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胁肩 拼音:xié jiān
耸起肩膀,故示敬畏。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寧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北史·任城王云传》:“ 紇 胁肩而出。”《旧唐书·高宗纪下》:“忠良自是胁肩,姦佞於焉得志。”《新唐书·武平一传》:“胁肩邸第之中,噤颐媪宦之侧。”参见“ 胁肩諂笑 ”。
词语解释:胁肩谄笑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极端谄媚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諂笑,病于夏畦。” 赵岐 注:“胁肩,竦体也。” 焦循 正义:“胁肩者,故为竦敬之状也;諂笑者,强为媚悦之颜也。”《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 赵礪 ,险陂之人也,胁肩諂笑,黷货无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又有小人辈胁肩諂笑,掇臀捧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红姑娘》:“奈何世间以七尺之躯,胁肩諂笑,干求於人,恬不为怪。” 邹韬奋 《硬吞香蕉皮》:“他所能接近的全是胁肩谄笑的奸佞小人,所最不容的是强谏力争的正人君子。”亦省作“ 胁諂 ”。 清 魏源 《孟子小记》:“其垂涎胁諂之意形诸词色。”词语解释:胁息 拼音:xié xī
亦作“脇息”。
(1).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 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
(2).表示悲伤。《文选·宋玉〈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胁息增欷。” 李善 注:“并悲伤貌。胁息,缩气也。”词语解释:胁从 拼音:xié cóng
(1).被迫相从者。《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孔颖达 疏:“其被迫胁而从距王师者,皆无治责其罪。”《三国志·魏志·郑浑传》:“虽有随者,率胁从耳。” 唐 许天正 《和陈元光平潮寇》:“落剑惟戎首,游丝繫胁从。”《明史·李裕传》:“ 裕 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秦良玉遗事》:“ 良玉 审其为恶者诛之,胁从皆释缚。” 陶成章 《浙案纪略》附《浙抚致军机处电》:“著严拿首要,解散胁从,以销隐患。”
(2).指被迫相从。《隋书·史祥传》:“贼尔日塞两关之路,据仓阻 河 ,百姓胁从,人亦众矣。”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况前件人等,悉是 东川 将吏百姓及寄住衣冠,与逆党素无管属,贼军奄至,暂被胁从。”《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张玄稔 尝戍边有功,虽胁从於贼,心尝忧愤。”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三》:“一则涉於疑似,一则近於胁从,於罪为稍轻。” 巴人 《牛市》一:“ 日祥阔嘴 呢,据说是胁从的,不予论罪。”
(3).胁迫别人相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宫里雁 ﹞实止带练八百人,又胁从 阿瓦 缅 子、 木邦 摆夷 及掳掠男妇共三千餘人。”词语解释:胁驱 拼音:xié qū
一种驾马用的器具。《诗·秦风·小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毛 传:“胁驱,慎驾具,所以止入也。” 孔颖达 疏:“胁驱者以一条皮上繫於衡,后繫於軫,当服马之胁,爱慎乘驾之具也。驂马欲入,则此皮约之,所以止入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胁驱,长一丈,皮为之,前繫於衡,当驂马内,所以止入。”词语解释:胁服 拼音:xié fú
迫使服从。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上使越骑司马 郑众 使 匈奴 ,单于欲令 众 拜, 众 不为之屈。单于围守 众 ,欲胁服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缅甸盛衰始末》:“ 缅 自此復盛, 瑞体 已并有 古喇 ,因以兵胁服邻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胁服 张光璧 、 马进忠 之众。”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但是那 帅先生 却被老学生们胁服了。”词语解释:胁取 拼音:xié qǔ
亦作“脇取”。 劫取,强取。《旧唐书·陈少游传》:“ 佶 时所总赋税钱帛约八百万贯在焉, 少游 意以为贼据京师,未即收復,遂胁取其财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矿害》:“今日则敲朴善良,必足其数,发塚夷山,以为胁取之术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脇取诱取之财,虽歷万劫,亦须填补。”词语解释:胁尊者 拼音:xié zūn zhě
梵文音译为“波栗湿缚”、“波奢”等。说一切有部传为佛祖第十世。投尊者 佛陀蜜多 出家,勤修苦行,未曾以胁至席而卧,时人号为“脇比丘”、“脇尊者”。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词语解释:胁制 拼音:xié zhì
亦作“脇制”。 犹挟制。以威力强迫、控制。《新唐书·李泌传》:“华人为之用者,独 周挚 、 高尚 等数人,餘皆胁制偷合。” 宋 李纲 《论使事札子》:“今虏使之来,其用事者,未必不以兵随之,以为胁制之术,顾朝廷所以措置如何耳!”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蔡京 辅政,卖弄威权,脇制中外。” 太平天囯 吴容宽 《诏书盖玺颁行论》:“此二百年中,我 中国 之良民,不且投其罗网而不知,受其胁制而不觉乎?”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三:“企业家苟欲尅减庸银之率,则劳动者可相率罢工归农,则企业家不惟不能脇制劳动者,而劳动者反能脇制企业家也。”词语解释:胁肩低眉 拼音:xié jiān dī méi
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虽器不益於旦夕之用,才不周於立朝之俊,不亦愈於胁肩低眉,諂媚权右。”亦作“ 胁肩低首 ”。《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功义如此,尚见疑於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衿。”词语解释:胁肩低首 拼音:xié jiān dī shǒu
见“ 胁肩低眉 ”。
词语解释:胁肩低眉 拼音:xié jiān dī méi
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虽器不益於旦夕之用,才不周於立朝之俊,不亦愈於胁肩低眉,諂媚权右。”亦作“ 胁肩低首 ”。《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功义如此,尚见疑於上,胁肩低首,累足抚衿。”词语解释:胁肋 拼音:xié lèi
肋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从后数其胁肋,得十者良。凡马:十一者,二百里,十二者,千里,过十三者,天马,万乃有一耳。”《水浒传》第一○二回:“ 王庆 见板凳作怪,用脚去踢那板凳,却是用力太猛,闪朒了胁肋,蹲在地下。”参见“ 肋骨 ”。
词语解释:肋骨 拼音:lèi gǔ
人或高等动物胸壁两侧的长条形骨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胸骨﹞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脇。”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一:“因为胸部里的肺,受了肋骨的限制,扩张不了许多的。”词语解释:胁窝 拼音:xié wō
亦作“脇窝”。 即胳肢窝。喻旁边或隐处。《水浒传》第八六回:“却説 卢俊义 引兵在后面厮杀时,不见了前面军马,急寻门路,要杀回来,只见脇窝里又撞出番军来厮併。”参见“ 胳3肢窝 ”。词语解释:胁肢 拼音:xié zhī
胁和臂之间的部位。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胁肢里扎上一指头便了。”词语解释:胁逼 拼音:xié bī
犹胁迫。 唐 李贺 《唐姬饮酒歌》:“伏剑明秋水,兇威屡胁逼。”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狐狸的恶梦》:“狐狸刚刚这样决定了,忽然又被一种恐怖的预感所胁逼着了,他感到万分的可怕。” 霍锡祥 《帝国主义与中国邮政》:“1898年,帝国主义先后对 清 政府胁逼分割港口。”词语解释:胁迫 拼音:xié pò
威胁强迫。《后汉书·申屠蟠传》:“ 爽 ( 荀爽 )等为 卓 ( 董卓 )所胁迫,西都 长安 ,京师扰乱。” 郭沫若 《曼陀罗华》:“他夫人接着信自然会着急,我便拿着信去责备她,胁迫她,定然可以把她弄到 门司 去接他回来。” 沙汀 《淘金记》三:“她们又在利用生活负担胁迫她了。”词语解释:胁诎 拼音:xié qū
迫使屈服。《汉书·游侠传·陈遵》:“与 归德侯 刘颯 俱使 匈奴 。单于欲胁詘 遵 。”词语解释:胁陵 拼音:xié líng
见“ 胁凌 ”。
词语解释:胁凌 拼音:xié líng
胁迫欺凌。《文子·精诚》:“死生同域,不可胁凌。”《淮南子·览冥训》作“胁陵”。词语解释:胁骨 拼音:xié gǔ
肋骨。《仪礼·特牲馈食礼》“长胁二骨短胁” 清 胡培翚 正义:“﹝牲﹞脊两旁之肋,谓之胁,又谓之胉,又谓之榦。胁骨三:中骨谓之正胁,又谓之长胁;前骨谓之代胁,后骨谓之短胁。”按,《说文·肉部》:“肋,胁骨也。”词语解释:胁肩累足 拼音:xié jiān lěi zú
缩紧肩膀,不敢正立。形容极为恐惧。《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身有内病,不能朝请二十餘年,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义姑娣》:“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词语解释:胁肩谄笑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极端谄媚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諂笑,病于夏畦。” 赵岐 注:“胁肩,竦体也。” 焦循 正义:“胁肩者,故为竦敬之状也;諂笑者,强为媚悦之颜也。”《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 赵礪 ,险陂之人也,胁肩諂笑,黷货无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又有小人辈胁肩諂笑,掇臀捧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红姑娘》:“奈何世间以七尺之躯,胁肩諂笑,干求於人,恬不为怪。” 邹韬奋 《硬吞香蕉皮》:“他所能接近的全是胁肩谄笑的奸佞小人,所最不容的是强谏力争的正人君子。”亦省作“ 胁諂 ”。 清 魏源 《孟子小记》:“其垂涎胁諂之意形诸词色。”词语解释:胁衣 拼音:xié yī
亦作“脇衣”。 女人的内衣。或称袜。《说文·巾部》:“帴,帬也,一曰帗也,一曰妇人胁衣。” 段玉裁 注:“《释名》所谓心衣, 小徐 作胁巾。”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袜》:“《丹铅总録》:‘袜,女人脇衣也。’” 清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帴”:“帬也。一曰帗也,一曰妇人胁衣……胁衣如今之兜肚。”词语解释:胁膱 拼音:xié zhí
犹胁肢。《醒世姻缘传》第三回:“ 晁 家有个家人,叫是 李成名 ,胁膱里夹着这张狐皮正走出门去。”参见“ 胁肢 ”。
词语解释:胁肢 拼音:xié zhī
胁和臂之间的部位。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胁肢里扎上一指头便了。”词语解释:胁谄 拼音:xié chǎn
见“ 胁肩諂笑 ”。
词语解释:胁肩谄笑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极端谄媚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諂笑,病于夏畦。” 赵岐 注:“胁肩,竦体也。” 焦循 正义:“胁肩者,故为竦敬之状也;諂笑者,强为媚悦之颜也。”《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 赵礪 ,险陂之人也,胁肩諂笑,黷货无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又有小人辈胁肩諂笑,掇臀捧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红姑娘》:“奈何世间以七尺之躯,胁肩諂笑,干求於人,恬不为怪。” 邹韬奋 《硬吞香蕉皮》:“他所能接近的全是胁肩谄笑的奸佞小人,所最不容的是强谏力争的正人君子。”亦省作“ 胁諂 ”。 清 魏源 《孟子小记》:“其垂涎胁諂之意形诸词色。”词语解释:胁辱 拼音:xié rǔ
胁而辱之。《新唐书·薛戎传》:“囚之它馆,环兵胁辱之。”词语解释:胁诱 拼音:xié yòu
威胁并引诱。《南史·孝义传下·吉翂》:“ 武帝 异之,尚以其童幼,疑受教於人,敕廷尉 蔡法度 严加胁诱,取其款实。”《明史·奸臣传·胡惟庸》:“ 惟庸 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方今和约虽未签字,而当局犹怀补签之意, 日本 犹存胁诱之心。” 冰心 《斯人独憔悴》:“原来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人胁诱。”词语解释:胁迁 拼音:xié qiān
迫使迁徙。《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使从事中郎 徐勛 ,就发遣 操 ,使缮脩郊庙,翊卫幼主。 操 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 李善 注:“胁迁,谓迫胁天子而迁徙也。”词语解释:胁君 拼音:xié jūn
(1).胁持国君。《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后 楚 屈氏 譖杀 公子追舒 , 齐 庆封 胁君乱国。”
(2).被胁持的国君。《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劫胁之君也。” 孔颖达 疏:“私藏公物,则见此君恒被臣之劫胁。”词语解释:胁附 拼音:xié fù
迫使别人依附。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 晋 江 洋盗,胁附商民。”词语解释:胁和 拼音:xié hé
迫使讲和。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遣使议纳款,而又别遣兵入犯,欲胁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会 漳 泉 二府人之侨居者,各分气类,械斗至数万人,官吏不能弹治,水师提督公 黄仕简 率兵至,以虚声胁和,始解散。”词语解释:胁降 拼音:xié jiàng
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 廵 , 廵 不屈。” 宋 李纲 《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及与官军已入贼巢,逃避无所,乃始祈哀乞降,保全性命,出於事不获已,此胁降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匈奴 用迫害、诱惑等方法,要 苏武 投降, 苏武 早拼一死,坚持不屈,击败了 匈奴 胁降的诡谋。”词语解释:胁盾 拼音:xié dùn
盾的或称。《管子·幼官》:“旗物尚黑,兵尚胁盾。” 尹知章 注:“盾或著之於胁,故曰胁盾。”《管子·中匡》:“请薄刑罚,以厚甲兵,於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以胁盾一戟。”词语解释:胁污 拼音:xié wū
被胁迫而致玷污。《新唐书·李栖筠传》:“ 李峴 为大夫,以三司按羣臣陷贼者,表 栖筠 为详理判官。推源其人所以胁污者,轻重以情。”词语解释:胁略 拼音:xié lüè
虏掠;胁从。《汉书·匈奴传下》:“ 良 等尽胁略戊己校尉吏士男女二千餘人入 匈奴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其见胁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宋书·五行志一》:“ 利成郡 兵 蔡方 等杀太守 徐质 ,据郡反,多所胁略,并聚亡命。”《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其 淮南 将士吏民为 诞 所胁略者,皆赦之。”词语解释:胁弱 拼音:xié ruò
胁迫弱者。《礼记·乐记》:“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新唐书·张琇传》:“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词语解释:胁敛 拼音:xié liǎn
强行征敛。《元典章·户部十·军兵税》:“所在官吏,不时下乡,言要打量军户地亩,以此为名,胁敛财物。”词语解释:胁恐 拼音:xié kǒng
威胁恐吓。《史记·张丞相列传》:“其时 京兆 尹 赵君 ,丞相奏以免罪,使人执 魏丞相 ,欲求脱罪而不听,復使人胁恐 魏丞相 。”词语解释:胁惧 拼音:xié jù
威胁恐吓。《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二年》:“逼逐上皇以下者, 时雍 、 秉哲 也;胁惧都人者, 范琼 也。”词语解释:胁劫 拼音:xié jié
威胁而劫持之。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安禄山 陷覆 洛京 ,以伪职淫刑胁劫士庶。”词语解释:胁底下插柴 拼音:xié dǐ xià chā chái
同“ 肋底下插柴 ”。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兀良胁底下插柴内忍,全不想冰雪堂无事哏。”词语解释:胁持 拼音:xié chí
威胁挟持。《汉书·王莽传上》:“ 莽 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宋 苏辙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河北 诸军,怙乱骄恣,小不如意,輒胁持州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冢宰避内阁》:“ 孙餘姚 已先位太宰,为诸君子所胁持,屡与 太仓 抗。”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敌情》:“彼必虚张 日本 之声势以胁持 中国 。”词语解释:胁求 拼音:xié qiú
威逼强求。《汉书·常惠传》:“ 匈奴 连发大兵击 乌孙 ,取 车延 、 恶师 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絶 汉 。” 清 戴名世 《汪河发墓志铭》:“ 河发 父陷於贼, 舘元 持金帛冒死往赎,贼胁求不已,凡往来数四,卒赎以归。”词语解释:胁唬 拼音:xié hǔ
方言。犹言利害;剧烈,难以忍受。 胡果刚 《沃老大娘瞅“孩儿”》:“大人想了还不算呢,娃娃们想的就更‘胁唬’了!”词语解释:胁从犯 拼音:xié cóng fàn
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称为胁从犯。胁从犯进行犯罪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只是在被别人威胁、诱骗的情况下,才参加了犯罪集团或参加了某些犯罪活动。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词语解释:胁士 拼音:xié shì
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菩萨常在佛左右,辅佐宣化,故称“胁士”。如 文殊 、 普贤 二菩萨,为 释迦佛 之胁士; 观音 、 势至 二菩萨,为 阿弥陀佛 之胁士; 日光 、 月光 二菩萨,为 药师佛 之胁士。小乘佛教则以 大迦叶 、 阿难 为 释迦佛 的胁士。词语解释:胁不沾席 拼音:xié bù zhān xí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 波栗湿缚尊者 ( 胁尊者 )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明 宋濂 《桐江大师行业碑铭》:“师益加奋励,胁不沾席者数载,朝叩夕咨,所以悟疑辩惑者,无一髮遗憾。”词语解释:胁夺 拼音:xié duó
以威夺取。《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后手持縑数匹, 董承 使符节令 孙徽 以刃胁夺之,杀旁侍者,血溅后衣。”词语解释:胁权 拼音:xié quán
犹挟权。谓假用君上权命胁迫别人。《书·泰誓中》:“朋家作仇,胁权相灭。” 孔颖达 疏:“姦宄之臣,胁於在下,假用在上之权命胁之,更相诛灭也。”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时 张易之 、 昌宗 兄弟,席宠胁权,天下侧目。”词语解释:胁凌 拼音:xié líng
胁迫欺凌。《文子·精诚》:“死生同域,不可胁凌。”《淮南子·览冥训》作“胁陵”。词语解释:胁窝里
比喻两侧词语解释:胁胑
由腋下到腰以上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