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胆气 拼音:dǎn qì
胆量和勇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 元 陈孚 《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 祖龙 社稷已惊摇。”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词语解释:胆瓶 拼音:dǎn píng
长颈大腹的花瓶,因形如悬胆而名。 宋 陈傅良 《水仙花》诗:“掇花寘胆瓶,吾今得吾师。”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 兴儿 ,你将这碧桃花拣那开得盛的折一枝来,胆瓶里插着,等我看咱。”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宗璞 《团聚》:“他以为这些玩意都散失了,现在居然还有胆瓶、磁罐之类堆着。”词语解释:胆寒 拼音:dǎn hán
惶恐;害怕。 宋 杨万里 《过黄巢矶》诗:“ 黄巢磯 与 白沙滩 ,只是闻名已胆寒。”《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周进 胆寒起来,鎗法乱了,被公子一棒打倒。”《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 孝公 曰:‘ 鲁 人闻寡人兴师,亦胆寒乎?’ 喜 答曰:‘小人则或者胆寒,下臣不知也。若君子,则全无惧意。’” 峻青 《黎明的河边·潍河上的春天》:“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奔腾咆哮的河水声,越发使人胆寒。”词语解释:胆落 拼音:dǎn luò
犹丧胆。形容恐惧之甚。《旧唐书·温造传》:“吾夜踰 蔡州 城擒 吴元济 ,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 温御史 。” 元 陈孚 《徐州项羽戏马台》诗:“嗔目叱诸侯,胆落毛髮洒。”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军门亲追至 擂鼓臺 ,歼敌八百有奇,贼为之胆落。” 王闿运 《陆建瀛传》:“﹝诸将帅﹞闻其败,则胆落,一败不振,东南事大坏。”词语解释:胆破 拼音:dǎn pò
胆裂。形容极其惊惧。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文》:“及 龙河 之师,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众散,不鼓而败,兵众扰乱,君臣并奔。”《南史·王融传》:“及 融 诛,召 準 入舍人省詰问,遂惧而死,举体皆青,时人以 準 胆破。” 宋 苏轼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骨消谗口鑠,胆破狱吏酷。”词语解释:胆壮 拼音:dǎn zhuàng
胆子大,有勇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此刻听了他这两句话,越发胆壮得意,以为自己平日的威福足以慑服人。” 鲁迅 《彷徨·长明灯》:“他们一走近,孩子们似乎也都胆壮,围近去了。” 姚雪垠 《长夜》二:“看见弟弟的勇敢和镇静, 芹生 也跟着胆壮起来。”词语解释:胆怯 拼音:dǎn qiè
胆小畏缩。 唐 陆龟蒙 《采药赋》:“如防胆怯,空屏宜画魁堆。”《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贾似道 料定 恭宗 年少胆怯,故意将 元 兵消息,张皇其事,奏闻天子。”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知 沧浪亭 畔素有溺鬼,恐 芸 胆怯,未敢即言。”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越是叫得响,越是因为他们的胆怯。”词语解释:胆力 拼音:dǎn lì
胆量和魄力。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胆力絶众,材略过人,是谓驍雄, 白起 、 韩信 是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此人胆力过人,可邀与共事。” 叶圣陶 《倪焕之》二四:“他可以算得艰苦卓绝富有胆力的一个。”词语解释:胆如斗 拼音:dǎn rú dǒu
见“ 胆大如斗 ”。
词语解释:胆大如斗 拼音:dǎn dà rú dǒu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妻子皆伏诛” 裴松之 注引《世语》:“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有一箇 赵子龙 胆大如斗。”亦省作“ 胆如斗 ”。 宋 黄庭坚 《再答明略》诗之二:“ 廖侯 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众格斩 维 ” 元 胡三省 注:“又《世语》曰:‘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如斗非身所能容,恐当作‘升’。”按,古时形容人胆大,亦有作“如升”者,见《南史·贼臣传·侯景》。词语解释:胆裂 拼音:dǎn liè
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傅文忠 退曰:‘余今日胆裂,自不知生死矣。’”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词语解释:胆薄 拼音:dǎn bó
胆怯心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吾知 绍 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 唐 杜牧 《李甘》诗:“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宋 刘克庄 《跋黄慥诗》:“余十年间,一句一字不敢出吻,非曰材尽,胆薄而气索矣。”词语解释:胆略 拼音:dǎn lüè
胆识和才略。《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公瑾 雄烈,胆略兼人。”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当年胆略已纵横,每见妖星气不平。” 明 唐顺之 《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自少英气磊磊,雄胆略。”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没有对貌似强大的敌人敢于藐视的英雄胆略,没有对人民群众创造力的深刻信念,怎么能够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词语解释:胆战 拼音:dǎn zhàn
形容非常恐惧或心惊。 唐 王起 《辕门射戟枝赋》:“观之者心惕,闻之者胆战。”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记得那时相见,胆战。鬢乱四肢柔,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羞摩羞。”《西游记》第十三回:“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 三藏 心慌,从者胆战。” 曹禺 《原野》第二幕:“你先把这个要脑袋的家伙收起来,这么搁着,我看着有点胆战,说不出话。”词语解释:胆量 拼音:dǎn liàng
不怕危险困难的精神;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魄力。例如:人们缺乏一般的胆量。词语解释:胆识 拼音:dǎn shí
胆量和见识。《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此非有十二分才智,十二分胆识,安能如此。” 明 袁宏道 《策·第五问》:“至於生死之际,坦焉若倦鸟之投枝,此岂寻常胆识所敢望乎?” 太平天囯 洪秀全 《防守浦口诏》:“今朕復思 天浦省 乃 天京 门户,弟有胆识,战守有方,定胜镇守之任。” 峻青 《海啸》第四章:“我 黑老五 算佩服你了,真是既有计谋,又有胆识。”词语解释:胆栗 拼音:dǎn lì
犹胆战。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歷试臺阁,号为明达。挟奸邪以事上者,见之胆慄,輒自披露。”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词语解释:胆瓶蕉 拼音:dǎn píng jiāo
美人蕉的一种。根出土处特肥如胆瓶,因称。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蕉花﹞又有一种,根出土处特肥饱如胆瓶,名胆瓶蕉。”词语解释:胆水 拼音:dǎn shuǐ
古称含胆矾的水,用以炼铜。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 信州 铅山 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乾溢係夫旱涝,大抵盛於春夏,微於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宋史·食货志下七》:“ 信州 胆铜古阬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参见“ 胆铜 ”。
词语解释:胆铜 拼音:dǎn tóng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魏 晋 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 宋 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 元 明 后始见废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胆铜者,盖以铁为片,浸之胆水中,后数十日即成铜。”《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饶州 兴利场 , 信州 铅山场 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词语解释:胆智 拼音:dǎn zhì
胆识与智谋。 汉 扬雄 《解嘲》:“夫 萧 规 曹 随,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虽其人之胆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 金 王若虚 《文辨》:“视他人拘拘窘束,一步武不敢外者,胆智甚薄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报恩塔》:“ 报恩塔 成於 永乐 初年,非 成祖 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刘揆一 《黄兴传记》:“﹝ 黄公 ﹞体貌魁伟,沉默寡言,富于胆智。”词语解释:胆娘 拼音:dǎn niáng
泛指歌妓。 唐 元稹 《追昔游》诗:“ 谢傅 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 清 陈维崧 《薄倖·过闾门感怀》词:“记旧日胆娘门巷,只在画桥南转。”词语解释:胆志 拼音:dǎn zhì
胆量和意志。《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备 因言曰:‘若 元龙 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明史·忠义传二·龚万禄》:“ 龚万禄 , 贵州 人,目不知书,有胆志,膂力过人。”词语解释:胆意 拼音:dǎn yì
胆气和意志。《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 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词语解释:胆魄 拼音:dǎn pò
胆量和魄力。 曲波 《林海雪原》五:“他所领导的英雄排,被他训练的都是具有他的胆魄和勇猛。”词语解释:胆子 拼音:dǎn zi
胆量。《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你这野杂种,好大胆子,见了人竟不跑,还敢在这里掏窗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众人听得 傅委员 的话,便硬着胆子赶上去。” 曹禺 《雷雨》第二幕:“我能放开胆子喜欢一个女人,我反而怕人家骂?”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四:“山里人本来就胆子小,经过几个月大混乱,死了许多人,弄得大家更不敢出头了。”词语解释:胆慑 拼音:dǎn shè
恐惧丧气。《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外道是日破魔军, 六师 胆慑尽亡魂。”词语解释:胆烈 拼音:dǎn liè
有胆量而勇烈。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隋书·杨浩传》:“ 湛 驍果,有胆烈。”词语解释:胆铜 拼音:dǎn tóng
我国古代用水冶法取得的一种铜合金。因所用为胆矾水,故称;因亦称此法为胆铜法。 魏 晋 示炼丹术盛行,已有此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技术的先声。 宋 为铸钱需要,此法更为兴盛。 元 明 后始见废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三·铜铁铅锡坑冶》:“坑皆有胆铜者,盖以铁为片,浸之胆水中,后数十日即成铜。”《宋史·食货志下二》:“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刮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两,得铜一斤, 饶州 兴利场 , 信州 铅山场 各有岁额,所谓胆铜也。”词语解释:胆勇 拼音:dǎn yǒng
胆量和勇气。《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后有一人,自谓胆勇胜於前人。”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感激生胆勇,从军岂尝曾。”《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下》:“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明史·周遇吉传》:“公等皆紈袴子,岂足当大敌。何不於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词语解释:胆决 拼音:dǎn jué
勇敢果断。《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少便弓马,精果胆决。”《晋书·虞潭传》:“ 潭 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新唐书·辛云京传》:“ 云京 有胆决,以禽生斩馘常冠军,积功迁特进、太常卿。” 宋 陈亮 《先祖府君墓志铭》:“然其孝友慈爱,明敏有胆决,盖天资固如此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识远器大而无雄气胆决者,不能具壮猷。”词语解释:胆矾 拼音:dǎn fán
即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蓝色棱柱结晶体。可用以制绿色颜料,并用于电解、电镀等工业,又可用作媒染剂、杀虫剂。我国古代用以炼铜。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信州 铅山县 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青矾红矾黄矾胆矾》:“石胆一名胆矾者,亦出 晋 隰 等州,乃山石穴中自结成者,故緑色带寳光。烧铁器淬於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石胆》:“胆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矾,呼为胆矾。”词语解释:胆囊炎 拼音:dǎn náng yán
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病变。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常突然发作,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呈持续阵发性加剧,并伴有恶心、发热等症状。慢性胆囊炎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词语解释:胆土 拼音:dǎn tǔ
古称含胆矾的土,用以炼铜。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凡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浸铜,工省利多;胆土煎铜,工费利薄。”词语解释:胆包身体 拼音:dǎn bāo shēn tǐ
形容胆子极大,做事不知畏惧。《水浒传》第六九回:“你这厮胆包身体,怎敢独自个来做细作!”参见“ 胆大於身 ”。
词语解释:胆大于身 拼音:dǎn dà yú shēn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 丘愔 劾奏 李昭德 语:“臣观其胆,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云汉。”词语解释:胆壮气粗 拼音:dǎn zhuàng qì cū
见“ 胆粗气壮 ”。
词语解释:胆粗气壮 拼音:dǎn cū qì zhuàng
谓胆大气盛,无所畏惧。《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我只从昨日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 十三妹 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亦作“ 胆壮气粗 ”。 袁静 《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词语解释:胆囊 拼音:dǎn náng
储存胆汁的囊状器官,长在肝脏右叶的下前方,与胆管相连接。通称胆或苦胆。词语解释:胆固醇 拼音:dǎn gù chún
醇的一种,白色结晶,质软。人的胆汁、神经组织、血液中含量较多。在日光的紫外线作用下,能变成维生素D。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症。词语解释:胆丧魂惊 拼音:dǎn sàng hún jīng
同“ 胆裂魂飞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词语解释:胆丧魂消 拼音:dǎn sàng hún xiāo
同“ 胆裂魂飞 ”。 明 无名氏 《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 金 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扰。”词语解释:胆大妄为 拼音:dǎn dà wàng wéi
形容无所忌惮地胡作非为。《孽海花》第十回:“这种人要在敝国,是早已明正典刑,哪里容他们如此胆大妄为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七:“在坐的总经理、厂长、工程师都没有意见,一个细纱间小小的挡车工居然有意见,简直是目中无人,胆大妄为。” 聂绀弩 《误人父兄》:“而自己的儿子,连他的父亲说错了一个人的排行的小事,都要当场揭发,多么离经叛道,胆大妄为哟!”词语解释:胆俞 拼音:dǎn yú
人体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胆俞,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所发,正坐取之。”《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背部主病针灸要穴歌》:“胆俞主灸脇满呕,惊悸卧睡不能安,兼灸酒疸目黄色,面发赤斑灸自痊。”词语解释:胆大心粗 拼音:dǎn dà xīn cū
谓做事胆子大,但粗疏鲁莽欠思考。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亦作“ 胆大心麤 ”、“ 胆大心麄 ”。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原来这害 丹阳 刺客心头怕,杀劣马贼人胆底虚,使不着胆大心麤。”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麄。”词语解释:胆大心细 拼音:dǎn dà xīn xì
勇于任事而又缜密谨慎。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我是主张青年发表作品,要‘胆大心细’的,因为心若不细,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他是一个成份好,年纪轻,精明强干,胆大心细的干部。”参见“ 胆欲大而心欲小 ”。
词语解释:胆欲大而心欲小 拼音: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
唐 孙思邈 对 卢照邻 语。意谓任事要勇敢而思虑应周密。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隐逸》:“﹝ 孙思邈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于城,谓大胆也。’”《朱子语类》卷七六:“如云胆欲大而心欲小:至健恆易以知险,如胆欲大;至顺恆简以知阻,如心欲小。”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孙思邈 语本此。今多作“胆大心细”。词语解释:胆义 拼音:dǎn yì
有胆识而明义理。《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姜伯约 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词语解释:胆大如斗 拼音:dǎn dà rú dǒu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妻子皆伏诛” 裴松之 注引《世语》:“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有一箇 赵子龙 胆大如斗。”亦省作“ 胆如斗 ”。 宋 黄庭坚 《再答明略》诗之二:“ 廖侯 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众格斩 维 ” 元 胡三省 注:“又《世语》曰:‘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如斗非身所能容,恐当作‘升’。”按,古时形容人胆大,亦有作“如升”者,见《南史·贼臣传·侯景》。词语解释:胆大泼天 拼音:dǎn dà pō tiān
同“ 胆大包天 ”。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餘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词语解释:胆大心雄 拼音:dǎn dà xīn xióng
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明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瓮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亦作“ 胆壮心雄 ”。《中国歌谣资料·当兵就要当红军》:“十七十八正年青,当兵就要当红军;胆壮心雄志愿大,红军到处受欢迎。”词语解释:胆壮心雄 拼音:dǎn zhuàng xīn xióng
见“ 胆大心雄 ”。
词语解释:胆大心雄 拼音:dǎn dà xīn xióng
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明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瓮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亦作“ 胆壮心雄 ”。《中国歌谣资料·当兵就要当红军》:“十七十八正年青,当兵就要当红军;胆壮心雄志愿大,红军到处受欢迎。”词语解释:胆大包天 拼音:dǎn dà bāo tiān
极言胆子很大,不知畏惧。《快心编初集》第三回:“你胆大包天,敢在本道面前匿主出头!” 欧阳予倩 《荆轲》第四幕:“我虽年幼,胆大包天,小小 秦 庭,何足道哉!”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一:“那男工年纪青,白晳脸,人倒长的俏俊,浑名喊‘驴子’,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人。”词语解释:胆小鬼 拼音:dǎn xiǎo guǐ
胆小怕事的人。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若被这种梭镖队吓翻了,那真是胆小鬼!” 麦云 《第一次出击》一:“只要是为了工作,必须勇猛向前,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像个胆小鬼!”词语解释:胆虚 拼音:dǎn xū
胆怯,心里不踏实。 曲波 《林海雪原》四:“尽管 杨子荣 有些胆虚,却很兴奋,暗暗一笑:‘好!我就来一个投其所好,施其所求。’”《花城》1981年第8期:“观众大概也觉得他吹得有些过头,便随着笑起来。 王长喜 却不胆虚,不脸红。”《中国民间故事选·反江山和守备老爷》:“我从未走过夜路,实在有些胆虚。”词语解释:胆道系统 拼音:dǎn dào xì tǒng
由胆管和胆囊组成的系统。胆囊贮存肝脏分泌的胆汁。进食时,胆囊中的胆汁排入肠内,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词语解释:胆裂魂飞 拼音:dǎn liè hún fēi
极言恐惧之甚。《宦海》第九回:“且説 王观察 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词语解释:胆道蛔虫病 拼音:dǎn dào huí chóng bìng
由于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急腹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阵发性剧痛,全身出汗,脸色苍白,四肢厥冷,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及蛔虫。词语解释:胆薪 拼音:dǎn xīn
语本 越王 勾践 卧薪尝胆故事。比喻刻苦自励。《清史稿·张煌言传》:“圣贤学问,故每毡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词语解释:胆练 拼音:dǎn liàn
有胆识而干练。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择胆练者,俾为舵师,临战股栗,必亟易之。”词语解释:胆粗气壮 拼音:dǎn cū qì zhuàng
谓胆大气盛,无所畏惧。《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我只从昨日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 十三妹 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亦作“ 胆壮气粗 ”。 袁静 《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词语解释:胆结石 拼音:dǎn jié shí
胆石症
一种常见病,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词语解释:胆欲大而心欲小 拼音: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
唐 孙思邈 对 卢照邻 语。意谓任事要勇敢而思虑应周密。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隐逸》:“﹝ 孙思邈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于城,谓大胆也。’”《朱子语类》卷七六:“如云胆欲大而心欲小:至健恆易以知险,如胆欲大;至顺恆简以知阻,如心欲小。”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孙思邈 语本此。今多作“胆大心细”。词语解释:胆大于身 拼音:dǎn dà yú shēn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 丘愔 劾奏 李昭德 语:“臣观其胆,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云汉。”词语解释:胆门 拼音:dǎn mén
犹胆子。胆量。《何典》第十回:“岂不闻胆大有将军做?若如此胆门小,怎做得将军?”词语解释:胆憷 拼音:dǎn chù
胆怯;畏惧,也作“胆怵”词语解释:胆悸 拼音:dǎn jì
胆寒,害怕。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一月十二》:“回来时,我看到那黑魆魆的小胡同,真有点胆悸。”词语解释:胆小如鼠 拼音:dǎn xiǎo rú shǔ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四:“谁知 周来苏 胆小如鼠,当船过 门司 时,他忽然害怕起来,竟把所有的枪弹,一一投入海中。”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中央怕《竖琴》前记,真是胆小如鼷,其实并无害。” 叶紫 《火》一:“你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听不到三两句谣言,就吓成这个样子。”词语解释:胆小管炎 拼音:dǎn xiǎo guǎn yán
胆小管的炎症词语解释:胆干 拼音:dǎn gàn
胆略和才干。《宋书·范晔传》:“ 熙先 以 耀 胆干可施,深相待结。”《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少好武,在 西豫 时,自选带仗左右六七十人,皆有胆干。”词语解释:胆当 拼音:dǎn dāng
犹言胆略。谓能当大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从此, 郕王 和朝廷大臣,京城百姓都倚靠 于谦 ,认为他有胆当,可以支撑危局。”词语解释:胆战心惊 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西游记》第五八回:“那獼猴闻得 如来 説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词语解释:胆战心寒 拼音:dǎn zhàn xīn hán
惊慌恐惧之极。《水浒传》第一一二回:“诸将见 李逵 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英烈传》第四二回:“一路之间,提起 朱亮祖 三字,便胆战心寒。”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但它是……一处让敌人胆战心寒的阵地。”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四:“ 刘铁 那挥枪飞刀的英雄气概,却使他一直胆战心寒。”词语解释:胆战心慌 拼音:dǎn zhàn xīn huāng
同“ 胆战心惊 ”。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赴约》:“ 牛郎 织女 图欢会,蜂喧蝶嚷须迴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词语解释:胆敢 拼音:dǎn gǎn
恃其有胆量而竟敢于。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 王昭君 :(大怒) 王龙 !你站起来!你胆敢对单于这样不敬!”词语解释:胆小如鼷 拼音:dǎn xiǎo rú xī
见“ 胆小如鼠 ”。
词语解释:胆小如鼠 拼音:dǎn xiǎo rú shǔ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四:“谁知 周来苏 胆小如鼠,当船过 门司 时,他忽然害怕起来,竟把所有的枪弹,一一投入海中。”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中央怕《竖琴》前记,真是胆小如鼷,其实并无害。” 叶紫 《火》一:“你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听不到三两句谣言,就吓成这个样子。”词语解释:胆战心摇 拼音:dǎn zhàn xīn yáo
同“ 胆战心惊 ”。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 哥舒翰 ,称兵的 安禄山 ,赤紧的离了 渔阳 ,陷了 东京 ,破了 潼关 ,唬得人胆战心摇。”词语解释:胆寒发竖 拼音:dǎn hán fà shù
形容恐怖之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李少卿 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髮竪,永为子孙之戒。”词语解释:胆寒发竖
形容恐怖之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李少卿 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髮竪,永为子孙之戒。”词语解释:胆守 拼音:dǎn shǒu
胆量和操守。《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蒙 对曰:‘ 朱然 胆守有餘,愚以为可任。’”词语解释:胆小如豆 拼音:dǎn xiǎo rú dòu
极言胆子小。《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 中国 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説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词语解释:胆管 拼音:dǎn guǎn
输送胆汁的管道。消化食物时,储存在胆囊里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词语解释:胆石症 拼音:dǎn shí zhèng
胆囊内形成胆石的病症。又名胆结石。胆石是由胆固醇、胆色素、钙盐等构成的球状物,坚硬如石,能引起剧烈腹痛,有时引起黄疸。词语解释:胆武 拼音:dǎn wǔ
胆量和勇武。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良将高第,取其胆武,犹復试之以策,况文士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吴 时, 庐陵郡 都亭重屋中,常有鬼魅,宿者輒死……时 丹阳 人 汤应 者,大有胆武,使至 庐陵 ,便止亭宿。”词语解释:胆破心惊 拼音:dǎn pò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