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署名 拼音:shǔ míng
在书信、文稿或文件上签上或打印上名字。《三国志·吴志·孙綝传》:“尚书 桓彝 不肯署名, 綝 怒杀之。” 明 高启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 天祐 宰相署名在,寻文再读心茫然。” 鲁迅 《致萧军萧红》:“《樱花》闻已蒙检查老爷通过,署名不能改了。”词语解释:署字 拼音:shǔ zì
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案牘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元史·拜住传》:“ 拜住 为太常礼仪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请署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押字》:“《集古録》有 五代 时帝王将相等署字一卷。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词语解释:署榜 拼音:shǔ bǎng
开列姓名,张榜示人。《新唐书·李逢吉传》:“﹝ 李逢吉 ﹞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詔礼部尚书 王播 署榜。”词语解释:署衔 拼音:shǔ xián
在文书上题署官衔。 宋 陆游 《子遹调官得永平钱监》诗:“署衔汝勿憎铜臭,就养吾方喜饭香。” 李根源 《记云南起义》:“是时所发布告, 蔡松坡 署曰正司令,余署衔曰副司令。”词语解释:署事 拼音:shǔ shì
处理公事或代理职事。《南史·沉庆之传》:“ 庆之 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輒恨眼不识字。” 宋 范仲淹 《邠州建学记》:“明年春,予得请,为 豳城 守。署事之三日,謁夫子庙。”《红楼梦》第一一○回:“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署事,要打要駡,怎么那样锋利?谁敢不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这是补实的价钱;若是署事,还可以便宜些。”词语解释:署置 拼音:shǔ zhì
部署设置。常指选用官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稜 阴扶辅其政,出入二年,署置教令无愆失。”《汉书·佞幸传·淳于长》:“ 莽 侍 曲阳侯 疾,因言:‘ 长 见将军久病,意喜,自以当代辅政,至对衣冠议语署置。’” 颜师古 注:“自谓当辅政,故豫言某人为某官,某人为某事。”《新唐书·选举志下》:“按前代选用,皆州、府察举,至于 齐 隋 ,署置多由请託。”词语解释:署尾 拼音:shǔ wěi
在文件末尾签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其人持券向某曰:‘适与内兄议,率非万金不可,请即署尾。’”词语解释:署纸尾 拼音:shǔ zhǐ wěi
在纸末签名。以签押皆在文末,故有此称。词语解释:署职 拼音:shǔ zhí
署理官职。 唐 贾岛 《送裴校书》诗:“拜官从祕省,署职在藩维。”词语解释:署额 拼音:shǔ é
题字於碑额。《新唐书·李适之传》:“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詔 永王 璘 书,皇太子 瑛 署额。”词语解释:署拜 拼音:shǔ bài
谓授职拜官。《新唐书·逆臣传中·黄巢》:“ 君长 弟 让 率 仙芝 溃党归 巢 ,推 巢 为王,号‘衝天大将军’,署拜官属。”词语解释:署印老爷
代理官员词语解释:署院
代理抚台词语解释:署券
签署券约词语解释:署议 拼音:shǔ yì
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后汉书·袁安传》:“ 宋由 惧,遂不敢復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词语解释:署假名 拼音:shǔ jiǎ míng
使用假名;根据假名鉴定。例如:一本署假名的著作。词语解释:署记 拼音:shǔ jì
记录。《旧唐书·食货志下》:“市牙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词语解释:署理 拼音:shǔ lǐ
本任官出缺,由别人暂时代理或兼摄。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越二年,署理 五河 县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上头一面委人来署理,一面委员来守堤。”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这时候 赵尔巽 已经调京……在这过渡期间是藩台 王人文 在署理。”词语解释:署劵 拼音:shǔ juàn
签署劵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某不过欲抽小数於内兄,於将军錙銖无所望。言定如干数,署劵为信。”词语解释:署笺 拼音:shǔ jiān
署名于章奏。《周书·窦炽传》:“属 隋文帝 初为相国,百官皆劝进。 炽 自以累代受恩,遂不肯署牋。”词语解释:署印 拼音:shǔ yìn
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言官例转反诘》:“首揆怒其异己,遂改命侍郎 杨时乔 署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县里此时缺大尹,却是一个都司断事在那里署印。”词语解释:署摄 拼音:shǔ shè
代理或兼摄。《新唐书·杨绾传》:“如其故闕,使司无署摄,听上佐代领。”《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薛伟 ﹞不觉在任又经三年,大尹陞迁去了。上司知其廉能,即委他署摄县印。”词语解释:署用 拼音:shǔ yòng
谓任用官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上令 兴 负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后汉书·李固传》:“前 孝安皇帝 内任 伯荣 、 樊丰 之属,外委 周广 、 谢惲 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词语解释:署押 拼音:shǔ yā
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唐 窦臮 《述书赋》上:“ 叔齐 鬱然,署押而已。” 窦蒙 注:“ 新蔡王 叔齐 字 子萧 , 煬帝 弟,官至侍中、国子祭酒,见署名书一纸。”词语解释:署缺 拼音:shǔ quē
本官出缺,由他官暂代其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藩臺早就有心给 继之 一个署缺。”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葛寰中 ﹞花了一笔不小的钻营费,钻得一封 振贝子 的八行,盘算回 川 之后,就不署缺,也可得到一桩阔差事。”词语解释:署预 拼音:shǔ yù
即薯蓣。通称山药。词语解释:署任 拼音:shǔ rèn
暂摄原任。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迁两 浙 盐运司使,仍留署任。”词语解释:署府 拼音:shǔ fǔ
泛指官署。《宋书·后废帝纪》:“即今所悬转多,兴用渐广,深惧供奉顿闕,军器輟功,将士飢怨,百官騫禄。署府谢雕丽之器,土木停緹紫之容。”词语解释:署篆 拼音:shǔ zhuàn
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册封琉球》:“在 闽 时,适 福州 缺守, 阮坚之 以司理署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