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末字词组
耳聩昏聩发蒙振聩昭聋发聩耄聩眊聩  
聋聩盲聩震聋发聩振聋发聩老聩磨昏抉聩  
聩聩发聋振聩愚聩烦聩瞽聩   

词语解释:耳聩  拼音:ěr kuì
耳聋。 宋 苏轼 《仇池笔记·徐仲车二反》:“耳聵甚,画地为字,乃始通;终日面壁,不与人接,而四方事无不知。”
词语解释:聋聩  拼音:lóng kuì
(1).耳聋或天生的聋子。《国语·晋语四》:“聋聵不可使听。” 韦昭 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聵。”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聵也。”《南齐书·王融传》:“听《韶》《雅》如聋聵,临方丈若爰居。” 郭沫若 《未央》:“﹝他﹞常常为耳鸣重听所苦,如今将近十年,更觉得有将要成为聋聩的倾向了。”
(2).喻愚昧无知。亦指愚昧无知的人。 汉 焦赣 《易林·颐之鼎》:“牛马聋聵,不知声味;远贤贱仁,自合乱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世有此聋聵,茫茫将焉如。” 唐 韩愈 《朝归》诗:“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聵。” 明 归有光 《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明言晓告,以振斯世之聋聵。”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聵。”
词语解释:聩聩  拼音:kuì kuì
昏聩糊涂。 汉 扬雄 《太玄·玄攡》:“晓天下之聵聵,莹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二:“天下岂常如我辈聵聵邪?”
词语解释:昏聩  拼音:hūn kuì
(1).眼花耳聋。形容神志昏乱。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非独以此也,某又不幸,今兹天被之疾,好学而苦眩,稍加以忧思,则往往昏聵不知所为。”《辽史·萧挞不也传》:“与北院宣徽使 耶律挞不也 善, 乙辛 嫉之,令人诬告谋废立事。不胜搒掠,诬伏。上引问,昏聵不能自陈,遂见杀。” 清 袁枚 《新齐谐·女化男》:“ 耒阳 薛 姓女名 雪妹 ,嫁有日矣,忽病危,昏聵中,有白鬚老人……迫以物纳之而去。”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等到一阵神力用过,倏忽中掷此百兽之王,于死的铁门之内以后,他神志昏聩的抱头颓坐。”
(2).眼花耳聋。比喻愚昧,糊涂。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之四:“向人昏聵之甚,泥团不足尽之也。”《红楼梦》第二七回:“但他忒昏聵的不象了!”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真是太费唇舌,我们的君侯昏聩到了那样的程度!每天只是打瞌睡,你给他说过的话,一转身他便忘记了。”
词语解释:盲聩  拼音:máng kuì
眼瞎耳聋。比喻愚昧无知。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篤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盲聵。”
词语解释:发聋振聩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 清 蕊珠旧史 《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 洛 鐘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之沉溺既久,自足以发聋振聵。”《花月痕》第一回评:“此回为全书总序,煌煌大文,发聋振聵。” 赵汉卿 《宣言书》:“然而发聋振聵,救国拯民,吾当以杂志为先导。”
词语解释:发蒙振聩  拼音:fā mēng zhèn kuì
使盲人也能看见,聋人也能听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余大先生 道:‘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矇振聵。’”
词语解释:震聋发聩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刘心武 《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词语解释:愚聩  拼音:yú kuì
愚庸昏聩。《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五载》:“ 李林甫 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姦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聵,恐有俚言污浊圣听。’”
词语解释:昭聋发聩  拼音:zhāo lóng fā kuì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 巴县 邹烈士 容 首起大呼,昭聋发聵,正义浹乎寰宇,迴响振乎栈峡。”
词语解释:振聋发聩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梁 昭明太子 《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誥》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竟同《大誥》。’此数言振聋发聵,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觉之不倦。所恨蠢尔愚夫,自安寡昧,即欲一施其振聋发聵之方而无从。” 郭沫若 《今昔集·“娜拉”的答案》:“然在革命初期总须得有一二壮烈的牺牲以振聋发聩, 秋 徐 二先烈在这一点上正充分完成了他们作为前驱者的任务。”
词语解释:烦聩  拼音:fán kuì
苦痛昏沉。 清 方苞 《亡妻蔡氏哀辞》:“壬午夏,吾母肝疾骤剧,正昼烦聵不可过。”
词语解释:耄聩  拼音:mào kuì
年老糊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土司·夷妇宣淫叛弑》:“其祸……盖始於 隆畅 之耄聵, 杨友 之倖功。”
词语解释:老聩  拼音:lǎo kuì
年老糊涂。《明史·石璞传》:“时 璞 已老聵,不能任事。”
词语解释:瞽聩  拼音:gǔ kuì
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汉 枚乘 《柳赋》:“小臣瞽聵,与此陈词,于嗟乐兮!”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剧谈则方战而已屈,临疑则未老而憔悴。虽菽麦之能辩,亦奚别乎瞽聵哉?”
词语解释:眊聩  拼音:mào kuì
见“ 眊瞶 ”。
词语解释:眊瞶  拼音:mào guì
亦作“ 眊聵 ”。 眼花耳聋。《新唐书·元稹传》:“比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不疾废眊瞶,即休戎罢帅者处之。”《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於师傅之官,非眊聵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胡三省 注:“眊,目昏也;聵,耳聋也。”
词语解释:磨昏抉聩  拼音:mó hūn jué kuì
救治教化愚昧糊涂的人。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长老继作,磨昬抉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