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末字词组
历聘朝聘征聘纳聘许聘选聘延聘盛聘
待聘归聘出聘财聘再聘返聘席珍待聘大聘
应聘重聘岁聘使聘顾聘问聘敦聘 
币聘报聘徵聘退聘匹聘享聘定聘 
行聘礼聘时聘送聘通聘小聘科聘 
招聘汤聘求聘关聘遴聘殷聘解聘 
交聘致聘就聘冰聘过聘正聘告聘 
修聘辟聘受聘函聘下聘改聘男婚女聘 

词语解释:历聘  拼音:lì pìn
谓游历天下以求聘用。 唐 杜甫 《早发》诗:“薇蕨饿 首阳 ,粟马资歷聘。” 仇兆鳌 注:“旧注, 苏秦 、 张仪 歷聘六国,诸侯皆以粟马迎之。”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所至輒携门生十数人,习为 春秋 、 战国 之态,妄希 孔 孟 歷聘之风。” 宋 姜夔 《鹧鸪天》词:“曾共君侯歷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
词语解释:待聘  拼音:dài pìn
(1).等待召聘。《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孔颖达 疏:“言儒能铺陈上古 尧 舜 美善之道,以待君上聘召也。”
(2).等待聘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此媪次女,小字 鸦头 ,年十四矣。缠头者屡以重金啗媪,女执不愿,致母鞭楚,女以齿穉哀免,今尚待聘耳。”
词语解释:应聘  拼音:yìng pìn
(1).接受聘问。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是故 孔子 忧道不行,歷国应聘。自 卫 反 鲁 ,然后乐正,《雅》《颂》乃得其所。”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
(2).接受聘请。《韩诗外传》卷九:“ 楚庄王 使使賫金百斤聘 北郭先生 。先生曰:‘臣有箕箒之使,愿入计之。’……於是遂不应聘。” 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我不能应聘,我决定回国了。”
词语解释:币聘  拼音:bì pìn
聘请贤人用的礼物。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币聘虽盈篋,泥章未破缄。”
词语解释:行聘  拼音:xíng pìn
下聘礼。《仪礼·聘礼》“习夫人之聘享亦如之” 唐 贾公彦 疏:“习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者,以其行聘君讫,则行聘夫人;行享君讫,即行享夫人。还君受之,一如受君礼,故云亦如之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明日正是黄道日,师父只管行聘便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一婚一嫁忙在一处,忙了也不止一日才得齐备。那怎的个下茶行聘,送妆过门,都不及细説。”
词语解释:招聘  拼音:zhāo pìn
招徕聘请。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庄王 ﹞於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夜不懈。”《宋书·前废帝纪》:“可甄访郡国,招聘閭部。” 宋 文天祥 《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自此名师端友,招聘仍年。”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我们局里招聘那么多工程师、副工程师。”
词语解释:交聘  拼音:jiāo pìn
两国互相遣使通好往来。《北齐书·陆卬传》:“自 梁 魏 通和,岁有交聘。”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 滉 亦三千人临 金山 ,与 少游 相应,以楼船金帛,交聘於 江 中。”《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有司迫 承勋 称臣, 承勋 不屈,以列国交聘礼入见。” 郭沫若 《蒲剑集·中苏文化之交流》:“我们如能达到两国的艺术团体经常交聘的地步,丰富彼此的经验,增加彼此学习的机会,所表现在各方面的效果必然更加宏伟的。”
词语解释:修聘  拼音:xiū pìn
古代诸侯之间派遣使臣进行友好访问。《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下官 俞瑞 ,仕於 晋 朝,因修聘上国而来。”《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 齐国 上大夫 晏婴 ,字 平仲 ,奉 齐景公 之命,修聘 楚国 。”
词语解释:朝聘  拼音:cháo pìn
(1).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 春秋 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 晋文 霸时所制也。”《礼记·昏义》:“夫礼始於冠,本於昏,重於丧祭,尊於朝聘。”《左传·昭公三年》:“昔 文 襄 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 孔颖达 疏:“此説 文 襄 之霸,令诸侯朝聘霸主大国之法也。”《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祭叔来聘》:“説《春秋》者于畿内诸侯朝聘列国,皆以外交为贬,此义殆非末学所知。”
(2).朝廷的聘用。 三国 魏 曹植 《商山四皓赞》:“嗟尔四皓,避 秦 隐形。 刘 项 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 汉 嗣以寧。”
词语解释:归聘  拼音:guī pìn
谓回家问安。《诗·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毛 传:“聘,问也。” 朱熹 集传:“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安否也。”
词语解释:重聘  拼音:zhòng pìn
(1).厚礼延聘。《后汉书·崔駰传》:“或重聘而不来,或屡黜而不去。”
(2).丰厚的聘礼。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纳千金之重聘,擅专房之宴私。” 隋 江总 《庄周颂》:“垂竿自若,重聘忘言。”
词语解释:报聘  拼音:bào pìn
谓派使臣回访他国。《左传·宣公十年》:“秋, 刘康公 来报聘。”《北齐书·后主纪》:“秋九月丙申, 周 人来通知,太上皇帝詔侍中 斛斯文略 报聘于 周 。”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命宰相择报聘者,时虏情不可测,羣臣皆莫敢行。”
词语解释:礼聘  拼音:lǐ pìn
(1).以礼征聘。《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
(2).备礼聘娶。《北史·蠕蠕传》:“初婚之吉,敦崇礼聘,君子所以重人伦之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今有 台州府 天台县 儒生 韩子文 礼聘为妻,实出两愿。”
词语解释:汤聘  拼音:tāng pìn
《孟子·万章上》:“ 伊尹 耕於 有莘 之野,而乐 尧 舜 之道焉…… 汤 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 汤 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 尧 舜 之道哉?’”本谓 商汤 用礼物聘请 伊尹 出来做官。后以“汤聘”指官爵利禄。《高子遗书·会语十八》:“苟无嚣然於 汤 聘的心肠,早有翻然而改的行径,未有不为富贵所魔者。”
词语解释:致聘  拼音:zhì pìn
(1).送交定亲礼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吴郡 太守 张公直 ,自守徵还,道由 庐山 。子女观祠,婢指女戏妃像人。其妻夜梦致聘。”
(2).征聘。《旧唐书·令狐楚传》:“ 桂管 观察使 王拱 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 楚 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词语解释:辟聘  拼音:pì pìn
征聘;征召。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庞公 乐幽隐,辟聘无所就。”
词语解释:征聘  拼音:zhēng pìn
(1).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 孟献子 聘于 周 ,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
(2).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后汉书·黄琼传》:“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 李固 素慕於 琼 ,乃以书逆遗之。”《宋书·隐逸传·翟法赐》:“违避徵聘,遁跡幽深。”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 次仲 有道,詔徵聘,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若知县肯来相请,便似朝廷徵聘一般。”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失之则耆硕不闻徵聘,终老茅菅。”
词语解释:出聘  拼音:chū pìn
(1).出使访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其出聘也,通嗣君也。”
(2).出嫁。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章:“在大街上,当着那么多人,嚷着骂着,造谣,说自家没出聘的孙女儿不要脸,勾引人,有这样的爷爷吗?”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申耀宗 推托外甥女儿已经出聘了。” 梁斌 《红旗谱》六:“闺女家到底差多哩,出聘的时候,顶少赔上两个大板箱。”
词语解释:岁聘  拼音:suì pìn
(1).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左传·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国语·鲁语上》“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三国 吴 韦昭 注:“ 贾侍中 云:‘王,谓王事天子也。岁聘以志业,閒朝以讲礼,五年之间四聘於王,而一相朝。’……《礼记》曰:‘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谓此也。”
(2).指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宋史·许将传》:“ 契丹 以兵二十万压 代州 境,遣使请 代 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 将 。”
词语解释:徵聘
1.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 孟献子 聘于 周 ,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
2.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后汉书·黄琼传》:“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 李固 素慕於 琼 ,乃以书逆遗之。”《宋书·隐逸传·翟法赐》:“违避徵聘,遁跡幽深。”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 次仲 有道,詔徵聘,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若知县肯来相请,便似朝廷徵聘一般。”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失之则耆硕不闻徵聘,终老茅菅。”
词语解释:时聘  拼音:shí pìn
指天子有事时,诸侯派遣使臣来聘问。《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頫曰视。”《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国之慝。” 郑玄 注:“时聘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诸侯使大夫来聘。”
词语解释:求聘  拼音:qiú pìn
亦作“ 求娉 ”。 男方请求女方许婚。《南史·张率传》:“﹝ 率 ﹞有父时妓数十人,其善謳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 顾珖之 求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魏撰之 自京中归来,不知为何只管叫人来打听,説我有个女儿,他要求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范十一娘 ﹞少艳美,骚雅尤絶。父母钟爱之,求聘者輒令自择。”
词语解释:就聘  拼音:jiù pìn
受聘请担任。例如:他已就聘院长。
词语解释:受聘  拼音:shòu pìn
(1).旧时婚俗,女家接受男家之聘礼,称受聘。《汉书·王莽传上》:“今皇后受聘,踰群妾亡几。” 宋 陆游 《晚秋农家》诗:“西邻女受聘,贺之以一襦。”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下官晓得明不是姻缘,只因受聘在先,不好翻悔。”
(2).接受聘请。 徐迟 《牡丹》三:“三个大律师登报声明,受聘为报馆的法律顾问。”
词语解释:纳聘  拼音:nà pìn
即纳币。古婚礼六礼之一。《史记·大宛列传》:“天子问羣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忆昔逢君新纳聘,青铜铸出千年镜。”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另有个知情识趣的人,赔了银子,替他纳聘,只要成亲之后,不许抛撇了他小姐。”参见“ 纳币 ”。
词语解释:纳币  拼音:nà bì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约而未纳币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细询始末,乃知女十岁失母,鞠于外氏五六年,纳币后始归。”
词语解释:财聘  拼音:cái pìn
财礼,聘礼。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举措》:“故女慕财聘而达其贞,士慕玄纁而达其名,以礼聘士,而其国乃寧矣。”《太平广记》卷三四九引《河东记·段何》:“某擧子贫寒,无意婚娶。其人曰:‘请与君作媒氏,今有人家女子,容德可观,中外清显,姻属甚广,自有资从,不烦君财聘。’”
词语解释:使聘  拼音:shǐ pìn
指古代诸侯之间或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后汉书·东夷传序》:“於是 濊 、 貊 、 倭 、 韩 万里朝献,故 章 、 和 已后,使聘流通。”
词语解释:退聘  拼音:tuì pìn
犹解聘。 石三友 《金陵野史·〈娜拉〉与〈赛金花〉》:“而兴中门小学 马校长 却一再致函《新民报》,声明退聘并非为演话剧。”
词语解释:送聘  拼音:sòng pìn
谓订婚时男家向女家赠送财礼。也称下财礼。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杭州嫁娶风俗》:“次后择日则送聘,预令媒氏以鹅酒,重则羊酒,至日方行送聘之礼。”
词语解释:关聘  拼音:guān pìn
指聘书。 沙汀 《困兽记》十八:“她的关聘,原来是寄漏了,据说缓一两天就可补送。”
词语解释:冰聘  拼音:bīng pìn
定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朱存斋比部轶事》:“归寧之日,始觉为妇所卖,讼之公。公询之,俱未冰聘,因判合焉。”
词语解释:函聘  拼音:hán pìn
用书信聘请(担任某种职务)
词语解释:许聘  拼音:xǔ pìn
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谓允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化了的相国姑夫,在时曾许聘与 鶯鶯 。”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三折:“只为你父母双亡,无人倚仗,年纪长成,姻缘未偶,特来接你到我家去,就在我那里许聘,还觉易些。” 清 唐孙华 《侯门妓》诗:“父母相矜指奇货,许聘当须予贵人。”
词语解释:再聘  拼音:zài pìn
再度婚娶。《初学记》卷十四引 晋 潘岳 《答挚虞新婚箴》:“先王制礼,随时为正……女无二归,男有再聘。”
词语解释:顾聘
拜访聘请
词语解释:匹聘  拼音:pǐ pìn
婚配。《元典章·户部四·乐人婚》:“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乐人内匹聘者,其餘官人、富户休强娶。”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敢仍望做 蓬莱 座的仙班,只愿还 杨玉环 旧日的匹聘。”
词语解释:通聘  拼音:tōng pìn
(1).互相遣使交好。《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传六世至 襄公 ,以勤王功封 秦伯 ……定都於 雍 ,始与诸侯通聘。”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亦犹 乾隆 之世, 英吉利 尝一通聘,而遽书之以为入贡之藩云尔。”
(2).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财礼。《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事也没有十天八天一月半月的耽搁,一切下茶,通聘,奠雁,送妆,都在今日。”
词语解释:遴聘  拼音:lín pìn
选拔,聘用。例如:艺术之遴聘对象将以指定重要民族艺术类别为范围。
词语解释:过聘  拼音:guò pìn
下彩礼。《歧路灯》第二八回:“説话中间,就提起 孔 宅过聘一事。 王氏 道:‘我久已有心与 福儿 搬过亲来。一来 孔亲家 没在家,二来这宗聘礼我备办不来。’”
词语解释:下聘  拼音:xià pìn
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的财礼。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丑﹞我且问你,那解元相的可中意么?﹝副净﹞相中了。今日下聘,明日过门。” 张天翼 《儿女们》二:“那位油坊亲家说过:要是找不回来,那下聘的五十块钱就得请 广川 伯伯还他,他好拿去缴门栅捐。”
词语解释:选聘  拼音:xuǎn pìn
挑选聘用。 郑观应 《〈知耻图〉后序》:“各省广设製造厂,选聘专门名师为之教习。”《光明日报》1984.9.9:“ 代县 开展选聘教师活动从今年七月开始。”
词语解释:返聘  拼音:fǎn pìn
聘请离休、退休人员回原单位继续工作。
词语解释:问聘  拼音:wèn pìn
行聘;订亲。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 钱文贵 是本村数一数二的有名人物,他托人来问聘, 顾涌 心里嫌他们不是正经庄稼主,不情愿,可是又怕得罪他,只好答应了。”
词语解释:享聘  拼音:xiǎng pìn
宴飨使者。享,通“ 饗 ”。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轨伍之约,朝覲、宗遇、会同、享聘、贡职之数。”
词语解释:小聘  拼音:xiǎo pìn
谓诸侯每年派大夫聘问于天子。《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
词语解释:殷聘  拼音:yīn pìn
古代诸侯国之间的互访。语本《周礼·秋宫·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郑玄 注:“殷,中也。久无事,又於殷朝者及而相聘也。”《左传·昭公九年》:“ 孟僖子 如 齐 殷聘,礼也。”
词语解释:正聘  拼音:zhèng pìn
(1).谓诸侯间因公事派遣使者进行的正式访问。《礼记·玉藻》“大夫私事使,私人摈则称名” 唐 孔颖达 疏:“‘大夫私事使’者,谓非正聘之礼,谓以君之使而出使。‘私人摈则称名’者,谓以己之属臣为摈相,虽是上大夫及下大夫者,则皆称大夫之名,以其非公事正聘,故降而称名也。”
(2).指婚事中正式行聘。 徐迟 《牡丹》三:“一个有身价的人物明媒正聘,获得了 魏紫 。”
词语解释:改聘  拼音:gǎi pìn
(1).谓解除原婚约,另与他人定婚。《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郤説 黄病鬼 黄胜 ,自从 马德称 去后,初时还怕他还乡,到宗师行黜,不见回家……心下坦然无虑,朝夕逼勒妹子 六媖 改聘。 六媖 以死自誓,决不二天。”
(2).改变聘任职务。《光明日报》1989.1.13:“撤销 王容珍 教导主任职务,改聘为生活护理员。”
词语解释:延聘  拼音:yán pìn
聘请。《清史稿·兵志十一》:“ 山东 机器局自创造至今,并未延聘西人。”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他们都是由国民党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延聘而来的。”
词语解释:席珍待聘  拼音:xí zhēn dài pìn
席珍:席上之珍,喻指儒家名流。《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旧指怀才待用
词语解释:敦聘  拼音:dūn pìn
恭敬地聘请。 叶圣陶 《皮包》:“一封电报,写着:‘敦聘台端为训育主任,薪津五百,米五斗,电复。’”
词语解释:定聘  拼音:dìng pìn
犹定亲。《好逑传》第十五回:“他説有一个姪女儿要与大儿结亲。我学生即一口就回他已定聘了。”
词语解释:科聘  拼音:kē pìn
征辟聘请。 明 李东阳 《送李士常》诗之五:“圣朝富勋业,科聘须贤良。”
词语解释:解聘  拼音:jiě pìn
解除聘用。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四幕:“我想,我今天的举动倒是道道地地把我自己从学校里解聘了!”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十八章:“解聘他,学生和家长们会不答应的,会闹出风潮的。”
词语解释:告聘  拼音:gào pìn
行聘之前,祭告祖庙。《仪礼·聘礼》“厥明,宾朝服,释币于禰” 唐 贾公彦 疏:“案: 昭 元年, 楚 公子 围 聘於 郑 ,云:‘布几筵于 庄 共 之庙而来。’ 服氏 云: 庄 ,谓 楚庄王 , 围 之祖; 共王 , 围 之父。是大夫并告羣庙者。彼不告聘,直告娶,故得并告。”
词语解释:男婚女聘  拼音:nán hūn nǚ pìn
见“ 男婚女嫁 ”。
词语解释:男婚女嫁  拼音:nán hūn nǚ jià
指儿女成家。语本《后汉书·逸民传·向长》:“ 建武 中,男女聚嫁既毕,﹝ 长 ﹞勑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北齐书·白建传》:“男婚女嫁,皆得胜流。” 唐 刘禹锡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诗:“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男婚女嫁,理之自然。” 冰心 《南归》:“男婚女嫁,大事都完了。”亦作“ 男婚女聘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没来由强风情,刚可喜,男婚女聘。”
词语解释:盛聘  拼音:shèng pìn
盛大的聘问礼。《左传·昭公九年》“ 孟僖子 如 齐 殷聘,礼也” 晋 杜预 注:“自 叔老 聘 齐 ,至今二十年,礼意久旷,今脩盛聘,以无忘旧好,故曰礼。”
词语解释:大聘  拼音:dà pìn
(1).诸侯每隔三年使卿向天子行聘问之礼,谓之“大聘”。《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
(2).旧时订婚聘礼。《廿载繁华梦》第三一回:“那日便择过了日子,送到 周 家那里,随后又过了大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