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首字词组
羹藜羹臛羹汤羹沸羹食羹匙羹饘 
羹墙羹梅羹粥羹饭种羹藿羹藜含糗羹元 
羹饭羹胾羹魁羹藜唅糗羹献羹定羹污朝衣 

词语解释:羹藜  拼音:gēng lí
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羹藜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貽故人耻。”
词语解释:羹墙  拼音:gēng qiáng
《后汉书·李固传》:“昔 尧 殂之后, 舜 仰慕三年,坐则见 尧 於墙,食则覩 尧 於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宋 李纲 《邀说十议·议修德》:“思宗社之危而不忘之於寤寐,念父兄之辱而欲见之於羹墙。” 清 顾炎武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词语解释:羹饭  拼音:gēng fàn
(1).羹汤和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羹饭一时熟,不知飴阿谁?” 唐 韩愈 《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糲亦足饱我飢。”
(2).特指祭奠死者的饭菜。《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叫士兵去安排羹饭。 武松 就灵床前,点起灯烛,铺设酒肴。”
词语解释:羹臛  拼音:gēng huò
菜羹和肉羹。语出《楚辞·招魂》“露鷄臛蠵” 汉 王逸 注;“有菜曰羹,无菜曰臛。”泛指蔬菜或肉类做成的羹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荏蓼》:“研为羹臛,美於麻子远矣。” 宋 陆游 《岁暮》诗:“羹臛芳鲜新弋雁,衣襦轻暖自繅丝。”一说,羹臛之别,在调味品和烹调方法不同,与有菜无菜无关。见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八。
词语解释:羹梅  拼音:gēng méi
调和羹汤的佐料,用以比喻宰辅。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宋 王禹偁 《樱桃》诗:“自笑羹梅忝,谁知社栗神。”
词语解释:羹胾  拼音:gēng zì
(1).肉羹和大块肉。《礼记·内则》:“士不贰羹胾。”《墨子·节用中》:“羹胾不重。” 孙诒让 间诂:“《説文·肉部》云:‘胾,大臠也。’……羹,大羹、鈃羹也。”一说,胾,肉之细切者。《管子·弟子职》:“羹胾中别。” 尹知章 注:“胾,谓肉而细切。”
(2).泛指菜肴。 宋 王安石 《车载板》诗:“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
词语解释:羹汤  拼音:gēng tāng
用肉菜等做成的汤。 唐 王建 《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命余遍尝诸当事羹汤。”
词语解释:羹粥  拼音:gēng zhōu
菜羹和稀饭。 宋 苏轼 《李氏园》诗:“抽钱筭间口,但未搉羹粥。”
词语解释:羹魁  拼音:gēng kuí
汤匙。《说文·匚部》:“匜,似羹魁。” 汉 李尤 有《羹魁铭》。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槃》:“匜似羹魁以挹水於杅。”
词语解释:羹沸  拼音:gēng fèi
喻时局纷扰动乱。《旧唐书·代宗纪》:“自三盗合从,九州羹沸,军士膏於原野,民力殫於转输。”
词语解释:羹饭种  拼音:gēng fàn zhǒng
方言。指儿子。谓其能传种接代,以羹饭奉祀祖宗,故称。 刘半农 《瓦釜集·第十二歌》:“她来仔三年末也勿曾养一个羹饭种。”
词语解释:羹藜唅糗  拼音:gēng lí hán qiǔ
泛指饮食粗劣。《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 李周翰 注:“藜,野菜;唅,食也。”亦作“ 羹藜含糗 ”。 隋 王通 《中说·王道》:“ 越公 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词语解释:羹食  拼音:gēng shí
羹和饭。《礼记·内则》:“羹食,自诸侯以下至於庶人,无等。” 郑玄 注:“羹食,食之主也。” 孔颖达 疏:“食,谓饭也。言羹之与饭,是食之主。”
词语解释:羹藿  拼音:gēng huò
以藿为羹。泛指粗粝的食物。《淮南子·说林训》:“屠者羹藿,为车者步行。”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继先韵》:“问渠林肉与丘糟,奚如饭麦而羹藿。” 明 刘基 《郁离子·羹藿》:“野人羹藿以食之。”
词语解释:羹献  拼音:gēng xiàn
古代祭祀宗庙所用之犬。《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犬曰羹献。” 郑玄 注:“羹献,食人之餘也。” 孔颖达 疏:“‘犬曰羹献’者,人将所食羹餘以与犬,犬得食之肥,肥可以献祭於鬼神,故曰羹献也。”
词语解释:羹匙  拼音:gēng chí
匙子;汤匙。
词语解释:羹藜含糗  拼音:gēng lí hán qiǔ
见“ 羹藜唅糗 ”。
词语解释:羹藜唅糗  拼音:gēng lí hán qiǔ
泛指饮食粗劣。《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羹藜唅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 李周翰 注:“藜,野菜;唅,食也。”亦作“ 羹藜含糗 ”。 隋 王通 《中说·王道》:“ 越公 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词语解释:羹定  拼音:gēng dìng
谓肉已熟。《仪礼·乡饮酒礼》:“羹定,主人速宾。” 郑玄 注:“肉谓之羹。定,犹孰也。”《礼记·礼器》:“羹定,詔於堂。” 孙希旦 集解:“煮肉必沸;既熟,则止火而沸者定,故曰羹定。”
词语解释:羹饘  拼音:gēng zhān
菜羹和粥。饘,粥之稠者。 晋 束晳 《贫家赋》:“煑黄当之草莱,作汪洋之羹饘。”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伏腊粗酒脯,旦夕充羹饘。”
词语解释:羹元  拼音:gēng yuán
不和五味之羹。喻质朴。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然 晋 初之文,羹元尚存,雕几未极。”
词语解释:羹污朝衣  拼音:gēng wū cháo yī
指 汉 刘宽 妻试 宽 性情与气度的故事。《后汉书·刘宽传》:“夫人欲试 宽 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 宽 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