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罨画罨靸罨映罨黄罨盂   

词语解释:罨画  拼音:yǎn huà
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暉。”
词语解释:罨靸  拼音:yǎn sǎ
淤积。《朱子语类》卷九五:“譬如沟中水被沙土罨靸壅塞了,故水不流;若能担去沙土罨靸,水便流矣。”
词语解释:罨映  拼音:yǎn yìng
掩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庐新结……余先屡过其旁,翠条罨映,俱不能觉,今从 兰宗 之徒指点得之。”
词语解释:罨黄  拼音:yǎn huáng
指掩盖发酵物,保湿保温,以利霉菌发育,长成黄色孢子。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酒母》:“凡麦麯,大、小麦皆可用。造者将麦连皮,井水淘净,晒乾,时宜盛暑天,磨碎,即以淘麦水和作块,用楮叶包紥,悬风处,或用稻稿罨黄,经四十九日取用。”
词语解释:罨盂  拼音:yǎn yú
我国古代东部少数民族用的一种葬具。《太平广记》卷一九七引《史系》:“ 天监 五年, 丹阳山 南得瓦物,高五尺,围四尺,上鋭下平,盖如合焉。中得劒一,瓷具数十。时人莫识。 沉约 云:‘此 东夷 罨盂也。葬则用之代棺。此制度卑小,则随当时矣。 东夷 死则坐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