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16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老翁文翁翁翁矍铄翁海翁桑苎翁浪翁大翁
衰翁田翁阿翁南翁四翁白翁乐翁酒翁
山翁头翁鹤发翁悲翁社翁嗫嚅翁鹿皮翁太翁
仙翁秃翁野翁樗翁柴桑翁蓑翁玉局翁富翁
渔翁白头翁田舍翁樵翁商山翁紫芝翁世翁乡翁
诗翁主翁家翁天翁六一翁垂钓翁吕翁涑水翁
乃翁村翁而翁塞上翁凫翁堂翁退翁感麟翁
醉翁主人翁妇翁从翁逋翁失马翁道翁浣花翁
钓翁髯翁杜陵翁少翁寿翁祝鸡翁星翁富家翁
涪翁塞翁祖翁马翁冰翁外翁年翁持斧翁

词语解释:老翁  拼音:lǎo wēng
(1).年老的男子。含尊重意。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唐 李颀 《野老曝背》诗:“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清 赵翼 《春游》诗:“著个老翁堪入画,陌头扶杖髩萧骚。”《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只见庵内走出一个老翁来,定睛看时,不是别人,就是 潘保正 。”
(2).对有权势者的称呼。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余自丙辰再入朝,则三品以上庶僚,多称之曰老翁,又有无故而称老师者。”
(3).老父。《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况且老翁把你留京,深望你这番乡试一举成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你老翁在家时,我就受他的惠不少,今天又叨扰你了。”
(4).指老天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絶于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词语解释:衰翁  拼音:shuāi wēng
老翁。 宋 欧阳修 《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宋 陆游 《晓出东城马上作》诗:“晓出东城数帜红,蒙茸狐貉拥衰翁。”
披着蓑衣的老翁。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词语解释:山翁  拼音:shān wēng
指 晋 山简 。 唐 王维 《汉江临泛》诗:“ 襄阳 好风日,留醉与 山翁 。”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醉倒 山翁 ,但愁斜照歛。”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此景亭雨酌》曲:“儿童莫笑 山翁 醉,麴米能消 杜甫 愁。”参见“ 山公 ”。
词语解释:山公  拼音:shān gōng
(1). 晋 山涛 的别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郭奕 已心醉, 山公 非虚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松》:“尤长启事,不减 山公 。”参见“ 山公启事 ”。
(2). 晋 山简 ,时人亦称 山公 。 简 字 季伦 , 山涛 幼子,性嗜酒,镇守 襄阳 ,常游 高阳池 ,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 戚 牛。” 宋 辛弃疾 《乌夜啼》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 郁达夫 《南天酒楼饯别映霞》诗之一:“ 山公 大醉 高阳 夜,可是伤春为柳枝。”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后汉书·宋均传》“ 浚遒县 有 唐 后 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嫗” 唐 李贤 注:“以男为山公,以女为山嫗,犹祭之有尸主也。”
(4).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 江 登 金山 ,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斑子》:“山魈者, 岭 南所在有之……雄者谓之山公,必求金钱;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护。”参见“ 山丈 ”。
词语解释:仙翁  拼音:xiān wēng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词语解释:渔翁  拼音:yú wēng
老渔人。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七:“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水浒传》第一○三回:“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 李俊 问道:‘渔翁,有大鲤鱼吗?’”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六:“网畔一渔翁,閒取黄烟吸。”
词语解释:诗翁  拼音:shī wēng
指负有诗名而年事较高者。后亦为对诗人的尊称。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金 元好问 《山邨风雨扇头》诗:“总为诗翁发兴新,直教画笔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发诗翁 李老怪 已经端坐在窑洞门口的小板凳上。”
词语解释:乃翁  拼音:nǎi wēng
(1).你的父亲。《汉书·项籍传》:“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盃羹。” 颜师古 注:“翁,谓父也。”《汉书·项籍传》:“乃,亦汝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 一清 ( 杨一清 )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耶?’”
(2).他的父亲。 宋 朱敦儒 《念奴娇》词:“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玉带生卷》:“ 刘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以《玉带生》轴为贄。”
词语解释:醉翁  拼音:zuì wēng
(1).嗜酒的老人。 唐 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荷鍤醉翁真达者,卧云浦客竟悠哉。” 宋 刘光祖 《长相思·别意》词:“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2). 欧阳修 的别号。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到山欲问 醉翁 蹟,数间古寺支斜阳。”
词语解释:钓翁  拼音:diào wēng
渔翁。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六:“云带雨,浪迎风,钓翁迴棹碧湾中。”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搨者溪僮。”
词语解释:涪翁  拼音:fú wēng
(1). 东汉 人,精于医,姓名不传。《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於 涪水 ,因号 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輒应时而效,乃著《针经》《针脉法》传於世。”
(2). 宋 黄庭坚 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因自号 涪翁 。”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若为唤得 涪翁 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陈三立 《由崝庐寄陈芰潭》诗:“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 涪翁 有同调。”
词语解释:文翁  拼音:wén wēng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
词语解释:田翁  拼音:tián wēng
老农夫。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唐 杜荀鹤 《题田翁家》诗:“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
词语解释:头翁  拼音:tóu wēng
对衙役的谀称。《儒林外史》第一回:“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拏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参见“ 头役 ”。
词语解释:头役  拼音:tóu yì
衙役中的为首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其杖而黜革者五,是所谓积年头役,执掌科书,为豪棍之党羽者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人姓 翟 ,是 诸暨县 一个头役,又是买办。”《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冒充头役在 歷城县 ,从不到堂前。”参见“ 头翁 ”。
词语解释:秃翁  拼音:tū wēng
贬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亦用以自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秃老翁,言 婴 无官位扳援也。”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七:“憔悴衡门一秃翁,回头无事不成空。”
词语解释:白头翁  拼音:bái tóu wēng
(1).白发老人。 唐 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二:“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三年》:“会 高寝 郎 田千秋 上急变,讼太子寃曰‘……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宋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只应青眼老,尚记白头翁。”
(2).草名。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本草经》:“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味苦温,无毒。” 唐 李白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诗:“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宋 王安石 《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东。”
(3).鸟名。身间青,脑上晕深团,老时头部毛变白,故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曾有白头鸟集殿前, 权 曰:‘此何鸟也?’ 恪 曰:‘白头翁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山友辞·白头翁》:“白头翁,白头翁,咀嚼浅紫掐深红。”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道上钩衣苍耳子,风前聒客白头翁。”《新民晚报》1990.3.20:“有一次大风雨后,我在校园的林子里捡到一只小白头翁。”
词语解释:主翁  拼音:zhǔ wēng
(1).犹主人。与“客人”相对。 唐 吕岩 《题四明金鹅寺壁》诗:“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我来謁见不得见,謁心耿耿生埃尘。”
(2).犹主人。与“仆人”相对。 宋 袁采 《袁氏世范》卷三:“婢妾与主翁亲近,或多挟此私通;僕辈有子,则以主翁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老苍头説:‘你新到我主翁家来,我们该请你吃三杯。’” 刘半农 《学徒苦》诗:“学徒进店,为学行贾;主翁不授书算,但曰‘孺子当习勤苦’。”
词语解释:村翁  拼音:cūn wēng
乡村老人。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静香堂看雨》曲:“乘落日,村翁捕鱼;感西风,倦客思鱸。” 清 郑燮 《再到西村》诗:“送花邻女看都嫁,卖酒村翁兴不违。”
词语解释:主人翁  拼音:zhǔ rén wēng
(1).对主人的尊称。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臣尝出行,僕飢马疲。正值主人门开,主人翁出,嫗又到市,独有主人女在。” 唐 刘禹锡 《纥那曲词》:“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明 刘基 《满江红》词:“笑村童不认主人翁,呼为客。”
(2).主人。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成婚三日,壻竟执簿入肆,按籍而稽,居然自作主人翁矣。”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诸公将来皆 中国 主人翁也。” 朱德 《寄南征诸将》诗:“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参见“ 主人 ”。
(3).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在这些小说里,给予他们的就只是灰色的阴暗的结局,问题中的主人翁,个个消沉了下去,憔悴了下去,抑郁了下去。”
词语解释: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仪礼·士相见礼》:“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於门外,再拜。”《荀子·乐论》:“宾出,主人拜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根(酒筹)掣得好,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到了十一点钟,似乎应当告辞了,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史记·刺客列传》:“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 唐 豆卢复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年年落第东归去;羞见 长安 旧主人。”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易·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晋 陶潜 《乞食》诗:“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诸盗入主人家,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水浒传》第六二回:“节级哥哥,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晋书·张轨传》:“ 曜 虽东征, 胤 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
(7).主要人物;主体。《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且臣 朔方 将士,功効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奬,却信嫉妬谤词。” 朱自清 《威尼斯》:“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 卑赞廷 式,以直线为主。”
(8).指君主。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主人信谗,有惑其下;杀人无罪,诬以成过。”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徒主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下怨其上,则责之司徒。”
词语解释:髯翁
指年老多须的人
词语解释:塞翁  拼音:sài wēng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指忘身物外,乐天知命,不以得失为怀的人。 唐 戴叔伦 《赠韦评事儹》诗:“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周益公 ﹞《谢衣带鞍马表》:‘褐衣褐见,莫陈 汉 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 郁达夫 《己未出都口占》诗:“塞翁得失原难定,贫士生涯总可怜。”
词语解释:翁翁  拼音:wēng wēng
犹公公。老翁,多指祖父。 宋 苏轼 《与胡郎仁修》之三:“得翁翁二月书及三月内 许州 相识书,皆言一宅安康。”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天祚帝纪上》:“五箇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 宋 洪咨夔 《鹧鸪天·为老人寿》词:“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 清 黄遵宪 《为小儿履端寄翁翁》诗:“婆婆言翁翁,出门九年去。”
形容葱白色。《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三曰盎齐” 汉 郑玄 注:“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 清 黄景仁 《游九华山放歌》:“银河倒掛渌水来,碎渗翁翁碧虚色。” 蔡寅 《丁未岁除》诗:“逝水年年 东海 东, 蓬山 翘首碧翁翁。”
词语解释:阿翁  拼音:ā wēng
(1).祖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张苍梧 是 张凭 之祖,尝语 凭父 曰:‘我不如汝。’ 凭 父未解所以。 苍梧 曰:‘汝有佳儿。’ 凭 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詎宜以子戏父?’”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元 柳贯 《祭孙秬文》:“阿翁与汝阿爹阿妳,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
(2).对年长者的敬称。《周书·陆腾传》:“﹝ 陆腾 ﹞尚 安平主 ,即 东莱王 贵平 女也。 魏孝武 幸 贵平 第,见 腾 ,与语悦之,谓 贵平 曰:‘阿翁真得好壻。’”《北史·魏常山王遵传》:“及出, 广平王 怀 拜 绍 ,贺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虽 朱云 、 汲黯 何以仰过。’”《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皇帝阿翁发自 冀 北,亲抵 河东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3).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攫鞋》:“ 郑仁凯 为 密州 刺史,有小奴告鞋穿, 凯 曰:‘阿翁为汝经营。’”
(4).父亲。《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黄初 二年,进爵,徙封 燕公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干 一名 良 …… 良 年五岁,而 太祖 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为阿翁,帝谓 良 曰:‘我,汝兄耳。’”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方言称父》:“《小知録》: 周 、 秦 、 晋 、 陇 皆曰阿翁。”
(5).用以称丈夫的父亲。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四:“舅姑亦曰翁姑。案:舅曰阿翁。《唐书》 代宗 曰:‘不痴不聋,不作阿翁。’姑曰阿姑,《颜氏家训》:‘络索阿姑餐。’”
词语解释:鹤发翁  拼音:hè fà wēng
白发老者。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宋 陆游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诗:“负笼银釵女,鉏畬鹤髮翁。”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之三:“颐老丹砂色,他年鹤髮翁。”
词语解释:野翁  拼音:yě wēng
犹野老。 唐 白居易 《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鳧鷖。”
词语解释:田舍翁  拼音:tián shè wēng
年老的庄稼汉。 唐 白居易 《买花》诗:“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金 元好问 《族祖处士墓铭》:“人言田舍翁不通晓,果然!” 清 赵翼 《归田即事》诗:“怜他未惯蓬茅宅,笑我原来田舍翁。”
词语解释:家翁  拼音:jiā wēng
一家之主;家长。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若使原情都可恕,只将罢软罪家翁。”
指婆婆、公公。《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若是家翁在上,伯叔性难,昼夜不惮劬劳,旦夕常怀忧惧,衝寒受热,盖是寻常。”《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词语解释:而翁  拼音:ér wēng
你的父亲。用于称人父亲,或为父者自称。《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清 吴嘉纪 《哀羊裘为孙八赋》诗:“晨起雪霏霏,取裘覆儿女。亭午号朔风,儿持衣而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三:“五经烂熟家常饭,莫似而翁歠九流。”
词语解释:妇翁  拼音:fù wēng
妻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昔 直不疑 无兄,世人谓之盗嫂; 第五伯鱼 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旧唐书·杨於陵传》:“ 於陵 自 江西 府罢,以妇翁权幸方炽,不欲进取,乃卜筑於 建昌 ,以读书山水为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知县对那女壻説道:‘你妇翁真是个聪明的人,若不是这遗书,家私险被你佔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狂奔二十餘里,至 相国庄 ,已届亥初,识其妇翁门,急叩不已。”
词语解释:杜陵翁  拼音:dù líng wēng
指 唐 杜甫 。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君不见 天宝 杜陵翁 , 屈 宋 才堪作近邻。”
词语解释:祖翁  拼音:zǔ wēng
祖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祖》:“ 乐清县 白鹤寺 鐘款识有祖翁、祖婆之称。”
词语解释:矍铄翁  拼音:jué shuò wēng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矍铄,形容老人精神健旺。时 援 年已逾六十。后以“矍鑠翁”为 马援 的代称。 唐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诗:“定繫猖狂虏,何烦 矍鑠翁 !”
(2).借指六十岁以上而精神健旺的老人。 宋 黄庭坚 《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诗:“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鑠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迭韵诗》:“盛时进退原容易,林下新添矍鑠翁。”
词语解释:南翁  拼音:nán wēng
泛指南方的老人。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一:“南翁 巴 曲醉,北雁塞声微。” 仇兆鳌 注:“ 顾 注:南翁,即南公。《项籍传》注:南方之老人也。” 清 钱谦益 《拂水竞渡曲》之二:“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弔 楚怀王 。”参见“ 南公 ”。
词语解释:南公  拼音:nán gōng
(1). 战国 时 楚国 隐士。《史记·项羽本纪》:“故 楚 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 徐广 曰:‘ 楚 人也,善言阴阳。’ 文颖 曰:‘南方老人也。’” 宋 苏軾 《竹枝歌》:“千里逃归迷故乡, 南公 哀痛弹长鋏。”
(2).复姓。 战国 有 南公揭 。见《史记·秦本纪》
词语解释:悲翁  拼音:bēi wēng
(1).古曲名。《思悲翁》的省称。 晋 陆机 《鼓吹赋》:“簫嘈嘈而微音,咏《悲翁》之流思。” 南朝 陈 沉炯 《长安少年行》:“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唐 王维 《奉寄韦太守陟》诗:“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参见“ 思悲翁 ”。
(2).忧伤的老人。 北周 庾信 《竹杖赋》:“拉虎捭熊,予犹穉童;观形察貌,子实悲翁。”《新唐书·张荐传》:“﹝ 颜真卿 ﹞行年八十,被羸老之疾,拘囚环堵之间,顾眄鉤戟之下,呼嗟愤恚,失寝忘食,不知悲翁何以堪此!”
词语解释:思悲翁  拼音:sī bēi wēng
乐曲名。 汉 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参阅《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
词语解释:樗翁  拼音:chū wēng
衰朽的老翁。 宋 刘克庄 《水龙吟·丙辰生日》词:“儿童不识樗翁,挽衣借问年今几?”
词语解释:樵翁  拼音:qiáo wēng
打柴的老翁。 唐 马戴 《山行偶作》诗:“缘危路忽穷,投宿值樵翁。”
词语解释:天翁  拼音:tiān wēng
(1).谓天公。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
(2).笔记、小说中的天神。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载 张坚 窃天翁车,乘白龙登天,天翁乘馀龙追之不及。
词语解释:塞上翁  拼音:sāi shàng wēng
塞翁。 唐 高适 《金城北楼》诗:“垂竿已谢 磻溪 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
词语解释:从翁  拼音:cóng wēng
叔父。 唐 姚鹄 有《奉和秘监从翁夏日陕州河亭晚望》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以乐闻科第之美,尝諮访於前达间。如……从翁丞相 溥 ,从叔 南海 记室 涣 。”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父之弟》:“从翁丞相 溥 ,谓其叔父也。”
词语解释:少翁  拼音:shǎo wēng
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曾以方术致已卒 王夫人 之魂魄于 武帝 前,被拜为文武将军。《史记·孝武本纪》:“上有所幸 王夫人 ,夫人卒, 少翁 以方术,盖夜致 王夫人 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张守节 正义:“《汉书》作‘李夫人’。”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时有 祖山人 者,有 少翁 之术,能令逝者相亲。” 明 高启 《李夫人歌》:“ 延年 罢歌 少翁 望,兰芬凄凄销复帐。”
词语解释:马翁  拼音:mǎ wēng
指 马克思 。《新华日报》1992.5.8:“她是磊磊落落、毫无憾事,只带着那股对同志对亲人依依不舍的柔情,提前去 马翁 那儿报到的。”
词语解释:海翁  拼音:hǎi wēng
住在海边的老人。典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唐 李商隐 《大仓箴》:“海翁无机,鸥故不飞;海翁易虑,鸥乃飞去。” 明 汪道昆 《五湖游》:“海翁自是忘机者,头白昏昏只醉眠。”
词语解释:四翁  拼音:sì wēng
指 商山 四皓。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诗:“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 商山 访四翁。”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五:“四翁识势保安閒,须为生灵暂出山。”参见“ 四皓 ”。
词语解释:四皓  拼音:sì hào
(1).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 绮里季 、 夏黄公 。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汉 扬雄 《解嘲》:“ 藺生 收功於 章臺 ,四皓采荣於 南山 。”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 , 张仪 无地与 怀王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 东园公 姓 唐 ,名 秉 ,字 宣明 , 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夏黄公 姓 崔 ,名 廓 ,字 少通 , 齐 人,隐居 夏里 修道,故号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 河内 軹 人, 泰伯 之后,姓 周 名 术 ,字 元道 ,号曰 霸上先生 。’却欠 綺里季 。 皇甫謐 《高士传》载:‘ 綺里季 姓 朱 ,名 暉 ,字 文季 。’四人详矣……予以《索隐》既引《陈留志》欠 园公 之名,失写也; 廓 与 广 同,姓 黄 ,非 崔 ,文义顺也; 甪里 既称 泰伯 之后,必 苏 人,或寓居於 軹 也。”按,《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贞 索隐引《陈留志》作“ 园公 姓 庾 ”。参见“ 商山四皓 ”。
(2).指 南朝 齐 徐伯珍 兄弟四人。《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贫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诗:“我昔曾上 嘉禾岛 ,岛上衣冠多四皓。”
词语解释: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 秦 乱,隐 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 唐 颜师古 注:“四人,谓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所谓 商山 四皓也。”亦称“ 商山四公 ”、“ 商山四翁 ”。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高祖 虽能申威於 秦 项 ,而屈於 商山 四公。”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 竹溪 六逸, 商山 四翁,至今千载仰高风。”
词语解释:社翁  拼音:shè wēng
旧时对文士名流的尊称。 宋 蔡絛 《西清诗话·方城高士》:“ 范谦叔 居 方城 。有高士自言:昔乃白髮社翁,遇师授以神药,颜如渥丹。”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小生请问老社翁来到敝乡,可曾徧閲山川,略亲歌舞?”
词语解释:柴桑翁  拼音:chái sāng wēng
(1).指 晋 陶潜 。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 ,故称。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 。”
(2).指 晋 刘遗民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 ,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 柴桑令 ”。
词语解释:柴桑令  拼音:chái sāng lìng
指 东晋 末隐寓 庐山 西林寺 的 刘遗民 。因其曾为 柴桑 令,故称。 唐 白居易 《宿西林寺》诗:“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 柴桑 令,一宿 西林 便却回。”
词语解释:商山翁  拼音:shāng shān wēng
指 商山 四皓。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之四:“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 翁。” 宋 王安石 《桃源行》:“避时不独 商山 翁,亦有 桃源 种桃者。” 清 孙枝蔚 《赠周盛际》诗:“我欲采药深山中,亦不为学 商山 翁。”
词语解释:六一翁  拼音:liù yī wēng
对 六一居士 的敬称。 金 元好问 《游承天悬泉》诗:“此翁可是 六一翁 ?四十三年如电抹!”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诗:“子酹 六一翁 ,更诵《归田》篇。”
词语解释:凫翁  拼音:fú wēng
(1).水鸭的颈毛。《急就篇》卷二:“春草鸡翘鳧翁濯。” 颜师古 注:“鳧者,水中之鸟,今所谓水鸭也。翁,颈上毛也。”亦指水鸭。 清 曹寅 《三月二十六日登舟值雨漫题》诗:“水草差差飞燕子,衾裯淰淰对鳧翁。”
(2).雄鸡。《北齐书·上洛王思宗传》:“先是童謡云:‘ 中兴寺 内白鳧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鐘。’时丞相府在北城中,即旧 中兴寺 也。鳧翁,谓雄鸡,盖指 武成 小字 步落稽 也。”
词语解释:逋翁  拼音:bū wēng
(1).避世之人,隐士。 宋 苏轼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二:“説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王文诰 辑注:“逋翁,四皓也,避 秦 隐於 商山 。”
(2).特指 宋 人 林逋 。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 西湖 堤畔 逋翁 院,诗和梅花嚼出玄。”参见“ 逋仙 ”。
词语解释:逋仙  拼音:bū xiān
宋 林逋 隐于 西湖 孤山 ,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 元 薛昂夫 《殿前欢·冬》曲:“自 逋仙 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 明 何景明 《画鹤赋》:“谢 逋仙 於 西湖 ,展 少保 之 青田 。”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临湖》:“远望青山山色奇, 逋仙 放鹤鹤高飞。”
词语解释:寿翁  拼音:shòu wēng
(1).对被祝寿者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有的献过寿文的,有的道句寿词的,无非拜寿贺寿,祝寿翁的百年长寿。”
(2).高寿的男子。《西游记》第十六回:“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 鲁迅 《花边文学·古人并不纯厚》:“但 广州 开的耆英会,却明明收集过一大批寿翁寿媪,活了一百零六岁的老太太还能穿针,有照片为证。”
词语解释:冰翁  拼音:bīng wēng
指岳父。
词语解释:桑苎翁  拼音:sāng zhù wēng
唐 陆羽 的别号。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羽 有文学,多意思,耻一物不尽其妙,茶术尤著…… 羽 于江湖称 竟陵子 ,于南 越 称 桑苧翁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陆羽》:“﹝ 陆羽 ﹞自称 桑苧翁 ,又号 东岗子 。”
词语解释:白翁  拼音:bái wēng
唐 诗人 白居易 自称。后人亦以此称之。 唐 白居易 《池上作》诗:“岂如 白翁 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或嗤 元郎 ( 元稹 )漫,或訿 白翁 囁。”
词语解释:嗫嚅翁  拼音:niè rú wēng
(1).《新唐书·窦巩传》:“ 巩 字 友封 ,雅裕,有名于时。平居与人言若不出口,世号‘囁嚅翁’。”后因以称懦弱畏事或不善辞令之人。 元 杨弘道 《赠刁益之》诗:“应接尚无衰惫气,不应便作囁嚅翁。” 清 唐孙华 《次王随庵七十自寿诗原韵》之二:“避世聊为漫浪叟,少言甘号囁嚅翁。”
(2).指 白居易 。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小蛮 知在否,试问 囁嚅翁 。” 王文诰 辑注:“ 次公 曰:囁嚅翁,乃 乐天 也。”参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
词语解释:蓑翁  拼音:suō wēng
穿蓑衣的老人。指渔翁。 唐 杜牧 《齐安郡晚秋》诗:“可怜 赤壁 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词语解释:紫芝翁  拼音:zǐ zhī wēng
见“ 紫芝客 ”。
词语解释:紫芝客  拼音:zǐ zhī kè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 商山 紫芝客 ,应不向愁悲。”亦作“ 紫芝翁 ”、“ 紫芝叟 ”。 唐 李商隐 《四皓庙》诗:“本为 留侯 慕 赤松 , 汉 庭方识 紫芝翁 。” 唐 于邺 《斜谷道》诗:“独忆 紫芝叟 ,临风歌旧歌。”参见“ 紫芝曲 ”。
词语解释:紫芝曲  拼音:zǐ zhī qǔ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词语解释:垂钓翁  拼音:chuí diào wēng
指辅佐 周武王 灭 殷 的 太公望 ( 吕尚 )。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一:“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王琦 注:“垂钓翁谓 吕尚 ,年八十钓於 渭 滨,始遇 文王 。”
词语解释:堂翁  拼音:táng wēng
明 清 时县里的属员对知县的尊称。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无术·邑丞通文》:“某邑一丞,素不知文,而强效顰作文语。其大令病起,自怜消瘦,丞曰:‘堂翁厚貌,如何得瘦。’”《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从前已经打听明白, 周老爷 是纔过班的知县,他就一口一声的赶着喊‘堂翁’,自己称‘卑职’。连説:‘卑职蒙堂翁栽培,实在感激的了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 闽县 知县哪里肯就问。他道:‘堂翁既是不肯问,就请同我一起去辞差……我的功名不要紧,只怕京控起来,那时就是堂翁也有些不便。’”
词语解释:失马翁  拼音:shī mǎ wēng
同“ 失马塞翁 ”。 唐 许浑 《怀旧居》诗:“朱门跡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词语解释:祝鸡翁  拼音:zhù jī wēng
传说中古代善养鸡者。 汉 刘向 《列仙传·祝鸡翁》:“ 祝鷄翁 者, 洛 人也。居 尸乡 北山下,养鷄百餘年。鷄有千餘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鷄及子得千餘万,輒置钱去。之 吴 ,作养鱼池。后升 吴山 ,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 唐 杜甫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 尸乡 餘土室,难説 祝鷄翁 。”
词语解释:外翁  拼音:wài wēng
(1).外祖父。 唐 白居易 《谈氏小外孙玉童》诗:“外翁七十孙三岁,笑指琴书欲遣传。”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陈通判女》:“外翁嫁我与大王作小妻,受聘财金釵两双。”
(2).岳父。 元 王逢 《送杨生遂出赘》诗:“外翁朴茂质,新妇玉雪如。”
词语解释:浪翁  拼音:làng wēng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词语解释:浪士  拼音:làng shì
(1).指寄迹于水滨的隐士。 晋 郭璞 《设难·客傲》:“昆吾挺锋,杞梓竞敷,兰荑争翘,嚶声冠於伐木,援类繁乎拔茅。是以水无浪士,巖无幽人。”
(2). 唐 元结 的别号。 唐 元结 《瀼溪铭》:“ 浪士 作铭,将戒何人,欲不让者,惭游 瀼 滨。”《新唐书·元结传》:“﹝ 结 ﹞后家 瀼 滨,乃自称 浪士 。”
词语解释:乐翁  拼音:lè wēng
岳父。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乐翁》:“ 晋 卫玠 娶 乐广 女, 裴叔道 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壻有玉润之望,所为 秦 晋 之匹也。’后世称妇翁为乐翁,本此。”参见“ 乐冰 ”。
词语解释:乐冰  拼音:lè bīng
《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 刘孝标 注引《玠别传》:“﹝ 玠 ﹞娶 乐广 女, 裴叔道 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壻有璧润之望。’”后因以“乐冰”指岳父。 唐 黄滔 《祭先外舅》:“将仰止于 乐 冰,冀参差于 卫 玉。”
词语解释:鹿皮翁  拼音:lù pí wēng
亦称“ 鹿皮公 ”。 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鹿皮公》:“ 鹿皮公 者, 淄川 人也,少为府小吏木工,举手能成器械。 岑山 上有神泉,人不能至也。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悬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四閒成,上其巔,作祠舍,留止其旁。絶其二閒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但讶 鹿皮翁 ,忘机对芝草。” 清 曹寅 《西堂集诸同人限薰风南来四字》之二:“欢塲谁最健,实有 鹿皮翁 。”
词语解释:玉局翁  拼音:yù jú wēng
宋 苏轼 自称。 宋 苏轼 《永和清都观谢道士求诗》:“ 镜湖 勑赐老 江 东,未似西归 玉局翁 。”参见“ 玉局仙 ”。
词语解释:玉局仙  拼音:yù jú xiān
玉局观提举的戏称。 宋 陆游 《口占送岩师还大梅护圣》:“ 放翁 白髮已萧然,黄纸新除 玉局仙 。” 宋 陆游 《真珠园雨中作》诗:“坐诵空濛句,予怀 玉局仙 。” 苏轼 曾任玉局观提举,此借指 苏轼 。
词语解释:世翁  拼音:shì wēng
世交之家的晚辈对长辈男子的称呼。亦用作对长者的敬称。《红楼梦》第十七回:“众清客在旁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
词语解释:吕翁  拼音:lǚ wēng
(1).指八仙之一的 吕洞宾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望仙岩》:“道人腾至巖上,端坐含笑, 俊 望之,如在云霄……后还家,与妻子别,告人云:‘此 吕翁 也。’” 宋 洪迈 《夷坚志补·杜家园道人》:“ 杜 饮罢,戏言:‘此瓶有酒几何,而斟之未竭?公莫是 吕洞宾 先生否?’道人曰:‘君又不曾见 吕翁 ,云云何也?’”
(2).指 周 的开国功臣 吕尚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豫章 《渔父》诗:‘ 范蠡 归来思狡兔, 吕翁 何意兆非熊。’”
词语解释:退翁  拼音:tuì wēng
衰翁;老翁。 清 周亮工 《邗上重晤黄济叔见其近画漫题十绝》之七:“劳君北望盻飞鸿,鳩杖重扶两退翁。”
词语解释:道翁  拼音:dào wēng
年长的道士。 宋 陆游 《杂书幽居事》诗之二:“道翁来不速,一笑倒吾樽。” 宋 陆游 《怀旧》诗之二:“ 青城 之西溪谷深,道翁巢居独鼓琴。”
词语解释:星翁  拼音:xīng wēng
占测星象的人。《宋史·天文志一》:“是亦时势使然,未可以言星翁、日官之术有精觕敬怠之不同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有处士问星翁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受命之符,今新主有天下,抑有嘉祥美瑞以应之乎?’星翁曰:‘固有之。’”
词语解释:年翁  拼音:nián wēng
科举时代称同年的父亲。 明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相府连日宴客,都是那几位年翁?”
词语解释:大翁  拼音:dà wēng
对海船上舵手的尊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长年》:“吾乡称舟人之老者曰长老……《古今诗话》谓 川峡 以篙手为三老,乃推一船之最尊者言之耳。因思海舶中以司柁曰大翁,是亦长老、三老之意。”
词语解释:酒翁  拼音:jiǔ wēng
酿酒的人。《新唐书·段秀实传》:“俄而 晞 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刺酒翁,坏酿器, 秀实 列卒取之,断首置槊上,植市门外。”《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引此事, 胡三省 注:“酒翁,酿酒者也。”
词语解释:太翁  拼音:tài wēng
(1).曾祖父。《南史·齐纪五》:“时年五岁,牀前戏。 高帝 方令左右拔白髮,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 高帝 笑谓左右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髮者乎?’” 清 赵翼 《长孙公桂举一子》诗:“遂向人间作太翁,添丁应策长孙功。”
(2).祖父。 宋 陆游 《戏遣老怀》诗:“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
(3). 清 代亦以称人之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的太翁 纪延寿 同他长兄 纪望唐 革职免罪。”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今人称太翁之讹》
(4). 元 明 时海船上对舵工的称谓。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
词语解释:富翁  拼音:fù wēng
拥有大量财产的老翁。亦泛指广积财产的人。 汉 王充 《论衡·初禀》:“富家之翁,貲累千金,生有富骨,治生积货,至於年老,遂成富翁矣。”《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话説 隋文帝 开皇 初年,有个富翁,姓 李 名 清 ,家住 青州 城里,世代开染房为业。”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八章:“我们假如是富翁,我们就有珠宝给怪物,怪物就不会吃我们了,我和 小林 就不会分开跑了。”
词语解释:乡翁  拼音:xiāng wēng
对同乡老人的敬称。《平山冷燕》第六回:“ 陶进士 説道:‘乡翁不必谦。既係诗文一脉之雅,可请令甥女一见。’”
词语解释:涑水翁  拼音:sù shuǐ wēng
指 宋 司马光 。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忍欲》:“ 刘元城 南迁日,求教於 涑水翁 。”参见“ 涑水 ”。
词语解释:涑水  拼音:sù shuǐ
指 宋 司马光 。 司马光 为 山西省 夏县 涑水乡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涑水 语见《梁溪漫志》。” 清 钮琇 《觚賸·芥葊自怡编序》:“焚膏检较 涑水 《通鑑》。” 沉惟贤 《〈万国演义〉序》:“虽有 涑水 之才,欲网罗散失,以为《泰东西通鑑》,未之或逮也。”
词语解释:感麟翁  拼音:gǎn lín wēng
指 孔子 。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当为 感麟翁 ,善恶分錙銖。”参见“ 感麟 ”。
词语解释:感麟  拼音:gǎn lín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词语解释:浣花翁  拼音:huàn huā wēng
见“ 浣花叟 ”。
词语解释:浣花叟  拼音:huàn huā sǒu
亦称“ 浣花翁 ”。 指 唐 诗人 杜甫 。因 杜 宅位于 浣花溪 畔,故称。 清 方文 《早春别芜阴诸子》诗:“恰似 浣花叟 ,飘零 梓 閬 间。” 清 赵翼 《题陈东浦敦拙堂诗集》诗:“呜呼 浣花翁 ,在 唐 本别调。”
词语解释:富家翁  拼音:fù jiā wēng
富有的人;富翁。《史记·留侯世家》“ 樊噲 諫 沛公 出舍”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本‘ 噲 諫曰:“ 沛公 欲有天下邪?欲将为富家翁邪?”’”《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於是遣 允 泰 诣 宣王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爽 既罢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监国摄政王》:“夫彼辈本以官职为传舍,以国家为利孔,精华已竭,褰裳去之,国亡之后,挟腰橐以走租界,或作赘子妾妇於外国,犹不失为富家翁,为计亦良得。”
词语解释:持斧翁  拼音:chí fǔ wēng
御史的别称。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借问持斧翁,几年 长沙 客?” 仇兆鳌 注引 申涵光 曰:“称御史为持斧翁,亦新。”参见“ 持斧 ”。
词语解释:持斧  拼音:chí fǔ
《汉书·王訢传》:“ 武帝 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羣起,绣衣御史 暴胜之 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唐 沉亚之 《上家官书》:“顾世之持斧之士,安足以摹哉!” 宋 王禹偁 《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绣衣脱后休持斧,珠履抛来免过厅。”
共16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