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首字词组
职事职役职性职典职命职专职志职权
职业职职职名职官职墨职业教育职衔职素
职方职务职秩职工职分田职业学校职能职次
职司职吏职位职事僧职孤职丧职胾职业病
职分职掌职人职工代表大会制职别职计职约职业道德
职贡职竞职办职势职规职租职统职主
职守职称职岁职币职业介绍所职方氏职蜂职客
职任职劳职事官职员职业杀手职责职能管辖职任民社
职当职田职僚职内职管职金职钱职称言路

词语解释:职事  拼音:zhí shì
(1).职务;职业。《管子·法禁》:“身无职事,家无常姓。” 唐 白居易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诗:“官小无职事,闲於为客时。”《水浒传》第六回:“你纔到的方丈,怎便得上等职事?”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
(2).任职。《左传·定公四年》:“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 ,用即命于 周 ,是使之职事于 鲁 ,以昭 周公 之明德。”《后汉书·张晧传》:“五迁尚书僕射,职事八年,出为 彭城 相。”
(3).旧时官吏仪仗的一种。即官品牌。《淮南子·本经训》:“饰职事,制服等,异贵贱,差贤不肖,经诽誉,行赏罚。”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凡有品级官员婚嫁,或用本官职事……无品级人及生监军民不得僭用职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灯笼是姓什么的,甚么衔牌,甚么职事,几个孝子,一一都説得明明白白。”
词语解释:职业  拼音:zhí yè
(1).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 杨倞 注:“职业,谓官职及四人之业也。”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 唐 白居易 《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故吾于今归汝职业,仍迁秩为五兵郎中,勉继 颜 陈 ,无辱吾举。”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陶侃 勤於职业,虚浮之士,不敢议之,功名显著故也。”
(2).职分应作之事。《国语·鲁语下》:“昔 武王 克 商 ,通道於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为霖非我事,职业唯词臣。”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士君子到一处,便思尽一处职业,方为素位而行。”
(3).犹职务;职掌。《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 李穀 足跌,伤右臂,在告月餘;帝以 穀 职业繁剧,趣令入朝,辞以未任趋拜。”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宋 承 五代 之弊,不能釐正,故臺省寺监卫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廩禄之厚薄,多无职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天聪 十年,始改文馆为内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祕书院,曰内宏文院,均设大学士一人,各有职业。”
(4).犹事业。 宋 石孝友 《水龙吟》词:“职业才华竞秀, 汉 庭臣无出其右。”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吾今为掠剩大夫,职业雄盛,无忆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至於百官士流,贤否皆当如家人美恶;合公望,办职业,而为国者立法,辨其才,然后进退用舍。”
(5).今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巴金 《真话集·致〈十月〉》:“作家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个工作岗位。作家不是一种资格,不是一种地位,不是一种官衔。” 丁玲 《团聚》二:“二兄弟,这位有着冲天的志气的最聪明的一个,在父亲失业之后便找到一个颇好的职业。”
词语解释:职方  拼音:zhí fāng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郑玄 注:“职,主也,是伯分主东西者。” 孔颖达 疏:“是职方者,言二伯於是职主当方之事也。”《明史·奸臣传·马士英》:“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 唐 宋 至 明 清 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 韦执谊 )自卑,尝讳不言 岭 南州县名,为郎官时,尝与同舍郎诣职方观图。”《新五代史·职方考》:“自 唐 有方镇,而史官不録於地理之书,以谓方镇兵戎之事,非职方所掌故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职方添一郎中,使之廵边,以知阨塞夷险,及将领之优劣,军情之利弊。”参见“ 职方氏 ”。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宋 陈师道 《代贺安西川表》:“奉清庙之遗策,还职方之故区,恩赏并行,人神共庆。”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 浦阳 既入职方, 濂 挈妻孥西还。”
词语解释:职方氏  拼音:zhí fāng shì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 、八 蛮 、七 闽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人民与其财用、九穀、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汉书·地理志上》:“故《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词语解释:职司  拼音:zhí sī
(1).职务。《左传·成公二年》:“今叔父克遂有功于 齐 ,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 巩伯 实来,未有职司於王室,又奸先王之礼。”《后汉书·蔡邕传》:“羣僚恭己於职司,圣主垂拱乎两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 傅彬然 《“五四”前后》:“祭 孔 的仪式很隆重,有职司的人都要穿上像道袍那样的制服。”
(2).主管某职的官员。《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州县职司,或蒞政无几,便徵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纷道路,伤财害民,於是为甚。” 唐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诗:“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3).主管;执掌。 唐 韩愈 《贺雨表》:“臣职司京邑,祈祷实频,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尧典》《皋謨》、 唐 虞 之纪载,择当时有道而能文者为史官,以职司其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凡是职司教育的人,凡是养育儿女的人,不可不加以注意。”
词语解释:职分  拼音:zhí fèn
(1).职务上应尽的本分。《尹文子·大道上》:“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兴復 汉 室,还於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老残游记》第十七回:“我的职分已尽,再不好好的办,罪就在你了。” 梁启超 《商会议》:“凡人生於天壤,皆各有所应得之权利与所应尽之职分。”
(2).职务;官职。《西游补》第七回:“我帐中少个烧火军士,便把这个职分赏 章邯 罢。”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朋友的母亲》:“我看这仗至多打到一两年,你是有职分的人,暂时走开也好。”
(3).犹天分。《太平广记》卷六三引 宋 曾慥 《集仙传·骊山姥》:“此书至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凡人学之得其殃,职分不同也。”
词语解释:职贡  拼音:zhí gòng
古代称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鲁 之於 晋 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 摩揭陀国 婆罗阿迭多王 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 大族王 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职贡。”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山海若时共职贡,郊原何处有戈兵。”《清史稿·礼志十》:“厥后至者弥众,廼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理藩院统之。”
词语解释:职守  拼音:zhí shǒu
犹职责。亦指工作岗位。《晋书·列女传·羊耽妻辛氏》:“职守,人之大义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仁宗 朝,言者以士大夫不安职守,惟务奔竞,乞申严戒励。”《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公子奉父命镇守 江夏 ,其任至重;今擅离职守,倘 东吴 兵至,如之奈何?”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像他那样忠于职守,能够离开我见,专以儿童为本位的人,我半生之中所见绝少。”
词语解释:职任  拼音:zhí rèn
(1).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恆常。”《世说新语·赏誉》“时人目 庾中郎 善於託大,长於自藏” 刘孝标 注引《名士传》:“ 敳 虽居职任,未尝以事自婴。”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某处事疎略,忤朝廷意,既去职任,而常怀国家之忧。”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星变》:“汝等受谁之爵?食谁之禄?乃敢旁观避祸,无斥奸去恶之思,职任何在?”
(2).谓执掌方面之任。《旧唐书·德宗纪上》:“ 李怀光 往因职任,颇著干能。”
(3).犹任务。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此去的职任,第一就是遣送华侨归国。”
词语解释:职当  拼音:zhí dāng
犹正当,正处于。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
词语解释:职役  拼音:zhí yì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唐 白居易 《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 宋江 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 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 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熙 时职役改为雇役,到 南宋 恢复差役。 明 时亦有职役。
词语解释:职职  拼音:zhí zhí
繁多貌。《庄子·至乐》:“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成玄英 疏:“职职,繁多貌也。”《宋史·乐志十二》:“丰年穰穰,美芳职职。”
词语解释:职务  拼音:zhí wù
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 南朝 梁 何逊 《为孔导辞建安王笺》:“虽朝夕曳裾,无违接侍,而职务一离,有同宾客。” 五代 于兢 《琅琊忠懿王德政碑》:“三司之职务空存,四海之轮蹄鲜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 丁玲 《韦护》第三章六:“他想自动辞脱一切职务,退身出来,离开这里。”
词语解释:职吏  拼音:zhí lì
旧指地位低下的官吏。《后汉书·卓茂传》:“﹝ 茂 ﹞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 唐 袁高 《茶山》诗:“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词语解释:职掌  拼音:zhí zhǎng
(1).掌管。《晋书·乐志下》:“ 伯益 佐 舜 禹 ,职掌山与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司礼监提督一员,秩在监官之上,於本衙门居住,职掌古今书籍、名画、册叶、手卷、笔墨砚、綾纱绢布,纸札,各有库贮之。”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公侯还低似他,难道是藩王不成?这等职掌何事?”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凡是神,在 中国 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 东岳大帝 之类。”
(2).指所主管之事;职务。《晋书·纪瞻传》:“臣之职掌,户口租税,国之所重。”《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本寺住持,法名 佛显 ,以下僧众,约有百餘,一个个都分派得有职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交易官又称均官,职掌是平均物价,抑制商贾囤积居奇。”
词语解释:职竞  拼音:zhí jìng
(1).《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职,只;竞,争。后遂以“职竞”用为专事竞逐之意。《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 河 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晋 左思 《魏都赋》:“闲居隘巷,室邇心遐,富仁宠义,职竞弗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
(2).谓职务繁剧。《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宋 景曹 卒, 季康子 使 冉有 弔,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 肥 与有职竞焉,是以不得助执紼,使 求 从舆人。’” 杜预 注:“竞,遽也。”
词语解释:职称  拼音:zhí chēng
职务的名称。通常指技术职务的名称。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编辑是一种工作职称,目前‘ 张编辑 ’、‘ 李编辑 ’的称呼,不太妥当。” 郑秉谦 《灯》三:“现在她总该会名副其实得到工程师职称了吧?”
词语解释:职劳  拼音:zhí láo
指履行职务的劳绩。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罢去职劳,正名端揆,俾絶积薪之叹,且明尚齿之心。”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慎独以修身,推诚以事朕;职劳可举,德懋宜升。”
词语解释:职田  拼音:zhí tián
见“ 职分田 ”。
词语解释:职分田  拼音:zhí fèn tián
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 北魏 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 隋 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 明 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 职田 ”。 唐 白居易 《议百官职田策》:“臣伏以职田者,职既不同,田亦异数。” 宋 王安石 《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 扬州 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职田》:“《孟子》曰:‘卿已下必有圭田。’《礼·王制》曰:‘圭田无征。’《周官》亦有大夫之采地。此职田之起也。 晋 有芻藁之田, 后魏 给公田, 北齐 自一品已下各有差。 武德 元年十二月制外官各给职分田,则职田之名, 唐 始有之也。”
词语解释:职性  拼音:zhí xìng
犹本性。《管子·版法解》:“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地载而无弃也,安固而不动,故莫不生殖。圣人法之,以覆载万民,故莫不得其职性。得其职性,则莫不为用。”
词语解释:职名  拼音:zhí míng
(1).犹职衔。 唐 西门元佐 《宫闱令西门珍墓志》:“寻除 张建封 尚书为 徐 泗 节度,詔公独监,送上职名如故。”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只随朝小小的职名,被这大官人家子弟都占去了。”《元典章·台纲一·内台》:“外有倚恃衙门气力,为人营求职名,把握公事,乞严行禁止。”
(2).书写官衔和姓名的名帖。亦泛指名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他説 马中丞 当先出头,众公卿谁肯逗留。职名早投,职名早投,大家都去上书陈表,拥入皇州。”《红楼梦》第八三回:“亲丁男人只许在宫门外递个职名,请安听信,不得擅入。”《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説话间,外边拏进两个职名来,一个上写着 管曰枌 ,一个上写着 何之润 。”
词语解释:职秩  拼音:zhí zhì
职位与官俸。《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王子朝 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 景 灵 之族以作乱。”《孔丛子·陈士义》:“ 子顺 相 魏 ,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者,诸丧职秩者不悦,乃造谤言。”
词语解释:职位  拼音:zhí wèi
(1).官位;官衔。《左传·成公十七年》:“寡人有讨於 郤氏 , 郤氏 既伏其辜矣,大夫无辱,其復职位。”《后汉书·郑兴传》:“ 嚣 竟不称王,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这一阵厮杀,掳得 汉 人甚多,其中多有有职位的。”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道府所辖地方,远者或千餘里,其本任既有表率之责,职位又较尊崇。”
(2).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 冰心 《两个家庭》:“要论职位,你还比我高些,薪俸也比我多些。”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死者的友好给她设法,终于在某机关里弄到了一个卑微的职位。”
词语解释:职人  拼音:zhí rén
有职位的人。《魏书·孙绍传》:“兼职人子弟,随逐浮游,南北东西,卜居莫定。”
牧人。《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芻之。” 郑玄 注:“职,读为樴。樴,谓之杙,可以繫牛。樴人者,谓牧人、充人与?”《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繫于牢,颁于职人。” 郑玄 注:“职读为樴。樴,可以繫牲者。此职人,谓充人及监门人。”
词语解释:职办  拼音:zhí bàn
谓称职而能办事。《汉书·朱博传》:“﹝ 博 ﹞出为督邮书掾,所部职办,郡中称之。”《后汉书·盖延传》:“﹝ 延 ﹞歷郡列掾、州从事,所在职办。”
词语解释:职岁  拼音:zhí suì
古官名。掌邦赋支出。《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攷之。”
词语解释:职事官  拼音:zhí shì guān
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新唐书·陆贽传》:“桉甲令有职事官,有散官,有勋官,有爵号。其赋事受奉者,惟职事一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京师职事官,旧皆无公廨,虽宰相执政,亦僦舍而居。”
词语解释:职僚  拼音:zhí liáo
职官僚属。《后汉书·皇后纪下·皇女》:“其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其军佐职僚,偏裨将帅,絓诸应及咎者,别摄治书侍御史随违续奏。”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纪异闻》:“ 宋 吴郡 妇人 韩兰英 ,有文辞…… 明帝 用为宫中职僚。”
词语解释:职典  拼音:zhí diǎn
主管。《后汉书·史弼传》:“臣职典禁兵,备御非常,而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词语解释:职官  拼音:zhí guān
(1).犹官职。《左传·成公九年》:“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 岌 不肖,能言先将军之职官,而不能知先将军之勋业矣。”
(2).各级官员的统称。《左传·定公四年》:“分 唐叔 以大路、密须之鼓、闕巩、沽洗, 怀 姓九宗,职官五正。”《新唐书·陆贽传》:“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小人虽卑微,也是个职官,岂不晓得法度,干这样犯死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上海 道批了出来,大致説控告职官,本道没有权力去移提到案。”
词语解释:职工  拼音:zhí gōng
职员和工人。亦单指工人。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只有在后半夜,大气中的热力减退了,除了上班的职工以外,大伙都躺在江边、路旁或者帐篷里,呼呼地睡觉。” 邓小平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评定职工工资级别时,主要是看他的劳动好坏、技术高低、贡献大小。”
词语解释:职事僧  拼音:zhí shì sēng
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水浒传》第五回:“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箇职事僧做。”
词语解释:职工代表大会制  拼音:zhí gōng dài biǎo dà huì zhì
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监督企业行政并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后,在中国企业中逐步推行。1986年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其职权和组织制度等作了规定。代表大会闭幕期间,企业的工会即为常设机构。
词语解释:职势  拼音:zhí shì
犹职权。《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太尉亦至,登牀受詔,然后帝崩”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
词语解释:职币  拼音:zhí bì
古官名。掌官用余财。《周礼·天官·职币》:“职币掌式灋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餘财,皆辨其物而奠其録。” 元 吴莱 《题毗陵承氏家藏古钱》诗:“ 歷山 铸金史靡纪,泉府、职币开其前。”
词语解释:职员  拼音:zhí yuán
(1).旧指有一定职衔的员司。 唐 白居易 《省官并奉减使职策》:“公若量其职员,审其禄秩,使众寡有常数,厚薄得其中,故禄得其中,则赏不广而下无侵削之患矣。”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臣已指挥本州送 承天寺 安下,选差职员二人、兵级十人常切照管,不许出入接客。”《红楼梦》第一○七回:“﹝ 贾赦 ﹞身係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
(2).旧时下属对长官的自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你犯了法,这个职衔给本县详革了,你还称什么职员!”《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3).泛指担任行政或业务工作的人员。 曹禺 《日出》第二幕:“ 李石清 由左门上。他原来是大丰银行一个小职员。” 冰心 《集外·我的童年》:“这所房子盖在山坡挖出来的一块平地上,是个四合院,住着筹备海军学校的职员们。”
词语解释:职内  拼音:zhí nèi
古官名。掌邦赋收入。内,“ 纳 ”的古字。《周礼·天官·职内》:“职内掌邦之赋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
词语解释:职命  拼音:zhí mìng
任职听命。《后汉书·刘玄传论》:“ 汉 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
词语解释:职墨  拼音:zhí mò
(1).谓谨守优良的成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 裴駰 集解:“言工明於所画,念其绳墨,修前人之法,不易其道,则曲木直而恶木好。”按,《楚辞·九章·怀沙》作“志墨”。 王逸 注:“志,念也。”
(2).谓法度、准则。犹绳墨。 章炳麟 《与邓实书》:“向作《訄书》,文实閎雅,篋中所藏,视此者亦数十首,盖博而有约,文不奄质,以是为文章职墨,流俗或未之好也。”
词语解释:职分田  拼音:zhí fèn tián
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 北魏 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 隋 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 明 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 职田 ”。 唐 白居易 《议百官职田策》:“臣伏以职田者,职既不同,田亦异数。” 宋 王安石 《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 扬州 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职田》:“《孟子》曰:‘卿已下必有圭田。’《礼·王制》曰:‘圭田无征。’《周官》亦有大夫之采地。此职田之起也。 晋 有芻藁之田, 后魏 给公田, 北齐 自一品已下各有差。 武德 元年十二月制外官各给职分田,则职田之名, 唐 始有之也。”
词语解释:职孤  拼音:zhí gū
主持抚养孤儿的职官。《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按此当作‘立正长以勤人,立职孤以顺幼’;盖立正长所以勤民事。而立职孤所以使幼者得遂其生也。正长也,职孤也,皆其名也;勤人也,顺幼也,皆其事也。”
词语解释:职别  拼音:zhí bié
职务的区别。
词语解释:职规  拼音:zhí guī
关于职务的规章制度。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上议院,全地各度各举一人,议全地法律职规大政,并掌大裁判、政教、文艺、评论之事。”
词语解释:职业介绍所  拼音:zhí yè jiè shào suǒ
介绍失业者就业的机构。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无意识中忽又碰着救急的地方,这地方的门口挂着职业介绍所的招牌,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碰了进去。”
词语解释:职业杀手  拼音:zhí yè shā shǒu
职业的杀人凶手
受雇以撰写谴责文章或抨击文章为职业而毫无个人顾忌的作者
词语解释:职管  拼音:zhí guǎn
职掌。《宋书·蔡兴宗传》:“ 兴宗 职管九流,銓衡所寄,每至上朝,輒与令録以下陈欲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出票拿人,马房动刑,里外看守,墪锁浄军,皆其职管。”
词语解释:职专  拼音:zhí zhuān
谓专主某项业务或某个部门。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自今观之,传世之文, 宋 王 号为最著。二人者,职专文学,固其常耳。” 明 汤三江 《山坡羊·秋日闻季连江以都谏参政因寄之》套曲:“急煎煎书传驛传,喜孜孜职专方面。”
词语解释:职业教育  拼音:zhí yè jiào yù
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故职业教育所注重的,是专门的技能或知识。”
词语解释:职业学校  拼音:zhí yè xué xiào
专门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
词语解释:职丧  拼音:zhí sàng
古官名。掌诸侯及卿大夫、士之有爵位者的丧礼。《周礼·春官·职丧》:“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涖其禁令,序其事。”
词语解释:职计  拼音:zhí jì
古官名。掌会计。《晏子春秋·谏上七》:“ 景公 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
词语解释:职租  拼音:zhí zū
宋 代特称职分田的租赋。 宋 陆游 《戏作》诗题注:“ 浙 西诸郡惟 严 无职租。”《宋史·职官志十二》:“凡职租不许輒令保正催纳,或抑令折纳见钱,或无田平白监租,或以虚数勒民代纳,或额外过数多取,皆申严禁止之令。”参见“ 职分田 ”。
词语解释:职分田  拼音:zhí fèn tián
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 北魏 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 隋 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 明 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 职田 ”。 唐 白居易 《议百官职田策》:“臣伏以职田者,职既不同,田亦异数。” 宋 王安石 《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 扬州 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职田》:“《孟子》曰:‘卿已下必有圭田。’《礼·王制》曰:‘圭田无征。’《周官》亦有大夫之采地。此职田之起也。 晋 有芻藁之田, 后魏 给公田, 北齐 自一品已下各有差。 武德 元年十二月制外官各给职分田,则职田之名, 唐 始有之也。”
词语解释:职方氏  拼音:zhí fāng shì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 、八 蛮 、七 闽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人民与其财用、九穀、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汉书·地理志上》:“故《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词语解释:职责  拼音:zhí zé
职务上应尽的责任。 浩然 《艳阳天》第八二章:“他时时刻刻都在这样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执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
词语解释:职金  拼音:zhí jīn
古官名。掌管金、玉、锡、石、丹青的检验和收藏,并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秋官·职金》:“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掌受士之金罚、货罚。”
词语解释:职志  拼音:zhí zhì
(1).掌旗帜的官。《史记·张丞相列传》:“ 沛公 以 周昌 为职志, 周苛 为客。” 司马贞 索隐:“官名也。职,主也。志,旗帜也。谓掌旗帜之官也。”
(2).责任和宗旨。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吾以为今人虽不尽以逐 满 为职志,或有其志而不敢讼言於畴人,然其轻视 韃靼 以为异种贱族者,此其种性,根於二百年之遗传,是固至此未去者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第一课四:“诸君固皆曾受军事教育者,略知军人之职志,在防御外侮,在保卫国家。”
词语解释:职衔  拼音:zhí xián
(1).犹官衔。《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我 宋 以来,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不必管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盖虽春坊官,必须兼翰林院职衔,方得预纂脩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你犯了法,这个职衔经本县详革了。”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顾问’之列,我不愿加入。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
(2).职位和军衔。如上校团长,团长是职,上校是衔。
词语解释:职能  拼音:zhí néng
人和事物以及机构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功能。 萧乾 《随想录》:“当记者最要提防糖衣炮弹,因为他的职能是反映情况,也即是既可通天,又可以通左右。” 邓小平 《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
词语解释:职胾  拼音:zhí zì
古代主祭之官应得的祭肉。《逸周书·尝麦》:“宰乃命冢邑县都祠于太祠,宰用受其职胾,以为之资采。” 朱右曾 校释:“宰,公邑之宰。太祠,邑中尊祭之神。若社稷及乡先生,职所当祭自受之,故曰职胾。”
词语解释:职约  拼音:zhí yuē
犹职分。《汉书·南粤传》:“於是天子多 南粤 义,守职约,为兴师,遣两将军往讨 闽 粤 。” 颜师古 注:“守藩臣之职,而不踰约制。”参见“ 职分 ”。
词语解释:职分  拼音:zhí fèn
(1).职务上应尽的本分。《尹文子·大道上》:“守职分使不乱,慎所任而无私。”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兴復 汉 室,还於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老残游记》第十七回:“我的职分已尽,再不好好的办,罪就在你了。” 梁启超 《商会议》:“凡人生於天壤,皆各有所应得之权利与所应尽之职分。”
(2).职务;官职。《西游补》第七回:“我帐中少个烧火军士,便把这个职分赏 章邯 罢。”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朋友的母亲》:“我看这仗至多打到一两年,你是有职分的人,暂时走开也好。”
(3).犹天分。《太平广记》卷六三引 宋 曾慥 《集仙传·骊山姥》:“此书至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凡人学之得其殃,职分不同也。”
词语解释:职统  拼音:zhí tǒng
犹言主管官。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臣夙怀末意,惧干非任,今忝惟职统,敢昧死以闻。”
词语解释:职蜂  拼音:zhí fēng
工蜂的别称。
词语解释:职能管辖  拼音:zhí néng guǎn xiá
在我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处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人民检察院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
词语解释:职钱  拼音:zhí qián
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宋史·职官志十一》:“大率官以《禄令》为準,而在京官司供给之数,皆併为职钱。如大夫为郎官,既请大夫奉,又给郎官职钱。”
词语解释:职权  拼音:zhí quán
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更设丞参各官,划定职权。”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他的热心绝不会使他侵犯了校长或任何教员职员的职权,或分外多管些闲事。”
词语解释:职素  拼音:zhí sù
指原来的身分和职务。《北史·齐纪上·文襄帝》:“三月戊申, 文襄 请朝臣及牧、守、令、长各举贤良及驍武胆略堪守边城者,务在得才,不拘职素。”
词语解释:职次  拼音:zhí cì
(1).犹职位。《晋书·殷浩传》:“﹝ 浩 ﹞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而侵官离局,高下在心。” 宋 岳飞 《奏收复唐邓州信阳军差官状》:“今契勘 唐 邓州 、 信阳军 知通签判职次、姓名下项。”
(2).犹任上。指任职之处。 清 钱谦益 《孙子长徵君六十寿序》:“十年以来,里中故人朋好,长於我者已尽,少於我者职次老死,残躯老骨,独余一人在。”
词语解释:职业病  拼音:zhí yè bìng
劳动者由于某种劳动的特殊性质和环境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多指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性刺激、化学药品刺激等引起的慢性伤害。
词语解释:职业道德  拼音:zhí yè dào dé
从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如医务道德、教师道德、商业道德、律师道德等。
词语解释:职主  拼音:zhí zhǔ
犹职司。《前汉书平话》卷上:“ 陈豨 足智多谋,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贼奸计。使宣 随何 将金賷赏招请去,如受者职主加封,如不受,用兵杀之。”参见“ 职司 ”。
词语解释:职司  拼音:zhí sī
(1).职务。《左传·成公二年》:“今叔父克遂有功于 齐 ,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 巩伯 实来,未有职司於王室,又奸先王之礼。”《后汉书·蔡邕传》:“羣僚恭己於职司,圣主垂拱乎两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 傅彬然 《“五四”前后》:“祭 孔 的仪式很隆重,有职司的人都要穿上像道袍那样的制服。”
(2).主管某职的官员。《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州县职司,或蒞政无几,便徵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纷道路,伤财害民,於是为甚。” 唐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诗:“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3).主管;执掌。 唐 韩愈 《贺雨表》:“臣职司京邑,祈祷实频,青天湛然,旱气转甚。”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尧典》《皋謨》、 唐 虞 之纪载,择当时有道而能文者为史官,以职司其事。” 郭沫若 《文艺论集·天才与教育》:“凡是职司教育的人,凡是养育儿女的人,不可不加以注意。”
词语解释:职客
红、白喜事的主持人
词语解释:职任民社
管理人民与国家
词语解释:职称言路
做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