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枯胔露胔朽胔陈胔僵胔毁胔收胔 
遗胔余胔腐胔举胔殒胔掩骼埋胔死胔 

词语解释:枯胔  拼音:kū zì
腐烂的尸骸。《后汉书·陈宠传赞》:“ 宠 矜枯胔,躬断以情。” 宋 陆游 《初冬风雨骤寒作短歌》:“万鞭枯胔愤未平,纛下老酋何足缚。” 清 唐孙华 《蔬食》诗:“传闻 齐 鲁 间,埽地千里赤。析骸炊枯胔,掘根采葑蒠。”
词语解释:遗胔  拼音:yí zì
遗骸;遗尸。 宋 何梦桂 《拟古》诗之三:“遗胔葬螻蚁,冢墓高 媧陵 。”
词语解释:露胔  拼音:lù zì
(1).暴露骸骨。《后汉书·寇荣传》:“罚及死没,髡剔坟墓,但未掘壙出尸,剖棺露胔耳。” 李贤 注:“胔谓骨之尚有肉者也。”《后汉书·西羌传论》:“发冢露胔,死生涂炭。”
(2).指未葬的尸骸。《新唐书·元结传》:“瘞战死露胔於 泌 南,名曰 哀丘 。”《新唐书·王涯传》:“既族灭矣,而露胔不藏,深可悼痛。”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何椒 《丘琼臺丛冢记》:﹞ 元 末国初以来死于兵刑者之遗骸露胔,焚而瘞之于此也。”
词语解释:余胔  拼音:yú zì
残剩在尸骨上的腐肉。《宋史·五行志五》:“ 建炎 元年, 汴京 大饥,米升钱三百,一鼠直数百钱,人食水藻、椿槐叶,道殣,骼无餘胔。”
词语解释:朽胔  拼音:xiǔ zì
犹枯骨。胔,鸟兽残骨。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加肉朽胔,布叶枯株。”
词语解释:腐胔  拼音:fǔ zì
腐烂的尸骨。《淮南子·要略》:“夫 江 河 之腐胔,不可胜数,然祭者汲焉,大也。”
词语解释:陈胔  拼音:chén zì
暴尸。《晏子春秋·谏下二一》:“且 婴 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 张纯一 校注:“胔,腐肉也。”
词语解释:举胔  拼音:jǔ zì
见“ 举柴 ”。
词语解释:举柴  拼音:jǔ chái
亦作“ 举胔 ”。 拾取狩猎后委积在地上的禽兽。《文选·张衡〈西京赋〉》:“收禽举胔,数课众寡。” 薛综 注:“胔,死禽兽将腐之名也。” 李善 注:“胔,聚肉名。不论腐败也。”
词语解释:僵胔  拼音:jiāng zì
腐烂的尸体。《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贼败,执俘数万,僵胔三十里,歛为京观。”
词语解释:殒胔  拼音:yǔn zì
指腐尸。 晋 张协 《七命》:“殞胔挂山,僵踣掩泽。”
词语解释:毁胔  拼音:huǐ zì
见“ 毁瘠 ”。
词语解释:毁瘠  拼音:huǐ jí
亦作“毁眥”。亦作“毁胔”。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荀子·礼论》:“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姦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 孝王 臻 ﹞及弟 蒸乡侯 俭 并有篤行,母卒,皆吐血毁眥。”《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 和 ( 刘和 )性至孝,太夫人薨,行丧陵次,毁胔过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明史·张栋传》:“母卒, 栋 年已六十,毁瘠庐墓,竟卒於墓所。”
词语解释:掩骼埋胔  拼音:yǎn gé mái zì
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 郑玄 注:“骨枯曰骼,肉腐曰胔。”《后汉书·质帝纪》:“方春戒节,賑济乏戹,掩骼埋胔之时。” 清 冯桂芬 《苏太义园记》:“然则 文王 之事奚以称焉?而掩骼埋胔又何以纪於《月令》也。”亦作“ 掩骼埋窆 ”。《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词语解释:收胔  拼音:shōu zì
掩埋尸体。《新唐书·苏定方传》:“由是脩亭障,列蹊隧,定疆畛,问疾收胔, 唐 之州县极 西海 矣。”
词语解释:死胔  拼音:sǐ zì
死尸。《晏子春秋·谏上十九》:“ 景公 出游於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晏子 諫曰:‘……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