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罪过罪恶罪魁罪状罪咎罪恶如山罪徒罪瑕
罪罟罪孽罪累罪案罪疾罪当万死罪恶滔天罪狱
罪人罪愆罪谴罪悔罪征罪征罪大恶极罪恶贯盈
罪业罪犯罪身罪戮罪应万死罪恶昭著罪恼罪失
罪戾罪籍罪法罪死罪不容诛罪俳罪刑罪情
罪己罪因罪逆罪放罪例罪律罪党罪款
罪岁罪尤罪系罪诛罪人不帑罪孽深重罪渎罪梯
罪名罪言罪祸罪辱罪主罪度罪殃罪恶的黑手
罪辜罪行罪眚罪苦罪人不孥罪恶昭着罪坐罪慝
罪垢罪孥罪己诏罪责罪不胜诛罪囚罪目罪文

词语解释:罪过  拼音:zuì guò
(1).罪行;过失。《周礼·秋官·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史记·蒙恬列传》:“﹝ 赵高 ﹞日夜毁恶 蒙氏 ,求其罪过,举劾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里是帝輦之下,不比边庭上面,若有罪过,只消解去 临安府 施行。”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你一定两面受责备罢。请你不要认为这是我的罪过。”按, 清 翟灏 《通俗编·政治》云:“罪过字以大小别,不以公私别,后人例以公犯为罪,私居违碍,则兼称罪过。”
(2).责罚;责备。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则有丈夫休媳妇,那里有个大媳妇休小媳妇。倘或衙门中告下来,我倒吃罪过。”《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拙两个薄薄罪过他两句言语,不想女儿性重,顿然悒怏,不喫饭食,数日而死。”
(3).谦词。表示愧不敢当,受之有罪。《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於 魏 ,无功於 赵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孟秉 以甲骑迎 化及 , 化及 战栗不能言,人有来謁之者,但俛首据鞍称罪过。” 胡三省 注:“罪过,今世俗谦谢之辞。”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这真是太罪过了,叫老太太来服侍我。”
(4).幸亏;多谢。 唐 王建 《山中惜花》诗:“忽看花渐稀,罪过酒醒迟。” 宋 杨万里 《听蝉》诗:“罪过渠儂商略秋,从朝至暮不曾休。”《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之上。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来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趲足。”
(5).可怜。
词语解释:罪罟  拼音:zuì gǔ
《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罪罟。”按,罪、罟皆为网,然 郑玄 笺曰:“我诚思归,畏此刑罪罗网我,故不敢归尔。”直以罪为刑罪。后人遂宗其说,释为罪网。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四:“因缘罣罪罟,未许即潜伏。”《明史·田大益传》:“矿税不撤,而羣小犹恣横,閭阎犹朘削,则百工之展布实难,而罪罟之罗织必众。”
词语解释:罪人  拼音:zuì rén
(1).有罪的人。《书·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史记·高祖本纪》:“正月,虏 雍王 弟 章平 。大赦罪人。”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孤身一人,以致险遭不测,你想倘然果遭不测,不但你成了罪人,连我也是个罪人了。”
(2).归罪于人。《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词语解释:罪业  拼音:zuì yè
佛教语。谓身、口、意三业所造之罪。亦泛指应受恶报的罪孽。《法华经·化城喻品》:“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 宋 延寿 《宗镜录》卷七八:“彼地狱中,受苦众生,所有罪业,依本心作,还在心中,不离於心。”《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现形》:“奈何骨肉分离,母子夫妻,俱不相认;不知前生作何罪业,受此恶报。”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她母亲苦待她倒罢了,还要说她前生的罪业深重,非得叫她辛苦,来生就不能超脱。”
词语解释:罪戾  拼音:zuì lì
罪愆。《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国语·晋语四》:“君实不能明训,而弃民主。余,罪戾之人也,又何患焉?” 宋 秦观 《边防策上》:“赦其罪戾,与之更始。”《红楼梦》第一○五回:“如今 政老 且带司员实在将 赦老 家产呈出,也就完事;切不可再有隐匿,自干罪戾。”
词语解释:罪己  拼音:zuì jǐ
引咎自责。《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何 高祖 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
词语解释:罪岁  拼音:zuì suì
归罪于年岁天灾。《孟子·梁惠王上》:“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力耕不罪岁,嘉穀有逢年。”
词语解释:罪名  拼音:zuì míng
罪行;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征所规定的犯罪名称。《汉书·薛宣传》:“ 宣 得郡中吏民罪名,輒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 宋 王禹偁 《出守黄州上史馆相公》诗:“未甘便葬江鱼腹,敢向台阶请罪名。”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就使同到阴间,那 阎罗王 审问起来,自然要分个首从,焉知你的罪名不轻似我?”
词语解释:罪辜  拼音:zuì gū
犹罪咎。《史记·宋微子世家》:“ 殷 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后汉书·仲长统传》:“是使姦人擅无穷之福利,而善士挂不赦之罪辜。” 唐 柳宗元 《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 宗元 幸缘罪辜,得与编人齿於部内。”
词语解释:罪垢  拼音:zuì gòu
佛教语。指罪孽。盖以其如污垢玷人自性。《涅槃经·寿命品》:“其中所有六趣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法苑珠林》卷八九:“我等诸根暗钝,罪垢深重。” 宋 苏轼 《答李昭玘书》:“又念方以罪垢废放,平生不相识,而相向如此。”
词语解释:罪恶  拼音:zuì è
(1).指犯罪的行为。《公羊传·昭公元年》:“以亲者弑,然后其罪恶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訶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宋 苏轼 《赠钱道人》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平生无昧心事,唯任某县令时,曾受贿二千金,寃杀二囚,为大罪恶。”
(2).指坏事,错事。《朱子语类》卷七十:“大凡小人做了罪恶,他心下也自不稳当,此便是包羞之説。”
词语解释:罪孽  拼音:zuì niè
(1).佛教语。指应当受到报应的罪恶。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当不得因缘少,罪孽深,轮廻重,生来若是红颜种,不须更作风流梦。”《老残游记》第九回:“説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灭;不崇奉他的教,就是魔鬼入宫,死了必下地狱等辞,这就是私了。”
(2).苦难。 老舍 《鼓书艺人》:“生活太无情,真是遭不完的罪孽,说不尽的伤心。”
词语解释:罪愆  拼音:zuì qiān
罪过;过失。 唐 顾况 《归阳肖寺》诗:“尽力答明主,犹自招罪愆。”《三国演义》第九一回:“ 孔明 曰:‘此乃我之罪愆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他前生既无孽障,今生也没有罪愆。” 郭沫若 《落叶》:“他只觉得自己的罪孽深重,只想一心一意预备着消灭罪愆,完全泯没了自己的要求。”
词语解释:罪犯  拼音:zuì fàn
(1).罪愆。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少多病,年纔五十,髮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所处又极远恶,忧惶慙悸,死亡无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王招宣 赎免 张士廉 罪犯,将家私给还。”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二折:“兀那小的,你得何罪犯,元帅要杀坏你。”《水浒传》第八十回:“ 高太尉 见了,使人在城上叫道:‘如今朝廷赦你们罪犯,特来招安。’”
(2).犯罪的人。 明 唐顺之 《公移·牌》:“况近来 镇江 拿使雕刻本司关防罪犯,係是 苏 常 之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四:“罪犯们都有一双血手,但在这双血手上时时又带上一双白手套。”
词语解释:罪籍  拼音:zuì jí
罪犯的名册。亦泛指罪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吕吉甫 在北都甚爱 晁之道 , 之道 方以 元符 上书謫官, 吉甫 不敢荐,谓曰:‘君才如此,乃自陷罪籍,可惜也。’”
词语解释:罪因  拼音:zuì yīn
佛教语。谓罪恶的起因。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今佛弟子酣酒嗜肉,不畏罪因,不畏苦果。”
词语解释:罪尤  拼音:zuì yóu
罪过。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婕妤》:“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尤。”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直气麤,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於人。”《水浒传》第八十回:“ 宋江 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
词语解释:罪言  拼音:zuì yán
《新唐书·杜牧传》:“ 刘从諫 守 泽潞 , 何进滔 据 魏博 ,颇骄蹇不循法度。 牧 追咎 长庆 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復失 山东 ,鉅封剧镇,所以繫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 清 郭嵩焘 有《罪言存略》。 康有为 《闻邓铁香鸿月庐安南画界撤还却寄》诗:“ 杜牧 《罪言》犹未得, 贾生 痛哭竟如何!”
词语解释:罪行  拼音:zuì xíng
犯罪的行为。
词语解释:罪孥  拼音:zuì nú
罪犯的家属。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五章五:“他 谭复生 竟敢包庇叛逆,窝藏罪孥,还算是什么朝廷新贵,皇上近臣!”
词语解释:罪魁  拼音:zuì kuí
罪首。 宋 文天祥 《指南录·纪事》:“ 文焕 云:‘丞相何故駡 焕 以乱贼?’予谓:‘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 清 陈天华 《猛回头》:“ 中国 自此一败,遂跌落到这一个地步,岂不是 叶志超 的罪魁吗?”
词语解释:罪累  拼音:zuì lèi
犹罪过。《后汉书·邓骘传》:“终不敢横受爵土,以增罪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 唐 王维 《责躬荐弟表》:“昭洗罪累,免负恶名。”
词语解释:罪谴  拼音:zuì qiǎn
犯罪而受谴;罪责。《后汉书·周举传》:“今詔怒,二尚书已奏其事,吾独表此,必致罪谴。”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迟违及违条件,观察使已下各加罪谴。”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此番回来,不但夫人受气,连我这知情的管家,只怕也难逃罪谴。”
词语解释:罪身  拼音:zuì shēn
罪己。《管子·小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参见“ 罪己 ”。
词语解释:罪己  拼音:zuì jǐ
引咎自责。《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旧唐书·代宗纪》:“朕所以驭朽悬旌,坐而待曙,劳怀罪己之念,延想安人之策。”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何 高祖 惟知杀人,而曾不罪己也。”
词语解释:罪法  拼音:zuì fǎ
罪罚。《后汉书·百官志一》:“决曹主罪法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司理》:“ 汉 公府有决曹掾,主罪法事。”
词语解释:罪逆  拼音:zuì nì
(1).罪恶悖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又盛毁 灌夫 所为横恣,罪逆不道。”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万古纲常众口评跋,畅道是罪逆滔天,何时解脱!”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交搆是非,诬加 翰峰先生 嗣孙以不孝罪逆恶名,又其势之所必至矣。”
(2).旧时人子居丧中自称之词。 宋 苏轼 《与曾子固书》:“伏惟哀怜而幸诺之,岂惟罪逆遗孤之幸,抑先君有知,实宠绥之。”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及以罪逆扶丧归葬,阁下发使吊问,特在诸公之先,而所以顾恤之尤厚。”
(3).犹罪孽。参见“ 罪孽深重 ”。
词语解释:罪孽深重  拼音:zuì niè shēn zhòng
谓罪恶极重。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亦作“ 罪逆深重 ”。 宋 欧阳修 《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词语解释:罪系  拼音:zuì xì
囚犯。《后汉书·应奉传》:“为郡决曹吏,行部四十二县,録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 奉 口説罪繫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
词语解释:罪祸  拼音:zuì huò
罪愆。《荀子·成相》:“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杨倞 注:“祸亦罪也。”
词语解释:罪眚  拼音:zuì shěng
犹罪愆,罪过。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蠲罪眚而弃瑕疵,録劳能而纵逋负。”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懺愆尤,陈罪眚,望天天高鉴,宥我垂证明。” 茅盾 《诗与散文》:“他时时觉得在表妹前他便变成了高尚圣洁些,似乎他的隐秘的罪眚也减轻了压迫了。”
词语解释:罪己诏  拼音:zuì jǐ zhào
帝王引咎自责的诏书。 唐 白居易 《贺雨》诗:“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新唐书·李抱真传》:“天子下罪己詔,并赦羣盗。”
词语解释:罪状  拼音:zuì zhuàng
(1).犯罪的事实。《孔丛子·问军礼》:“先期三日,有司明以敌人罪状,告之史。”《后汉书·陈龟传》:“﹝ 梁冀 ﹞暴虐日甚, 龟 上疏言其罪状,请诛之。”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 宗元 於众党人中,罪状最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同乡京官在会馆议他的罪状。”
(2).宣布他人罪行。《晋书·桓玄传》:“ 玄 大悦,乃留其兄 伟 守 江陵 ,抗表率众,下至 寻阳 ,移檄京邑,罪状 元显 。”《宋史·奸臣传三·秦桧》:“ 河南 诸郡相继陷没,帝始大怪,下詔罪状 兀朮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汝前为 本初 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词语解释:罪案  拼音:zuì àn
罪状;罪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不知 李林甫 、 秦檜 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虽説‘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究竟也要拏着人家的罪案,才有话好説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老作家’的‘老’字,就是一宗罪案。”
词语解释:罪悔  拼音:zuì huǐ
罪过。《诗·大雅·生民》:“ 后稷 肇祀,庶无罪悔。” 郑玄 笺:“无有罪过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家大人曰:‘悔与罪义相近。《笺》云:无有罪过,是以过释悔也。’”《后汉书·皇甫规传》:“﹝臣﹞以为忠臣之义,不敢告劳,故耻以片言自及微効。然比方先事,庶免罪悔。”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张服改太子中舍制》:“夫吏者三岁能率职厉行而无罪悔,是亦宜有赏。”
词语解释:罪戮  拼音:zuì lù
罪诛。《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北史·高聪传》:“及 皓 见罪戮, 聪 以为死之晚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此鄙人之所以冒天下之非笑,忘其身之陷於罪戮,呶呶其言,其不容已者也。”
词语解释:罪死  拼音:zuì sǐ
死罪。《墨子·非攻下》:“罪死无赦,以惮其众。”《史记·蒙恬列传》:“ 毅 不敢阿法,当 高 罪死,除其宦籍。” 唐 沉既济 《枕中记》:“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死,投 驩州 。”
词语解释:罪放  拼音:zuì fàng
因罪流放。《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词语解释:罪诛  拼音:zuì zhū
治罪;以罪处死。《晏子春秋·问上二五》:“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张纯一 校注:“诛罪严厉,庆赏无闻。”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远迹 汉 元以来,骄贵之臣,每受罪诛。”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 蔡 虽怀忠抱诚,要为罪诛。罪诛已显,不得復理。”
词语解释:罪辱  拼音:zuì rǔ
处罚折辱。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近罹罪辱舌虽在,每避嫌谤口已胶。”
词语解释:罪苦  拼音:zuì kǔ
佛教语。犹苦难。谓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唐 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法华经戒》云:若但讚佛乘,众生没在罪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如此,非独虑説者不能救病,亦惧闻者不信,没入罪苦也。”
词语解释:罪责  拼音:zuì zé
(1).罪罚。《魏书·刑罚志》:“弗究悖理之浅深,不详损化之多少……殊乖任寄,深合罪责。”《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日 王招宣 寻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不见,带累得一府的人,没一个不吃罪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自道失了礼度,必遭罪责,趋至庭中,跪倒俯伏地下,不敢仰视。”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兄若恕其罪而取其心,则弟犹得免於罪责。”
(2).罪行的责任。 郭沫若 《论中德文化书》:“酿成大战的原因,科学本身并不能负何等罪责。”
词语解释:罪咎  拼音:zuì jiù
过失;罪愆。《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我惟恶业,受此龙身,供养舍利,冀消罪咎。”《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不得侵邻疆,陷恶逆,以滋罪咎。”
词语解释:罪疾  拼音:zuì jí
(1).灾祸。《书·盘庚中》:“ 高后 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 宋 苏辙 《书论》:“汝罔暨余同心,我先后将降汝罪疾。”
(2).邪恶的罪人。 唐 元稹 《授崔稜尚书户部侍郎制》:“熏剔幽妖,擒灭罪疾。”
词语解释:罪征  拼音:zuì zhǐ
指犯罪的迹象。《汉书·五行志上》:“两观,僭礼之物,天灾之者,若曰,僭礼之臣可以去。已见辠徵,而后告可去,此天意也。”
词语解释:罪应万死  拼音:zuì yīng wàn sǐ
同“ 罪该万死 ”。 《晋书·苻坚载记下》:“弟 冲 不识义方,孤背国恩,臣罪应万死。”
词语解释:罪不容诛  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
谓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汉书·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这廝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廖仲恺 《致各属商会商团电》:“似此逆跡昭著,实属罪不容诛。”
词语解释:罪例  拼音:zuì lì
犯罪的案例。《晋书·刑法志》:“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於律首。”
词语解释:罪人不帑  拼音:zuì rén bù tǎng
见“ 罪人不孥 ”。
词语解释: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朱熹 集注:“孥,妻子也。恶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罪人不孥。若讯实同情者及之,无则善视抚慰之,以开其自新之路。”亦作“ 罪人不帑 ”。《史记·孝文本纪》:“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词语解释:罪主  拼音:zuì zhǔ
主犯。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纠慝绳违,允兹简裁, 源 即罪主。”
词语解释: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朱熹 集注:“孥,妻子也。恶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罪人不孥。若讯实同情者及之,无则善视抚慰之,以开其自新之路。”亦作“ 罪人不帑 ”。《史记·孝文本纪》:“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词语解释:罪不胜诛  拼音:zuì bù shèng zhū
犹言罪不容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鼎甲同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词语解释:罪恶如山  拼音:zuì è rú shān
形容罪恶极多且重,犹如山积。《新唐书·酷吏传上·吉顼》:“ 俊臣 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为 严嵩 父子恃宠贪虐,罪恶如山,引出一个忠臣来。”
词语解释:罪当万死  拼音:zuì dāng wàn sǐ
见“ 罪该万死 ”。
词语解释:罪该万死  拼音:zuì gāi wàn sǐ
本作“罪当万死”。 形容罪恶极大。《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水浒传》第九七回:“ 孙安 纳头便拜道:‘ 孙某 抗拒大兵,罪该万死!’”《孽海花》第二六回:“奴婢们没有进寝宫来重敷衾褥,这是奴婢们的罪该万死。”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六:“有的昨天还是罪该万死的旧军阀,而今天便一跃而成为了功高千古的革命元勋。”
词语解释:罪征  拼音:zuì zhēng
1.指犯罪的迹象。
词语解释:罪恶昭著  拼音:zuì è zhāo zhù
罪恶非常明显。
词语解释:罪俳  拼音:zuì pái
责难嘲弄。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书》:“足下所持 韩生 《毛颖传》来,僕甚奇其书,恐世人非之,今作数百言,知前圣不必罪俳也。”
词语解释:罪律  拼音:zuì lǜ
治罪的律条。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杀死平人怎干休,莫言罪律难轻纵。”
词语解释:罪孽深重  拼音:zuì niè shēn zhòng
谓罪恶极重。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亦作“ 罪逆深重 ”。 宋 欧阳修 《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词语解释:罪度  拼音:zuì dù
佛教语。谓拔脱引渡于罪孽之中。《西游记》第二七回:“自从湼槃罪度,削髮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
词语解释:罪恶昭着  拼音:zuì è zhāo zhe
罪恶非常明显。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词语解释:罪囚  拼音:zuì qiú
罪犯。《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少为亭长,因解罪囚到 芒碭山 ,得逃避罪,断其白蛇,亦何豪强。”《明史·太祖纪一》:“己丑,雷震宫门兽吻,赦罪囚。” 郭沫若 《山中杂记·鸡雏》:“你这仓惶的罪囚!你这恐怖时代的张本人!毕竟也有登上断头台的时候!”
词语解释:罪徒  拼音:zuì tú
服刑的囚犯。《汉书·成帝纪》:“ 三辅 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郊县 长安 、 长陵 及中都官耐罪徒。”《清史稿·食货志一》:“罪徒当遣者,限年屯垦,已事释还。其欲留占业者,听。”
词语解释:罪恶滔天  拼音:zuì è tāo tiān
喻罪恶极大。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 开庆 误国之人,罪恶滔天。”《明史·乔若雯传》:“故辅 魏广微 ,罪恶滔天,致先帝冒 桓 灵 之名,罪不下 忠贤 。”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懺悔得尽!”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罪恶滔天,奇仇不赦。”
词语解释:罪大恶极  拼音:zuì dà è jí
罪恶大到极点。 宋 欧阳修 《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查抄和坤住宅花园清单》:“十八日奉上諭: 和坤 悖逆专擅,罪大恶极,姑免肆市,赐令自尽。” 鲁迅 《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罪大恶极了。” 周恩来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是说,对罪大恶极的、坚决与人民为敌的、死不悔改的分子给以严厉的镇压。”
词语解释:罪恼  拼音:zuì nǎo
罪孽烦恼。
词语解释:罪刑  拼音:zuì xíng
按其罪行应判的刑罚。《后汉书·张酺传》:“以为 竇氏 虽伏厥辜,而罪刑未著。”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把过犯查明,好向穹苍懺罪刑。”
词语解释:罪党  拼音:zuì dǎng
犯罪作恶的同伙。《管子·七臣七主》:“姦臣痛言人情以惊主,开罪党以为讎。”
词语解释:罪渎  拼音:zuì dú
犹诬赖。 沙汀 《呼嚎》:“我没有说你是猪--你罪渎不了我!”
词语解释:罪殃  拼音:zuì yāng
祸殃;罪过。《史记·蒙恬列传》:“及 成王 有病甚殆, 公旦 自揃其爪以沉於 河 ,曰:‘王未有识,是 旦 执事。有罪殃, 旦 受其不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词语解释:罪坐  拼音:zuì zuò
归罪;连坐。《西游记》第二七回:“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駡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许地山 《集外·凶手》:“妇人有事,罪坐夫男。”
词语解释:罪目  拼音:zuì mù
罪名。《后汉书·王吉传》:“凡杀人,皆磔尸车上,随其罪目,宣示属县。” 李贤 注:“目,罪名也。” 前蜀 杜光庭 《马师穆尚书士醮词》:“恐是积生罪目,构此凶衰;往世愆违,成兹滞厄。”
词语解释:罪瑕  拼音:zuì xiá
罪愆。 前蜀 杜光庭 《亲随为大王修九曜醮词》:“伏惟至圣,俯鉴丹襟,赦已往之罪瑕,解将来之厄会。”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荡涤罪瑕,解除寃债。”
词语解释:罪狱  拼音:zuì yù
罪案。《管子·轻重己》:“罪狱勿断,以待期年。”
词语解释:罪恶贯盈  拼音:zuì è guàn yíng
犹言恶贯满盈。语本《书·泰誓上》:“ 商 罪贯盈,天命诛之。”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黜免》:“ 李义府 作相,罪恶贯盈。”《三国演义》第九回:“今 卓 ( 董卓 )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孙中山 《报告陈炯明叛变致本党同志书》:“ 陈烱明 叛党祸国,纵兵殃民,罪恶贯盈,难稽显戮。”
词语解释:罪失  拼音:zuì shī
罪愆和过失。《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尚书令 尹勋 数奏其事,又因陛见陈闻罪失。” 宋 苏舜钦 《投匦疏》:“夫録人罪失,务在浅要,不过数字以见意,数句以成文。”
词语解释:罪情  拼音:zuì qíng
犯罪的情节。昆曲《十五贯·判斩》:“爷爷若能查明这位客官的真实来历,就知道我与他通奸谋杀的罪情是冤枉的了。”
词语解释:罪款  拼音:zuì kuǎn
罪状的条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 乌某人 是叫八个都老爷联名参的,罪款至七十多条,贜款八百多万。”
词语解释:罪梯  拼音:zuì tī
谓导人犯罪的阶梯。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传曰:‘诸侯好利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士贪,士贪则庶人盗。’是开利孔为民罪梯也。” 唐 白居易 《不夺人利策》:“耗羡之财不入於府库,折毫之计不行於朝廷者,虑其利穴开而罪梯构。”
词语解释:罪恶的黑手  拼音:zuì è de hēi shǒu
诗歌。臧克家作。1934年发表。通过建筑工人为帝国主义分子建造一座天主教堂这一题材,反映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并寄希望于工人阶级的觉醒。笔力雄健,音调铿锵,语言精练。
词语解释:罪慝  拼音:zuì tè
罪恶。《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其贪叨罪慝,多见诛废。” 李贤 注:“慝,恶也。”
词语解释:罪文  拼音:zuì wén
科罪的律文。《魏书·刑罚志》:“案律‘卖子有一岁刑;卖五服内亲属,在尊长者死,期亲及妾与子妇流’。唯买者无罪文。”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