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肠肚玉抱肚做肚鸡肠狗肚将胸比肚挺胸凸肚翻肠倒肚灶肚
一肚锁肚雀儿肠肚倾肠倒肚小肚汤包肚翻肠搅肚玉胞肚
菜肚香肚靠肚闹跑肚抠心挖肚汤爆肚被中画肚熬肠刮肚
画肚萦肠惹肚屙落了肚鼓肚掏肠剖肚沙包肚裹肚熟肚
梭肚蛆心搅肚曲心矫肚桥肚搜肠刮肚悬肠挂肚爆肚神仙肚
抱肚跑肚蛆心狡肚撑肠拄肚叉腰凸肚袜肚牵肠挂肚直肠直肚
头肚兜肚鱼肚泻肚挺胸突肚刺肚牵肠割肚 

词语解释:肠肚  拼音:cháng dù
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一壁厢大哥行牵挂着亲肠肚,一壁厢二哥行关连着痛肺腑。” 明 叶颙 《美许士谦选壮丁有法》诗:“风霜面目松柏操,铁石肠肚冰玉肌。”《水浒传》第九八回:“我这里弟兄,通是一般肠肚,但説不妨。”
词语解释:一肚  拼音:yī dù
满肚子。《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呕了一肚价怒气。”《宋元戏文辑佚·楚昭王》:“一肚闷如痴,两眼垂双泪,万苦千愁,搅乱心中无计。”
词语解释:菜肚  拼音:cài dù
(1).指吃素。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 黄太史 过 泗州 ,礼僧伽之塔。作发愿文,痛戒酒色肉食……当其在 宜州 ,栖迟瘴雾之中,非菜肚老人所宜,其况味盖可知。”
(2).指饥饿的肚子。 陈三立 《人日顾石公广文饮集龙蟠里至者及余凡六人》诗:“坐想鼓篋校章句,日拊菜肚窥饭箩。”
词语解释:画肚  拼音:huà dù
谓用手指在肚子上揣摹书法。 唐 张怀瓘 《书断》下:“闻 虞 ( 虞世南 )眠布被中,恒手画肚。”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诗:“旧闻石皷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参见“ 画腹 ”。
词语解释:画腹  拼音:huà fù
(1).指在腹部作画。《南史·齐纪上·高帝》:“时暑热,帝昼卧裸袒, 苍梧 立帝於室内,画腹为射的,自引满,将射之。”
(2).谓用手指在腹部揣摹书法。《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尝与人书曰:‘…… 吴中 陆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临写故也。闻 虞 被中画腹,与余正同。’”参见“ 画肚 ”。
词语解释:画肚  拼音:huà dù
谓用手指在肚子上揣摹书法。 唐 张怀瓘 《书断》下:“闻 虞 ( 虞世南 )眠布被中,恒手画肚。”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诗:“旧闻石皷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参见“ 画腹 ”。
词语解释:梭肚  拼音:suō dù
指梭子中粗部分。亦指物体状如梭肚。 五代 伊用昌 《忆江南》词:“ 江 南鼓,梭肚两头欒。钉著不知侵骨髓,打来只是没心肝,空腹被人谩。”
词语解释:抱肚  拼音:bào dù
即兜肚。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上:“以布斜束胸腹间曰抱肚。 唐 天宝 间, 杨贵妃 私通 安禄山 ,被爪伤乳。妃恐帝见之,乃绣胸服掩蔽,曰訶子,即今之抱肚。 宋 王荆公 所赐玉带,阔十四折,号玉抱肚,今曲名中有《玉抱肚》。”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秋鸿 、 巧云 来……復以手製抱肚遗生。” 沉从文 《边城》二:“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作绣花抱肚。”
词语解释:头肚  拼音:tóu dù
(1).比喻才能器局。 唐 寒山 《诗》之一四八:“一人好头肚,六艺尽皆通。”
(2).犹名堂,名目。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五段:“说是腿转筋了,又说是胸口痛,干哕,医生也看不出个头肚来。”
词语解释:玉抱肚  拼音:yù bào dù
(1).玉带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王荆公 所赐玉带,阔十四搯,号玉抱肚。”
(2).牡丹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所未详者姑列其名於后……靳黄、玉抱肚、胜琼、白玉盘、碧玉盘、界金楼、楼子红。”
(3).曲名。见 元 散曲。
词语解释:锁肚  拼音:suǒ dù
中医指小儿初生后二、三日内大便不通。《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不大便:大便不通名锁肚,皆缘热毒受胎中。” 吴谦 注:“小儿初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锁肚,乃胎中受辛热之毒,气滞不通也。”
词语解释:香肚  拼音:xiāng dù
用猪的膀胱装上碎肉和作料等制成的食品。
词语解释:萦肠惹肚  拼音:yíng cháng rě dù
形容非常挂念。 宋 秦观 《河传》词之一:“若説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抵死縈肠惹肚。”
词语解释:蛆心搅肚  拼音:qū xīn jiǎo dù
谓心地肮脏,腹怀淫乱。《醒世姻缘传》引起:“想这个仰愧俯怍的光景,虽是做皇帝至尊无对,这个中心忸怩也觉道难受;怎如匹夫独行顾影,独寝顾衾,不蛆心搅肚,不利己害人,不贪财蔑义,不瞒心昧己,不忤逆不忠,种种公平正直,件件正大光明。”
词语解释:跑肚  拼音:pǎo dù
泻肚子。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热拉巴十斤七两一匣。能跑肚,去小水,治虫证、筋骨疼。”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一回:“只因昨晚多吃了些猪肉,天不明就起来跑肚。” 魏巍 《山雨》:“ 郭祥 一开头就讲了几个有趣的战斗故事。特别是中秋夜袭占敌人据点吃西瓜吃得全连跑肚子的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词语解释:兜肚  拼音:dōu dù
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这兜肚,你是地下检的,料非己物。”《红楼梦》第三六回:“﹝ 宝釵 ﹞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綾红里的兜肚。” 孙犁 《白洋淀纪事·看护》:“她的上身只穿着一件红色的兜肚。”
词语解释:做肚  拼音:zuò dù
稻麦等作物在抽穗前杆子呈现粗大饱满之状。 许杰 《枕木与土地》:“在我们南方,这时应该正是稻子做肚‘浪花’的时候。”
词语解释:雀儿肠肚  拼音:què ér cháng dù
形容度量狭小。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四:“王师既平 蜀 ,詔 昶 赴闕。 曹武肃王 密奏曰:‘ 孟昶 王 蜀 三十年,而 蜀 道千餘里,请擒 孟氏 而赦其臣以防变。’ 太祖 批其后曰:‘你好雀儿肠肚。’”
词语解释:靠肚  拼音:kào dù
传统戏剧服装。“靠子”的主要部分。详“ 靠子 ”。
词语解释:靠子  拼音:kào zǐ
戏剧中古代武将穿的铠甲。靠子有前后两片,满绣鱼鳞纹,腹部绣一大虎头,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四面,称“靠旗”。女将所穿“女靠”,式样大致相同。《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词语解释:屙落了肚
词语解释:曲心矫肚
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
词语解释:蛆心狡肚
坏心肠
词语解释:鱼肚  拼音:yú dǔ
食品。用某些鱼类的鳔制成。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鱼肚》:“鱼肚,以鱼类之鰾製之,产於 浙江 之 寧波 及 福建 沿海。” 梁斌 《红旗谱》五一:“再来一个三鲜汤--海参、鱿鱼、鱼肚。”
鱼肚子,鱼腹部。常以之比喻白中带淡青的颜色。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然而近晓的天色几微,鱼肚惨色渐转赤黑愁黯的霞影时,反不如就近黄昏的夕阳。”参见“ 鱼肚白 ”。
词语解释:鱼肚白  拼音:yú dǔ bái
(1).白里透青像鱼肚子的颜色。
(2).指黎明时东方天色。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在太阳从 黄堡镇 那边的东原上升起来以前,东方首先发出了鱼肚白。”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六章:“当她打了一个盹醒过来时,东方已经现出了鱼肚白。”
(3). 清 初, 余怀 、 杜濬 、 白仲调 三人同居 金陵 ,时人以市语谐三人姓氏之音,呼为“鱼肚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余怀 ﹞卒后, 长洲 尤侗 弔之曰:‘赢得人呼鱼肚白,夜臺同哭《党人碑》。’鱼肚白, 金陵 市语,染名也。”
词语解释:鸡肠狗肚  拼音:jī cháng gǒu dù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天雨花》第二回:“据你这淫妇的鸡肠狗肚,容不得人,把儿媳都逼了出门,止剩得一个寡妇在家,还被你威逼死了。”
词语解释:倾肠倒肚  拼音:qīng cháng dǎo dǔ
把话全部说出来。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后录下》:“圣人固不在説,但 颜子 得圣人説一句,直是倾肠倒肚便都了,更无许多廉纤缠扰,丝来线去。”
词语解释:闹跑肚  拼音:nào pǎo dù
腹泻。《人民文学》1982年第7期:“天冷了,你别喝凉水,前几天我一直闹跑肚。”
词语解释:鼓肚  拼音:gǔ dù
物体中间凸起的样子。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新任务》:“起初我们制的是上下一般粗的子弹,后来我们也能制尖头鼓肚的‘流线型’子弹了。”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八盏巨大的红纱鼓肚子宫灯,挂在琉璃瓦下的房檐口。” 周立波 《下放的一夜》:“这只鼓肚子虫子闻到磺胺和达姆膏药味,就爬开了。”
词语解释:桥肚  拼音:qiáo dù
桥身,桥孔。 胡炳云 《腊子口上的红六连》:“突击时分两路:一路顺河岸的崖壁前进,准备摸到桥肚底下,攀着桥柱运动到彼岸。”
词语解释:撑肠拄肚  拼音:chēng cháng zhǔ dù
亦作“撑肠拄肚”。 腹中饱满。比喻容受很多。 唐 卢仝 《月蚀》诗:“撑肠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朱子语类》卷十一:“如喫物事相似,将甚么杂物事,不是时节,一顿都喫了,便被他撑肠拄肚,没奈何他。”《谷音·古碑文》:“ 乾淳 老人气岳岳,破冠穿履行带索。撑肠拄肚书万卷,临风欲言牙齿落。”
词语解释:泻肚  拼音:xiè dù
腹泻的通称。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兀思噶末牙……治泻肚,去食气,化痰。”如:昨天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今天便泻肚了。
词语解释:将胸比肚  拼音:jiāng xiōng bǐ dù
犹将心比心。 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词语解释:小肚  拼音:xiǎo dù
即小腹。《水浒传》第二五回:“﹝ 鄆哥 ﹞看着婆子小肚上,只一头撞将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就是被称为野蛮人的,小肚前后也多有了一排草叶子。”
词语解释:抠心挖肚  拼音:kōu xīn wā dù
犹言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宦海》第十一回:“大家都听着 木小端 的话儿,一个个抠心挖肚的想了许多法儿。”
词语解释:掏肠剖肚  拼音:tāo cháng pōu dù
比喻说心腹话
词语解释:搜肠刮肚  拼音:sōu cháng guā dù
形容苦思苦想。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飢,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八:“他搜肠刮肚,寻找多余的秧的用途。”
词语解释:叉腰凸肚  拼音:chā yāo tū dù
双手撑腰,挺突肚子。形容凶悍的样子。 清 大桥式羽 《雪岩外传》:“一个长干黑鬚六品顶戴的家人,在那里喝问,后面并站着几个扠腰凸肚的悍役,也装着威势,眼盯着自己的轿夫。”
词语解释:挺胸突肚  拼音:tǐng xiōng tū dù
挺起肚皮。例如:骑马放牧者挺胸突肚到了酒吧间。
突:凸出。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例如:早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突肚的一群人。
亦作“插胸叠肚”
词语解释:挺胸凸肚  拼音:tǐng xiōng tū dù
(1).形容得意或狂妄自大的样子。 瞿秋白 《向光明》:“对小家伙挺胸凸肚,对大人物卑躬屈膝。”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看他挺胸凸肚,一手执着司的克,这边一挥,那边一指,一副不可一世的气概。”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如:你看他走起路来总是挺胸凸肚的,多精神!
词语解释:汤包肚  拼音:tāng bāo dù
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汤包肚》:“京师酒肆,最膾炙者汤包肚。按:《史记·货殖传》:‘胃脯,简微耳, 浊氏 连骑。’注: 晋灼 曰:‘今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潯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亦作“ 汤爆肚 ”。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家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
词语解释:汤爆肚  拼音:tāng bào dǔ
见“ 汤包肚 ”。
词语解释:汤包肚  拼音:tāng bāo dù
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汤包肚》:“京师酒肆,最膾炙者汤包肚。按:《史记·货殖传》:‘胃脯,简微耳, 浊氏 连骑。’注: 晋灼 曰:‘今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潯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亦作“ 汤爆肚 ”。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家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
词语解释:沙包肚  拼音:shā bāo dù
产妇产后进食太多,以致肚腹膨脝,永不消退,俗称“沙包肚”。《西游记》第五三回:“ 行者 笑道:‘夯货!少吃些!莫弄做个“沙包肚”,不像模样。’”
词语解释:悬肠挂肚  拼音:xuán cháng guà dù
形容挂念之深切。《水浒传》第四二回:“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掛肚,坐卧不安。”
词语解释:袜肚  拼音:wà dù
腰巾。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袜肚》:“袜肚盖 文王 所制也,谓之腰巾,但以繒为之;宫女以綵为之,名曰腰綵。至 汉武帝 以四带,名曰袜肚。至 灵帝 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亦名齐襠。”
词语解释:刺肚  拼音:cì dù
传统戏曲武打程式。指以兵器刺向对方腹部。一方“刺肚”,另一方则以“封腰”招架。
词语解释:翻肠倒肚  拼音:fān cháng dǎo dǔ
苦思苦想,搜索枯肠
词语解释:翻肠搅肚  拼音:fān cháng jiǎo dù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杨朔 《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 下花园 , 百岁 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在他正翻肠搅肚久久沉思的当儿,听见 梁永生 又叫了一声‘ 秦大哥 ’。”
词语解释:被中画肚  拼音:bèi zhōng huà dù
见“ 被中画腹 ”。
词语解释:被中画腹  拼音:bèi zhōng huà fù
相传 唐 书法家 虞世南 习书颇勤,但不喜水墨临写,每于睡眠时在被中用手指画腹,揣摹笔意。《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 吴中 陆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临写故也。闻 虞 被中画腹,与余正同。”亦作“被中画肚”。 清 纳兰性德 《原书》:“闻 虞世南 不临摹,但被中画肚。”
词语解释:裹肚  拼音:guǒ dù
(1). 宋 元 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又祖妣 楚国 郑 夫人 有先左丞遗衣一篋,袴有绣者,白地白绣,鹅黄地鹅黄绣,裹肚则紫地皁绣。祖妣云:‘当时士大夫皆然也。’”《元典章·工部三·役使》:“祗候不系只孙裹肚。”
(2).有花纹装饰的阔腰巾。又名围肚看带。《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适来郡王在轿里,看见令爱身上繫着一条绣裹肚。”
(3).兜肚。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延寿丹》:“捣为泥丸作弹子大,黄丹为衣,纸带子盛此药一丸,缝合著脐中,上用裹肚繫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问的人揭开长衣,露出那兜罗锦红裹肚来。”《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金孝 ﹞一日挑了油担出门,中途因里急,走上茅厠大解,拾得一个布裹肚,内有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
词语解释:爆肚  拼音:bào dǔ
(1)食品。把牛羊肚片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就取出来,吃时现蘸作料。 苏叔阳 《爆肚》:“ 韩永利 老爷子自知不起,这一天早儿,就叨叨要吃一碗爆肚。”
(2) [quick-fried tripe]∶将牛羊肚儿用热油快煎再加佐料芡粉做成的食物——亦称“油爆肚儿”
词语解释:牵肠挂肚  拼音:qiān cháng guà dù
见“ 牵肠掛肚 ”。
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掛肚,空想坏了。”《红楼梦》第二六回:“人家牵肠掛肚的等着,你且高乐去!”亦作“ 牵肠挂肚 ”。 康濯 《春种秋收·公社的秧苗》:“那儿的事不知怎么更叫他牵肠挂肚。”
词语解释:牵肠割肚  拼音:qiān cháng gē dù
(1).形容非常想念。 元 白朴 《小石调·恼煞人》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悽惶悄然无底末。”《全元散曲·四换头·相思》:“牵肠割肚,一自别来信也无。”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草桥惊梦》:“你衾寒枕冷,凤分与鸞拆,月圆被云遮。这牵肠割肚,到如今义断与恩絶,寻思来痛伤嗟。”
(2).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二哥活受地狱……三哥打得更毒,老身牵肠割肚。”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土地也不胡突,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得俺 张善友 牵肠割肚。”
词语解释:灶肚  拼音:zào dù
炉灶内腔。以栅中隔,上部承放燃料以燃烧,下部输送空气并容纳灰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灌了几桶的水,弄得灶肚里开了河。”
词语解释:玉胞肚  拼音:yù bāo dù
即玉抱肚。玉带。《群音类选·〈北新水令·曲牌名〉套曲》:“呀,似这双红綉鞋跌绽呵,越加上玉胞肚,闷懨懨。”参见“ 玉抱肚 ”。
词语解释:玉抱肚  拼音:yù bào dù
(1).玉带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王荆公 所赐玉带,阔十四搯,号玉抱肚。”
(2).牡丹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所未详者姑列其名於后……靳黄、玉抱肚、胜琼、白玉盘、碧玉盘、界金楼、楼子红。”
(3).曲名。见 元 散曲。
词语解释:熬肠刮肚  拼音:áo cháng guā dù
谓从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陈登科 《活人塘》三:“咱 薛 家祖上是锅碗一担挑到 新河集 的,落了户,靠两只手苦,可怜,熬肠刮肚的,买了这几亩田。”
词语解释:熟肚  拼音:shú dù
养过孩子的妇人。《五色石》第二回:“他们正要讨个熟肚,若是二孃现今怀孕,不妨娶过门去,等分娩满月之后成亲也罢。”
词语解释:神仙肚  拼音:shén xiān dù
形容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八章:“哼!我不瞒你说,办合作社的人没有千里眼,顺风耳,骡子腿,神仙肚,他还用办合作社么?”
词语解释:直肠直肚  拼音:zhí cháng zhí dù
比喻性情爽直,说话坦率。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三章:“我娘受了人家的挑唆,冷了你啦。她作人直肠直肚,准是上了人家的当,我回去问她一下。”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 刘二柱 直肠直肚说:‘你连破房子都没有,按规矩应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