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1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羊肠羊枣羊裙羊公鹤羊脂羊田羊歧羊黔
羊裘羊腔羊碑羊公碑羊脏羊栖羊癫风羊矢枣
羊角羊杜羊肠阪羊鼻公羊耳风羊痫风羊欣白练裙羊马城
羊酪羊求羊角风羊负来羊车过市羊狠狼贪羊枣昌歜羊马垣
羊车羊斟羊傅羊孙羊儿风羊桃羊角灯羊音
羊羔羊酒羊子羊岘羊酒花红羊毛袜羊胃羊头羊祸
羊城羊胛熟羊舌羊沟羊群蚁阵羊毛脂羊落虎口羊真孔草
羊昙羊毛羊陆羊肠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羊毛疔羊脂球羊马墙
羊头羊胃羊说羊灯羊工羊毛帽羊膜羊踏菜园
羊羹羊肆羊左羊白羊栏羊毛出在羊身上羊齿羊质虎皮

词语解释:羊肠  拼音:yáng cháng
(1).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清 陈维崧 《青玉案·移寓积翠阁用艺香词韵》词:“梯空架就羊肠路,领俊鶻,穿烟去。”如:羊肠小道。
(2).山名。《楚辞·大招》:“西薄 羊肠 ,东穷海只。” 洪兴祖 补注:“《战国策》注云: 羊肠 , 赵 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在 太原 晋阳 之西北。”《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岐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3). 羊肠坂 的省称。《史记·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赵 ,断 羊肠 ,拔 閼与 ,约斩 赵 , 赵 分而为二。” 隋 江总 《并州羊肠坂》诗:“三春别帝乡,五月度 羊肠 。”参见“ 羊肠坂 ”。
词语解释:羊肠坂  拼音:yáng cháng bǎn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词语解释:羊裘  拼音:yáng qiú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词语解释:羊角  拼音:yáng jiǎo
(1).羊的角。《尉缭子·兵谈》:“兵如总木,弩如羊角。”
(2).旋风。《庄子·逍遥游》:“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成玄英 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毛泽东 《念奴娇·鸟儿问答》词:“鯤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3).枣的别名。 南朝 梁简文帝 《赋枣》:“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羊角枣长三寸, 密云 所出。”
(4).草名。
(5).食品名。
(6).龙骨水车上的零件。 元 谢应芳 《踏车妇》诗:“车轮鹿鹿羊角转,水波翻翻龙舌卷。”
(7).透明的角质材料。《红楼梦》第五三回:“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綉、或画、或绢、或纸诸灯掛满。”参见“ 羊角灯 ”。
(8).复姓。 战国 时 燕 有 羊角哀 。见《后汉书·申屠刚传》 李贤 注引《烈士传》
词语解释:羊角灯  拼音:yáng jiǎo dēng
用透明角材料做罩的灯。《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饮到月上时分,两隻船上点起五六十盏羊角灯,映着月色湖光,照耀如同白日。”《红楼梦》第七五回:“当下园子正门俱已大开,掛着羊角灯。”
词语解释:羊酪  拼音:yáng lào
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常借指乡土特产的美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 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 陆 曰:‘卿 江 东何以敌此?’ 陆 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 宋 陆游 《读史》诗:“南言蓴菜似羊酪,北説荔枝如石榴。” 清 吴伟业 《新翻子夜歌》:“龙团与羊酪,相逢土风异。”
词语解释:羊车  拼音:yáng chē
(1).古代一种装饰精美的车子。《释名·释车》:“羊车。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隋书·礼仪志五》:“﹝羊车﹞其制如軺车,金宝饰,紫锦幰,朱丝网。驭童二十人,皆两鬟髻,服青衣,取年十四五者为,谓之羊车小史。驾以果下马,其大如羊。”《宋史·舆服志一》则谓“羊车”即古辇车。
(2).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 晋武帝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盬汁洒地,而引帝车。”《南史·后妃传上·潘淑妃》亦载此,则以为 潘淑妃 事。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表示宫怨。 金 王若虚 《宫女围棋图》诗:“尽日羊车不见过,春来雨露向谁多。” 元 萨都剌 《四时宫词》:“夜深怕有羊车到,自起笼灯照雪尘。” 清 朱彝尊 《高阳台》词:“游丝不繫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
(3).小车。《晋书·卫玠传》:“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唐 孙元晏 《咏史》:“ 叔宝 羊车海内稀, 山 家女婿好风姿; 江 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4).佛教喻接受佛法的能力。《法华经·譬喻品》以羊车为小乘,鹿车为中乘,牛车为大乘。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灵机入证,穷象载於初髫;妙諦因心,释羊车於弱冠。”
词语解释:羊羔  拼音:yáng gāo
(1).小羊。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羊羔乳食其母。”
(2).羊胎。《红楼梦》第四九回:“头一样是牛乳蒸羊羔, 贾母 就説:‘这是我们有年纪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吃不得。’”
(3).酒名。 元 宋伯仁 《酒小史》:“ 汾州 乾和酒, 山西 羊羔酒。”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 明 唐寅 《醉扶归·冬景》曲:“懒安排锦帐饮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
词语解释:羊城  拼音:yáng chéng
(1). 广州 的别名。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刘判官之岭外》诗:“海对 羊城 阔,山连 象郡 高。” 陈毅 《广东》诗:“高阁 羊城 接大荒,骋怀极望鬱苍苍。”参见“ 五羊城 ”。
(2). 契丹 设置的进行贸易的处所。《辽史·太祖纪上》:“置羊城于 炭山 之北以通市易。”
词语解释:五羊城  拼音:wǔ yáng chéng
广州 的别名。相传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此,故称。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续南越志》。 唐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诗:“ 五羊城 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餘。”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 吴脩 为 广州 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而来。今州厅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 广 南谓之 五羊城 。” 清 赵天锡 《三元里》诗:“ 五羊城 北 三元里 ,杀贼更番胆愈豪。”亦省作“ 五羊 ”。 唐 郑熊 《番禺杂记》:“ 广州 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 五羊 。” 白炎 《游仙》诗之四:“猎猎天风下 五羊 , 罗浮 归路月昏黄。”一说 战国 时此地属 楚 , 南海 人 高固 任 楚 相,有五羊衔穀穗聚其庭,以为祥瑞,因以为地名。参阅 晋 顾微 《广州记》
词语解释:羊昙  拼音:yáng tán
晋 谢安 之甥。《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为 安 所爱重。 安 薨后,輟乐弥年,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慟哭而去。”后将 羊昙 醉后过 西州 恸哭而去的事用为感旧兴悲之典。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 季子 生前别, 羊曇 醉后悲。” 清 许廷鑅 《重过东园别墅感旧作》诗:“今日 羊曇 头白尽,尚零哀泪过 西州 。”
词语解释:羊头  拼音:yáng tóu
(1).见“ 羊胃羊头 ”。
(2).三棱形的箭镞。《淮南子·修务训》:“ 苗山 之鋋,羊头之销。”参阅《方言》第九。
词语解释:羊胃羊头  拼音:yáng wèi yáng tóu
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燕京杂诗》:“晓闻云雾蔽 长安 ,羊胃羊头天昼寒。”亦省作“ 羊胃 ”、“ 羊头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将相尽 更始 之羊胃,衣冠多南渡之雁民。” 陈世宜 《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虬髯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
词语解释:羊羹  拼音:yáng gēng
(1).以羊肉制作的羹。《战国策·中山策》:“ 中山君 饗都士大夫, 司马子期 在焉。羊羹不遍, 司马子期 怒而走於 楚 。”《南史·毛修之传》:“ 修之 尝为羊羹荐 魏尚书 ,尚书以为絶味。”
(2).用赤小豆粉、琼脂、砂糖等制成的一种糕点。如 天津 栗羊羹。
词语解释:羊枣  拼音:yáng zǎo
亦称“ 羊矢枣 ”。 果名。君迁子之实,长椭圆形,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孟子·尽心下》:“ 曾晳 嗜羊枣,而 曾 子不忍食羊枣。”《尔雅·释木》:“遵,羊枣。” 郭璞 注:“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下·调饮啜》:“ 曾晳 睹羊枣而不得嚥, 曹劌 鄙肉食而偏与谋。”
词语解释:羊腔  拼音:yáng qiāng
指羊的肋肉。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 宋 陆游 《秋日郊居》诗:“两翁儿女旧论姻,酒担羊腔喜色新。”
词语解释:羊杜  拼音:yáng dù
晋 羊祜 、 杜预 二人先后镇 襄阳 ,有政绩,后人因并称之。 宋 曾巩 《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更追 羊 杜 经行乐,况有风骚是謫仙。” 宋 苏轼 《襄阳乐》诗之三:“使君朱斾来翻翻,人道使君似 羊 杜 。”
词语解释:羊求  拼音:yáng qiú
汉 高士 羊仲 、 求仲 的并称。 元 钱惟善 《清逸斋》诗:“ 太白 岂惟凌 鲍 谢 , 元卿 只合友 羊 求 。” 元 吾邱衍 《次韵谢钱翼之》:“吾庐正萧颯,二 仲 得 羊 求 。”
词语解释:羊斟  拼音:yáng zhēn
春秋 时 宋 人。 郑 伐 宋 , 宋 华元 、 乐吕 御之。 羊斟 为 华元 御, 华元 杀羊以飨士而不及 斟 。将战, 斟 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驰入 郑 师, 宋 遂败。见《左传·宣公二年》《史记·宋世家》《郑世家》。 唐 郑薰 《赠巩畴》诗:“淡薄贵无味, 羊斟 惭大羹。” 金 王琢 《同漕使对雪》诗:“跃马共思追兔跡,抱戈谁与置 羊斟 。”
词语解释:羊酒  拼音:yáng jiǔ
羊和酒。亦泛指赏赐或馈赠的物品。《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 卢綰 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汉书·昭帝纪》:“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但遣主簿奉书致羊酒之礼。”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楔子:“ 孙二 ,你与我做生日,你将的羊酒来。”《红楼梦》第九七回:“外面也没有预备羊酒,这是折羊酒的银子。”
词语解释:羊胛熟  拼音:yáng jiǎ shú
《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 骨利干 ,处 瀚海 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用“羊胛熟”形容时间短促。 宋 陈造 《书怀》诗:“百年羊胛熟,万事虎头痴。”
词语解释:羊毛  拼音:yáng máo
羊身上的毛,通常用作纺织原料。
词语解释:羊胃  拼音:yáng wèi
见“ 羊胃羊头 ”。
词语解释:羊胃羊头  拼音:yáng wèi yáng tóu
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燕京杂诗》:“晓闻云雾蔽 长安 ,羊胃羊头天昼寒。”亦省作“ 羊胃 ”、“ 羊头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将相尽 更始 之羊胃,衣冠多南渡之雁民。” 陈世宜 《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虬髯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
词语解释:羊肆  拼音:yáng sì
(1).古代祭祀所用的全羊。《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蒸也。”
(2).售羊的店铺。《左传·襄公三十年》:“ 伯有 死於羊肆。” 杜预 注:“羊肆,市列。”
词语解释:羊裙  拼音:yáng qún
羊欣 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 欣 长隶书。年十二时, 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 欣 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唐 张怀瓘 《书断》卷中:“ 欣 着白绢裙,昼眠, 子敬 乃书其裙及带。 欣 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宋 姜夔 《凄凉犯》词:“漫写 羊 裙,等新雁来时繫着。”
词语解释:羊碑  拼音:yáng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 。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亦称“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 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 堕泪碑 ”。
词语解释:堕泪碑  拼音:duò lèi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词语解释:羊肠阪  拼音:yáng cháng bǎn
见“ 羊肠坂 ”。
词语解释:羊肠坂  拼音:yáng cháng bǎn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词语解释:羊角风  拼音:yáng jiǎo fēng
(1).旋风,龙卷风。参见“ 羊角 ”。
(2).见“ 羊癎风 ”。
词语解释:羊角  拼音:yáng jiǎo
(1).羊的角。《尉缭子·兵谈》:“兵如总木,弩如羊角。”
(2).旋风。《庄子·逍遥游》:“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成玄英 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毛泽东 《念奴娇·鸟儿问答》词:“鯤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3).枣的别名。 南朝 梁简文帝 《赋枣》:“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羊角枣长三寸, 密云 所出。”
(4).草名。
(5).食品名。
(6).龙骨水车上的零件。 元 谢应芳 《踏车妇》诗:“车轮鹿鹿羊角转,水波翻翻龙舌卷。”
(7).透明的角质材料。《红楼梦》第五三回:“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綉、或画、或绢、或纸诸灯掛满。”参见“ 羊角灯 ”。
(8).复姓。 战国 时 燕 有 羊角哀 。见《后汉书·申屠刚传》 李贤 注引《烈士传》
词语解释:羊痫风  拼音:yáng xián fēng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词语解释:羊傅  拼音:yáng fù
即 羊祜 。 晋武帝 时, 羊祜 镇 襄阳 ,有德政。死后追赠太傅。世称 羊傅 。 唐 殷尧藩 《春游》诗:“絶胜 羊傅 襄阳 道,车骑西风拥鼓笳。”
词语解释:羊子  拼音:yáng zǐ
(1).初生的羊。《诗·大雅·生民》“先生如达” 汉 郑玄 笺:“达,羊子也。” 孔颖达 疏:“ 薛综 答 韦昭 曰:羊子初生,达;小名羔,未成羊曰羜,大曰羊。长幼之异名。”
(2).米麦中的小黑甲虫。
词语解释:羊舌  拼音:yáng shé
复姓。 春秋 时 晋 有 羊舌肸 。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词语解释:羊陆  拼音:yáng lù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与 吴 将 陆抗 对峙,二人互无疑忌,使命交通,友好往来,为后人所称许。事见《晋书·羊祜传》。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不佞与执事辈从容 羊 陆 之交,往来 侨 肸 之好。”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吴禄贞》:“ 禄贞 与 斋藤 划 鸭緑江 而守。 斋藤 曾充士官学校教师,与 禄贞 有师弟谊,尊酒往还,不减当年 羊 陆 。”
词语解释:羊说  拼音:yáng shuō
人名。即 屠羊说 。《庄子·让王》:“ 楚昭王 失国, 屠羊説 走而从於 昭王 。 昭王 反国,将赏从者,及 屠羊説 。 屠羊説 曰:‘大王失国, 説 失屠羊;大王反国, 説 亦返屠羊。臣之爵禄已復矣,又何赏之有!’” 陆德明 释文:“ 屠羊説 音悦,或如字。”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羊説 安乎屠肆, 杨朱 吝其一毛。”参见“ 屠羊説 ”。
词语解释:屠羊说  拼音:tú yáng shuō
战国 时 楚国 人,名 说 ,以屠羊为业,故称。《庄子·让王》:“ 楚昭王 失国, 屠羊説 走而从於 昭王 ; 昭王 反国,将赏从者,及 屠羊説 。 屠羊説 曰:‘大王失国, 説 失屠羊,大王反国, 説 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復矣,又何赏之有?’”亦省作“ 屠羊 ”。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笼鸟易为思, 屠羊 无饰让。”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功成牢让,事軼 屠羊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屠羊 自足,述诸陈传。”
词语解释:羊左  拼音:yáng zuǒ
战国 燕 羊角哀 与 左伯桃 的并称。后以指友谊深厚者。《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 李善 注引《烈士传》:“ 羊角哀 、 左伯桃 为死友。闻 楚王 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併衣粮与 角哀 ,入树中死。”
词语解释:羊公鹤  拼音:yáng gōng h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刘遵祖 少为 殷中军 所知,称之於 庾公 。 庾公 甚忻然,便取为佐。既见,坐之独榻上与语, 刘 尔日殊不称。 庾 小失望,遂名之为 羊公 鹤。昔 羊叔子 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后因以“羊公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 唐 寒山 《诗》之一一○:“恰似 羊公 鹤,可怜生懵懂。”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氋氃直似 羊公 鹤,起舞犹嫌翅力微。”
词语解释:羊公碑  拼音:yáng gōng bēi
见“ 羊碑 ”。
词语解释:羊碑  拼音:yáng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 。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亦称“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 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 堕泪碑 ”。
词语解释:堕泪碑  拼音:duò lèi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词语解释:羊鼻公  拼音:yáng bí gōng
唐太宗 对 魏徵 的戏称。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魏徵嗜醋芹》:“有日退朝, 太宗 笑谓侍臣曰:‘此 羊鼻公 ,不知遗何好而能动其情?’侍臣曰:‘ 魏徵 嗜醋芹。’” 宋 杨万里 《读〈贞观政要〉》诗:“酒倾一斗鳶肩客,醋设三杯 羊鼻公 。”
词语解释:羊负来  拼音:yáng fù lái
苍耳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博物志》:‘ 洛中 有人驱羊入 蜀 ,胡枲子著羊毛, 蜀 人种之,曰羊负来。’故今人亦以名枲耳也。”后用以指相随而来的事物。《猗觉寮杂记》引 宋 秦观 诗:“梦魂思汝鸟工往,世故着人羊负来。”
词语解释:羊孙  拼音:yáng sūn
羊胜 与 公孙诡 的并称。 汉 梁孝王 招延四方豪杰, 齐 人 羊胜 、 公孙诡 往归之。 梁孝王 与 胜 诡 谋,阴使人刺杀 爰盎 。 汉景帝 疑 梁王 ,王乃令 胜 诡 皆自杀。事见《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后因以“羊孙”作为策划阴谋者的代称。 唐 李德裕 《清冷池怀古》诗:“ 牛 祸衅将发, 羊 孙 谋始回。”
词语解释:羊岘  拼音:yáng xiàn
见“ 羊碑 ”。
词语解释:羊碑  拼音:yáng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 。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亦称“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 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 堕泪碑 ”。
词语解释:堕泪碑  拼音:duò lèi bēi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词语解释:羊沟  拼音:yáng gōu
(1).流经宫苑的沟渠。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长安御沟》:“ 长安 御沟,谓之杨沟,植高杨於其上也。一曰羊沟,谓羊喜觝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
(2).古代斗鸡之所。《困学纪闻·诸子》《庄子》逸篇:“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原注:“羊沟,斗鸡处。”
词语解释:羊肠坂  拼音:yáng cháng bǎn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词语解释:羊灯  拼音:yáng dēng
用竹丝扎成外糊以纸的羊形灯。民间常在灯节悬挂。 北周 庾信 《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蒋麟昌 《咏七夕》:“一报人间簫鼓喧,羊灯无燄秋空碧。”
词语解释:羊白  拼音:yáng bái
一种因缺乏色素而引起的白斑病。又称羊白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人之赋形,有羊白,有兔缺,有六指。”
词语解释:羊脂  拼音:yáng zhī
羊油。《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万光泰 诗:“羊脂数合米一匊,病父在牀惟噉粥。”
词语解释:羊脏
调侃语。指好胃口
词语解释:羊耳风
羊角风
词语解释:羊车过市
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
词语解释:羊儿风
羊角风
词语解释:羊酒花红
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
词语解释:羊群蚁阵
形容众多而聚集
词语解释: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词语解释:羊工  拼音:yáng gōng
放羊的雇工。
词语解释:羊栏  拼音:yáng lán
羊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养羊法,当以瓦器盛一升盐,悬羊栏中。”
词语解释:羊田  拼音:yáng tián
传说 杨伯雍 种玉的田。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南朝 梁简文帝 《东宫上掘得慈觉寺钟启》:“将 郭 令鄙其开金, 羊 田陋其产玉。”按, 杨伯雍 之“杨”,亦写作“羊”。
词语解释:羊栖  拼音:yáng qī
旧时 仡佬 族的住屋。 宋 朱辅 《溪蛮丛笑》:“ 仡佬 以鬼禁,所居不着地,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以巨木排比,如省民羊栅,杉叶覆屋,名羊栖。”
词语解释:羊痫风  拼音:yáng xián fēng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词语解释:羊狠狼贪  拼音:yáng hěn láng tān
见“ 羊很狼贪 ”。
词语解释:羊很狼贪  拼音:yáng hěn láng tān
喻狠毒贪婪。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很狼贪,以口覆城。”亦作“ 羊狠狼贪 ”。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羊狠狼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
词语解释:羊桃  拼音:yáng táo
即阳桃。东印度一种乔木,在热带广泛栽培
阳桃的果实,由绿色至黄色,通常略有酸味,很多地用于中国烹调中
词语解释:羊毛袜  拼音:yáng máo wà
羊毛织的短袜或长 袜
词语解释:羊毛脂  拼音:yáng máo zhī
由羊毛洗液回收精制而得的膏状体。含高碳脂肪酸酯。形同脂肪,故名。淡棕黄色,半透明,有黏性。用于化妆品、药用软膏等。
词语解释:羊毛疔  拼音:yáng máo dīng
一种急性致死疾病。症状类似伤寒。患者头痛、发冷发热、胸背起红点,红点内有羊毛状物
词语解释:羊毛帽  拼音:yáng máo mào
一种宽边的粗羊毛毡帽
词语解释:羊毛出在羊身上  拼音: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
比喻某处所花费者,仍从某处取回。 明 唐顺之 《公移·牌》:“佃户饥饿,责在本田主身上。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净]:‘好汉从来不喫亏,借花献佛讨便宜。’[小生]:‘羊毛出在羊身上。’” 邹韬奋 《萍踪忆语》九:“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本主义对于失业的救济总是把负担加在一般大众的身上,他们自己还是不拔一毛的。”
词语解释:羊歧  拼音:yáng qí
羊入歧途。比喻事理不易掌握而容易失误。 唐 陆龟蒙 《幽居赋》:“豹管闲窥,羊歧忘返。”参见“ 歧路亡羊 ”。
词语解释: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心都子 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词语解释:羊癫风  拼音:yáng diān fēng
见“ 羊癎风 ”。
词语解释:羊痫风  拼音:yáng xián fēng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词语解释:羊欣白练裙  拼音:yáng xīn bái liàn qún
羊裙。 唐 陆龟蒙 《怀杨台文杨鼎文》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姚锡钧 《怀人》诗:“藕花香满春如酒,著个 羊欣 白练裙。”参见“ 羊裙 ”。
词语解释:羊裙  拼音:yáng qún
羊欣 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 欣 长隶书。年十二时, 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 欣 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唐 张怀瓘 《书断》卷中:“ 欣 着白绢裙,昼眠, 子敬 乃书其裙及带。 欣 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 宋 姜夔 《凄凉犯》词:“漫写 羊 裙,等新雁来时繫着。”
词语解释:羊枣昌歜  拼音:yáng zǎo chāng chù
曾晳 嗜羊枣, 楚文王 嗜昌歜,后以“羊枣昌歜”喻人之癖好。 明 吕坤 《答孙月峰书》:“吾辈若不叛 孔子 ,即博涉此书,为羊枣昌歜,有何不可?”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诗文六艺与博襍记问,昔尝强力好之,近始觉其羊枣昌歜之嗜。”参见“ 昌歜羊枣 ”。
词语解释:昌歜羊枣  拼音:chāng chù yáng zǎo
据传 周文王 嗜昌歜, 春秋 鲁 曾点 嗜羊枣。后以“昌歜羊枣”指人所偏好之物。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詰其所以然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蔡邕 祕弗视人, 葛洪 赞弗容口, 刘子玄 槌提 班马 不遗餘力,而独尊信是书,三子皆鸿生硕彦,目无古今,乃昌歜羊枣,异代同心,何哉?”
词语解释:羊角灯  拼音:yáng jiǎo dēng
用透明角材料做罩的灯。《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饮到月上时分,两隻船上点起五六十盏羊角灯,映着月色湖光,照耀如同白日。”《红楼梦》第七五回:“当下园子正门俱已大开,掛着羊角灯。”
词语解释:羊胃羊头  拼音:yáng wèi yáng tóu
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燕京杂诗》:“晓闻云雾蔽 长安 ,羊胃羊头天昼寒。”亦省作“ 羊胃 ”、“ 羊头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将相尽 更始 之羊胃,衣冠多南渡之雁民。” 陈世宜 《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虬髯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
词语解释:羊落虎口  拼音:yáng luò hǔ kǒu
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 杨 ,被番兵陷在虎口 交牙峪 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词语解释:羊脂球  拼音:yáng zhī qiú
短篇小说。法国莫泊桑作于1880年。普法战争中,普军占领卢昂城后,有九个“上等人”和妓女羊脂球结伴向勒阿弗尔港转移。马车途经多特镇时,一普军军官要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全部旅客都将被扣。羊脂球坚决拒绝,但因奈何不得同车人的软硬兼施,只好就范。事后,同车人却对羊脂球倍加轻蔑。
词语解释:羊膜  拼音:yáng mó
包裹胎儿的膜
词语解释:羊齿  拼音:yáng chǐ
一种植物
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根茎短而粗,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孢子囊群生在叶脉的两侧。也叫绵马
词语解释:羊黔  拼音:yáng qián
见“ 羊坽 ”。
词语解释:羊坽  拼音:yáng líng
亦作“ 羊黔 ”。 古代攻城的一种战具。高积薪土,以攻敌人。《墨子·备高临》:“积土为高,以临吾城,薪土俱上,以为羊黔。”《墨子·杂守》:“薪土俱上,以为羊坽。” 清 黄宗羲 《玄若高公墓志铭》:“羊坽未拙,云梯又排。”
词语解释:羊矢枣  拼音:yáng shǐ zǎo
见“ 羊枣 ”。
词语解释:羊枣  拼音:yáng zǎo
亦称“ 羊矢枣 ”。 果名。君迁子之实,长椭圆形,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孟子·尽心下》:“ 曾晳 嗜羊枣,而 曾 子不忍食羊枣。”《尔雅·释木》:“遵,羊枣。” 郭璞 注:“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下·调饮啜》:“ 曾晳 睹羊枣而不得嚥, 曹劌 鄙肉食而偏与谋。”
词语解释:羊马城  拼音:yáng mǎ chéng
古时为防守御敌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通典·兵五》:“於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谓之羊马城。”亦作“ 羊马垣 ”、“ 羊马墙 ”。《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宋史·刘錡传》:“ 錡 传城筑羊马垣,穴垣为门。”《明史·高名衡传》:“ 周 王 恭枵 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
词语解释:羊马垣  拼音:yáng mǎ yuán
见“ 羊马城 ”。
词语解释:羊马城  拼音:yáng mǎ chéng
古时为防守御敌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通典·兵五》:“於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谓之羊马城。”亦作“ 羊马垣 ”、“ 羊马墙 ”。《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宋史·刘錡传》:“ 錡 传城筑羊马垣,穴垣为门。”《明史·高名衡传》:“ 周 王 恭枵 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
词语解释:羊音  拼音:yáng yīn
在某些疾病中(如在有渗出物的胸膜炎)胸部听诊听到的一种类似羊叫的声音变化
词语解释:羊祸  拼音:yáng huò
亦作“ 羊旤 ”。 古人把羊怪胎等异常现象和羊的疾疫视作灾变的征兆,故称。《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史记 鲁定公 时, 季桓子 穿井得土缶,中得虫若羊,近羊祸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羊上角下蹏,刚而包柔,羊大目而不精明,视气毁故有羊旤。一曰: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亦是也。”《清史稿·灾异志二》:“凡恒懊、草异、羽虫之孽、羊祸,其灾火。”
词语解释:羊真孔草  拼音:yáng zhēn kǒng cǎo
南朝 宋 羊欣 擅长隶书, 孔琳之 擅长草书,皆名重一时,因而并称。真,楷、隶。 唐 张怀瓘 《书断》卷下:“ 袁昂 云:‘ 羊 真 孔 草, 萧 行 范 篆,各一时之妙也。’” 清 李渔 《意中缘·画遇》:“若要古人的,有 羊 真 孔 草, 萧 行 范 篆。”
词语解释:羊马墙  拼音:yáng mǎ qiáng
见“ 羊马城 ”。
词语解释:羊马城  拼音:yáng mǎ chéng
古时为防守御敌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通典·兵五》:“於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谓之羊马城。”亦作“ 羊马垣 ”、“ 羊马墙 ”。《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宋史·刘錡传》:“ 錡 传城筑羊马垣,穴垣为门。”《明史·高名衡传》:“ 周 王 恭枵 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
词语解释:羊踏菜园  拼音:yáng tà cài yuán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园!’”后以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 清 韩廷锡 《山中答孟韩妹书》:“二哥在山中,已是长素,忽寄若干肉至,得无羊踏菜园乎?然不欲虚妹一片至情,为妹一饱食,然后復素。”
词语解释:羊质虎皮  拼音:yáng zhì hǔ pí
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汉 扬雄 《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李轨 注:“羊假虎皮,见豺则战;人假伪名,考实则穷。”《三国演义》第三二回:“ 袁绍 吐血身亡,后人有诗曰:‘空抬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鷄胆事难成。’” 明 王世懋 《艺圃撷馀·论诗》:“小诗欲作 王 韦 ,长篇欲作 老杜 ,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
共11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