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胄子 拼音:zhòu zǐ
(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长子。《书·舜典》:“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 孔 传:“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 孔颖达 疏:“继父世者,惟长子耳,故以胄为长也。”按,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教胄子”,以《说文》引作“教育子”,《史记·五帝本经》则作“教穉子”,认为“育子,穉子也”。“育、胄古声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并谓“教胄”两字当连续,则以“教胄”即教育,与旧注异。 晋 潘岳 《世祖武皇帝诔》:“胄子入学,辟雍宗礼。” 宋 张栻 《宇文阆州志》:“ 栻 尝以谓,自先王教胄子之法坏,大家世族不得尽成其材。”
(2).国子学生员。 晋 潘尼 《释奠颂》:“莘莘胄子,祁祁学生。”《隋书·高祖纪下》:“而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 唐 杜甫 《折槛行》:“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知节 , 全义 之子也。七岁父卒, 太祖 軫念曰:‘真羽林孤儿也。’召入内,送国子学,列青衿胄子之间。”词语解释:胄监 拼音:zhòu jiān
即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主试皆南人,举子皆胄监,岂畿辅子衿,皆曾史耶?” 王国维 《残宋本〈三国志〉跋》:“其板在 南宋 时当已入胄监,自是而入 元 西湖书院,而入 明 南雍。”词语解释:胄绪 拼音:zhòu xù
后代。《隋书·炀帝纪上》:“并宜立后,以存继絶之义。有司可求其胄绪列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况 孔振 是 宣父 胄绪, 韩綰 即 文公 令孙。”词语解释:胄阀 拼音:zhòu fá
家世门第。《陈书·韩子高华皎传论》:“ 韩子高 、 华皎 虽復瓶筲小器,舆臺末品, 文帝 鉴往古之得人……寄以腹心,不论胄阀。”词语解释:胄嗣 拼音:zhòu sì
后嗣。《新唐书·柳宗元传》:“姑遂少北,益轻瘴癘,就婚娶,求胄嗣,有可付託。”词语解释:胄胤 拼音:zhòu yìn
后代。《宋书·王微传》:“衣冠胄胤,如吾者甚多,才能固不足道,唯不倾侧溢诈。”词语解释:胄科 拼音:zhòu kē
谓军旅之事。 元 朱晞颜 《〈鲸背吟集〉序》:“僕粗涉诗书,薄游山水。偶託跡于胄科,未忘情于笔砚。”词语解释:胄序 拼音:zhòu xù
古代贵族子弟就学之所。 唐 崔融 《皇太子请家令寺地给贫人表》:“臣滥奉宗祧,亲承覆载……但知问竖寝门,尊师胄序。”词语解释:胄族 拼音:zhòu zú
著名的世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又有石庙数间,依于墓侧,栋宇崩毁,惟石壁而已,亦不知谁之胄族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宝亮》:“ 释寳亮 本姓 徐 氏,其先 东莞 胄族。”词语解释:胄裔 拼音:zhòu yì
子孙后代。《左传·昭公三十年》:“ 吴 , 周 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与 姬 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恪 见诛於 吴 ,子孙皆尽,而 亮 自有胄裔。” 李燮和 《上孙大总统书论和战之局宜早定》:“若公犹迟疑不决,当机不断,或且误听 袁氏 再求和议之举,则误我神州大局,沦胥我 炎黄 胄裔者,公将不能辞其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