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共265,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官职效职清职新职摄职要职共职假职
失职天职妇职拜职文墨职当职贰职本职
乐职旧职率职振职馆职带职就职还职
衮职旷职解职华职职职任职宰职闲职
子职吏职百职辞职司职勤职内职宗职
述职非职守职常职禁职出职辍职居职
受职无职修职历职散职史职重职忝职
分职称职世职举职废职不职营职女职
所职右职授职在职幕职言职署职帖职
奉职供职得职贡职罢职专职诚职九职

词语解释:官职  拼音:guān zhí
(1).官吏的职责。《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二曰官职,以辨邦治。” 孙诒让 正义:“官职,谓六官之职者。职者主领之言,即叙官注云:各有所职,而百事举也。凡三百六十职,通谓之官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后汉书·章帝纪》:“朕既不明,涉道日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人,官职秏乱,刑罚不中,可不忧与?”
(2).官吏的职位。《管子·制分》:“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 尹知章 注:“有道术知能,则以官职加之。” 唐 白居易 《赠杨秘书巨源》诗:“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清 李渔 《奈何天·变形》:“恭喜老爷,你为输餉助边的事,封了极大的官职。”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一章:“在老米面商的眼睛里,区长这官职不亚于城里人眼中的内阁大臣。”
(3).职官之长;官长。《吕氏春秋·圜道》:“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 高诱 注:“官职,职官之长。”《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如世间官职也,章服虽同,得业各异,仏与轮王亦然也。”
词语解释:失职  拼音:shī zhí
(1).失去常业;失所。《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日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孙诒让 正义:“职谓四民之常职。”《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伯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宋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札子》:“而 王安石 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致民多失职,閭里怨嗟。”
(2).怠忽职守;未尽职责。《左传·昭公七年》:“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 杜预 注:“失职有罪。”《诗·召南·采蘩序》:“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毛 传:“不失职者,夙夜在公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曾子开 封 曲阜 县子, 谢任伯 封 阳夏 县伯。 曲阜 ,今 仙源县 ; 阳夏 ,今 城父县 ,方疏封时,已无二县矣。司封殆失职也。”
(3).失去职权。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光武 中兴,身亲庶务,事归臺阁,尚书始重,而 西汉 公卿稍以失职矣。”
越职。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召学士 王禹玉 草制, 禹玉 辞曰:‘当使舍人院草敕尔,学士非所预,不敢失职也。’”
词语解释:乐职  拼音:lè zhí
(1).乐于职守。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羣生,润泽草木。”
(2).诗篇名。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浮游先生 陈丘子 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 益州 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后用为称颂太守之词。 唐 张九龄 《临泛东湖》诗:“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中和乐职诗》:“今人颂太守治政,往往有中和乐职之语。”
词语解释:衮职  拼音:gǔn zhí
(1).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郑玄 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闕輙能补之者, 仲山甫 也。” 孔颖达 疏:“衮职,实王职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故 仲山甫 补衮职之闕, 蒙公 筑 长城 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衝万里之外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衮职有闕,羣下属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极目烽烟烂不收,衮职惭何补。” 周咏 《感怀》诗之六:“缺来衮职谁缝补,话到娥眉有諑謡。”一说,指衮衣。 清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笺》以‘衮职’连文,恐非经意也。职乃语词,当读为识……识亦犹适也。‘衮识有闕’者,衮适有闕也。盖诗人本借衮以寓王,闕乃衮衣之闕,而非服衮衣者之职事,若以衮职连文,则诗人之语妙全失矣。”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诗衮职有阙解》
(2).古代指三公的职位。亦借指三公。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 弘农 杨公 , 东海 陈公 ,每在衮职,群僚贺之。”《三国志·魏志·崔林传》:“﹝ 崔林 ﹞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 唐 明皇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词语解释:子职  拼音:zǐ zhí
儿子对父母应尽的职责。《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延安郡王谢皇后笺》:“敢不尽子职之微劳,无忘砥礪;答母仪之大赐,庶补毫分。”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曾观典籍,未闻妇道而不拜舅姑;试论纲常,岂有子职而不事父母。” 清 刘大櫆 《裘宜人墓志铭》:“宜人以妇供子职,色养维谨。太宜人之没,呼之曰:‘贤妇,愿尔娶妇贤亦如尔。’”
词语解释:述职  拼音:shù zhí
(1).诸侯向天子陈述职守。《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於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诸侯述职,必以山川为主。”
(2).指外任官员向朝廷陈述职守。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南聘天朝,相礼述职,公卿多其仪。” 清 林则徐 《致龚自珍书》:“月前述职在都,碌碌软尘,刻无暇晷。”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一:“ 马扩 不日将回京述职,借此因缘,卿可与他痛叙旧情。”
(3).今泛指向主管部门陈述汇报工作情况。
(4).供职;就职。《淮南子·主术训》:“羣臣公正,莫敢为邪,百官述职,务致其公迹也。”《北史·崔楷传》:“ 楷 将之州,人咸劝单身述职。 楷 曰:‘单身赴任,朝廷谓吾有进退之计,将士又谁肯固志?’遂闔家赴州。” 宋 司马光 《为文丞相许州谢上表》:“陛下察其愚衷,必非缘饰,愍其孤迹,易致怨憎,俾述职於近藩,得免讥於尸禄。”
词语解释:受职  拼音:shòu zhí
接受上级委派的职务。《周礼·春官·宗伯》:“壹命受职。”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受职治职事’者,谓始受王之官职,治其所掌之事也。”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百川委输,万灵受职。”《金史·乐志上》:“爰暨百神,於昭受职。”《水浒传》第一二○回:“ 裴宣 自与 杨林 商议了,自回 饮马川 受职求闲去了。”
词语解释:分职  拼音:fēn zhí
各司其职;各授其职。《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管子·明法解》:“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欺也,审於法禁而不可犯也;察於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羣臣不敢行其私。”《旧唐书·韦思谦传》:“臣又闻设官分职,量事置吏,此本於理人而务安之也。”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三:“ 成周 记列考工,亦祗分职设官,勤於省试。”
词语解释:所职  拼音:suǒ zhí
所任的职务。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乞解所职,待罪私门。”
词语解释:奉职  拼音:fèng zhí
谓奉行职事。《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东观汉记·周荣传》:“﹝ 荣 ﹞尽心奉职,夙夜不怠。”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皆不责问 陆完 等奉职不效之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袁世凯等奏折》:“臣等奉职无状,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抚衷惭惧,罔知所措。”
词语解释:效职  拼音:xiào zhí
尽职。 唐 韩愈 《贺雨表》:“龙神效职,雷雨应期。”
词语解释:天职  拼音:tiān zhí
(1).上天的职任,指四时运行与万物生长等。《荀子·天论》:“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杨倞 注:“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之职任如此,岂爱憎於 尧 桀 之间乎!”《列子·天瑞》:“天职生覆,地职形载。” 唐 元稹 《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臣闻天职生植,圣职教化,天职举则四时行,圣职修则万方理。”
(2).天授与的职分。指治理政事。《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赵岐 注:“位、职、禄皆天之所以授贤者。”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四状》:“然则官无鉅细,皆分理天职,王者犹不敢私非其人,况人臣而敢叨居其位乎?”
(3).指人应尽的义务。 清 秋瑾 《宝剑歌》:“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五:“在他们自己的心理上,与其说为了帮助我们,倒无宁是克尽他们的天职。”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在她看,伺候老人们是她的天职。”
词语解释:旧职  拼音:jiù zhí
(1).原先的职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城濮 之役, 文公 布命曰:‘各復旧职。’”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寿王 去侍从之娱,统东郡之任,其后皆克復旧职。”
(2).昔日的典章制度。《国语·周语中》:“余一人敢设飫禘焉,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 韦昭 注:“旧职,故事。”《孔子家语·五帝德》:“﹝ 虞舜 ﹞叡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 尧 旧职,躬己而已。”
词语解释:旷职  拼音:kuàng zhí
(1).旷废职守。《汉书·元后传》:“臣久病连年,数出在外,旷职素餐。” 颜师古 注:“空废职任,徒受禄秩也。”《宣和遗事》前集:“事有当言而不言,臣为旷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煤驼御史》:“ 宪皇帝 时,求諫甚切,凡 满 汉 科道皆令轮班奏事,如旷职者,立加罢斥。”
(2).今指工作人员不请假而缺勤。
(3).空缺职位。《宋书·良吏传·杜慧度》:“ 瑗 卒,府州纲佐以 交 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 慧度 行州府事,辞不就。”《周书·薛端传》:“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
词语解释:吏职  拼音:lì zhí
(1).官吏的职责。《汉书·薛宣传》:“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宋书·良吏传序》:“ 高祖 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旧唐书·良吏传下·吕諲》:“ 諲 性谨守,勤於吏职,虽同僚追赏,而块然视事,不离案簿。”
(2).指官职。《后汉书·马武传》:“有功,輒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词语解释:非职  拼音:fēi zhí
非其职守,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 唐 韩愈 《丰陵行》:“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又有非职之言大於此者。”
词语解释:无职  拼音:wú zhí
(1).没有职事。《周礼·地官·闾师》:“凡无职者出夫布。”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五首》序:“﹝予﹞既对道书,官又无职,笔墨之势,聊为后文。”
(2).失职。《通典·选举三》:“九岁而大考有功也。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
词语解释:称职  拼音:chèn zhí
德才和职位相称,能胜任所担当的职务。《韩诗外传》卷八:“﹝《诗》曰:﹞‘明照 有周 ,式序在位。’言各称职也。”《汉书·成帝纪》:“公卿称职。” 颜师古 注:“称职,克当其任也。” 宋 欧阳修 《外制集序》:“州县之吏,多不称职,而民弊矣。”如:他是个称职的干部。
词语解释:右职  拼音:yòu zhí
(1).重要的职位。《汉书·循吏传·文翁》:“数岁, 蜀 生皆成就还归, 文翁 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颜师古 注:“郡中高职也。”《后汉书·蔡邕传》:“宜擢 文 右职,以劝忠謇。” 李贤 注:“右,用事之便,谓枢要之官。”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神宗待文武臣》:“右职若效朝士养名,而奬进之,则将习以为高,非便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 汉 制以右为尊,以贬秩为左迁,居高位曰右职。”
(2).指武职。《宋史·神宗纪一》:“詔:‘自今文臣换右职者,须实有谋勇,曾著绩効,即得取旨。’”参见“ 右选 ”。
词语解释:右选  拼音:yòu xuǎn
宋 代吏部四选之一。吏部侍郎分左右选,掌右选者负责武官的铨叙选授。 宋 苏辙 《辞吏部侍郎札子》:“臣准尚书省札子,已降誥命,除臣试尚书吏部侍郎。奉圣旨,令管勾右选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曹 忽大怒曰:‘尔便云汉!’坐皆惘然,而 曹 肆駡不已。事闻,復还右选,除閤门官。”《宋史·职官志三》:“侍郎分左右选……右选,掌武臣之未升朝者(原注:旧自供奉官以上)。其职任自亲民官至部队将、监当官,皆掌其选授注拟之法。”《金史·石琚传》:“知人最为难事……惟 石琚 为相时,往往举能其官,左丞 移剌道 、参政 粘割斡制剌 举右选,颇得之。”
词语解释:供职  拼音:gòng zhí
(1).任职;尽责。 汉 张衡 《思玄赋》:“戒庶僚以夙会兮,僉供职而并讶。” 晋 潘岳 《九品议》:“卑位下役,非为鄙愚,所以供职。” 宋 司马光 《辞提举修实录札子》:“臣自受命以来,以衰羸多病,罕曾得到局供职。”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司諫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諫諍。” 茅盾 《动摇》十一:“久已被捕的三个人释放了,县长照旧供职。”
(2). 清 代京官考绩第三等之称。《清会典·吏部·考功清吏司》:“凡京察,堂官察其属之职而註考焉,一等曰称职,二等曰勤职,三等曰供职。”注:“守谨、才平、政平,或才长、政勤、守平为供职,列为三等。”
词语解释:清职  拼音:qīng zhí
(1).清高体面的职位。《宋书·王锡传》:“﹝ 锡 ﹞少以宰相子,起家为员外散骑,歷清职,中书郎,太子左卫率, 江夏 内史。”《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若肯还俗出仕,下官当力荐清职。”
(2).犹清识。明白事理。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辛宪英 之清职,岂不胜于昏愚之 曹爽 而足参谋议!”
词语解释:妇职  拼音:fù zhí
犹妇功。《周礼·天官·内宰》:“以妇职之法教九御。” 郑玄 注:“妇职,谓职紝、组紃、缝线之事。”《北史·后妃传序》:“ 煬帝 时,后妃嬪御无釐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纯皇后贤德》:“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 文忠公 之姊也。性贤淑节俭,上侍 孝圣宪皇后 ,恪尽妇职。”
词语解释:率职  拼音:lǜ zhí
(1).朝贡,进贡。《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鲜卑 、 丁零 ,重译而至; 箄于 、 白屋 ,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五方率职,四隩入贡。”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
(2).奉行职事;尽职。《梁书·萧洽传》:“前后居之者皆致巨富, 洽 为之,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饥寒。” 唐 韩愈 《平淮西碑》:“羣臣震慑,奔走率职。”
词语解释:解职  拼音:jiě zhí
解除职务。《宋书·颜竣传》:“三十年春,以父 延之 致仕,固求解职,不许。” 宋 苏轼 《论改定受册手诏乞罢札子》:“伏望圣慈察其衰病废学,特赐解职,以安微分。”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工作与职权》:“解职是我们处分中最严厉的一着。”
词语解释:百职  拼音:bǎi zhí
各种职位和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自 周 衰,官失而百职乱, 战国 并争,各变异。” 汉 蔡邕 《月令问答》:“《月令》《周官》,并为时王政令之记,异文而同体,官名百职,皆《周官》解。” 唐 权德舆 《答杨湖南书》:“书命者,古先哲王之所以发德音而赋百职。”
词语解释:守职  拼音:shǒu zhí
忠于职守。《管子·君臣》:“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下之事也。”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杨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 宗英 李端公 ,守职甚昭焕。”《云笈七籤》卷一:“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清 恽敬 《杨中立战功略》:“ 中立 守职勤,事上有礼,与同官温温然,未尝自言功。”
词语解释:修职  拼音:xiū zhí
(1).处理政事。职,事。《后汉书·光武纪下》:“有司修职,务遵法度。”
(2).尽职。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激之以不可遗之赏,则小贤将以其图功者而争修职也。”
词语解释:世职  拼音:shì zhí
世代承袭的职位。《宋史·范纯仁传》:“﹝ 纯仁 ﹞过闕入对, 神宗 曰:‘卿父在 庆 著威名,今可谓世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文武互任》:“至於郎中员外佐领世职,有时以武迁文,有时以文迁武,其文武兼管者,比比而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你也是个长子了,我将来得了世职,也是你袭的。”
词语解释:授职  拼音:shòu zhí
授予官职。《南齐书·武帝纪》:“各举所知,随才授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却説 安公子 传臚下来,授职用了编修。” 章炳麟 《谢本师》:“昔 戴君 与 全绍衣 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
词语解释:得职  拼音:de zhí
(1).谓获得官职。 汉 焦赣 《易林·需之未济》:“申理我谗,得职蒙恩。”
(2).犹得所。《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朱虚侯 年二十,有气力,忿 刘氏 不得职。”《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彊,小民得职。” 颜师古 注:“得职,各得其常所也。”
词语解释:新职  拼音:xīn zhí
(1).新官,新上任的官。《汉书·王莽传上》:“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輒引入至近署对 安汉公 ,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
(2).新的职务。如:他初就新职,颇思有所作为。
词语解释:拜职  拼音:bài zhí
除授官职。《北史·邢邵传》:“每 洛 中贵人拜职,多凭 邵 为谢章表。” 宋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分臺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
词语解释:振职  拼音:zhèn zhí
称职。《新唐书·戴胄传》:“ 胄 明敏,长於操决,无宿疑。议者美其振职。”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自来封駮之司,名存而职不振,今 剡 振职矣。”
词语解释:华职  拼音:huá zhí
显贵的职位。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解去冰衔华职,徧空山、难寻行迹。”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日本宏光》:“﹝ 日本 宏光 ﹞为将军贵胄,世袭华职。”
词语解释:辞职  拼音:cí zhí
(1).辞去官职。《汉书·谷永传》:“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从夫人之言,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
(2).泛指辞去职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
词语解释:常职  拼音:cháng zhí
固有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孔颖达 疏:“续常职者,职有废闕,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晋书·华谭传》:“无为罢武库之常职,鑠锋刃为佃器。”
词语解释:历职  拼音:lì zhí
谓先后连续任职。《汉书·平帝纪》:“及选举者,其歷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后汉书·陈蕃传》:“臣孰自思省,前后歷职,无它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且臣少仕伪朝,歷职郎署。”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歷职匪父任,嫉邪尝力争。”
词语解释:举职  拼音:jǔ zhí
(1).起用被废黜的官员。《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宽民,宥罪举职。” 杜预 注:“举职,修废官。”
(2).尽职;称职。《旧唐书·牛僧孺传》:“会宰相请广諫员。 宣宗 曰:‘諫臣惟能举职为可,奚用众耶?’”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久处剧任,殊以不能举职为愧。”
词语解释:在职  拼音:zài zhí
(1).担任官职。《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又 原 在职不勤,当事不堪。”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 戴 在职无异跡,当朝似不能言者。”
(2).今多指担任着职务,相对于退休、离休等而言。 张天来 《人生的大树--记工程师刘葆华》:“你是在职干部,机关为什么同意你上学?”
词语解释:贡职  拼音:gòng zhí
贡赋;贡品。《穀梁传·庄公三十年》:“贡职不至, 山戎 为之伐矣。”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摧易》:“ 宋 兴,既收 南越 之地,而 交阯 奉贡职,海外之国,亦通关市。” 清 黄以周 《军礼司马法考徵下》:“或起兵以征不义,废贡职则讨,不朝会则诛,乱适庶则縶,变礼刑则放。”参见“ 职贡 ”。
词语解释:职贡  拼音:zhí gòng
古代称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鲁 之於 晋 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 摩揭陀国 婆罗阿迭多王 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 大族王 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职贡。”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山海若时共职贡,郊原何处有戈兵。”《清史稿·礼志十》:“厥后至者弥众,廼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理藩院统之。”
词语解释:摄职  拼音:shè zhí
代理官职。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且 汴州 关东 衝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词语解释:文墨职  拼音:wén mò zhí
掌起草文札的官职。 南朝 齐 谢朓 《和宋记事省中》:“清扬婉禁居,祕此文墨职。”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刘桢〈感遇〉》:“谬蒙圣主私,託身文墨职。”
词语解释:馆职  拼音:guǎn zhí
统称 唐 宋 于昭文馆( 唐 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唐 制,宰相四人,首相为 太清宫 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集贤殿 大学士,以此为次序。”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馆职名存》:“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其高者,曰 集贤殿 修撰、史馆修撰,直 龙图阁 ,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次曰集贤、秘阁校理。官卑者,曰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均谓之馆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次日, 张説 入朝,见帝谢罪,因力荐 浩然 之才,可充馆职。”
词语解释:职职  拼音:zhí zhí
繁多貌。《庄子·至乐》:“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成玄英 疏:“职职,繁多貌也。”《宋史·乐志十二》:“丰年穰穰,美芳职职。”
词语解释:司职  拼音:sī zhí
主管其事。《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譬天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职。” 李善 注:“譬如天王冕旒而执契,必因百官司职以立政。”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其日上巳,其时少阳。春史司职,青祇效祥。”
词语解释:禁职  拼音:jìn zhí
指翰林院学士等宫廷中的文学侍从官职。《旧唐书·韦温传》:“寻知制誥,召入翰林为学士。以父职禁廷,忧畏成病,遗诫不令居禁职,恳辞不拜。”
词语解释:散职  拼音:sǎn zhí
闲散的官职。《南史·后妃传序》:“及 齐高帝 建元 元年,有司奏置贵嬪、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唐 白居易 《早春独游曲江》诗:“散职无羈束,羸驂少送迎。”《新唐书·李适之传》:“ 适之 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 景隆 三年八月,令特进佩鱼。散职佩鱼自此始也。”
词语解释:废职  拼音:fèi zhí
(1).玩忽职务;擅离职守。《礼记·明堂位》:“百官废职服大刑,而天下大服。”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杞子来朝公子遂帅师入杞》:“今而弃命废职,忘先君之所事守,不能居其封爵,亦可鄙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畺殉难》:“ 该杭阿 守北门,城陷,有劝其去顶帽走者, 该 叱曰:‘可废职求活耶?’卒不去,遂及於难。”
(2).犹废官。 晋 左思 《魏都赋》:“继絶世,修废职。”参见“ 废官 ”。
词语解释:废官  拼音:fèi guān
谓有职而无其官,或有官而不称其职。《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脩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杨伯峻 注引 清 赵佑 《四书温故录》:“或有职而无其官,或有官而不举其职,皆曰废。”
词语解释:幕职  拼音:mù zhí
地方长官的属吏,因在幕府供职,故称。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幕职》:“幕职:僉判、司理、司法、司户、録参、节推、察推、节判、察判之类。”
词语解释:罢职  拼音:bà zhí
解除职务。《明会典·律例·名例》:“凡职官犯罪,罢职不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下官 杨文驄 ,表字 龙友 。乙榜县令,罢职閒居。”
词语解释:要职  拼音:yào zhí
重要的职位。《后汉书·朱晖传》:“ 冀 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復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 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部将有因贵人求要职者,公不用,用老而有功无势而远者。” 明 方孝孺 《正俗》:“然而暴戾贪鄙,用其族类以处要职。” 茅盾 《子夜》六:“正要请教 曾二少爷 在 双桥镇 上担任什么要职。”
词语解释:当职  拼音:dāng zhí
(1).担任职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为太守 陈宠 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2).旧时职官的自称。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当职自蒙朝命,来剖郡符,虽诚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尝於礼部厅壁上牓云:‘当职係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自从离了父母妻室,来此赴选,不拟一擢高科,拜授当职。”
(3).指主管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士子争财於学校,教化不明,太守罪也。当职先罚俸半月,牒学照规行。”
词语解释:带职  拼音:dài zhí
本职外兼领他职。《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今臺府局吏、直卫武官及僕隶婢儿取母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皆得命议,用为郡守县令,并带职在内,委事於小吏手中。”《宋史·王素传》:“转工部尚书,仍故职致仕。故事:虽三公致仕,亦不带职,朝廷方新法制, 素 首以端明学士就第。”
词语解释:任职  拼音:rèn zhí
(1).担任官职;担任职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后汉书·王符传》:“是以君子任职则思利人,达上则思进贤,故居上而下不怨,在前而后不恨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先君 竹谷 老人,早登 庆元 诸老之门,晚年以其所自得者著《畏説》一篇,其词曰:‘……居官则不畏三尺,任职则不畏简书,攫金则不畏市人,呜呼,士而至此,不可以为士矣。’” 沉从文 《会明》:“一直到这时,他还仍然在原有位置上任职。”
(2).任命官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子弟欲为吏者,听之,不欲不强。为吏则随才任职,为民则劝以农桑。”《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议者多非 光武 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刘良 注:“议,论也。言当时有论者非 光武 不任功臣理事也。”
(3).称职,尽职。《史记·孝文本纪》:“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汉书·谷永传》:“ 永 所居任职,为 北地 太守岁餘,卫将军 商 薨, 曲阳侯 根 为票骑将军,荐 永 ,徵入为大司农。” 颜师古 注:“言所处之官皆称职。”《新唐书·张延赏传》:“而以军食委 李泌 ,刑法委 柳浑 ,时以为任职。” 宋 苏轼 《祷雨蟠溪文》:“穟者不实,荚者不秀,餘土不耕,而闲民不种,则守土之臣,将有不任职之诛。”
词语解释:勤职  拼音:qín zhí
(1).谓忠于职守,工作勤恳。 唐 常衮 《授韦谔给事中制》:“五年勤职,时谓淹才。”
(2). 清 代考察鉴定官吏的等别之一。《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凡京察,堂官察其属之职而註考焉,一等曰称职,二等曰勤职,三等曰供职。”
词语解释:出职  拼音:chū zhí
犹任职。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禁旅迁补》:“有一老兵……积官至遥郡团练使,今年满当出职,若御前呈试了,便得正任使名,而为近郡总管。”《金史·朮虎高琪传》:“ 朮虎高琪 或作 高乞 , 西北路 猛安 人。 大定 二十七年充护卫,转十人长,出职 河间 都总管判官。”《元典章·吏部二·月日》:“自今次立格月日为始,已歷两考之上者,循依旧例九十月出职,不及两考者,须歷一百二十月出职陞转。”
词语解释:史职  拼音:shǐ zhí
史官;史官的职务。《后汉书·张衡传》“上疏请得专事 东观 ” 李贤 注引 汉 张衡 表:“臣仰干史职,敢徼官守,窃贪成训,自忘顽愚。”《新唐书·蒋乂传》:“ 乂 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 刘师培 《文说·记事》:“皇古学术,溯源史官,记动记言,实惟史职。”
词语解释:不职  拼音:bù zhí
不称职。《汉书·贾谊传》:“﹝大臣﹞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臣少壮之时,尚虞不职,今齿髮已暮,理当乞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根本既摇,畿辅告警,斯时即治臣等以不职之罪,于国家前途从何补救?”
词语解释:言职  拼音:yán zhí
言官的职务。 宋 王珪 《唐质肃公介墓志铭》:“以言职辞。乃以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权 开封府 判官。” 清 汪懋麟 《〈笠山诗集〉序》:“迨领言职,甫岁餘,章十数上。”
词语解释:专职  拼音:zhuān zhí
由专人担任的职务。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但钞引之法通行,则设官专职主之。” 清 陈春晓 《杭关吏》:“南北设两关,榷使有专职。”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他们并不是‘友协’的专职干部,大家都有另外的工作。”
词语解释:共职  拼音:gòng zhí
供奉,贡献。共,通“ 供 ”。《左传·昭公四年》:“小国共职,敢不荐守?”《国语·鲁语上》:“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紓执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职。”《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 周惠王 大喜曰:‘ 楚 不共职久矣,今效顺如此,殆先王之灵乎?’”
词语解释:贰职  拼音:èr zhí
(1).副职。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夫起居注者……即今为载笔之别曹,立言之贰职。” 宋 宋庠 《故左班殿直杨成可赠崇仪副使制》:“内司置使,贰职参华;超尔宠名,以光幽穸。” 明 高启 《送顾倅序》:“罢长吏而居贰职,则解责守之重。”
(2).任副职。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贰职选曹,諫议是匡。” 唐 权德舆 《祭故奚吏部文》:“贰职司寇,时惟钦慎,狱有烦言,讼公即讯。” 宋 强至 《代贺副枢给事状》:“拜嘉青琐之门,贰职鸿枢之府。”
词语解释:就职  拼音:jiù zhí
(1).正式到任。《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徐迟 《财神和观音》:“这篇演讲稿相当于他的就职宣言。”
(2).任职;从事工作。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僕时通籍 光范门 ,就职书府。” 鲁迅 《坟·人之历史》:“逮就职之日多,则力亦加进。”
词语解释:宰职  拼音:zǎi zhí
(1).宰相之职。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 仲舒 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羣心所归。”
(2).邑宰之职。 南朝 宋 鲍照 《谢秣陵令表》:“用谢刀笔,猥承宰职,岂是闇儒,所能克任。”
词语解释:内职  拼音:nèi zhí
(1).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礼记·昏义》:“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旧唐书·后妃传下·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后性仁和恭逊,深抑外戚,无丝毫假贷,训厉内职,有母仪之风焉。”
(2).指嫔妃。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取供内职,深愜朕心。”
(3).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后汉书·伏湛传》:“ 光武 即位,知 湛 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徵拜尚书。”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八·内职》:“旧《哀帝纪》:‘ 天祐 元年三月,敕: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杨注 是宰臣 杨涉 亲弟,兄既秉于枢衡,弟故难居宥密,可守本官,罢内职。’本官谓户部侍郎,内职为翰林学士…… 唐 以翰林学士为内职也。”
(4). 宋 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南史·檀道济传》:“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
词语解释:辍职  拼音:chuò zhí
停职,停止工作。《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我之敬之,废欢輟职。” 吕延济 注:“輟,止也。废欢止职,思之深也。”
词语解释:重职  拼音:zhòng zhí
重要官职。《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列施乎政事。”《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 章 ( 阎章 )精力晓旧典,久次,当迁以重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骤使重职,人心不服。”
词语解释:营职  拼音:yíng zhí
履行职责;从事本职工作。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 宋 苏辙 《东轩记》:“旦则復出营职,终不能安於所谓 东轩 者。”
词语解释:署职  拼音:shǔ zhí
署理官职。 唐 贾岛 《送裴校书》诗:“拜官从祕省,署职在藩维。”
词语解释:诚职  拼音:chéng zhí
忠于本职。 明 何景明 《说琴》:“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
词语解释:假职  拼音:jiǎ zhí
权宜所授之职。 明 陆深 《玉堂漫笔》:“ 汉 制 赵充国 为假司马,则又有假职矣。”
词语解释:本职  拼音:běn zhí
(1).原职。《三国志·吴志·是仪传》:“ 南 鲁 二宫初立, 仪 以本职领 鲁王 傅。”《宋书·顾琛传》:“凡尚书官,大罪则免,小罪则遣出。遣出者百日无代人,听还本职。”
(2).自己所任职务。《朱子语类》卷五十:“若是有司出纳之间,吝惜而不敢自专,却是本职当然。”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若臺諫,则谓之有本职公事。”如:大家都应做好本职工作。
词语解释:还职  拼音:huán zhí
(1).犹复职。《后汉书·陈忠传》:“ 元初 三年有詔,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闕还职。”《新唐书·刘审礼传》:“有詔 审礼 徇忠以没,非有罪,宜各还职。”《宋史·王安礼传》:“ 绍圣 初,还职,知 永兴军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其餘不满贯当流徒杖者,如旧赎罪还职。”
(2).还归而就职。《北史·来护儿传》:“十八年,詔追入朝,赐以宫女、宝刀、骏马、锦綵等物,仍留长子 楷 为千牛备身,使 护儿 还职。”
词语解释:闲职  拼音:xián zhí
亦作“闲职”。 空闲的或事情不多的职务。《后汉书·孔融传》:“岁餘,復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南史·张瓌传》:“后拜太常,自谓闲职,輒归家。”
词语解释:宗职  拼音:zōng zhí
祖宗世袭的职位。《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 杜预 注:“嗣其祖宗之位职。”
词语解释:居职  拼音:jū zhí
在职;任职。《东观汉记·牟融传》:“﹝ 牟融 ﹞居职修治,又善论议。”《新唐书·王君廓传》:“﹝ 王君廓 ﹞居职不守法度。”
词语解释:忝职  拼音:tiǎn zhí
愧居其职。《魏书·李彪传》:“而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 唐 元稹 《诲侄等书》:“盖以往岁忝职諫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
词语解释:女职  拼音:nǚ zhí
(1).犹女功。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脩女职于衣裳。” 赵幼文 校注:“女职,即 曹大家 《女诫》之妇功。《孔雀东南飞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可资参证。”《天雨花》第十一回:“合当深闭居闺阁,勤攻女职自劳心。”
(2).妇人、女子的职分。 唐 房千里 《杨娼传》:“ 娼 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
(3).也特指未嫁女子的职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我儿,你女职将终,妇道伊始。”
(4).宫内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 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
词语解释:帖职  拼音:tiē zhí
兼职。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初,公以县之便闻於上也, 禹锡 方在郎位,帖职为计曹。” 唐 皇甫曾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诗:“博士本 秦 官,求才帖职难。”《旧唐书·食货志下》:“今度友盐铁,泉货是司,各有分巡,置於都会。爰命帖职,周视四方,简而易从,庶叶权便。” 宋 时也称以他官兼馆职的为“帖职”。 宋 欧阳修 《论举馆阁之职札子》:“臣欲乞今后任发运、转运、知州等,更不依例帖职。”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吕成公编文鉴》:“ 孝宗 赐名‘文鑑’,除公直秘阁,暨赐御府金帛…… 成公 遂力辞帖职,上不从。”
词语解释:九职  拼音:jiǔ zhí
(1). 尧 设置的九种官职。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禹 为司空, 后稷 为田畴, 夔 为乐正, 倕 为工师, 伯夷 为秩宗, 皋陶 为大理, 益 掌敺禽…… 尧 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
(2). 周 时的九种职业。《周礼·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穀;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藪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嬪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唐 杜佑 《通典·食货三》:“ 周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
共265,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