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8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比肩一肩上肩入肩叠肩颊肩任属巨肩黄肩
息肩豚肩平肩铁肩鹤肩联肩释去仔肩释肩
差肩摩肩乘肩脱肩卸肩题肩骊肩不肩
鸢肩骈肩驾肩生肩臂肩颓肩两耳垂肩抬肩
吟肩耸肩袒肩竦肩谄笑胁肩转肩驼肩护肩
凭肩并肩肩肩山字肩伛肩公肩上下肩擦肩
拍肩随肩挨肩歇肩附肩起肩下一肩帔肩
齐肩彘肩换肩卓肩赐墙及肩踏肩迭肩履足差肩
及肩胁肩仔肩削肩菟肩击毂摩肩允肩搭肩
赪肩披肩侧肩衔肩胎肩云肩连肩戴肩

词语解释:比肩  拼音:bǐ jiān
(1).并肩。《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唐 白居易 《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清 吴蔚光 《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沉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词语解释:息肩  拼音:xī jiān
(1).卸去负担。《左传·襄公二年》:“ 郑成公 卒, 子駟 请息肩於 晋 。” 杜预 注:“欲辟 楚 役,以负担喻。” 汉 张衡 《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汉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俟息肩,则勉力赋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下官治 蜀 三年,辛勤万状,正苦息肩无日。”
(2).栖止休息;停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於诸 印度 建一伽蓝,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周而复 《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诗:“雄篇作匕首,战斗不息肩。”
(3).谓休养生息。《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生灵免涂炭之灾,兵师有息肩之日。”
词语解释:差肩  拼音:cī jiān
(1).比肩,肩挨着肩。《管子·轻重甲》:“ 管子 差肩而问曰:‘吾不籍吾民,何以奉车革?’”《梁书·王僧孺传》:“岂復得与二三士友,抱接膝之欢,履足差肩,摛綺縠之清文,谈希徵之道德。”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
(2).谓并列,地位相等。 宋 陈亮 《新荷叶·荷花》词:“终嫌独好,任 毛嬙 、 西子 差肩。”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韵》:“自弹数十弄,以为无差肩。” 清 恽敬 《答来卿书》:“ 欧公 盖能得之而尽易其面貌,故差肩於 韩公 。”
词语解释:鸢肩  拼音:yuān jiān
谓两肩上耸,像鸱鸟栖止时的样子。《国语·晋语八》:“ 叔鱼 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 韦昭 注:“鳶肩,肩井斗出。” 宋 苏轼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髮,圣朝求旧鄙鳶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它如 李嶠 之龟息, 周必大 之帝鬚, 甘侯 头低视仰, 马周 火色鳶肩,博识者自当辨之,未为神也。” 清 魏源 《题陈芝楣中丞个中真意图》诗之一:“门径开 羊 求 ,功名识鳶肩。”
词语解释:吟肩  拼音:yín jiān
诗人的肩膀。因吟诗时耸动肩膀,故云。 宋 朱熹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之二》:“荣丑穷通秖偶然,未妨闲共耸吟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一:“ 许太夫人 《夜坐》云:‘瘦削吟肩诗满腔,春灯独坐影幢幢。’”
词语解释:凭肩  拼音:píng jiān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 唐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诗:“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词:“月下凭肩,花边繫马,此兴今休矣。”《金史·完颜忠传》:“ 太祖 与 迪古乃 凭肩而语曰:‘我此来岂徒然也,有谋於汝,汝为我决之。’”
亦作“ 凭肩 ”。 倚肩或把手臂放在别人肩上。 清 洪昇 《长生殿·得信》:“七夕对牵牛,正夜半凴肩私咒。” 刘国钧 《月词》诗之七:“记得凭肩花底坐,含情羞见影双双。”
词语解释:拍肩  拼音:pāi jiān
轻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爱护。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诗以志之》:“拍肩同辈多零落,陇畔何人许耦耕?”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拍肩羣瞽世何限,补救造化天无功。”
词语解释:齐肩  拼音:qí jiān
(1).与肩相平。《后汉书·舆服志上》:“熊旗六斿,五仞齐肩,以象参伐。”《隋书·礼仪志六》:“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长齐肩。”
(2).两者高度相等。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小儿名 伯禽 ,与姊亦齐肩。” 宋 李南仲 《罗浮山赋》:“乃 百粤 羣山之祖,与 南岳 而齐肩。”亦比喻才能、声望相同;相提并论。 明 胡应麟 《诗薮·上国》:“大抵 元魏 之才, 子昇 独步; 高齐 之誉, 邢 魏 齐肩。”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使 子建 与 应 刘 并列, 拾遗 与 王 孟 齐肩,可乎?”
词语解释:及肩  拼音:jí jiān
谓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论语·子张》:“譬之宫墻, 赐 之墻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艺文类聚》卷五十引 晋 孙绰 《颍川府君碑》:“矫矫秀姿,卓卓英韵;他人之高,乃肩而已。”
词语解释:赪肩  拼音:chēng jiān
肩头因负担重物而发红。 清 王梦篆 《粜官米》诗:“赤脚赬肩日力穷,斸薺作羹无粒食。”
词语解释:一肩  拼音:yī jiān
(1).用肩负物时,换一次肩的行程称为一肩。《三国演义》第六八回:“你等挑担劳苦,贫道都替你挑一肩何如?”
(2).一副担子。用以喻全部责任。《说岳全传》第十三回:“早有 张邦昌 奏道:‘今科武场,被 宗泽 门生 岳飞 挑死了 梁王 ,以致武生俱各散去。’一肩儿都卸在 宗泽 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没脑的事儿一肩儿担了起来。”
(3).表数量。用于肩荷之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自己一肩行李,跨一个疲驴,出了 泗州 城。”《孽海花》第二回:“后面来了一肩轿子。”
词语解释:豚肩  拼音:tún jiān
猪腿。《礼记·礼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陋矣。” 晋 傅玄 《惟汉篇》:“嗔目骇三军,磨牙咀豚肩。”
词语解释:摩肩  拼音:mó jiān
(1).肩挨着肩。形容人多拥挤。《太平御览》卷七七六引 汉 桓谭 《新论》:“ 楚 之 郢都 ,车掛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彯组云臺者摩肩,趍走丹墀者叠迹。” 宋 王禹偁 《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遂使姦倖求进,摩肩于朝廷;忠直偷安,遁迹于林藪。”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枯荷包鮓丝络榼,薺花压鬢舆摩肩。”
(2).形容亲密或地方狭窄。 明 李贽 《论交难》:“以势交通者,势去则反,朝摩肩而暮掉臂,固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两壁夹立,中阔摩肩。”
词语解释:骈肩  拼音:pián jiān
(1).并肩,肩挨着肩。 唐 刘轲 《再上崔相公书》:“然后开 平津 之閤,待白屋之士,且问曰:计安在?知致理致君之策,駢肩出於门下矣。” 清 方文 《庐山诗·〈五老峰〉序》:“又十里为 五老峯 ,悬崖削壁,排空插汉,如五老人駢肩而立,真巨观也。”
(2).形容繁茂众多。 唐 舒元舆 《牡丹赋》:“弄彩呈妍,压景駢肩。”
(3).比喻行动一致,共同努力。 清 刘大櫆 《读〈万石君传〉》:“当是时,与 庆 駢肩而事 武帝 。”
词语解释:耸肩  拼音:sǒng jiān
抬起肩膀。今多表示轻蔑、疑惑、惊讶等。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 印 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嘣嘣花旦,眼珠乱射,连连耸肩,表示轻狂。”
词语解释:并肩  拼音:bìng jiān
(1).并肩。 王西彦 《病人》:“当我们并肩在小街尽头的小丘旁边坐下来时,他的激情还没有过去。” 袁静 《伏虎记》第一回:“﹝他们﹞一面谈着,一面并肩走着。”参见“ 并肩 ”。
(2).比喻行动一致,共同努力。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一章:“我相信,时间不会很长,我们就会在一起并肩作战。战局一定会扭过来的!”
併肩:比肩;并列。比喻行动一致。《汉书·田儋传》:“ 横 始与 汉王 俱南面称孤,今 汉王 为天子,而 横 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媿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与其弟併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摇,我烛不媿於心乎?”《后汉书·马援传》:“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櫪而食,併肩侧身於怨家之朝乎?”
並肩:1.肩挨着肩。 宋 向子諲 《鹧鸪天》词:“垂玉筯,下香阶,并肩小语更兜鞋。”《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两人并肩而行。”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合卺后,并肩夜膳。”并,现写作“并”。 艾青 《乌珠穆沁马》诗:“现在猎人聚精会神,和那匹马并肩前进,他伸出了套马杆子,想把马头一下套进。”
(2).同列。《史记·田儋列传》:“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我,我独不愧於心乎?”《后汉书·隗嚣传》:“今俊乂并会,羽翮并肩, 望 无耆耉之德,而猥託宾客之上,诚自愧也。”《南史·恩倖传·陆验》:“鸣珮珥貂,并肩英彦。”
(3).同等。 明 刘基 《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至于来聘之役,遂进 楚 而称子,以蛮 荆 之得 齐 晋 并肩,自此始也。”《红楼梦》第四六回:“过一年半载,生个一男一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4).比喻同时。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词语解释:随肩  拼音:suí jiān
(1).《礼记·曲礼上》:“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郑玄 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用“随肩”表示追随左右,形影不离。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陶嘉月而结交游,藉芳辰而宴朋友。望 宜春 以随肩,入 长杨 以携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恩荣同拜手,出入最随肩。” 清 唐孙华 《挽磐庵弟》诗:“出入每随肩,连柎暎蕚棣。”
(2).客套话。犹言附骥尾、忝陪末列。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 敬 以愚瞀随肩州县下吏,无以仰辅朝廷之制作。”
(3).朋友;故交。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两京犹薄产,四海絶随肩。” 仇兆鳌 注:“薄产,田园久荒。随肩,故交日替。”
词语解释:彘肩  拼音:zhì jiān
即肘子。作为食物的猪腿的最上部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赐之卮酒彘肩。 噲 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宋 陆游 《醉中信笔作四绝句既成复作一绝》之三:“今朝卖穀得青钱,自出街头买彘肩。” 清 赵翼 《行围即景·驰马》诗:“赐之斗酒一彘肩,下鞍拜受神何肃!”参见“ 肘子 ”。
词语解释:肘子  拼音:zhǒu zǐ
(1).上下臂相接处弯曲的部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 刘胜 走回课堂里,坐在一个墙角的行李卷上,两手抱着低垂的头,肘子支在波罗盖上。”
(2).用作食物的猪腿上部。《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果见那连二灶上靠着一个鈷子,里头煮着一蹄肘子。”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她想出了几样菜来征求他们的同意:宰一只鸡,烧一碗肘子,做一斤粉蒸肉。”
词语解释:胁肩  拼音:xié jiān
耸起肩膀,故示敬畏。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寧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北史·任城王云传》:“ 紇 胁肩而出。”《旧唐书·高宗纪下》:“忠良自是胁肩,姦佞於焉得志。”《新唐书·武平一传》:“胁肩邸第之中,噤颐媪宦之侧。”参见“ 胁肩諂笑 ”。
词语解释:胁肩谄笑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极端谄媚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諂笑,病于夏畦。” 赵岐 注:“胁肩,竦体也。” 焦循 正义:“胁肩者,故为竦敬之状也;諂笑者,强为媚悦之颜也。”《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 赵礪 ,险陂之人也,胁肩諂笑,黷货无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又有小人辈胁肩諂笑,掇臀捧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红姑娘》:“奈何世间以七尺之躯,胁肩諂笑,干求於人,恬不为怪。” 邹韬奋 《硬吞香蕉皮》:“他所能接近的全是胁肩谄笑的奸佞小人,所最不容的是强谏力争的正人君子。”亦省作“ 胁諂 ”。 清 魏源 《孟子小记》:“其垂涎胁諂之意形诸词色。”
词语解释:披肩  拼音:pī jiān
(1).披于肩上。 唐 杜荀鹤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诗:“念珠在手隳禪衲,禪衲披肩怀念珠。”
(2).旧时服饰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披肩,貂鼠製一圆圈,高六七寸不等,大如帽,两傍各製貂皮二长方,毛向里至耳,即用鉤带斜挂於官帽之后山子上。”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披肩》:“披肩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礼服时所用,加於项,覆於肩,形如菱,上绣蟒。八旗命妇亦有之。”
(3).今泛指披在肩上的服饰。特指妇女披在上身的一种无袖短外衣。
(4).医疗器具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披肩者,用熟牛皮一块,长五寸,宽三寸,两头各开二孔,夹於伤处,以棉绳穿之,紧紧缚定,较之木板稍觉柔活。”
词语解释:上肩  拼音:shàng jiān
上位。指位置较尊的一侧。《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
词语解释:平肩
地位平等
词语解释:乘肩  拼音:chéng jiān
负在肩上;立在肩上。 宋 黄庭坚 《陈留市隐并序》:“ 陈留 市中有刀镊工,与小女居。得钱,父子饮于市,醉则负其子行歌……吾友 陈无己 为赋诗, 庭坚 亦拟作:‘市井怀珠玉,往来终未逢,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夏承焘 笺注引 周汝昌 曰:“谓惟有小女儿在肩头相随为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词:“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閒鼓笛。”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
词语解释:驾肩  拼音:jià jiān
(1).比肩;并肩。(1)形容人多拥挤。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掛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钱振伦 注引《史记》:“ 苏秦 説 齐王 曰: 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 唐 冯宿 《魏府狄梁公祠堂碑》:“马逐逐,车闐闐,野接跡,空驾肩。”(2)表示行动一致。《旧唐书·文苑传下·崔咸》:“ 栖楚 等十餘人驾肩排 度 ( 裴度 ),而朝士持两端者日拥 度 门。”(3)表示居同等地位,并列。《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自 汉 策贤良, 隋 加诗赋,罢中正之法,委銓举之司,由是争务雕虫,罕趋函丈,矫首皆希於 屈 宋 ,驾肩并拟於《风》《骚》。”
(2).犹胁肩。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路舍人友卢给事》:“ 路舍人 羣 与 卢给事 宏正 ,性相异,情相善。 紫微 清瘦古淡,未尝言朝市; 夕拜 魁梧富贵,未尝言山水…… 紫微 曰:‘ 卢六 卢六 ,曾莫顾我,何也?’ 夕拜 曰:‘月限向满,家食相仍,日诣台庭,以图外任。’ 紫微 貌惨曰:‘驾肩权门,所不忍视,且有夙分,徒劳汝形。’”
(3).车驾和肩舆。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表》:“陛下若骑从轻驰,则道途无拱辰之备;若乘舆稍具,则邑县有驾肩之忧。”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京师耆老 元和 迎真体者,悉赐银椀锦綵, 长安 豪家,竞饰车服,驾肩弥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颠道人》:“ 章丘 有 周生 者,以寒贱起家,出必驾肩而行。”
词语解释:袒肩  拼音:tǎn jiān
袒露右肩。 唐 李华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 江 南律范,端严第一,衲衣袒肩,跣足行乞。”参见“ 袒服 ”。
词语解释:袒服  拼音:tǎn fú
即僧却崎。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唐 时亦称掩腋。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中国之所无,或得之於异俗,其民不移,故其道未亡,是以 天竺国 法,尽敬於所尊,表诚於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基者也。”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董秀才 ﹞曰:‘但尝遗一袒服。’取视也,秽而无缝。”参见“ 僧却崎 ”。
词语解释:肩肩  拼音:jiān jiān
瘦小细长貌。《庄子·德充符》:“ 闉跂支离无脤 説 卫灵公 。 灵公 説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陆德明 释文引 李轨 曰:“羸小貌。” 唐 刘禹锡 《有獭吟》:“人立寒沙上,心专脰肩肩。”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诗》:“全人脰肩肩,瓮盎嫵且宜。”
词语解释:挨肩  拼音:āi jiān
接连。 孙芋 《妇女代表》:“我年轻的时候,挨肩儿添了两个小小子。”
词语解释:换肩  拼音:huàn jiān
谓挑或抬重物时左右掉换肩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 面胡 你还在这里呀?’路上一个挑柴禾的高个子农民,一边换肩,一边这样问。”
词语解释:仔肩  拼音:zǐ jiān
(1).所担负的任务;责任。语出《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 郑玄 笺:“佛,辅也;时,是也;仔肩,任也。” 宋 叶适 《贺叶丞相》:“未能独任,容有累於设施;命以仔肩,固显示於德行。”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君临天下,勅政治民,仔肩至重,奚能独任?” 郭沫若 《为“五卅”惨案怒吼》:“当局一方面希望有人出来排解,以卸仔肩,别一方面更竭力减轻条件以图敷衍了事。”
(2).谓担负,承担。 宋 王安石 《王深父墓志铭》:“呜呼 深父 ,维德之仔肩,以迪祖武!”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铭》:“ 陶文毅 之仔肩稍不力,天子之倚任稍不坚,必不能善其后。”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继承遗产存精粹,缔造雄图费仔肩。”
词语解释:侧肩  拼音:cè jiān
(1).谓侧转身体,以便挤入。《史记·孟尝君列传》:“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行。”
(2).不敢正身而立,形容驯顺。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彼婉孌者,实惮吾曹。侧肩帖耳,有舌如刀。”
词语解释:入肩  拼音:rù jiān
为谋划某事而侧身其中。《水浒传》第八一回:“如今小弟多把些金珠去那里入肩,枕头上关节最快。小弟可长可短,见机而作。”《水浒传》第八一回:“当初俺哥哥来 东京 求见娘子,教小人诈作 张闲 ,来宅上入肩。”
词语解释:铁肩  拼音:tiě jiān
比喻勇于承担重任的强者。 明 杨继盛 《大明湖铁公祠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李大钊 题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邓拓 《题黄胄〈赛马〉卷》诗:“英雄儿女边疆去,倒转乾坤试铁肩。”
词语解释:脱肩  拼音:tuō jiān
(1).脱衣露肩。 唐 薛能 《柘枝词》之三:“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2).方言。指挑担或抬轿者滑脱扁担或轿杠。
(3).方言。卸掉责任。
词语解释:生肩  拼音:shēng jiān
生猪腿。 清 方文 《答史弱翁见惠生豚》诗:“惠我生肩美,悬厨待尔燔。”
词语解释:竦肩  拼音:sǒng jiān
耸肩。表示震惊。竦,通“ 耸 ”。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瞋目大呼,屋瓦为落,闻者竦肩。”
词语解释:山字肩  拼音:shān zì jiān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国初 长孙太尉 见 欧阳率更 姿形么陋,嘲之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獮猴。’”后因以“山字肩”形容人体瘦削。 宋 陆游 《病小减复作》诗:“吟作 楚 人语,耸成山子肩。”
词语解释:歇肩  拼音:xiē jiān
(1).卸肩休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认道是了,祗见走近门边,担夫并无歇肩之意。”
(2).让肩臂歇力。《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珍 志不在此(指习射),再过几日,便渐次以歇肩养力为由,晚间或抺骨牌,赌个酒东儿,至后渐次至钱。”
词语解释:卓肩
耸着肩膀
词语解释:削肩  拼音:xuē jiān
坍肩。双肩朝下坍斜。古代为美女体形特征之一。语本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束素。”《红楼梦》第二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
词语解释:衔肩  拼音:xián jiān
犹摩肩。肩并着肩。形容人多拥挤。 唐 贾岛 《重酬姚少府》诗:“僕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
词语解释:叠肩  拼音:dié jiān
肩迭着肩。形容人多拥挤。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四章:“入夜,法事开场……此时男女叠肩环观者甚众。”
词语解释:鹤肩  拼音:hè jiān
仙鹤的肩胛。指修道者的骨相。 宋 苏轼 《光道人真赞》:“海口山颧,犀颅鹤肩。” 宋 周必大 《己未二月十七日会同甲次旧韵》:“情均鴈序兼鶯友,寿贯犀颅映鹤肩。”
词语解释:卸肩  拼音:xiè jiān
(1).辞掉官职。《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
(2).卸掉责任;逃避责任。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但愿他早入户,容我卸肩,办炷清香,代伊酬愿。”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僉谓番情叵测,官员并未办有头绪,輒敢借词卸肩……即在军前正法。”
词语解释:臂肩  拼音:bì jiān
臂与肩。比喻密切无间。《魏书·广阳王深传》:“乃召都督 毛諡 等六七人,臂肩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
词语解释:谄笑胁肩  拼音:chǎn xiào xié jiān
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諂笑胁肩,赚他上手。”参见“ 胁肩諂笑 ”。
词语解释:胁肩谄笑  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
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极端谄媚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諂笑,病于夏畦。” 赵岐 注:“胁肩,竦体也。” 焦循 正义:“胁肩者,故为竦敬之状也;諂笑者,强为媚悦之颜也。”《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 赵礪 ,险陂之人也,胁肩諂笑,黷货无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又有小人辈胁肩諂笑,掇臀捧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红姑娘》:“奈何世间以七尺之躯,胁肩諂笑,干求於人,恬不为怪。” 邹韬奋 《硬吞香蕉皮》:“他所能接近的全是胁肩谄笑的奸佞小人,所最不容的是强谏力争的正人君子。”亦省作“ 胁諂 ”。 清 魏源 《孟子小记》:“其垂涎胁諂之意形诸词色。”
词语解释:伛肩  拼音:yǔ jiān
犹鸢肩。两肩凸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兵部郎中 朱前疑 貌丑,其妻有美色。 天后 时 洛中 殖业坊西门酒家有婢蓬头垢面,傴肩皤腹,寝恶之状,举世所无,而 前疑 大悦之,殆忘寝食。”
词语解释:附肩  拼音:fù jiān
谓相与比并。 元 袁桷 《七观》:“ 素 王简编,如日在天。荧煌高张,敦敢附肩?”
词语解释:赐墙及肩  拼音:cì qiáng jí jiān
语出《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 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 贤于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 , 子贡 曰:‘譬之宫墙, 赐 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 赐 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词语解释:菟肩  拼音:tú jiān
植物名。属葵类,可食。《后汉书·冯异传》:“ 异 復进麦饭、菟肩。”《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沉永之 《钓台》诗:“王气终应在 茂陵 ,菟肩麦饭记飘零。”
词语解释:胎肩  拼音:tāi jiān
小猪。
词语解释:颊肩  拼音:jiá jiān
敛身。《文选·潘岳〈射雉赋〉》:“望黶合而翳皛,雉脥肩而旋踵。” 徐爰 注:“人敛身谓之脥肩。”
词语解释:联肩  拼音:lián jiān
并肩。喻行动一致,关系密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这些旧时朋友见 刘氏 子来了,都来访他,仍旧联肩迭背,日里合围打猎。” 叶圣陶 《冰心大姐以新印散文选相贻作一律奉酬》:“ 嘉庐 初识面,京市每联肩。”
词语解释:题肩  拼音:tí jiān
鸟名。鹞鹰的一种。《仪礼·大射》“凡乏用革” 汉 郑玄 注:“正者正也,亦鸟名。 齐 鲁 之閒名题肩为正。正、鵠皆鸟之捷黠者。”《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 汉 郑玄 注:“征鸟,题肩也。 齐 人谓之击征,或名鹰。仲春化为鳩。”《渊鉴类函》卷四二二引《春秋考异邮》:“阴阳气贪,故题肩击。”参见“ 征鸟 ”。
词语解释:征鸟  拼音:zhēng niǎo
远飞的鸟。指鹰隼等猛禽。《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 孔颖达 疏:“征鸟,谓鹰隼之属也。”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警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一说指雁。《吕氏春秋·季冬》:“征鸟厉疾。” 陈奇猷 校释:“征当读‘出征’之征。征鸟即指鴈言。”
词语解释:颓肩
犹削肩。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髮而为泽,刷玄鬢於頽肩。”
词语解释:转肩  拼音:zhuǎn jiān
一种不正当的买卖。高价赊入,低价卖出。《说郛》卷十四引 宋 灌圃耐得翁 《就日录》:“甚至于在外指屋起钱,高价赊物,低价出卖,谓之转肩。”
词语解释:公肩  拼音:gōng jiān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肩假 。见《礼记·檀弓下》
词语解释:起肩  拼音:qǐ jiān
扛上重物后起立;上肩。 清 叶梦珠 《阅世编·释道》:“工取木干及巨絙数根,遍缚壁上,众属干上,齐声起肩,殿随而转,一壁不移,寸瓦不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三:“任凭轿子再重,在号上起肩时,绝不说重。”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三:“灌水怕没有效力,赶快送医院,你们起肩吧, 孟春 。”
词语解释:踏肩  拼音:tà jiān
挨肩。谓接连。《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福儿 年九岁, 善儿 年八岁,踏肩生下来的。”《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张权 ﹞却又踏肩生下两个儿子。”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自挽诗》引 清 赵同钰 诗:“弦虽两断难回首,丁已双添是踏肩。”
词语解释:击毂摩肩  拼音:jī gǔ mó jiān
形容车马众多。语出《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故得填郊溢郭,击轂摩肩。”
词语解释:云肩  拼音:yún jiān
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元史·舆服志一》:“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佩云肩玉项牌,凤头鞋,羞花闭月天然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云肩以护衣领,不使沾油。”
词语解释:任属巨肩
责任重大
词语解释:释去仔肩
卸掉责任;放下重担
词语解释:骊肩  拼音:lí jiān
良马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騮马、驪肩、鹿毛……骆马,皆善马也。”
词语解释:两耳垂肩  拼音:liǎng ěr chuí jiān
耳大至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后因以两耳垂肩为富贵之相。《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备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鲁迅 《伪自由书·文字上的折扣》:“譬如说罢,称赞贵相是‘两耳垂肩’,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对折:觉得比通常也许大一点,可是决不相信他的耳朵像猪猡一样。”按,此说源于佛经,为八十种好之一。参阅 季羡林 《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
词语解释:驼肩  拼音:tuó jiān
方言。旧时 四川 妇女上衣的肩部布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夹袄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不知道,因为上面罩了件干净的葱白洋布衫,袖口驼肩都是青色宽边,又系了一条宝蓝布围裙。”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三章:“她身上那件滚青布驼肩的二蓝竹布罩衫,并不比身边老妈子身上的毛蓝布夹袄新。”
词语解释:上下肩
上边和下边,也指左右两边
词语解释:下一肩
次一等
词语解释:迭肩  拼音:dié jiān
肩叠着肩。形容人多拥挤。
词语解释:允肩  拼音:yǔn jiān
肩负。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宣威耀武,干城允肩,从今谩把经纶展。”
词语解释:连肩  拼音:lián jiān
(1).比肩;并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连肩搭背,络手包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城隍》:“簷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
(2).形容数量多。《梁书·文学传上·锺嵘》:“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
(3).方言。不正派。《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 老一 抄起脚来,把水豁了 强舍 一脸。笑道:‘臭连肩花娘,好意特别送个孤老把你,倒弄出多呵水来。’”
词语解释:黄肩  拼音:huáng jiān
弩名。《汉书·李广传》“ 广 乃令持满毋发,而 广 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颜师古 注引 汉 服虔 曰:“黄肩,弩也。”《汉书·李广传》引 晋 晋灼 曰:“黄肩即黄间也,大黄,其大者也。” 清 蒋士铨 《雪中人·挂弓》:“从此白羽归壶,黄肩收靫,霜锋入鞘,金琐藏匣。”参见“ 黄閒 ”。
词语解释:黄闲  拼音:huáng xián
亦作“黄间”。 即黄肩。《文选·张衡〈南都赋〉》:“騄驥齐鑣,黄閒机张。”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黄閒,弩。” 晋 张华 《游猎篇》:“ 由基 控繁弱, 公差 操黄间。”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诗之四:“世故彀黄间,能不发其机。”参见“ 黄肩 ”。
词语解释:释肩  拼音:shì jiān
谓从肩上卸下重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於心,释肩而去,如大热远行,虽未到家,得清凉馆舍,一解衣漱濯,已足乐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 安村 外有 关圣 祠,适有稗贩客,释肩门外。”
词语解释:不肩  拼音:bù jiān
不任用。《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 孔 传:“肩,任也。” 孔颖达 疏:“我不任用好货之人。”
词语解释:抬肩  拼音:tái jiān
裁剪用语。指上衣肩头至腋下的尺寸
词语解释:护肩  拼音:hù jiān
挑东西时放在肩上,用来减少摩擦,保护衣服和皮肤的衬垫。 黄宗英 《想你,阿胡子!》:“连挑长担三天我不带护肩,耘稻四天我不知腰疼。”
词语解释:擦肩  拼音:cā jiān
肩膀相摩。谓双方挨肩而过。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和 李四 ﹞两下里一擦肩就过去了。”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那些不断同她擦肩而过的乡下人,对她也是另眼相看。”
词语解释:帔肩  拼音:pèi jiān
即帔子。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解下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 张 家小姐粧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参见“ 帔子 ”。
词语解释:帔子  拼音:pèi zǐ
古代妇女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唐 张鷟 《游仙窟》:“迎风帔子鬱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帔》:“《实録》曰,三代无帔説, 秦 有披帛,以縑帛为之, 汉 即以罗, 晋 永嘉 中制絳晕帔子, 开元 中,令三妃以下通服之。是披帛始于 秦 ,帔始于 晋 矣…… 唐 制,士庶女子在室撘披帛,出适披帔子,以别出处之义,今仕族亦有循用者。”
词语解释:履足差肩  拼音:lǚ zú cī jiān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岂復得与二三士友,抱接膝之欢,履足差肩,摛綺縠之清文,谈希微之道德。”
词语解释:搭肩  拼音:dā jiān
即搭裢。 王统照 《旗手》:“仓皇、纷乱、怯懦的乡民,粗布搭肩,旧式竹笠,白布的衣裤。”参见“ 搭褳 ”。
词语解释:搭裢  拼音:dā lián
(1).亦作“ 搭连 ”。一种布制的长方形口袋,中间开口,两头各有一袋,可以挂在肩上或扣在腰间。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兀那前头的车上,掉了我的搭褳,我拾起来者。”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有些针儿綫儿,也安在你搭连里了。”《红楼梦》第十二回:“从搭褳中取出个正面反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我懒得为这两毫钱开搭裢。得了,换过一个吧。”
(2).一种由多层布制成的摔交运动员穿的上衣。
词语解释:戴肩  拼音:dài jiān
竖肩,耸肩。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卢敖 ﹞至於 蒙穀 之上,见一士焉:深目玄準,雁颈而戴肩,浮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共8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