐志一》:“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雩》:“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祷昊天上帝於圜邱,不设卤簿……不饮福受胙。”
词语解释:福胙  拼音:fú zuò
祭祀所用的肉类。 汉 王充 《论衡·语增》:“使 文王 、 孔子 因祭用酒乎,则受福胙不能厌饱。”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福胙既均於在列,名器岂宜以假人?”《宋史·礼志四》:“宣制毕,宰臣百僚贺於楼下,赐百官福胙,及内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帛羊酒。”
词语解释:竺胙  拼音:zhú zuò
厚赐。竺,通“ 篤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一:“葆汝心光淳闷在,皇天竺胙总无私。”
词语解释:赐胙  拼音:cì zuò
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汉 班固 《两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新唐书·礼乐志二》:“上下诸祝各进,跪彻豆,还尊所。奉礼郎曰:‘赐胙。’”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词语解释:致胙  拼音:zhì zuò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 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 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 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 致福 ”。
词语解释:致福  拼音:zhì fú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词语解释:腌胙  拼音:yān zuò
盐腌的胙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丑]一年到头不吃素,[副浄]醃胙。[丑]啐,你接得不好,倒露出脚色来。” 王季思 等注:“胙,祭祀时所供的肉。”
词语解释:主胙  拼音:zhǔ zuò
帝业。《新唐书·宗室传赞》:“ 佑 之言曰:‘夫为人置君,欲其蕃息则在郡县,然而主胙常促;为君置人,不病其寡则在建国,然而主胙常永。’”
词语解释:践胙  拼音:jiàn zuò
见“ 践阼 ”。
词语解释:践阼  拼音:jiàn zuò
(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 孔颖达 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2).亦作“ 践胙 ”、“ 践祚 ”。即位;登基。《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恐天下闻 武王 崩而畔, 周公 乃践阼代 成王 摄行政当国。”《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晋书·刘颂传》:“ 武帝 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寃讼。”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及 仁宗 晏驾,皇子践阼,赏定策之功,以 韩公 为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 载垣 等身膺顾命,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恶极,莫此为甚。”《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餘年,今年近七旬矣。”
词语解释:进胙  拼音:jìn zuò
进献祭祀用的牲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楚 郤宛 之难,国言未已,进胙者莫不谤令尹。” 杜预 注:“进胙,国中祭祀也。”《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供奉口味,躬鐍其舆乃遣,进胙亦如之。”
词语解释:丰胙  拼音:fēng zuò
见“ 丰祚 ”。
词语解释:丰祚  拼音:fēng zuò
亦作“ 丰胙 ”。 犹厚福。《三国志·吴志·骆统传》:“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 晋 张华 《朽社赋》:“饗春秋之所报,应丰胙於无射。”《宋史·乐志八》:“敛时五福,永膺丰胙。”
词语解释:世胙  拼音:shì zuò
谓世代享有封爵。《左传·襄公十四年》:“世胙大师,以表 东海 。” 杜预 注:“胙,报也;表,显也。谓显封 东海 ,以报大师之功。”《北史·魏咸阳王禧传》:“ 冀州 人 苏僧瓘 等三千人称 禧 清明,有惠政,请世胙 冀州 。”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昔者吾党以为革命既成,必不容大君世胙,惟建置大总统为无害。”
词语解释:散胙  拼音:sàn zuò
旧时祭祀以后,分发祭肉,叫做“散胙”。 鲁迅 《热风·即小见大》:“凡有牺牲在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这一件事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二》:“牺牲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之后,群众就分了他的肉,散胙。”
词语解释:禄胙  拼音:lù zuò
见“ 禄祚 ”。
词语解释:禄祚  拼音:lù zuò
亦作“禄胙”。 犹福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吾观 孙 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会公本命醮词》:“荡涤罪瑕,解除寃债,消平灾厄,延续年龄。增禄祚于 南昌 ,落凶衰于北府。” 章炳麟 《訄书·订孔》:“凡説人事,固不当以禄胙应塞。”
词语解释:祭胙  拼音:jì zuò
祭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膰焉” 晋 杜预 注:“膰,祭肉。尊之,故赐以祭胙。”
词语解释:复胙  拼音:fù zuò
谓正祭后的第二天再祭。《尔雅·释天》:“绎,又祭也。 周 曰绎, 商 曰肜, 夏 曰復胙。” 邢昺 疏:“説者云:胙,祭肉也。以祭之明日,復陈其祭肉以宾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