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翳翳 拼音:yì yì
(1).晦暗不明貌。《文选·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 吕延济 注:“翳翳,暗貌。”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宋 周邦彦 《木兰花令》词:“孤灯翳翳昏如雾,枕上依稀闻笑语。”
(2).草木茂密成荫貌。 唐 许浑 《题四皓庙》诗:“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緑苔。”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萧三 《游晋西北赠续范亭先生》诗:“马背寻诗过 晋 西,夹山杨柳緑翳翳。”词语解释:翳凤 拼音:yì fèng
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驂鸞。”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词:“翳凤驂鸞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臺。”词语解释:翳桑 拼音:yì sāng
古地名。 春秋 晋 灵辄 饿于 翳桑 , 赵盾 见而赐以饮食。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会 灵公 欲杀 盾 , 辄 倒戈相卫, 盾 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 杜预 注云,“桑之多荫翳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中》云,“ 翳桑 当是地名”。今从 王 说。后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宋 虞俦 《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许》诗:“宿麦连云虽入望,路傍犹有翳桑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翳桑饿夫倒戈以卫 宣子 ,漂絮老媪进食而哀王孙。”词语解释:翳荟 拼音:yì huì
(1).草木茂盛,可为障蔽。《文选·张华〈鹪鹩赋〉》:“翳薈蒙蘢,是焉游集。” 李周翰 注:“翳薈蒙蘢,蒿草密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虎已自跳入翳薈之处,不知去向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草树翳薈,沟塍凹凸,几蹶者三四。”
(2).指丛生的杂草。词语解释:翳然 拼音:yì rán
(1).犹隐没,隐灭。 晋 陶潜 《悲从弟敬德》诗:“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復形。”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余悲 阳初 有如许著作,而身殁之后,遗书散佚,名字翳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卫逖》:“ 逖 亦 唐 初一名将,而名氏翳然,记此以补 唐 史之遗。”
(2).荒芜。《文选·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丘封翳然,坟塋莫翦。” 吕向 注:“翳然,荒芜。”《晋书·司马元显传》:“丞相坟塋翳然,飘薄非所,须南道清通,便奉迎神柩。”词语解释:翳云 拼音:yì yún
形容高。《文选·曹植〈七启〉》:“落翳云之翔鸟,援九渊之灵龟。” 李周翰 注:“翳云,言高也。”词语解释:翳如 拼音:yì rú
(1).湮灭无闻。 晋 陶潜 《和刘柴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清 黄丕烈 《〈嵇康集〉跋》:“数十百年后,名字翳如,不更转悲为喜乎?”
(2).茂密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院中花木翳如,莓苔緑縟。”词语解释:翳华 拼音:yì huá
指云翳。 宋 范成大 《净光轩》诗:“翳华销尽八窗明,雨竹风泉演妙声。”词语解释:翳景 拼音:yì jǐng
谓遮蔽日月的光辉。景,日光。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若乃耀灵翳景於云表,则丽天之明不著;哮虎韜牙而握爪,则搏噬之捷不扬。”
指云。景,同“ 影 ”。 唐 李白 《大鹏赋》:“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词语解释:翳昧 拼音:yì mèi
阴暗,昏暗。 汉 马融 《广成颂》:“日月为之笼光,列宿为之翳昧。” 宋 梅尧臣 《风异赋》:“广衢翳昧,莫辨谁何。”词语解释:翳没 拼音:yì méi
消逝,湮灭。《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苟形声之翳没,虽音景其必藏。” 张铣 注:“形翳则影灭,声没则音藏。”词语解释:翳面 拼音:yì miàn
犹掩面。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抗妍歌以跕跃,扬轻袖而翳面。”词语解释:翳暝 拼音:yì míng
谓昏暗不明。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杨氏灶神》:“俄黑云劲风,咫尺翳暝,虎若被物逐,仓皇走,众倀亦散。”词语解释:翳蔚 拼音:yì wèi
障蔽。《吕氏春秋·长利》:“今使燕爵为鸿鵠凤皇庐,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词语解释:翳秽 拼音:yì huì
亦作“ 翳秽 ”。 指荆棘荒草等阻障通路之物。《六韬·战骑》:“大涧深谷,翳薉林木,此骑之竭地也。” 唐 元稹 《告畬竹山神文》:“ 通 之邑居,纔二百室,一旦为神剪翳秽,戮豺狼,幅员六十里之地,亦足为用力於神,神其戒哉!”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泉出於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词语解释:翳行 拼音:yì xíng
犹偷行。暗中行走。《宋书·索虏传》:“我显然往取 扬州 ,不若彼翳行窃步也。”词语解释:翳蔽 拼音:yì bì
幽深不明;隐蔽不露。《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其奥秘则翳蔽曖昧,髣髴退概,若幽星之纚连也。” 李善 注:“翳蔽、曖昧、髣髴、退概,皆谓幽深不明也。”《 清 苏州 唐 某《剿逆说》》:“夫 长江 自 江阴 而上,沙漫芦洲,鳞次櫛比,凡百数十处,幽深翳蔽,无不可以设伏。”词语解释:翳地 拼音:yì dì
谓树荫覆盖的土地。 徐迟 《财神和观音》:“住在山下的小村姑娘拨开了雾,上了山,在杉木林下的翳地上,采杜鹃花来了。”词语解释:翳阴 拼音:yì yīn
昏暗。 宋 朱淑真 《早春喜晴即事》诗:“山明雪尽翠嵐深,天阔云开断翳阴。”词语解释:翳霾 拼音:yì mái
晦暝昏暗。《花月痕》第四七回:“那各队的人,转抽身四处,瞧那火燄衝霄,好似风雨翳霾中电光驰骤。”词语解释:翳郁 拼音:yì yù
(1).繁茂成荫貌。《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树木蒙茸,藤萝翳鬱。”
(2).道教内丹派养生炼气用语。《黄庭内景经·心神》:“心神 丹元 字 守灵 ,肺神 皓华 字 虚成 ,肝神 龙烟 字 含明 ,翳鬱导烟主浊清。” 梁丘子 注:“翳鬱,木象也。得火而烟生,得阳而气生。清则目明,浊即目暗。”词语解释:翳憎 拼音:yì zēng
暗中憎恨。词语解释:翳形术 拼音:yì xíng shù
隐身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妖术》:“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词语解释:翳夺 拼音:yì duó
蒙蔽失误。《南齐书·文学传论》:“非唯识有不周,道实相妨,谈家所习,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然翳夺。”词语解释:翳乐 拼音:yì lè
乐府西曲歌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翳乐》:“《古今乐録》曰:‘《翳乐》一曲,倚歌二曲。﹝旧﹞舞十六人, 梁 八人。’”其词有云:“阳春二三月,相将舞《翳乐》。”词语解释:翳塞 拼音:yì sāi
蔽塞;遮盖;障碍。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 贞元 中, 韩晋公 尝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 宋 司马光 《日食遇阴云不见乞不称贺状》:“今若太阳实亏,而有浮云翳塞,虽京师不见,四方必有见者。” 明 唐顺之 《石湖王傅辱观拙集见赠长句奉答》诗:“寄声林莫两 杨君 ,努力与世扫翳塞。”词语解释:翳茂 拼音:yì mào
形容树木浓密成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恩泽》:“墓在都城四十八里 黑山 下,其地东至 东山 ,西抵 西岭 ,延广四百八十餘丈,层峦耸翠,林木翳茂。”词语解释:翳依 拼音:yì yī
形容树荫浓密。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松檜翳依,净宇高下。”词语解释:翳藏 拼音:yì cáng
安葬。 汉 蔡邕 《济北相崔君夫人诔》:“建彼兆域,于时翳藏。冥冥窀穸,无时有阳。”词语解释:翳酿 拼音:yì niàng
古代一种去邪消灾的祭祷活动。《战国策·齐策五》:“中人祷祝,君翳酿,通都小县置社,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词语解释:翳障 拼音:yì zhàng
障蔽。《西京杂记》卷四:“ 茂陵 轻薄者化之,皆以杂宝错厕翳障,以 青州 芦苇为弩矢,轻骑妖服,追随於道路,以为懽娱也。”《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4期:“剔除这些糟粕,除去这些翳障,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广大劳动农民向自然界斗争的惊人智慧和丰富经验。”词语解释:翳谏 拼音:yì jiàn
犹拒谏。《国语·楚语下》:“今吾闻 夫差 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諫。” 韦昭 注:“翳,障也。”词语解释:翳薄 拼音:yì báo
掩映。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唐下》:“俗人空知 鶠 善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千寻,駢柯攒影,烟霞翳薄,风雨颼飀。”词语解释:翳鸟 拼音:yì niǎo
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鸟。《山海经·海内经》:“有五彩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拂翳鸟,捎凤皇。”词语解释:翳灭 拼音:yì miè
犹翳没。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序:“伤我惠后,寂焉翳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