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掣肘 拼音:chè zhǒu
《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贱 治 亶父 ,恐 鲁君 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於 鲁君 ,与之俱至於 亶父 。邑吏皆朝, 宓子贱 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 宓子贱 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 宓子贱 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鲁君 太息而叹曰:‘ 宓子 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后因以“掣肘”谓从旁牵制。《北齐书·源彪传》:“若不推赤心於 琳 ,别遣餘人掣肘,復成速祸,弥不可为。” 唐 陆贽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若谓志气足任,方略可施,则当要之於终,不宜掣肘於其间也。” 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 萧何 下狱 子房 归,左右功臣皆掣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 史阁部 颇有忠心,被 马 阮 内里掣肘。”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至于道家因根本否认秩序而逃掉,这对于儒家,倒因为减少了一个掣肘的而更觉方便。”词语解释:系肘 拼音:xì zhǒu
系缚于肘。《后汉书·祭遵传》:“ 丰 好方术,有道士言 丰 当为天子,以五綵囊裹石繫 丰 肘,云石中有玉璽。”《晋书·周顗传》:“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繫肘。”词语解释:被肘 拼音:bèi zhǒu
《战国策·秦策四》:“ 智伯 出行水, 韩康子 御, 魏桓子 驂乘…… 魏桓子 肘 韩康子 , 康子 履 魏桓子 ,躡其踵,肘、足接於车上,而 智氏 分矣!”后以“被肘”形容受到牵掣或暗示。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琢磨晚觉 孟光 贤,畏我放言时被肘。”词语解释:悬肘 拼音:xuán zhǒu
谓写字时臂肘空悬不着几案。 清 梁巘 《评书帖·执笔歌》:“悬腕悬肘力方全,用力如抱婴儿圆。”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我从前也学写过 颜 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词语解释:衿肘 拼音:jīn zhǒu
(1).比喻近旁。《新唐书·苑君璋传》:“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 孝政 不忍见祸之酷也。”
(2).谓衣襟与袖子。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彷彿 曾子 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自注:“ 曾子 捉衿而肘见。”词语解释:跟肘 拼音:gēn zhǒu
脚跟和手肘。为人体四肢的一部分。比喻不全的笔划。 宋 苏轼 《石鼓歌》:“模糊半已似瘢胝,詰曲犹能辨跟肘。”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言字中之漫灭缺损者,如疮瘠之瘢痕,手间之胼胝,与夫形体不全,但餘足跟臂肘者耳。” 清 沉德潜 《分赋古鼎诗三十韵》:“跟肘细分析,詰曲空抑噫。”词语解释:牵肘 拼音:qiān zhǒu
谓从旁牵制。 唐 元稹 《夫远征》诗:“ 秦 强 赵 破 括 敌 起 , 括 虽专命 起 尚轻,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岂无牵肘,肘其可掣?曾农衞穀,而许从螣。岂不履尾,尾其胡咥?”参见“ 掣肘 ”。
词语解释:掣肘 拼音:chè zhǒu
《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贱 治 亶父 ,恐 鲁君 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於 鲁君 ,与之俱至於 亶父 。邑吏皆朝, 宓子贱 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 宓子贱 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 宓子贱 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鲁君 太息而叹曰:‘ 宓子 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后因以“掣肘”谓从旁牵制。《北齐书·源彪传》:“若不推赤心於 琳 ,别遣餘人掣肘,復成速祸,弥不可为。” 唐 陆贽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若谓志气足任,方略可施,则当要之於终,不宜掣肘於其间也。” 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 萧何 下狱 子房 归,左右功臣皆掣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 史阁部 颇有忠心,被 马 阮 内里掣肘。”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至于道家因根本否认秩序而逃掉,这对于儒家,倒因为减少了一个掣肘的而更觉方便。”词语解释:杨枝肘 拼音:yáng zhī zhǒu
《庄子·至乐》:“ 支离叔 与 滑介叔 观於 冥伯 之丘, 崑崙 之虚, 黄帝 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柳,瘤字,一声之转。”后因以“杨枝肘”泛指人生病。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色声何谓客,阴界復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词语解释:三肘 拼音:sān zhǒu
肘,度量词。一肘一尺五寸,三肘为四尺五寸。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 汤 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蕃息。”一说一肘二尺,则三肘为六尺。词语解释:豚肘 拼音:tún zhǒu
指作为食物的猪腿的最上部。俗称蹄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方共宴笑, 苗 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词语解释:胳膊肘 拼音:gē bo zhǒu
见“ 胳膊肘子 ”。
词语解释:胳膊肘子 拼音:gē bo zhǒu zǐ
即肘。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外突起的部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两袖勒得高高的,连胳膊肘子也露了出来。”亦作“ 胳膊肘 ”。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她穿件咖啡色起黑花的长袖绒旗袍,靠胳膊肘的地方有些磨光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胖子喘吁吁的像头母牛,东倒西歪地回击着女学生,把她的旧旗袍扯碎得一直露到胳膊肘。”词语解释:缭肘
即“镣ń”。囚禁犯人的脚镣、手铐词语解释:拟肘 拼音:nǐ zhǒu
指 袁绍 对 曹操 举印向肘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袁绍 与 韩馥 谋立 幽州 牧 刘虞 为帝, 太祖 拒之。 绍 又尝得一玉印,於 太祖 坐中举向其肘, 太祖 由是笑而恶焉。”《晋书·张寔传》:“ 兰池 长 赵奭 上军士 张冰 得璽,文曰‘皇帝璽’。羣僚上庆称德。 寔 曰:‘孤常忿 袁本初 拟肘,诸君何忽有此言?’”词语解释:拐肘 拼音:guǎi zhǒu
方言。胳膊肘子。词语解释:手肘 拼音:shǒu zhǒu
胳膊肘。上臂和前臂相交接的部分。 柳溪 《爬在旗杆上的人》:“他吸了口烟,把手托着下巴,手肘支在桌边上。” 徐迟 《鱼的神话》:“ 王书记 也听出神了,他说着,用手肘撞撞他的老战友,那位指挥长的手肘。”词语解释:捉衿露肘 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
同“ 捉衿见肘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 子夏 之贫。”词语解释:捉衿见肘 拼音:zhuō jīn xiàn zhǒu
《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衿,同“ 襟 ”。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宋 陆游 《衰疾》诗:“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亦作“ 捉襟见肘 ”、“ 捉衿肘见 ”、“ 捉襟肘见 ”。或省作“捉衿”。 唐 李商隐 《上尚书范阳公启》之二:“捉襟见肘,免类於前哲;製裳裹踵,无取於昔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境逆乐真》:“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絃歌於絶粮之餘,以致捉衿肘见而歌商声,簞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犹藉民间钱票通行,稍可济民用之不足,若不许其用票,恐捉襟见肘之状,更有立至者矣。”《歧路灯》第七七回:“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肘见,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 清 尹会一 《答赵长公书》:“僕以菲才,量移剧郡,覆餗堪虞,捉衿可笑。” 邹韬奋 《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以意测度起来,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见肘的情形。”词语解释:捉襟露肘 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
同“ 捉衿见肘 ”。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 吴晗 《闻一多先生传》:“一家八口,无法过日子。两夫妇捉襟露肘,儿女啼饥号寒。”词语解释:捉襟见肘 拼音:zhuō jīn xiàn zhǒu
见“ 捉衿见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