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翳翳 拼音:yì yì
(1).晦暗不明貌。《文选·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 吕延济 注:“翳翳,暗貌。”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宋 周邦彦 《木兰花令》词:“孤灯翳翳昏如雾,枕上依稀闻笑语。”
(2).草木茂密成荫貌。 唐 许浑 《题四皓庙》诗:“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緑苔。”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萧三 《游晋西北赠续范亭先生》诗:“马背寻诗过 晋 西,夹山杨柳緑翳翳。”词语解释:屏翳 拼音:píng yì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 汉 王逸 注:“云神, 丰隆 也,一曰 屏翳 。”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羣山晓碧,天高而 屏翳 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 羲和 弄轡。”(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 晋 郭璞 注:“雨师,谓 屏翳 也。”《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 望舒 离金虎, 屏翳 吐重阴。”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屏翳 ,雨师名也。” 唐 张说 《喜雨赋》:“ 屏翳 慙其废职, 祝融 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 屏翳 诛风伯而刑雨师。” 张守节 正义引 韦昭 曰:“雷师也。” 明 夏完淳 《观涛》诗:“雷鼓填填 屏翳 怒,海女霓旌乍有无。”(4)指风师。《文选·曹植〈洛神赋〉》:“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吕向 注:“ 屏翳 ,风师也。”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 飞廉 扇炭, 屏翳 营罏。”词语解释:阴翳 拼音:yīn yì
(1).阴霾,阴云。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峯翠相并。”
(2).指树木枝叶繁茂成阴。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方山川未通,居民未多,林木阴翳,禽兽麋鹿出没於其间之时,其静深当不止今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三忠祠》:“林木阴翳,不知凡几百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是山至今古木阴翳若 梁 代,又不知何如其蔽亏也。”
(3).指树阴。 柔石 《二月》:“新绿的树叶底阴翳,铺在浅草地上。”
遮蔽。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二:“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词语解释:纤翳 拼音:xiān yì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词语解释:尘翳 拼音:chén yì
(1).被灰尘遮掩。比喻受蒙蔽。《楚辞·七谏·沉江》“ 高阳 无故而委尘兮, 唐 虞 点灼而毁议” 汉 王逸 注:“委尘,坋尘也。言帝 顓頊 圣明克让,然无故尘翳。”
(2).喻笼罩着凄凉阴暗的气氛。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脱禁》:“百年事不胜痛悲, 乐游原 霎时尘翳。”
(3).犹尘垢。 宋 苏辙 《祭文与可学士文》:“晚岁好道,耽悦至理,洗濯尘翳,湛然不起。”词语解释:云翳 拼音:yún yì
(1).云。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仙楹架雨,若披云翳之宫。” 宋 陆游 《又明日复作长句自规》诗:“太空云翳终当散,吾道常如日正中。”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是烟雾,是灰沙,还是云翳把太阳蒙住了?” 艾明之 《雨》:“天上湛蓝湛蓝的,没有半丝云翳。”
(2).阴影。 叶圣陶 《火灾·云翳》:“两人之间本来明彻如青天,何苦无端加上一层云翳呢?” 巴金 《还魂草》三:“我心上没有云翳。我看书看得很快,今天连这个楼厅也显得特别明亮了。”
(3).眼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疤痕组织,即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因他患后生翳歌》:“因患病后生云翳,赤烂日久翳遮瞳。”《三侠五义》第十六回:“那知道云翳早退,瞳子重生,已然黑白分明。”词语解释:氛翳 拼音:fēn yì
阴霾之气。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应运生夔龙, 开元 扫氛翳。” 宋 朱熹 《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诗:“嵐阴常至午,阳景犹氛翳。” 清 潘耒 《碧云寺》诗:“谁能手斧柯,千春扫氛翳。”词语解释:昏翳 拼音:hūn yì
(1).指光线昏暗。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玄清昏翳,洒润焦劳。”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衢州府 江山县 ,每春时昏翳如雾,土人谓之‘黄沙落’。”
(2).指雾气。 宋 苏轼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等同泛湖游北山》诗:“清风洗昏翳,晚景分穠纤。”
(3).犹蒙昧;愚昧。 明 屠隆 《昙花记·卓锡地府》:“望弗恡金鎞,开我昏翳,蠢兹大众,咸望慈航。”词语解释:隐翳 拼音:yǐn yì
(1).掩蔽;遮蔽。《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处必掩身” 汉 郑玄 注:“掩,犹隐翳也。” 宋 陆游 《书斋壁》诗:“地僻渔扉常隐翳,身闲灵府自清凉。”《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绿荫中隐翳着古色古香的亭轩台榭。”
(2).隐避;隐没。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世主不察朋交之所生,而苟信贵臣之言,此絜士所以独隐翳,而姦雄所以党飞扬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楷模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 郭沫若 《怀念周总理》诗:“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词语解释:点翳
污浊;阴影障蔽。 宋 方夔 《续感兴》诗之五:“浮云絶点翳,宝此光明王。”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奴似水彻底澄清,没纤毫点翳。”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由於虚和絶点翳,所以高秀干青冥。”词语解释:委翳 拼音:wěi yì
萎谢。委,通“ 萎 ”。 宋 王安石 《芝阁记》:“於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於蒿藜榛莽之间。” 宋 王安石 《和晚菊》诗:“委翳似甘终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篱。” 清 储秘书 《迈陂塘·同人拈岁寒词得踏叶》词:“飘颻委翳谁怜惜,压徧曲篱斜径。”词语解释:掩翳 拼音:yǎn yì
遮蔽。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 九桥门 街市酒店,綵楼相对,绣斾相招,掩翳天日。”词语解释:蔽翳 拼音:bì yì
遮蔽;隐蔽。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唐 元稹 《苦雨》诗:“逡巡崔嵬日,杲曜东西隅。已復云蔽翳,不使及泥涂。”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 括苍郡 署冠山 之椒,林壑蔽翳。” 清 方苞 《阮以南哀辞》:“老屋数间,蔽翳於丛篁高柳中。”词语解释:幻翳 拼音:huàn yì
佛教语。谓假象的障蔽。《楞严经》卷六:“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 万行首 注:“见闻幻翳,指妄根也。” 宋 陆游 《幽兴》诗:“扫尽尘埃无一点,洗空幻翳有千重。”词语解释:眼翳 拼音:yǎn yì
眼病名。眼生白翳,障蔽视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水獭》:“胆……主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 章炳麟 《五无篇》:“今之有器世间,为众生依止之所,本由众生眼翳见病所成,都非实有。”词语解释:幽翳 拼音:yōu yì
(1).隐蔽。 汉 王粲 《思友赋》:“身既逝兮幽翳,魂眇眇兮藏形。”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是以高游凤林,不能幽翳蒿莱。” 宋 苏轼 《祭张子野文》:“清诗絶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
(2).阴暗;阴霾。 宋 文天祥 《发潭口》诗:“羲驭几曾停,谁当扫幽翳。”
(3).草木繁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何其深沉幽翳,可以託业怡生如此也。” 清 孙鼎臣 《说虎》:“国初兵燹之后,人烟稀少,林木幽翳。”词语解释:蒙翳 拼音:méng yì
遮蔽;覆盖。 唐 陆龟蒙 《书〈李贺小传〉后》:“草木势甚盛,率多大櫟,合数十抱,藂蓧蒙翳,如坞如洞。” 宋 苏轼 《凌虚台记》:“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驱怪》:“竹树蒙翳,景物阴森。”
濛翳:弥漫。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初四日,早望 常云峯 ,白云濛翳,然不为阻。”词语解释:瑕翳 拼音:xiá yì
玉的斑痕、黑点。亦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唐 拾得 《诗》之二八:“一颗水精絶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敦煌变文集·维摩语经讲经文》:“心珠皎洁无瑕翳,此个名为真道场。”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石眼圆晕数重……以中无瑕翳者为活眼。”词语解释:浮翳 拼音:fú yì
(1).犹遮蔽。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书》:“况夫光如黑漆者,开则其正也,闭则霎时浮翳耳。”
(2).指云雾等遮蔽物。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书》:“如浮翳尽洗而去之,天地清明,赫日长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宠赐》:“管取洗天兵到,一扫浄荡烟浮翳,从此奠安宗社,欣指日拜贺丹墀。”词语解释:菑翳 拼音:zī yì
(1).枯死。语本《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 清 戴名世 《种树说》:“其恐有菑翳或不实者,则多种二三十株以预备之而补其数。”
(2).引申为芟除。《新唐书·李元谅传》:“ 元谅 培高浚渊,身执苦与士卒均,菑翳榛莽,闢美田数十里。”词语解释:荫翳 拼音:yīn yì
枝叶茂密貌。《文选·左思〈魏都赋〉》:“薑芋充茂,桃李荫翳。” 刘良 注:“荫翳,繁盛貌。”
(荫今读yīn)遮蔽。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中:“路旁有五松树,荫翳数亩。” 艾芜 《伙伴》:“一齐走到街后椰树荫翳的井边。”词语解释:媒翳 拼音:méi yì
(1).指射猎。《文选·潘岳〈射雉赋〉序》:“余徙家於 琅邪 ,其俗实善射。聊以讲肄之餘暇,而习媒翳之事。” 吕延济 注:“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翳者,所隐以射者也。”《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每出,輒与鹰犬队主 徐令孙 、媒翳队主 俞灵韵 齐马而走,左右争逐之。”
(2).喻出卖朋友的人。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脱令我今生遇有恶缘,未可明言,便须知我前生误作媒翳害它人故。”词语解释:荟翳
草木丛聚隐翳词语解释:冥翳 拼音:míng yì
高远;玄远。《后汉书·张衡传》:“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李贤 注:“冥翳,高远也。”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诗:“偃蹇松雪间,冥翳不可识。”词语解释:密翳 拼音:mì yì
浓阴遮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词语解释:重翳 拼音:zhòng yì
重重物障。借指层层云翳。 元 贡师泰 《题滕王阁图》诗:“何当扫重翳,白日耀神州。”词语解释:目翳 拼音:mù yì
眼睛生翳。眼病之一。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万花楼》第六十回:“ 李后 双目失明,原由急怒交加,此日沉冤得雪,母子对哭,顿觉心怀大畅,目翳渐退。”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甲午以后,目翳渐减,而念不到此,流浪频年,憔悴日甚。”词语解释:痕翳 拼音:hén yì
谓遮蔽一部分。词语解释:柏翳 拼音:bǎi yì
舜 时人,本称 大费 ,也称 伯益 。古代 嬴 姓的祖先。相传他助 禹 治水有功, 禹 要让位给他,他避居 箕山 之北。《史记·秦本纪》:“ 女华 生 大费 ,与 禹 平水土……佐 舜 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 柏翳 。 舜 赐姓 嬴氏 。” 司马贞 索隐:“此则 秦 赵 之祖, 嬴 姓之先,一名 伯翳 ,《尚书》谓之‘ 伯益 ’,《系本》、《汉书》谓之‘ 伯益 ’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 伯翳 与 伯益 是一人不疑。”词语解释:静翳 拼音:jìng yì
(1).犹沉默。《南齐书·张岱传》:“ 颜 ( 颜延之 )谈议饮酒,喧呼不絶;而 镜 ( 张镜 )静翳无言声。”
(2).寂静隐蔽。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徐仲元》:“缘源静翳无鱼淰,度谷深追有鸟頏。”词语解释:障翳 拼音:zhàng yì
(1).遮蔽。《后汉书·阴兴传》:“ 兴 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雉尾扇…… 周 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也。”
(2).指物体表面蒙上的灰尘等物。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洒扫》:“不洒而扫,是以红尘掺物,物物皆受其蒙,并栋梁之上,榱角之间亦生障翳,势必逐件擦磨,始现本来面目。”
(3).白翳。 明 张萱 《疑耀》卷五:“及閲《晋书》, 盛彦之 母失明年久,尝挞其婢,婢恨,以炙蠐螬啖之……然母从此目復明。则 仲子 之目既盲而復见者,以食螬之李也。因閲《本草》,亦云蠐螬汁滴目中,可去障翳。”
(4).泛指遮蔽视线之物。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五:“文章看过了,意思确然很好,把迷人眼目的障翳都揭破了。”词语解释:青翳 拼音:qīng yì
传说中翳鸟的彩色毛羽。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候青翳为藻饰,方赩红华与素仪。” 胡之骥 注:“《山海经》曰:‘ 九嶷之山 ,有五采之鸟,名曰翳。’”词语解释:埋翳 拼音:mái yì
掩埋;掩盖。 唐 李白 《相和歌辞·门有车马客行》:“北风扬胡沙,埋翳 周 与 秦 。”词语解释:黑翳 拼音:hēi yì
黑色障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空青》:“黑翳覆瞳。”词语解释:沦翳 拼音:lún yì
犹埋没;隐蔽。《晋书·范宁传》:“ 黄 唐 缅邈,至道沦翳。”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心镜常虚明,时人自沦翳。”词语解释:棼翳 拼音:fén yì
繁密的荫翳。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柏轩》:“崎嶇脱巖石,拥塞出棼翳。”词语解释:潜翳 拼音:qián yì
亦作“潜翳”。 隐蔽;隐藏。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寧 抱道怀贞,潜翳海隅。”《晋书·潘岳传》:“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词语解释:玷翳 拼音:diàn yì
玉上斑痕。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词语解释:解翳 拼音:jiě yì
见“ 解医 ”。
词语解释:解医 拼音:jiě yī
亦作“ 解翳 ”。 解开装弓弩矢的器具。谓检查其弓箭。《说文·匚部》“医”字下引《国语》:“兵不解医。”今本《国语·齐语》作“兵不解翳”。 韦昭 注:“翳,所以蔽兵也。”词语解释:芜翳 拼音:wú yì
(1).犹芜没。《宋史·食货志上一》:“ 鄞 之乡东西凡十四,而 钱湖 之水实溉其东之七。吏惰不虔,葑菼芜翳,利失其旧,农人病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 龙潭 ﹞在平芜中而独不为芜翳。”
(2).芜杂隐晦(多指文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 杨子 之言,间多芜翳。” 清 顾炎武 《天津》诗:“何人为史官,直笔扫芜翳。”词语解释:丛翳 拼音:cóng yì
亦作“ 藂蘙 ”。 草木繁盛貌。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临于荒野藂翳之隙,见怪石突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词语解释:雾翳 拼音:wù yì
云雾,雾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此刻从头循诵,觉得那些语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好像障着一重雾翳似的。”词语解释:蓊翳 拼音:wěng yì
(1).草木茂密貌。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龙孙十万竿,蓊翳浓阴厚。”《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
(2).指茂密的林木。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庾园》:“兰蕙丛其阴,蓊翳百鸟集。”
(3).荫蔽。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每个农庄都是被常绿树与各种竹子蓊翳着,隔不多远便是一大丛。”
(4).风盛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俄而大风蓊翳,新寒侵骨。”词语解释:萋翳 拼音:qī yì
茂密;荫蔽。 清 黄景仁 《对月咏怀》:“来时梅花点行驂,桐阴萋翳今满簷。”词语解释:蓱翳 拼音:píng yì
古代传说中的雨师名。《楚辞·天问》“ 蓱 号起雨” 汉 王逸 注:“ 蓱 , 蓱翳 ,雨师名也……言雨师号呼,则云起而雨下。”词语解释:越翳 拼音:yuè yì
即 伯益 。佐 禹 治水有功。 禹 崩,以天下授 益 , 益 让于 禹 之子 启 ,避居 箕山 之阳。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古公 杖策而捐之, 越翳 入穴以逃之, 季札 退耕以委之, 老莱 灌园以远之。”《史记·秦本纪》作“柏翳”。词语解释:鄣翳 拼音:zhāng yì
遮蔽;遮挡。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其( 郭兴 )从出入,常操小盖,鄣翳风雨。”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雉尾扇》:“輦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鄣翳风尘也。”词语解释:遮翳 拼音:zhē yì
遮蔽,掩盖。 明 徐渭 《作松棚》诗:“邻园树木稀,遮翳不可得。” 彭家煌 《Dismeryer先生》:“窗外的月儿给浓云遮翳,仅仅街柱的电灯从窗帘的微隙中透入一线的光,射在瘦削灰白的Dismeryer的脸上。”《评弹创作选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他抬起头来看看天色,只见太阳被阴云所遮翳,黄漫漫地一点力也没有,几时才得开冻啊!”词语解释:藂翳
草木繁盛貌词语解释:荟翳
指枝叶繁茂隐翳的草木词语解释:丰翳 拼音:fēng yì
指浓荫。 清 方履籛 《古藤赋》:“雨雪助其丰翳,曦阳敛其坚朴。”词语解释:幢翳 拼音:zhuàng yì
古时用羽毛装饰的车盖。《后汉书·舆服志上》:“戎车,其饰皆如之,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晋书·舆服志》:“戎车,驾四马,天子亲戎所乘者也,载金鼓、羽旗、幢翳。”词语解释:森翳 拼音:sēn yì
谓枝叶繁茂,遮蔽光线。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明日, 太祖 命有司往视之,惟草木森翳而已。”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及至 丞相源 ,则阴崖蔽亏,老木森翳,如行墟落间。”词语解释:椔翳 拼音:zī yì
枯死的草木。 唐 韩愈 《燕喜亭记》:“輦粪壤,燔椔翳。” 朱熹 考异:“《诗》:‘其椔其翳。’注曰:‘木立死曰椔,自毙曰翳。’”按,椔,今本《诗·大雅·皇矣》作“菑”。词语解释:黡翳 拼音:yǎn yì
昏暗隐蔽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鏗瞑以勿罔,屑黶翳以懿濞。” 吕延济 注:“黶翳,暗蔽貌。”一说,为寂寞之状。见 张载 注。 清 方履籛 《神树赋》:“恐凡琐於廡下兮,致黶翳之为訾。”词语解释:铺翳 拼音:pù yì
犹遮盖。《水浒传》第一○四回:“ 王庆 看那女子……面皮顽厚,惟赖粉脂铺翳。”词语解释:伯翳 拼音:bó yì
即 伯益 。《国语·郑语》:“ 嬴 , 伯翳 之后也。” 韦昭 注:“ 伯翳 , 舜 虞官, 少皥 之后 伯益 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 伯翳 之始封 秦 ,地为七十里。”《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李贤 注:“ 伯翳 即 秦 之先 伯益 也,能与鸟语。”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山经 伯翳 知,坤图 怀仁 説。” 钱仲联 笺注:“ 伯翳 即 伯益 ,或作 柏益 ,或作 柏繄 ,一人也。”参见“ 伯益 ”。
词语解释:伯益 拼音:bó yì
(1). 舜 时 东夷 部落的首领,为 嬴 姓各族的祖先。相传 伯益 助 禹 治水有功, 禹 欲让位於 益 , 益 避居 箕山 之北。见《书·舜典》、《孟子·万章上》。《竹书纪年》卷上:“﹝ 夏 帝 启 ﹞二年, 费侯 伯益 出就国……六年, 伯益 薨,祠之。”
(2). 晋 鼓吹曲名。 傅玄 制。见《晋书·乐志下》。词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伯益》。词语解释:棘翳 拼音:jí yì
蔓延交结的荆棘。亦谓荆棘蔓延交结覆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往返躑躅,茅深棘翳,遍索不前。”词语解释:滃滃翳翳 拼音:wěng wěng yì yì
云烟笼罩、昏暗晦冥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筠芝亭》:“亭前后, 太僕公 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嵐,滃滃翳翳,如在秋水。”词语解释:析翳 拼音:xī yì
虹霓。《尸子》卷下:“虹霓为析翳。”词语解释:濛翳
弥漫。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初四日,早望 常云峯 ,白云濛翳,然不为阻。”词语解释:岑翳 拼音:cén yì
形容林木茂密。《新唐书·忠义传中·贾循》:“地南负海,北属长城,林埌岑翳,寇所蔽伏。” 宋 叶适 《夫人钱氏墓志铭》:“若夫宰木岑翳,山云兴伏,而闕不以铭,斯则罪之大者。”词语解释:气翳 拼音:qì yì
阴霾之气。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众神》词:“雷发神威,风回景貺,扫欃枪于碧落,殄气翳于皇都。”词语解释:沈翳 拼音:shěn yì
(1).沉没不见。 晋 挚虞 《孔子赞》:“ 仲尼 大圣,遭时昏荒,河图沉翳,凤鸟幽藏。”
(2).埋没障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无直 与 亮 友善,谓为信然”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词语解释:愔翳 拼音:yīn yì
深静貌。 唐 柳宗元 《梦归赋》:“质舒解以自恣兮,息愔翳而愈微。”词语解释:晻翳 拼音:ǎn yì
掩翳,遮蔽貌。 汉 王逸 《九思·遭厄》:“云霓纷兮晻翳,参辰回兮颠倒。”词语解释:繁翳 拼音:fán yì
犹浓荫。 唐 无名氏 《薛昭传》:“此去但遇道北有林藪繁翳处,可且匿。”《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不觉来到 秋公 门首,只见篱上花枝鲜媚,四围树木繁翳。” 清 钱谦益 《苦雨叹》诗:“卑湿尝看墙壁昏,繁翳不辨窗欞晓。”词语解释:窅翳 拼音:yǎo yì
见“ 窅窅翳翳 ”。
词语解释:窅窅翳翳 拼音:yǎo yǎo yì yì
幽暗貌;深远貌。《南齐书·张融传》:“苕苕蔕蔕,窅窅翳翳。”亦省作“ 窅翳 ”。 王闿运 《龙中允妻熊氏墓表》:“仁寿窅翳,家国嗟吁,孰知其然,贤固有殊。”词语解释:窅窅翳翳 拼音:yǎo yǎo yì yì
幽暗貌;深远貌。《南齐书·张融传》:“苕苕蔕蔕,窅窅翳翳。”亦省作“ 窅翳 ”。 王闿运 《龙中允妻熊氏墓表》:“仁寿窅翳,家国嗟吁,孰知其然,贤固有殊。”词语解释:白翳 拼音:bái yì
眼病。指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疤痕组织,能影响视力。词语解释:堙翳 拼音:yīn yì
埋没不显。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终无交易之富,孰赏堙翳之珍哉!”参见“ 堙鬱 ”。
词语解释:堙郁 拼音:yīn yù
(1).郁结;抑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鬱兮其谁语?”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不意璅璅者,復以病执事,此诚私心痛之,堙鬱汹涌,不知所发,常以自憾。”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鬱,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2).窒塞;不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去年 灵州 之役, 关西 民无辜而死者十五万餘,咎将谁执!此政化堙鬱之大者也。”词语解释:壅翳 拼音:yōng yì
隐蔽;障隔。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居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词语解释:墆翳 拼音:dì yì
隐蔽貌。《楚辞·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墆翳,蔽隐貌。” 洪兴祖 补注:“墆,音帝。《博雅》云:‘障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