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耕耨耒耨火耨薅耨刀耕火耨针耨白笃耨 
笃耨阿耨耘耨铫耨厮耨火耕水耨垦耨 
水耨春耨锄耨芸耨讲耨深耕易耨  

词语解释:耕耨  拼音:gēng nòu
(1).耕田除草。亦泛指耕种。《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齍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神农 之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穀,穀始播种。” 宋 苏辙 《策问论》:“盖耕耨稼穡,草木鸟兽皆民之所赖以生,而国用之所由以足者。”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大抵北方开山之利,过於垦荒;蓄牧之获,饶於耕耨。”
(2).喻辛勤钩稽探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汗…… 扬 班 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
词语解释:笃耨  拼音:dǔ nòu
亦作“ 篤傉 ”。亦作“篤禄”。 香木名。树如杉桧,羽状复叶,夏日开小花,圆锥花序,切破其茎,则树脂流出,香气浓郁,名笃耨香,可作香料及供药用。 宋 王洋 《李尹叔知丞借华严于仙山次韵》:“窗明篤耨朝烟细,榻静籧篨午梦残。” 宋 陆游 《书枕屏》诗:“西域兜罗被,南番篤耨香。” 宋 无名氏 《百宝总珍集·笃傉》:“篤傉大者如手掌,色似鹅脂分外香,黑者价低不甚好,碎者只宜合底安。篤傉, 泉 广 路客贩到,如白胶香相类,如黑篤傉,多是合香使用,此香氤氲不散。”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上:“近岁除直祕阁者尤多,两 浙 市舶 张苑 进篤禄香得之,时号篤禄学士。”
词语解释:水耨  拼音:shuǐ nòu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史记·货殖列传》:“ 楚 越 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张守节 正义:“风草下种,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则草死而苗无损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 南之地,火耕水耨。”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
词语解释:耒耨  拼音:lěi nòu
犁与锄。亦泛指农具。《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庄子·胠箧》:“昔者 齐国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餘里。” 王先谦 集解引 李颐 曰:“耒,犂;耨,锄也。”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佇见兴耒耨於沙场,戢干戈於武库。”
词语解释:阿耨  拼音:ā nòu
(1).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邹氏 ( 邹衍 )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则佛之大千微尘也, 须弥 阿耨也。” 章炳麟 《四惑论》:“乃若《胜论》之言阿耨, 伊壁鉤卢 之言阿屯, 黎布尼 之言毛奈陀,汉语译之,皆云原子。”
(2).见“ 阿耨达池 ”。
词语解释:阿耨达池  拼音:ā nòu dá chí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 唐 代称为 无热恼池 。此池在五 印度 北,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二山之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説…… 雪山 在 中天竺国 ;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 阿耨达池 ,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 黄河 盖其一派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 大雪山 北,上有 阿耨达池 ,东从牛口流出 殑伽河 ,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 信度河 ,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 缚芻河 ,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 从多河 ,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 河 源。按 河 源出 撤敦脑儿 阿耨达池 ,即 星宿海 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 明 唐顺之 《雪诗和苏韵》之十:“ 葱岭 未消 阿耨 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词语解释:春耨  拼音:chūn nòu
春耕。《陈书·后主纪》:“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 唐 方干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诗:“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词语解释:火耨  拼音:huǒ nòu
犹火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九真 太守 任延 始教耕犂,俗化 交 土,风行 象林 。知耕以来,六百餘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参见“ 火耕 ”。
词语解释:火耕  拼音:huǒ gēng
一种原始的耕作方法。烧去草木,就地种植作物。 唐 杜甫 《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耕。” 仇兆鳌 注:“《货殖传》:‘ 楚 俗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 楚 俗烧榛种田,谓之火耕。”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参见“ 火耕水耨 ”。
词语解释:火耕水耨  拼音:huǒ gēng shuǐ nòu
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烧去杂草,灌水种稻。《史记·平準书》:“ 江 南火耕水耨,令飢民得流就食 江 淮 閒。”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晋书·食货志》:“ 预 又言: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南朝 陈 徐陵 《欧阳頠德政碑》:“公乃务是民天,敦其分地,火耕水耨,弥亘原野。”《通典·食货二》:“ 江西 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
词语解释:耘耨  拼音:yún nòu
犹耕耘。一般指中耕措施。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蒿莱芜秽久荒之地,必先力加垦闢芟除,待其成田,然后以时耘耨。” 清 陈确 《瞽言·原教》:“犹之五穀,虽云美种,然不耕植,不耘耨,亦无以见其美。”
词语解释:锄耨  拼音:chú nòu
(1).锄土薅草。《六韬·农器》:“锄耨之具,其矛戟也。”
(2).指锄耨后的碎土块。 唐 韩愈 《南山诗》:“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
词语解释:薅耨  拼音:hāo nòu
除草。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四:“朝朝荷锄往,薅耨忘疲倦。”
词语解释:铫耨  拼音:yáo nòu
亦作“ 銚鎒 ”。 铫和耨。锄田的用具。《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脩。”《盐铁论·申韩》:“非患銚耨之不利,患其舍草而芸苗也。”
词语解释:芸耨  拼音:yún nòu
耘耨。除草;耕种。芸,通“ 耘 ”。《管子·小匡》:“先雨芸耨,以待时雨。”《尉缭子·治本》:“夫在芸耨,妻在机杼。”《后汉书·祭祀志下》:“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穫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
词语解释:刀耕火耨  拼音:dāo gēng huǒ nòu
刀耕火种。《旧唐书·严震传》:“ 梁 汉 之间,刀耕火耨,民以採稆为事。”
词语解释:厮耨  拼音:sī nòu
谓亲昵;相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恣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廝耨。” 王季思 校注引 徐渭 曰:“北人谓相昵曰耨。” 清 洪昇 《长生殿·尸解》:“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廝耨,空落得薄命名留。”
词语解释:讲耨  拼音:jiǎng nòu
犹讲治。治草为耨,借指治学。语本《礼记·礼运》:“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旧唐书·韦渠牟传》:“讲论儒、道、释三教, 渠牟 枝词游説,捷口水注;上谓其讲耨有素,听之意动。”
词语解释:针耨  拼音:zhēn nòu
谓以针代耨,替人作针线来维持生计。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兹闻倡随相得,笔耕针耨,称嘉耦焉。”
词语解释:火耕水耨  拼音:huǒ gēng shuǐ nòu
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烧去杂草,灌水种稻。《史记·平準书》:“ 江 南火耕水耨,令飢民得流就食 江 淮 閒。”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晋书·食货志》:“ 预 又言: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南朝 陈 徐陵 《欧阳頠德政碑》:“公乃务是民天,敦其分地,火耕水耨,弥亘原野。”《通典·食货二》:“ 江西 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
词语解释:深耕易耨  拼音:shēn gēng yì nòu
深耕土地,勤除杂草。谓勤于农事。《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歛,深耕易耨……可使制梃以挞 秦 楚 之坚甲利兵矣。”
词语解释:白笃耨  拼音:bái dǔ nòu
笃耨香中色白而透明者。产于 真腊 (今 柬埔寨 )。为名贵的香料。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薛昂 言:白篤耨初行於都下,每两值钱二十万。 蔡京 一日宴执政,以盒盛二三两许,令侍嫗捧炉巡执政坐,取焚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笃耨香》:“篤耨香出 真腊国 ,树之脂也。树如松形,其香老则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篤耨,盛夏不融,香气清远。”
词语解释:垦耨  拼音:kěn nòu
犹耕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常独力田耕,乡人止之曰:‘时方淆乱,死生未分,何空自苦为?’ 恭 曰:‘纵我不得,它人何伤?’垦耨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