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断肠刚肠撑肠锦绣肠铁心肠结肠烦肠骚肠
羊肠酒肠充肠鱼肠枵肠旅肠痛肠九曲肠
愁肠肺肠石肠浇肠洗肠直肠疽肠斗升肠
回肠离肠龟肠牵肠肾肠黄肠梦肠庾肠
枯肠柔肠别肠他肠悲肠宽肠鼠啮肠儿女肠
心肠空肠刳肠腹肠烂肠羁肠探肠齑肠
肝肠九回肠腐肠锦肠割肠热心肠骄肠藕肠
饥肠衷肠铁石肠肚肠情肠软心肠通肠盈肠
中肠无肠绣肠木肠菜肠鼠拖肠薄心肠食肠
诗肠寸肠搜肠拖肠丝肠热肠抽肠荡气回肠

词语解释:断肠  拼音:duàn cháng
(1).割开或切断肠子。《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2).谓肠断折。参见“ 断肠猿 ”。
(3).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 巫山 枉断肠。” 宋 苏轼 《次韵回文》之二:“红牋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郭沫若 《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
(4).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拾也。”
词语解释:断肠猿  拼音:duàn cháng yuán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峡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后世用作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之典。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 鲁 ,空悲断肠猿。” 宋 黄庭坚 《上冢》诗:“ 康州 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词语解释:羊肠  拼音:yáng cháng
(1).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清 陈维崧 《青玉案·移寓积翠阁用艺香词韵》词:“梯空架就羊肠路,领俊鶻,穿烟去。”如:羊肠小道。
(2).山名。《楚辞·大招》:“西薄 羊肠 ,东穷海只。” 洪兴祖 补注:“《战国策》注云: 羊肠 , 赵 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在 太原 晋阳 之西北。”《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岐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3). 羊肠坂 的省称。《史记·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赵 ,断 羊肠 ,拔 閼与 ,约斩 赵 , 赵 分而为二。” 隋 江总 《并州羊肠坂》诗:“三春别帝乡,五月度 羊肠 。”参见“ 羊肠坂 ”。
词语解释:羊肠坂  拼音:yáng cháng bǎn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词语解释:愁肠  拼音:chóu cháng
忧思郁结的心肠。《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玄 诗:“青云徘徊,为我愁肠。”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诗:“沉沉倒营魄,苦荫蹙愁肠。”《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自从一别音书絶,忆君愁肠气欲絶。” 巴金 《家》十二:“我此后果然用功读书,妈才渐渐地把愁肠放开。”
词语解释:回肠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内心焦虑不安,仿佛肠子被牵转一样。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 唐 杜甫 《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弔影 夔州 僻,回肠 杜曲 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争奈按不下九曲回肠,合不定一双业眼。”
(2).小肠的一部分,在空肠的下部,形状弯曲。盲肠长在它的下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唐 张守节 正义:“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二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亦作“ 迴膓 ”。亦作“廻肠”。 1.形容歌舞、文章等十分感人。 唐 韩愈 《刘生》诗:“妖歌慢舞烂不收,倒心迴肠为青眸。”参见“ 迴肠盪气 ”。
(2).比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辗转不解。 唐 唐彦谦 《春阴》诗:“一寸迴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泪眼盈盈,眉头镇锁,九曲廻肠千缕。” 清 蒲松龄 《哭毕刺史》诗:“ 西州 门外迴膓絶,恨不将心似石顽。” 闻一多 《太阳吟》:“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3).小肠的一部分。上接空肠,下连盲肠,形状弯曲。《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大肠经文》:“迴肠当脐左,迴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词语解释:回肠荡气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言人受感动后肠为之转,气为之舒,用以形容音乐、文词等生动感人之极。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综而论之:声音感人,回肠荡气,以 李重光 为君。”
亦作“ 迴肠伤气 ”。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文选·宋玉〈高唐赋〉》:“纎条悲鸣,声似竽籟,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迴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李善 注:“言上诸声,能迴转人肠,伤断人气。”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迴肠盪气中。”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周芷卿》:“ 芷卿 艷思綺想,终以此等事迴肠盪气,不永其志,惜哉!”《花城》1981年第6期:“我们之间的紧张空气,仿佛被这深情的歌声和令人回肠荡气的旋律融解了。”
词语解释:枯肠  拼音:kū cháng
亦作“ 枯膓 ”。
(1).饥渴之肠,枵腹。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开壚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宋 苏轼 《汲江煎茶》诗:“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 宋 陆游 《饭后偶题》诗:“环堵萧然百虑忘,天教得饭飫枯肠。” 明 刘基 《寒夜谣》之一:“无酒可饮,寒不能眠。枯肠饥鸣,百虑交煎。”
(2).比喻枯竭的文思。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宋 朱熹 《再用韵题翠壁》:“珍重诗翁莫相恼,枯肠搅断鬢丝华。”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须待我情中生法,把枯膓徧搜。”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差使。”
词语解释:心肠  拼音:xīn cháng
(1).心情;心绪。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红楼梦》第二九回:“﹝ 宝玉 ﹞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 巴金 《家》二一:“‘你们还有心肠打牌?’ 觉慧 这样想。”
(2).指感情。 唐 孟郊 《古结爱》诗:“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旧好自均亲骨肉,新知何怪薄心肠。”《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柯岩 《红领巾的歌·三匹“马”的冰车》:“ 杨杨 一个劲地摇头,什么也打不动他的心肠。”
(3).犹心地。指思想意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个就是説书的一片道学心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也有説他两个心肠儿好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多么好心肠的人啊!”
(4).犹心头,心中。 唐 张籍 《学仙》诗:“勤劳不能成,疑虑积心肠。”《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太公 闻言大惊:‘怎有如此之事,二人先知我心肠之机?’”
(5).犹胸怀,肚量。《朱子语类》卷七四:“须是大著心肠看始得。”
(6).犹心腹,知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史 魏 二人先下此工夫,以结其心,却是未敢説甚么正经心肠话。”
(7).想法;意思。《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
(8).犹心事。指心中所思虑的事。 萧红 《生死场》二:“你把筐子丢啦!我看你好像一点心肠也没有,打柴的人幸好是 朱大爷 ,若是别人拾去还能找出来吗?” 梁斌 《播火记》三八:“一面饮着酒,吃着菜,互相倾吐心肠。”
词语解释:肝肠  拼音:gān cháng
比喻内心。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关山则风月凄愴, 陇水 则肝肠断絶。”《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文秀 因日夜思念父母兄长,身子虽居 河南 ,那肝肠还掛在 苏州 ,那有心情看到书上。”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只近肝肠不近身,才见相知别有因。” 郭影秋 《悼孙泱同志》诗:“批评增信任,夜话露肝肠。”
词语解释:饥肠  拼音:jī cháng
飢饿的肚子。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之三:“飢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臺两鹊来。” 陈毅 《忆江南·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飢肠响如鼓。”
飢饿的肚子。饥,通“ 飢 ”。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亦指饿着肚子。 宋 梅尧臣 《送苏子美》诗:“ 庐岳 趣最幽,饥肠看瀑布。”
词语解释:中肠  拼音:zhōng cháng
犹内心。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唐 元稹 《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宋 秦观 《幽眠》诗:“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词语解释:诗肠  拼音:shī cháng
指诗思;诗情。 唐 孟郊 《哭刘言史》诗:“精异 刘言史 ,诗肠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诗:“走不能书,而有书癖;不能诗,而有诗肠;不能酒,而有酒态。”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诗肠苦与墨同磨,时逢炎景欢娱少。”
词语解释:刚肠  拼音:gāng cháng
指刚直的气质。《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张铣 注:“刚肠,谓彊志也。” 唐 白居易 《哭孔戡》诗:“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清 秋瑾 《吊吴烈士樾》诗:“ 皖 中志士名 吴樾 ,百炼刚肠如火热。”
词语解释:酒肠  拼音:jiǔ cháng
代指酒量。 唐 孟郊 韩愈 《同宿联句》:“为君开酒肠,颠倒舞相饮。” 宋 苏辙 《送毛滂斋郎》诗:“酒肠天与浑无敌,诗律家传便出人。” 清 吴伟业 《赠穆大苑先》诗:“身躯虽小酒肠宽,坦腹乡村话畴昔。”
词语解释:肺肠  拼音:fèi cháng
比喻内心;心思。《诗·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郑玄 笺:“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乃使民尽迷惑。” 唐 钱珝 《代史馆相公让官第二表》:“且自去秋以来,国步未復,臣每思人事,每揣人情,因激肺肠,有如汤火。” 明 刘基 《送骆起原之新城知县任》诗:“邂逅忽相逢,悲喜交肺肠。”《“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附录《罢市之轶闻》:“ 黄某 甘心作他人奴隶,竟然不避舆论,而该米行徒知牟利,不知爱国,岂别有肺肠耶。”
词语解释:离肠  拼音:lí cháng
充满离愁的心肠。 唐 武元衡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虚度年华不相见,离肠怀土併关情。” 宋 魏夫人 《好事近》词:“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 清 方文 《送肖赓九北归》诗:“虽有存者亦凋零,耿耿离肠向谁诉。”
词语解释:柔肠  拼音:róu cháng
(1).柔曲的心肠。喻指缠绵的情意。 宋 柳永 《清平乐》词:“翠减红稀鶯似嬾,特地柔肠欲断。” 元 张昱 《次林叔大都事》诗之三:“莫谩题情在粉墙,藕丝终日繫柔肠。”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
(2).谓情意缠绵。《花月痕》第二五回:“银字筝调心字香,英雄底事不柔肠?”
词语解释:空肠  拼音:kōng cháng
(1).犹饥肠。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 清 金农 《白丈庆馀见招以豆糜为食走笔记之》诗:“我与丈人称至友,调饥顿释空肠鸣。”
(2).黄岑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岑》
(3).小肠的一部分,介于十二指肠与回肠之间。因其消化力强,腔内常呈排空状态,故名。
词语解释:九回肠  拼音:jiǔ huí cháng
(1).回,也写“廻”。愁肠反复翻转。比喻忧思郁结难解。语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廻肠。” 唐 刘禹锡 《望赋》:“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二:“红手素丝千字锦,古人新曲九廻肠。”
(2).回,也写“廻”。曲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廻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词语解释:衷肠  拼音:zhōng cháng
(1).犹衷情。内心的感情。 唐 韩偓 《天鉴》诗:“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竟不违。” 元 周文质 《蝶恋花·悟迷》套曲:“纸如海样阔,字比针关大,也写不尽衷肠许多。”《醒世恒言·黄秀才缴灵玉马坠》:“两下抱头大哭,哭罢,各叙衷肠。”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淡云和积雪,像是密密诉说衷肠,怨叹生活的枯寂。”
(2).内心,心中。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妾当初勉承父命,遣事君子。不想君家有白头之父母,青春之妻房。致君衷肠不满,名行有亏。”《白雪遗音·八角鼓·桃杏花香》:“尊夫郎,得欢畅处且欢畅,莫把名利掛衷肠。”
(3).谓出自内心。《南宫词纪·双调柳摇金·再诫风情》:“诚心相劝。衷肠尽言,休恋恶姻缘。”参见“ 衷心 ”。
词语解释:衷心  拼音:zhōng xīn
(1).内心,心中。《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孙权 以妹妻 先主 ,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餘人,皆亲执刀侍立。 先主 每入,衷心常凛凛。”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虬发叟》:“﹝叟﹞跳上船来,揖 损 曰:‘子衷心有何不平之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也同情怜惜着 愫姨 嘤嘤隐泣时发自衷心的哀痛。”
(2).谓出于内心的。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他对祖国的解放,衷心表示欢迎。”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想到这里,他以衷心敬佩的心情,高高地竖起大姆指说:‘ 朝鲜 妇女,大大的好!’”
词语解释:无肠  拼音:wú cháng
(1).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无肠之国 ,在 深目 东,其为人长而无肠。”《淮南子·墬形训》:“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无肠 民。” 高诱 注:“﹝ 无肠 等﹞皆北方之国也。”
(2).犹言没有心肠或心思。 唐 白居易 《山游示小妓》诗:“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宋 苏轼 《张子野买妾》诗:“柱下相君犹有齿, 江 南刺史已无肠。”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谁念我,今无肠。”
(3).见“ 无肠公子 ”。
词语解释:无肠公子  拼音:wú cháng gōng zǐ
蟹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唐 唐彦谦 《蟹》诗:“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亦省作“ 无肠 ”。 元 耶律楚材 《再用张敏之韵》:“一巵持竹叶,左手把无肠。” 清 查慎行 《食蟹有感》诗:“无肠怜若辈,多足自能肥。”
词语解释:寸肠  拼音:cùn cháng
(1).泛指胸臆,心间。 唐 韩偓 《感旧》诗:“省趋弘阁侍貂璫,指痤恩深刻寸肠。”《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而今无奈寸肠思,堆积千愁空懊恼。”
(2).指肠。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骨肉分离,寸肠割断。”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姐病故》:“姐病日篤,盖久痢积虚也。予日往视之,輒呼‘好兄弟’不止,予时寸肠割矣。”
(3).心事。 宋 柳永 《轮台子》词:“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
词语解释:撑肠  拼音:chēng cháng
亦作“撑肠”。 犹满腹。多喻饱学。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三:“插架轴三万,撑肠卷五千。” 清 钱谦益 《答书砚》诗:“晴窗洗胃还吞墨,永日撑肠欲煮书。”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二:“文籍撑肠仍乞食,方书满眼不医贫。”
词语解释:充肠  拼音:chōng cháng
犹充饥。《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充肠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肠。”
词语解释:石肠  拼音:shí cháng
犹言铁石心肠。 宋 范成大 《惜交赋》:“虽君子之石肠兮,固将狥乎市虎。”
词语解释:龟肠  拼音:guī cháng
古人以为龟吸气而生,不食一物,因以比喻飢肠。《南齐书·王僧虔传》:“九流绳平,自不宜独苦一物,蝉腹龟肠,为日已久。”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序:“师道气於龟肠,扣兵鈐於鱼腹。” 宋 范成大 《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诗:“持此慰龟肠,搜枯尚能句。”
词语解释:别肠  拼音:bié cháng
(1).惜别的心情。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
(2).与众不同的肠胃。比喻能豪饮。《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 曦 曰:‘ 维岳 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或曰:‘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宋 戴复古 《饮中》诗:“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惯持螯。”此谓酒量大小,不以身材为准。
词语解释:刳肠  拼音:kū cháng
剖腹摘肠。《庄子·外物》:“ 仲尼 曰:‘神龟能见梦於 元君 ,而不能避 余且 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宋 苏轼 《岐亭》诗之二:“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十章:“稍遇矢石、锋鏑、鎗礮、毒烟,即刳肠断头,血溅原野,肢挂林木,或投河相压。”
词语解释:腐肠  拼音:fǔ cháng
(1).腐蚀肠胃。古人每用以指美酒嘉肴。 汉 枚乘 《七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晋 张协 《七命》:“耽口爽之饌,甘腊毒之味,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既深悟於腐肠,岂自迷於爽口。” 唐 白居易 《寄庐少卿》诗:“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2).中草药黄芩的别称。《神农本草经》卷二:“﹝黄芩﹞一名腐肠,生川谷。”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 唐 柳宗元 《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是故经(指《本草》)中……言人参者以人形,黄芩以腐肠。”
词语解释:铁石肠  拼音:tiě shí cháng
同“ 铁石心 ”。 明 刘基 《沁园春·和郑德章暮春感怀呈石末元帅》词:“中泽号鸿,苞荆集鴇,輭尽平生铁石肠。”
词语解释:绣肠  拼音:xiù cháng
犹绣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紈袴少年,绣肠才子,无不魂迷色阵,气尽雌风矣。”参见“ 绣腑 ”。
词语解释:绣腑  拼音:xiù fǔ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令问 ﹞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臟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后遂用“绣腑”比喻才华出众、文辞华丽。 宋 晁补之 《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诗:“文章锦心仍绣腑,屠龙殫家安用许。”
词语解释:搜肠  拼音:sōu cháng
见“ 搜索枯肠 ”。
词语解释:搜索枯肠  拼音:sōu suǒ kū cháng
形容竭力思索。《红楼梦》第八四回:“ 贾政 道:‘……只做个破题也使得。’ 寳玉 只得答应着,低头搜索枯肠。”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弟搜索枯肠, 长安 知交,固惟有一 虹生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差使。”亦省作“ 搜肠 ”、“ 搜枯 ”。 宋 陈与义 《对酒》诗:“ 陈留 春色撩诗思,一日搜肠一百廻。”《元诗纪事》卷四一引《兰溪遗事》:“问其观主,亦曰 樵隐 ,其扁书曰‘鹊华友’,若有所契者。搜枯不及,缅想向者无名氏所赠诗,以誌於壁。”
词语解释:锦绣肠  拼音:jǐn xiù cháng
见“ 锦绣肝肠 ”。
词语解释:锦绣肝肠  拼音:jǐn xiù gān cháng
谓满腹诗文,善出佳句。语本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紫云仙 季﹞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 宋 刘过 《沁园春·王汝良自长沙归》词:“还有人争説,鸣琴手段,教儂重吐,锦绣肝肠。”亦作“ 锦綉心肠 ”。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李翰林》曲:“珠璣咳唾,锦綉心肠。”亦省作“ 锦绣肠 ”。 宋 苏轼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复次前韵》:“平生锦绣肠,蚤岁藜莧腹。”《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珠璣笔墨锦绣肠,谁説无妨却有妨。”
词语解释:鱼肠  拼音:yú cháng
(1).鱼肠子。《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 南朝 梁 王僧孺 《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2).指书信。 唐 李峤 《素》诗:“鱼肠远方至,雁足 上林 飞。”参见“ 鱼书 ”。
(3).古宝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古剑有沉庐、鱼肠之名……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脇,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元 陈基 《群珠碎伤吴帅潘元绍众妾作》诗:“明珠买得 緑珠 心,欲挥鱼肠扫妖彗。” 吴梅 《检点》诗之三:“ 荆卿 匕首竟通灵,雪愤鱼肠恨血腥。”
词语解释:鱼书  拼音:yú shū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鱼书”。 唐 韦皋 《忆玉箫》诗:“ 长江 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 秦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心似剖,为 陇 外鱼书无有。”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2).古代朝廷任免州郡长官时所赐颁的鱼符和敕书。《旧唐书·德宗纪上》:“是月,復降鱼书停刺史务。” 宋 陆游 《遣兴》诗:“谁遣径归朝凤闕?不令小住奉鱼书。”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诗:“龙节卧持豸斧客,鱼书泣捧豹衣郎。”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鱼书》
词语解释:浇肠  拼音:jiāo cháng
谓饮酒。 清 曹寅 《质公饷药酿甚佳》诗:“愁逢白堕与乌巾,老至浇肠渐喜醇。”
词语解释:牵肠  拼音:qiān cháng
挂念。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想着俺用时不当,不作周方,兀的唤甚么牵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苍天鉴知,前途望护持。从此牵肠,从此牵肠,试问重逢甚时。”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种种牵肠,难举似老天,毕竟重论诗,百鍊千磨。”
词语解释:他肠  拼音:tā cháng
异心;恶意。《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卫綰 ﹞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 綰 为 河间王 太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安禄山 恩宠寖深,上前应对,杂以谐謔,而贵妃常在坐……虽 林甫 养有之,而 国忠 激怒之,然其他肠有所自也。”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先君为人醇厚忠谨,无他肠,顾内自忧思刻苦,竟以终其身。”
词语解释:腹肠  拼音:fù cháng
肚肠,肚子。指吸收、消化食物的器官。《史记·滑稽列传》:“葬之於人腹肠。”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唐 元稹 《人道短》诗:“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数事皆不能,徒只饱腹肠。”
词语解释:锦肠  拼音:jǐn cháng
(1).犹柔肠。 宋 杨炎正 《满江红》词:“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玉泪应偷滴。”
(2).喻文思高妙。 宋 张元干 《夏云峰·丙寅六月为筠翁寿》词:“锦肠珠唾,钟间气,卓犖天才。”
词语解释:肚肠  拼音:dù cháng
(1).肠的通称。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中间全没肚肠,外面强生稜角。”《水浒传》第四六回:“两个轿夫上去看时,原来却是老鸦夺那肚肠吃,以此聒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听到这里,不觉笑的肚肠也要断了。”
(2).犹心肠、心计、心思。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你只管里将我来棍棒临身,不住的拷打,难道你的肚肠能这般硬,再也没那半点儿慈悲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小年纪,有这等肚肠!不知如何设处,积下许多东西?”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他今年一十六岁,也不小了,早些寻一分人家,与他偕了伉儷,也放下一条的肚肠。”
词语解释:木肠  拼音:mù cháng
形容心肠硬,不动感情。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沉香石》:“欲随 楚 客纫兰佩,谁信 吴 儿是木肠。”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二》:“ 苕溪渔隐 曰:‘诗中言 宋广平 为铁心, 夏仲御 为木肠。’” 明 高启 《夜雨》诗:“不是覊人是木肠,怕愁不敢忆思乡。” 清 金农 《题鲍十四游邓尉探梅诸诗》之一:“ 鲍清风 是木肠儿,铜井铜阬践素期。”参见“ 木人石心 ”。
词语解释:木人石心  拼音:mù rén shí xīn
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欲耀以文武卤簿,覬其来观……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帀。 统 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秦醇 《谭意歌传》:“ 张生 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
词语解释:拖肠  拼音:tuō cháng
见“ 拖肠鼠 ”。
词语解释:拖肠鼠  拼音:tuō cháng shǔ
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 唐 鼠, 城固 川中有之。”见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 清 钱谦益 《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閒看食叶蚕。”亦省作“ 拖肠 ”。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
词语解释:铁心肠  拼音:tiě xīn cháng
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所动。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説忠臣负屈啣寃,铁心肠也须下泪。” 明 王錂 《寻亲记·省夫》:“不要説我和你,便是铁心肠见了愁无奈。”
词语解释:枵肠  拼音:xiāo cháng
腹中空虚。谓饥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陈弼教 与僮僕﹞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轆轆,飢不可堪。”
词语解释:洗肠  拼音:xǐ cháng
灌肠,用作术前准备和某些治疗
词语解释:肾肠  拼音:shèn cháng
犹言肺腑,比喻诚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孔 传:“布心腹,言输诚於百官以告志。” 孔颖达 疏:“是腹心足以表内,肾肠配言之也。” 晋 傅咸 《明意赋》:“敷肾肠以为效兮,岂文饰之足修。”
词语解释:悲肠  拼音:bēi cháng
悲痛的情绪。 唐 白居易 《病中哭金銮子》诗:“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词语解释:烂肠  拼音:làn cháng
(1).损伤胃肠;使胃肠溃烂。《吕氏春秋·本生》:“肥肉厚酒,务以自彊,命之曰烂肠之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王方平 语 蔡经 家人曰:‘吾欲赐汝辈美酒,此酒方出天厨,其味醇醲,非俗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若以下二患烂肠之食、伐性之斧证之,当以蹶为倒也。”
(2).借指酒。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 殷洪远 云: 周旦 腹中有三斗烂肠。”
词语解释:割肠  拼音:gē cháng
比喻极端忧愁痛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引 马柳泉 《卖子叹》:“贫家有子贫亦娇,骨肉恩重哪能抛?饥寒生死不相保,割肠卖儿为奴曹。”
词语解释:情肠  拼音:qíng cháng
(1).感情;心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我还待送断你子箇,却又子母情肠意不过。” 元 无名氏 《碧桃花》楔子:“我待打你来,恐伤了父子情肠。”《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他不但是个正道人,竟是一副儿女情肠,英雄本领。”
(2).特指爱情。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註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
词语解释:菜肠  拼音:cài cháng
食菜之肠,指肚子饥饿。 唐 黄滔 《出关言怀》诗:“菜肠终日馁,霜鬢度年秋。”
词语解释:丝肠  拼音:sī cháng
指柔细的肠子。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受钗》:“那 王 家朝无呼鷄之食,夜无引鼠之粮。若是嫁了他,饿断了丝肠。”
词语解释:结肠  拼音:jié cháng
大肠的中段。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段,是大肠的主要部分。有分泌粘液,吸收水分,形成粪便的作用。
词语解释:旅肠  拼音:lǚ cháng
羁旅者的心情。 唐 李咸用 《和人湘中作》:“ 湘 川 湘 岸两荒凉,孤雁号空动旅肠。” 唐 罗隐 《长安秋夜》诗:“灯欹短焰烧离鬢,漏转寒更滴旅肠。”
词语解释:直肠  拼音:zhí cháng
(1).比喻直性,直心眼。亦指心地直爽的人。 唐 韩偓 《病初闻复官》诗:“也知恩泽招谗口,还痛神祇误直肠。”《西游记》第二十回:“我是个直肠的痴汉,我説道肚内飢了,好寻个人家化斋,他就駡我是恋家鬼。”《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老弟!劣兄是个直肠汉,肚子里藏不住话。” 阿英 《袁中郎做官》:“昔读 明 末殉国的 吴麟征 家书,有云‘虽空怀直肠,人亦见谅,然每中夜起思,非仕路人也。’。”
(2).生理学名词。大肠的末端,上连结肠,下与肛门相接。《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大肠经文》:“直肠者,又广肠之末节下连肛门也。”
词语解释:黄肠  拼音:huáng cháng
见“ 黄肠题凑 ”。
词语解释:黄肠题凑  拼音:huáng cháng tí còu
汉 时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本谓柏木之心。柏木心黄,故称。《汉书·霍光传》:“ 光 薨……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樅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亦省作“ 黄肠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俭约》:“黄肠再开,同暴骸於中野。”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授职》:“只是小臣抱黄肠之慟,衔白首之悲,呵壁不能问天,拔剑祗堪斫地。”
词语解释:宽肠  拼音:kuān cháng
宽心;放心。《再生缘》第二回:“今日双生男共女,祖宗香火可宽肠。”《再生缘》第五九回:“千方百计,只得这一个法的了。 明堂 想罢略宽肠,却又恐,委实前番气坏娘。”
词语解释:羁肠  拼音:jī cháng
亦作“羇肠”。 犹言客心。多指思乡之情。 唐 孟郊 《出东门》诗:“道路如抽蚕,宛转羇肠繁。”
词语解释:热心肠  拼音:rè xīn cháng
待人热情、做事积极的心性。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我是小梅香,好片热心肠。全凭诗一首,送与有情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热心肠早把冰雪嚥,活寃业现摆着麒麟楦。” 王西彦 《寻常事》:“于是,她这个热心肠的邻居就告辞了。”
词语解释:软心肠  拼音:ruǎn xīn cháng
富于同情和怜悯的和善心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老田头 听到这儿,低下头来,泪珠噼里拍拉往下掉,是穷人特有的软心肠,和他自己的心事,使他忍不住流泪。” 张英 《老年突击队》:“哪知 武大妈 是个软心肠的人,她越哭越伤心了。”
词语解释:鼠拖肠  拼音:shǔ tuō cháng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后即以“鼠拖肠”比喻遭受冷落失意。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六:“惆悵昔年曾侍从,而今翻似鼠拖肠。” 宋 欧阳修 《续作永昭陵挽词》之三:“金鼎药成龙已去,人间惟有鼠拖肠。”亦作“ 鼠啮肠 ”。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词语解释:热肠  拼音:rè cháng
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心性。 明 周顺昌 《与朱德升书》之二:“弟具申文,明知非自全之道,但壮心易激,热肠难换。”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将一片热肠,付之冷水乎!” 欧阳山 《三家巷》二六:“他想这 贾课长 的相貌虽有点不正,但是人却有热肠,好相与,很觉满意。”
词语解释:烦肠  拼音:fán cháng
指躁郁的心情。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空大亭以见处,憩水木之幽茂;逞英心於纵博,沃烦肠以清酎。”
词语解释:痛肠  拼音:tòng cháng
(1).悲痛忧伤的心肠。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循十日之故步,惊九迴之痛肠。”
(2).犹衷肠;衷情。内心的话或情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 熊登朴 ﹞以公差入京謁 江陵 。 江陵 留之坐,温语慰劳之,曰:‘足下今渐进可喜,努力修职,峻擢不难。我词林衙门痛痒相关,我此语亦出痛肠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既事同兄弟,反兵之讐可报;而途分邪正,盖棺之论始彰。出自痛肠,裁诸尊意。”
词语解释:疽肠  拼音:jū cháng
犹言狠毒的心肠。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弱羽长忧俊鶻拳,疽肠暗著鵷雏啄。千年不死伴灵龟,梟心鹤貌何人觉!”
词语解释:梦肠  拼音:mèng cháng
(1).《文选·扬雄〈甘泉赋〉》题解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 雄 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梦,一本作“ 夣 ”。后用“梦肠”形容写作构思之苦。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 扬雄 作赋,有梦肠之谈; 曹植 为文,有反胃之论。”
(2).传说 三国 吴 孙坚 之母,梦肠出而生 坚 。遂以“梦肠”为生贵子的吉兆。《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孙坚 ,字 文臺 , 吴郡 富春 人也,盖 孙武 之后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及母怀姙 坚 ,梦肠出绕 吴昌门 ,寤而惧之,以告邻母。邻母曰:‘安知非吉徵也。’” 清 钱谦益 《秦淮花烛词》之八:“生儿那可不如 孙 ,璧月璚枝总莫论。娇小未知 吴苑 路,梦肠何事绕 閶门 。”
词语解释:鼠啮肠  拼音:shǔ niè cháng
见“ 鼠拖肠 ”。
词语解释:鼠拖肠  拼音:shǔ tuō cháng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后即以“鼠拖肠”比喻遭受冷落失意。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六:“惆悵昔年曾侍从,而今翻似鼠拖肠。” 宋 欧阳修 《续作永昭陵挽词》之三:“金鼎药成龙已去,人间惟有鼠拖肠。”亦作“ 鼠啮肠 ”。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
词语解释:探肠  拼音:tàn cháng
掏出肠子。喻开诚对人。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 上林苑 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结舌防谗柄,探肠有祸胎。”
词语解释:骄肠  拼音:jiāo cháng
娇媚的心态。骄,通“ 娇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三:“如何夸毘子,作色怀骄肠。”
词语解释:通肠  拼音:tōng cháng
(1).即通肠米。《新唐书·陈儒传》:“ 瓌 ( 张瓌 )固垒二岁,樵苏皆尽,斗米钱四十千,计抔而食,号为‘通肠’。”参见“ 通肠米 ”。
(2).使肠胃通畅。
词语解释:通肠米  拼音:tōng cháng mǐ
谓仅能稍通肠胃的极难得到的米。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 荆南 孙儒 之乱,斗米四十千,持金宝换易,纔得一撮一合,谓之通肠米。言飢人不可食他物,惟煎米饮之,可以稍通肠胃。”
词语解释:薄心肠  拼音:bó xīn cháng
言待人寡恩无义。《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谓左右曰:‘我知 吴 儿老公薄心肠。’” 明 李东阳 《拟古乐府·吴老公》:“ 吴老公 ,薄心肠……彼穷归义弃不祥,公心不薄尔可忘? 梁 家养客如养狼,狼入彼室坏彼堂。”
词语解释:抽肠  拼音:chōu cháng
(1).剖腹取肠。谓杀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梁元帝 时,有一学士……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 周逖 抽肠衅鼓云。”
(2).比喻尽心;尽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 吕延济 注:“抽,拔也。言尽心也。”《梁书·王僧辩传》:“世受先朝之德,身当将帅之任,而不能沥胆抽肠,共诛姦逆。”
词语解释:骚肠  拼音:sāo cháng
诗肠,作诗的情思。 明 程羽文 《鸳鸯牒》卷一:“赋骨骚肠,颠危抑鬱。宜赐配 文文山 ,共唱《满江红》一曲,气吐为虹。”
词语解释:九曲肠  拼音:jiǔ qǔ cháng
喻无限的忧思。《再生缘》第七二回:“恨无彩凤双飞翼,空有羝羊九曲肠。”
词语解释:斗升肠  拼音:dòu shēng cháng
谓量小。多指酒量、食量等。 明 徐渭 《酒徒》诗:“笑杀斗升肠,耳热索竿蔗。”
词语解释:庾肠  拼音:yǔ cháng
指忧念家国之心。 明 邢雉山 《宴赏·燕山重九》套曲:“只恐怕老侵 潘 髩,愁入 庾 肠,枉自惭衰朽。”参见“ 庾愁 ”。
词语解释:庾愁  拼音:yǔ chóu
南朝 梁 诗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长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通显,而常有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意。后因称乡思或故国之思为“庾愁”。 宋 李莱老 《青玉案》词:“ 荀 香犹在, 庾 愁何许,云冷 西湖 赋。”
词语解释:儿女肠  拼音:ér nǚ cháng
指青年男女多情善感的心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鼓板轻轻放,沾泪説书儿女肠。”
词语解释:齑肠  拼音:jī cháng
谓食虀之肠。喻生活贫困。 金 元好问 《书生》诗:“书生千古一虀肠,盖世功名不自偿。”
词语解释:藕肠  拼音:ǒu cháng
指藕中的管孔。 唐 沉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细綃缕於藕肠兮,差莲跗以齿緻。” 唐 司空图 《情赋》:“暖融溶兮傍曲塘,扶兰心兮牵藕肠。”
词语解释:盈肠  拼音:yíng cháng
饱肚;充饥。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朝食不盈肠,冬衣纔掩髂。”
词语解释:食肠  拼音:shí cháng
(1).指胃。亦指食量。 汉 王充 《论衡·祀义》:“人食肠满,则骨节与血脉因以盛矣。”
(2).指胃口。《西游记》第二十回:“那呆子真个食肠大:看他不抬头,一连就吃有十数碗。”《西游记》第三十回:“我 猪弟 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
(3).比喻对事物的欲望。《绿野仙踪》第七五回:“ 苗秃 説:‘这事有前个处法,他的食肠大,比不得我,不是一头半百下得来的,你多与他二百,至少也得一百五六。’”
词语解释:荡气回肠  拼音:dàng qì huí cháng
谓一种陶醉人的气氛回荡在情绪和感觉中。 李煮梦 《洞箫曲》:“脂香一缕鬱芳馨,盪气迴肠促酒醒。”参见“ 荡气回肠 ”。
形容文词、音乐等感人至深。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 女娥 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