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共10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肃肃肃奉肃客肃睦肃启肃森肃省肃澹
肃雍肃物肃严肃拜肃坐肃烈肃晏肃然起敬
肃穆肃如肃衣肃立肃揖肃迈肃志肃然生敬
肃然肃将肃风肃邕肃布肃进肃栗肃督
肃杀肃庄肃心肃倡肃对肃疏肃服肃步
肃清肃唱肃景肃整肃振肃静肃机肃截
肃祗肃陈肃正肃澄肃敬肃齐肃柬肃戒
肃霜肃谒肃成肃气肃反肃虔肃淡肃栗
肃恭肃驾肃命肃此肃军肃靖肃泐肃慎之矢
肃容肃慎肃爽肃听肃和肃白肃治肃懋

词语解释:肃肃  拼音:sù sù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大法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词语解释:肃雍  拼音:sù yōng
亦作“ 肃雍 ”。亦作“ 肃邕 ”。
(1).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毛 传:“肃,敬;雝,和。”《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宋 司马光 《瞻彼南山诗》:“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上帝高居儼肃雍,中书退食敢从容。”
(2).《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原指行车之貌。《诗序》则谓:“《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后因以“肃雝”为称颂妇德之辞。《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南朝 梁 刘潜 《为王仪同谢国姻启》:“荆布陋饰,已膺凡奬;负薪微胤,復降肃邕。” 宋 沉遘 《中书祭秦国夫人》:“惟灵孝友肃雝,慈祥温惠。”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其妻 房氏 理家戢众,门户肃雍;相夫奉姑,妇道无缺。”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一月之间, 马氏 家政肃雍,内外无间言。”
词语解释:肃穆  拼音:sù mù
(1).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等。《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萇 ﹞不惟致敬之节,肃穆之慎,乃敢擅损牺牲,不备苾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肃穆,精勤匪怠,并是耆艾宿德、博学高才、远方俊彦慕义至此。”《孽海花》第二七回:“第二个却生得方面大耳,神情肃穆,鬚髯丰满,大概是 乌赤云 了。” 朱自清 《欧游杂记·罗马》:“他画这屋顶时候,以深沉肃穆的心情渗入画中。”
(2).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谓使人有凛然之感。 汉 应璩 《与满炳书》:“夫 漳渠 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 宋 陆游 《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诗:“三山葱蘢鮫鰐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被迫登台之黎元洪》:“刁斗森严,气象肃穆,人人志易神移。”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词语解释:肃然  拼音:sù rán
(1).恭敬貌。《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2).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5).微风吹动貌。《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6).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词语解释:肃杀  拼音:sù shā
(1).严酷萧瑟貌。多用以形容深秋或冬季的天气和景色。 唐 杜甫 《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清 曹寅 《秋饮》诗:“众鸟何啁啾,肃杀气相递。” 老舍 《四世同堂》九十:“可是,忽然间又来了冰冻,叫人想起肃杀的隆冬。”
(2).形容一种严酷的气氛。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二》:“ 沪 案以后,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屋里一片肃杀气氛: 侯主任 坐在正中的沙发上,两旁陪坐着几个县社干部,门口站着两排荷枪实弹的民兵。”
(3).犹言严厉摧残。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盖天地之道,不能纯和,故青阳阐陶育之和,素秋厉肃杀之威。”《隋书·炀帝纪下》:“故知造化之有肃杀,义在无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宣和遗事》前集:“君由天而臣由物,天能发生万物,亦可肃杀万物。”
词语解释:肃清  拼音:sù qīng
(1).犹清平。多指国家、社会安定太平,法纪严明。《汉书·韦贤传》:“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初公元兄以纯深之行,端直之德,名闻於天下,官至侍御史;持斧登朝,宪章肃清。” 明 宋濂 《邹氏复姓孙氏序》:“ 大明 受命,四海肃清。”
(2).谓完全削平。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师不踰时, 梁 益 肃清;使窃号之雄,稽顙降闕。”《北齐书·王紘传》:“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 陈 而已。”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若不是 汉 三杰尽力扶持,怎能彀展封疆肃清海内?”
(3).犹整顿。《通典·职官十五》:“ 开元 元年,改 雍州 为 京兆府 ,置牧如故,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元典章·礼部四·儒学》:“吏民往往不循礼法,轻犯宪章,深不副朝廷肃清风俗,宣明教化之意。”
(4).指清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皇都品汇》:“迓一元之来復,庆万物以更新,洒扫庭除,肃清家庙。” 徐迟 《精神分析》:“马路是这样被打扫更是这样被肃清的。”
(5).谓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等。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臣昨治 济南 ,最为烦剧,野有羣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驯致肃清,始熄凶残之害。”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内黄大盗》:“ 大名 素称逋藪,民情强悍,与 内黄 毘连,凡盗案出,恒彼此为窜逃。年终两省会剿一次,为肃清之计。”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八:“我们应当在自己内部肃清一切软弱无能的思想。”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八章:“ 郑小蔫 告诉 小钢炮 ,后续部队已经进来,正在肃清残敌。”
(6).形容天气明朗高爽。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刘禹锡 《始闻秋风》诗:“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臺。”
(7).犹冷静;冷清。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六:“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晋 潘岳 《寡妇赋》:“奉灵坐兮肃清,愬空宇兮旷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述哀〉》:“殯宫已肃清,松柏转萧瑟。”
词语解释:肃祗  拼音:sù zhī
犹恭敬。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是以 汤 武 至尊严,不失肃祗。”《史记·封禅书》:“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 汉 班固 《典引》:“燔瘞县沉,肃祗羣神之礼备。”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表案行低折,宫悬听肃祗。”
词语解释:肃霜  拼音:sù shuāng
(1).谓霜降而万物收缩。《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毛 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 孔颖达 疏:“又九月之时,收缩万物者,是露为霜也。” 朱熹 集传:“肃霜,气肃而霜降也。” 宋 沉遘 《谢冬服表》:“感肃霜之节,嘉献裘之勤。”一说,肃霜犹肃爽,指天高气爽。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肃霜涤场说》
(2).见“ 肃爽 ”。
词语解释:肃爽  拼音:sù shuǎng
良马名。《左传·定公三年》:“ 唐成公 如 楚 ,有两肃爽马, 子常 欲之。” 杜预 注:“肃爽,骏马名。” 孔颖达 疏:“爽或作霜。 贾逵 云:‘色如霜紈。’ 马融 説:‘肃爽,鴈也。其羽如练,高首而脩颈,马似之,天下稀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引作“肃霜”。
本用以形容秋天景色,犹言天高气爽。亦借以形容其他事物和人的性格。 唐 张宣明 《山行见孤松成咏》:“孤松鬱山椒,肃爽凌清霄。” 宋 苏舜钦 《夏热昼寝感咏》:“贤路自肃爽,朝政不復浑。”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天开良佐》:“ 靖 闻大王肃爽凝威,嵯峨擅德,是以立像清庙,作镇金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苑门习射》:“己巳秋,天气肃爽,上乃习射门侧,发二十矢,中者十九。”
词语解释:肃恭  拼音:sù gōng
端严恭敬。《书·微子之命》:“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肃恭明神,敬事耆老。”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又 梁孝王 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唐 张嘉贞 《北岳庙碑序》:“高柯古榦,幽蔚荫翳,俯仰瞻对,精魂肃恭。”《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进门,早见 安老爷 、 安太太 在院子里肃恭将事的伺候,教儿妇两个在院子望空先拜过宗祠。”
词语解释:肃容  拼音:sù róng
使仪容严肃庄重。《坛经·疑问品》:“一日, 韦刺史 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陞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吴江九幽醮》:“夜过半,梦 黄君 来访如平生,敛襟肃容,若特有所谓者。”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严拒夜饮》:“学士屏息肃容,不敢更置一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朔望行香》:“入其庙,儼兮若临,肃容鞠躬。”
词语解释:肃奉  拼音:sù fèng
恭敬地接受或遵奉。《晋书·礼志下》:“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隋炀帝 《设斋愿疏》:“肃奉明詔,暂輟监国,巡慰 淮扬 ,衔龥毗黎。”
词语解释:肃物  拼音:sù wù
(1).谓待人接物严肃端正。《旧唐书·良吏传下·薛珏》:“ 建中 初,上分命使臣黜陟官吏,使 淮南 李承 以 珏 楚州 之去烦政简,使 山南 赵赞 以 珏 硤州 之廉清,使 河南 卢翰 以 珏 之肃物,皆以陟状闻,加中散大夫,赐紫。”
(2).犹言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上世虽有三武之君,以徇邪恶下臣之请,鋭意剪除,既废之后,随而愈兴,犹霜风之肃物也,亦暂时矣。”
词语解释:肃如  拼音:sù rú
犹肃然。恭敬整饬貌。 汉 扬雄 《法言·渊骞》:“ 仲元 ,世之师也,见其貌者,肃如也。”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中宗 时,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君聚书万餘卷,强力篤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门内之治,肃如也。”
词语解释:肃将  拼音:sù jiāng
犹敬奉或敬献。《书·泰誓上》:“皇天震怒,命我 文 考,肃将天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任祭城隍文》:“爰采溪涧,肃将藻苹,神其听之,来格来歆。”
词语解释:肃庄  拼音:sù zhuāng
严肃庄重。《荀子·乐论》:“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元 张宇 《吊萧同知》诗:“治心我谓当诚慤,处己君言贵肃庄。”
词语解释:肃唱  拼音:sù chàng
亦作“ 肃倡 ”。
(1).严整恭敬地歌唱。《汉书·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颜师古 注:“肃,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谐和之声。”
(2).指古时晷漏准时报时。《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明宵有程。” 吕向 注:“肃,严;程,节也。”
词语解释:肃陈  拼音:sù chén
肃然陈列。形容有威势的样子。《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 张铣 注:“武事肃然陈列,文化尽已优洽。”
词语解释:肃谒  拼音:sù yè
恭敬地谒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提督军务》:“当督抚到任之初,兜鍪执仗,叩首而出,继易冠带肃謁,乃加礼貌焉。”
词语解释:肃驾  拼音:sù jià
犹言车驾庄严。指帝王及其扈从外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恭洁由明祀,肃驾在祈年。” 叶楚伧 《庚戌纪事》诗之六:“御街十里梅花障,几辈青娥肃驾来。”
词语解释:肃慎  拼音:sù shèn
亦作“ 肃眘 ”。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 、 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 ,北发 渠搜 , 氐羌 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 成王 既伐东夷, 肃眘 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词语解释:肃客  拼音:sù kè
迎进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郑玄 注:“肃,进也。进客,谓道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忽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书。”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迤邐入寺门,肃客僧傴僂。” 许杰 《吉顺》:“黄犬如同代他主人肃客一般,发狂似的迎了出来。”
词语解释:肃严  拼音:sù yán
谓整饬使气氛严肃。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是敢肃严庭宇,恭启法坛,请灵宝符文,按太玄科典,降延真圣,被露恳诚。”
词语解释:肃衣  拼音:sù yī
整衣。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生肃衣入,再拜相敍家人礼。”
词语解释:肃风  拼音:sù fēng
犹高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丘真人》:“访闻 丘师 先生,体真履规,搏物洽闻,探賾穷理,道冲德著,怀古君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
词语解释:肃心  拼音:sù xīn
上进之心;行正道之心。《诗·大雅·桑柔》:“民有肃心,荓云不逮。” 郑玄 笺:“肃,进。” 孔颖达 疏:“民有进於善道之心。”
词语解释:肃景  拼音:sù jǐng
指秋景。秋气肃杀,故称。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二:“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词语解释:肃正  拼音:sù zhèng
(1).犹端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微染风尘,便乖肃正;坑穽殊深,疮痏未復。”
(2).整饬,使端正。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材资敏达,更践内外,试用惟允,论思禁掖,肃正朝端。”
词语解释:肃成  拼音:sù chéng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又使诸儒撰集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帝初在东宫……集诸儒於 肃城门 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后即以“肃成”为太子讲学处之称。 南朝 梁 萧统 《僧正》诗:“舒金起 祇苑 ,开筵慕 肃成 。”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 昭明太子 业膺守器,誉贞问寝,居 肃成 而讲艺,开 博望 以招贤。”
词语解释:肃命
严肃命令
词语解释:肃爽  拼音:sù shuǎng
良马名。《左传·定公三年》:“ 唐成公 如 楚 ,有两肃爽马, 子常 欲之。” 杜预 注:“肃爽,骏马名。” 孔颖达 疏:“爽或作霜。 贾逵 云:‘色如霜紈。’ 马融 説:‘肃爽,鴈也。其羽如练,高首而脩颈,马似之,天下稀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引作“肃霜”。
本用以形容秋天景色,犹言天高气爽。亦借以形容其他事物和人的性格。 唐 张宣明 《山行见孤松成咏》:“孤松鬱山椒,肃爽凌清霄。” 宋 苏舜钦 《夏热昼寝感咏》:“贤路自肃爽,朝政不復浑。”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天开良佐》:“ 靖 闻大王肃爽凝威,嵯峨擅德,是以立像清庙,作镇金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苑门习射》:“己巳秋,天气肃爽,上乃习射门侧,发二十矢,中者十九。”
词语解释:肃睦  拼音:sù mù
(1).安宁和睦。《淮南子·氾论训》:“天下安寧,政教和平,百姓肃睦,上下相亲。”《三国志·吴志·吕范传》“后领 宛陵 令,讨破 丹杨 贼,还 吴 ,迁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宋 陈亮 《汪夫人曹氏墓志铭》:“ 亮 退而读其状,见其所载主簿公与其兄将仕义居三十年,闺门肃睦,如其为父子之居者。”
(2).同“ 肃穆 ”。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领宗卿,肃睦古制敦。”一本作“ 肃穆 ”。 唐 韩偓 《梦中作》诗:“礼容肃睦缨緌外,和气熏蒸剑履间。”
词语解释:肃拜  拼音:sù bài
古九拜之一。 恽敬 《释拜》:“ 郑司农 曰:‘如今之撎。’ 郑 説非也。撎不跪,肃亦不跪,肃拜则跪……是故不跪而举手下手曰撎,曰肃;跪而举下手曰肃拜。谓肃如撎可也,谓肃拜如撎不可也。”《礼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郑玄 注:“肃拜,拜低头也。”一本作“拜不低头也”。《朱子语类》卷九一:“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曰:两膝齐跪,手至地而头不下为肃拜。”按,撎,古“揖”字。
词语解释:肃立  拼音:sù lì
(1).古立容之一。谓折腰而立。恭敬貌。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2).现谓恭敬庄严地站着。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三章:“全体肃立;干杯。”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这十里长的 长安街 ,望不到头地肃立着好几层的人墙!”
词语解释:肃邕  拼音:sù yōng
见“ 肃雝 ”。
词语解释:肃雍  拼音:sù yōng
亦作“ 肃雍 ”。亦作“ 肃邕 ”。
(1).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毛 传:“肃,敬;雝,和。”《汉书·刘向传》引作“肃雍显相”。《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宋 司马光 《瞻彼南山诗》:“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上帝高居儼肃雍,中书退食敢从容。”
(2).《诗·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原指行车之貌。《诗序》则谓:“《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於诸侯,车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后因以“肃雝”为称颂妇德之辞。《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南朝 梁 刘潜 《为王仪同谢国姻启》:“荆布陋饰,已膺凡奬;负薪微胤,復降肃邕。” 宋 沉遘 《中书祭秦国夫人》:“惟灵孝友肃雝,慈祥温惠。”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其妻 房氏 理家戢众,门户肃雍;相夫奉姑,妇道无缺。” 清 袁枚 《新齐谐·医妒》:“一月之间, 马氏 家政肃雍,内外无间言。”
词语解释:肃倡  拼音:sù chàng
见“ 肃唱 ”。
词语解释:肃唱  拼音:sù chàng
亦作“ 肃倡 ”。
(1).严整恭敬地歌唱。《汉书·礼乐志》:“《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颜师古 注:“肃,敬也。言歌者敬而倡谐和之声。”
(2).指古时晷漏准时报时。《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明宵有程。” 吕向 注:“肃,严;程,节也。”
词语解释:肃整  拼音:sù zhěng
整饬;整治。《魏书·甄琛传》:“此而不纠,将何以肃整阿諛,奬励忠概?” 宋 王溥 《五代会要·廊下餐》:“文武两班,每遇入阁赐食,从前御史臺官及诸朝官皆在 敷政门 外两廊食,惟北省官於 敷政门 内别坐,既为隔门,各不相见,致行坐不齐,难于肃整。” 彭元里 《忆黄诚》:“一九三七年六月, 蒋介石 命令全国大中学校二年级学生,暑假期间在当地驻军的指挥下,受军事训练,妄想借此机会‘肃整’全国学生的思想。”
词语解释:肃澄  拼音:sù chéng
犹安靖。《南齐书·东南夷传》:“惟尔世袭忠懃,诚著遐表,沧路肃澄,要贡无替。”
词语解释:肃气  拼音:sù qì
肃杀之气。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阴云已墨,肃气弥高。”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肃气 关 河暮,屯烟部落晴。” 元 施惠 《幽闺记·偷儿挡路》:“凛凛严寒,漫漫肃气,依稀晓色将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生活上的感想,只觉得全宇宙盖满了阴沉沉的肃气。”
词语解释:肃此  拼音:sù cǐ
敬此。对尊长书札用语,表示恭敬地修此书信,放在颂祝语的前面。如:儿在外身体健康,请勿念。肃此,敬请福安!
词语解释:肃听  拼音:sù tīng
静听。含恭敬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仪注》:“命听讲百姓俱入至阶下两边,站立肃听,不得拥挤喧哗。”
词语解释:肃启  拼音:sù qǐ
(1).敬启。书札用语。如:肃启者:顷接训示,敬悉种切。
(2).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肃启。
词语解释:肃坐  拼音:sù zuò
古坐容之一。后指端正地坐着。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词语解释:肃揖  拼音:sù yī
恭敬地拱手行礼。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故事,将官謁帅,皆小袖衫拜庭下;至公,独袍笏肃揖,帅因请以宾礼见。”《宋史·仁宗纪三》:“幸国子监,謁 孔子 ,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王阳明 先生云:‘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
词语解释:肃布  拼音:sù bù
敬达。书札结束用语。如:冒昧上渎,伏乞垂允。专此肃布,敬颂钧安!
词语解释:肃对  拼音:sù duì
恭敬地报答。 南朝 梁 江淹 《为齐王谢冕旒诸法物表》:“便当肃对王休,敬昭异宠,佩服盛文,以慨以惧。”
词语解释:肃振  拼音:sù zhèn
剧烈震动。有令人恐惧之意。 清 姚鼐 《游媚笔泉记》:“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巖壁。榛莽羣泉,磯石交鸣,游者悚焉。”
词语解释:肃敬  拼音:sù jìng
犹恭敬。《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文公夜醮》:“郡客有 李处士 者,自云能通鬼神之言,言事颇中,一郡肃敬。”《红楼梦》第八五回:“一时,那太监出来説了个‘请’字,爷儿五个肃敬跟入。”
词语解释:肃反  拼音:sù fǎn
肃清反革命分子的略称。亦特指1955年至1957年的“肃反”运动。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肃清反革命分子的问题是敌我矛盾的斗争问题。在人民内部,有些人对于肃反问题的看法,也有一些不同。”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一定要肃反。没有完成肃反计划的,今年要完成。”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组织部的干部算上 林震 一共二十四个人,其中三个人临时调到肃反办公室去了。”
词语解释:肃军  拼音:sù jūn
整饬军纪。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卷二:“试演於无事之日,而必杀人以肃军政,岂舍此别无肃军之法乎?”
词语解释:肃和  拼音:sù hé
庄敬和睦。《汉书·刘向传》:“及至 周文 ,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
词语解释:肃森  拼音:sù sēn
阴森貌。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丛高映密,牕户为肃森乎其如张緑帷而罗碧玉也。”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看工人粗壮的黑手,斩去电网的篱笆有如斩除心头的恨,肃森的沙袋的脉龙,一齐掀入了大江。”
词语解释:肃烈  拼音:sù liè
肃穆威烈。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篤生我皇,奕世载聦;武则肃烈,文则时雍。”
词语解释:肃迈  拼音:sù mài
犹严正。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我公承轨,高风肃迈,明德继体,徽音奕世。”
词语解释:肃进  拼音:sù jìn
犹敬迎。 茅盾 《子夜》八:“ 冯云卿 一面肃进这位新来的客人,一面仔细打量这位也是在公债里跌交的同病相怜者的神色。”
词语解释:肃疏  拼音:sù shū
指草木萎缩稀疏。《逸周书·小开武》:“春育生素草,肃疎数满。”
词语解释:肃静  拼音:sù jìng
(1).肃清;使安定。《世说新语·吕藻》“ 桓大司马 下都” 刘孝标 注引《桓温别传》:“ 兴寧 九年,以 温 克復旧京,肃静华夏,进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大司马,加黄鉞,使入参朝政。”《魏书·张彝传》:“ 羌 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 宋 钱若水 等《太宗皇帝实录》卷七八:“遂下詔令州县检责,俾乡豪更相统驭三年,能肃静寇盗民庶安堵者,并以其豪署州县职以劝之。”
(2).旧时王侯、官员等外出时禁止闲人喧哗之辞。《儒林外史》第六回:“﹝ 严贡生 ﹞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迴避’的白粉牌,四根门鎗,插在船上。”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肃静! 匈奴 大单于车驾就要进宫,车驾已经来到 未央宫 前,后宫肃静!”
(3).严肃寂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只见那些兵一字儿面北排班站着,一个个擎枪在手,肃静无哗。” 巴金 《家》八:“于是全个广场马上变得非常肃静了。”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十:“开始的时候,由主席临时推举了一个穿香港布洋服的少年做政治的报告,大家都很肃静。”
(4).指没有违犯礼法或禁例的事情发生。 王闿运 《陈侍郎侧室李恭人行状》:“寝门肃静,妇职有程。” 李大钊 《平民主义》:“就是今世各国,政机的运用,大都肃静,没有压制人民的事。”
词语解释:肃齐  拼音:sù qí
(1).安靖整饬。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今者枳棘翦扞,戎夏以清,万里肃齐,六师无事。”《三国志·魏志·刘司马梁张温贾传论》:“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兵农竞劝,夷夏肃齐。”
(2).谓整齐完备。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八:“耕牛农具,一套肃齐,万事不求人,为什么要跟人家搁伙呢?”
词语解释:肃虔  拼音:sù qián
谓恭谨虔诚。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晋 陆云 《泰伯碑》:“而百年既终,遗爱斯軫,莫不肃虔寝庙,著名金石,遗其后昆,聿遵前典。”
词语解释:肃靖  拼音:sù jìng
清扫;平定。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一折:“凭着你文武双全将相才,则要你扫荡云霾,肃靖尘埃,将勇兵乖,那其间掛印悬牌,便将你一日转千阶,非优待。”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四折:“三兄弟今日战退 吕布 ,肃靖边关,俺保社稷之坚固,立家邦之永昌,方显大将之能也。”
词语解释:肃白  拼音:sù bái
犹敬启。一般书札结束用语。如:专此肃白,顺请暑安!
词语解释:肃省  拼音:sù shěng
犹言整肃自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卫军 僧弥 殊不肃省,乃侵陵上国也。”
词语解释:肃晏  拼音:sù yàn
安定太平。《北齐书·文宣帝纪》:“及 文襄 继轨,诞光前业,内勦凶权,外摧侵叛,遐邇肃晏,功格上玄。”
词语解释:肃志  拼音:sù zhì
谓端正志趣。《孔子家语·弟子行》:“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篤雅有节,是 公西赤 之行也。”
词语解释:肃栗  拼音:sù lì
谓戒畏自警。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百姓见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肃慄以彰示将来。”
词语解释:肃服  拼音:sù fú
肃然服从。有安定之意。《后汉书·明帝纪》:“故吏称其官,民安其业,远近肃服,户口滋焉。”《后汉书·西域传论》:“自兵威之所肃服,财赂之所怀诱,莫不献方奇,纳爱质,露顶肘行,东向而朝天子。”
词语解释:肃机  拼音:sù jī
官名。 唐 代称尚书左右丞。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肃机乃独秀,武部亦絶伦。”《旧唐书·职官志一》:“ 龙朔 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尚书省为中臺,僕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新唐书·杨纂传》:“ 纂 从子 昉 , 武后 时为肃机。”
词语解释:肃柬  拼音:sù jiǎn
犹肃函。详“ 肃函 ”。
词语解释:肃函  拼音:sù hán
恭敬地上书。旧时致函尊长或朋辈较尊者之用语。如:专此肃函。
词语解释:肃淡  拼音:sù dàn
1.谨严平易。
词语解释:肃泐  拼音:sù lè
谨书。书札用语。如:专此肃泐,敬叩道安!
词语解释:肃治  拼音:sù zhì
整顿治理。《魏书·元彬传》:“ 高祖 大怒曰:‘何有动兵马理也!可随宜肃治,若不能权方静帖,必须大众者,则先斩刺史,然后发兵。’”
词语解释:肃澹  拼音:sù dàn
谨严平易。 清 龚自珍 《徐尚书〈代言集〉序》:“谨读二公之文,规矩肃澹,学副厥遇。”
词语解释:肃然起敬  拼音:sù rán qǐ jìng
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远公 在 庐山 中,虽老,讲论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 远公 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暉,与时竝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黄觉 ,旅舍见道士,共饮。举盃之际,道士以箸蘸酒,於案上写‘吕’字。 觉 悟其为 洞宾 也,遂肃然起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不晓得还金之事,听得説罢,肃然起敬道:‘ 郑君 德行, 袁公 神术,俱足不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二人肃然起敬。”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 永生 说到这里,人们都在为有这样忠勇的同志而高兴,而自豪,并对那位烈士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亦作“ 肃然生敬 ”。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鲁直 专学 子美 ,然 子美 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词语解释:肃然生敬  拼音:sù rán shēng jìng
见“ 肃然起敬 ”。
词语解释:肃然起敬  拼音:sù rán qǐ jìng
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远公 在 庐山 中,虽老,讲论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 远公 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暉,与时竝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黄觉 ,旅舍见道士,共饮。举盃之际,道士以箸蘸酒,於案上写‘吕’字。 觉 悟其为 洞宾 也,遂肃然起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不晓得还金之事,听得説罢,肃然起敬道:‘ 郑君 德行, 袁公 神术,俱足不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二人肃然起敬。”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 永生 说到这里,人们都在为有这样忠勇的同志而高兴,而自豪,并对那位烈士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亦作“ 肃然生敬 ”。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 鲁直 专学 子美 ,然 子美 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词语解释:肃督  拼音:sù dū
严加督促。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至於臺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籤省,竝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词语解释:肃步  拼音:sù bù
端正行步的姿势。恭敬貌。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肃步投禪寺,焚香展御容。”
词语解释:肃截  拼音:sù jié
谓严加整治。
词语解释:肃戒  拼音:sù jiè
严肃地告诫或警戒。 汉 刘桢 《鲁都赋》:“招欢合好,肃戒友朋。”《宋书·孔琳之传》:“又今之所患,逋逃为先,屡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肃戒未犯,永絶恶原。”
词语解释:肃栗
谓戒畏自警。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百姓见之,莫不寒心,亦足使未犯者肃慄以彰示将来。”
词语解释:肃慎之矢  拼音:sù shèn zhī shǐ
周武王 、 成王 时, 肃慎氏 来贡楛矢、石砮,因有“肃慎之矢”之称。后遂以为典实。《国语·鲁语下》:“此 肃慎氏 之矢也。昔 武王 克 商 ,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於是 肃慎氏 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令德之事也。”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带着虞人们,牵了犬,臂了鹰,架乌号之弓,挟 肃慎 之矢,到 中山 地面打猎一回咱。”参见“ 肃慎 ”。
词语解释:肃慎  拼音:sù shèn
亦作“ 肃眘 ”。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 、 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 ,北发 渠搜 , 氐羌 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 成王 既伐东夷, 肃眘 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词语解释:肃懋  拼音:sù mào
犹慎勉。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共10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