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共10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赏罚慎罚重罚以毁为罚陟罚中罚龚行天罚殛罚
百罚连罚受罚从轻处罚训罚髌罚佚罚测罚
天罚笞罚贬罚金罚轶罚鬼罚钦罚宫罚
刑罚犯罚诛罚决罚逸罚偏罚体罚宪罚
举罚谪罚受惩罚负罚邮罚杖罚攻罚极罚
议罚折罚参罚赕罚信赏必罚免除处罚尤罚扑罚
责罚金谷罚赃罚鞭罚五罚干罚殷罚惩罚
酷罚威罚镌罚课罚非罚适罚擿罚恭行天罚
科罚挞罚量罚凶罚膑罚黜罚殿罚显罚
明罚致罚阴罚谴罚严罚三爵之罚毁罚殃罚

词语解释:赏罚  拼音:shǎng fá
亦作“ 赏罸 ”。奖赏和惩罚。《书·康王之诰》:“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后人休。”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赏罸悬於天道,吉凶灼乎鬼神。”《辽史·食货志下》:“﹝ 太祖 ﹞於是抚诸部,明赏罚,不妄征讨。” 郭小川 《长江组歌》:“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有严明的赏罚。”
词语解释:百罚  拼音:bǎi fá
屡次受罚。多指罚酒。 唐 杜甫 《乐游园歌》:“数茎白髮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词语解释:天罚  拼音:tiān fá
(1).上天的诛罚。旧时帝王自谓禀承天意行事,其诛罚不臣常以此为名。《书·多士》:“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毋速天罚,赦图不穀,则所愿也。” 汉 班固 《东都赋》:“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 汤 武 之所以昭王业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豹仙》:“但其生平有二隐事,实伤阴德,致干天罚。”
(2).旧称遇父母之丧。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昔在 江陵 ,重罹天罚。”
词语解释:刑罚  拼音:xíng fá
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史记·吕太后本纪》:“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旧唐书·韦凑传》:“善善者,悬爵赏以劝之也;恶恶者,设刑罚以惩之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我叫不出这刑罚的名目。”
词语解释:举罚
揭发并处罚
词语解释:议罚  拼音:yì fá
谓议定其罪给以处罚。《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宋 朱熹 《学校贡举私议》:“其行义有亏,学术无取,举者亦当议罚。”
词语解释:责罚  拼音:zé fá
(1).责备处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闍烂达罗国》:“故道德著闻者,竭诚敬仰;戒行亏犯者,深加责罚。”《明史·后妃传序》:“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 叶圣陶 《微波》:“那狠毒的打骂,只是罪愆的责罚。”
(2).指责打。《冷眼观》第二七回:“前天有个同乡当弟兄的,因他犯了营规,被大帅责罚了几下。”
词语解释:酷罚  拼音:kù fá
重罚。 清 姚范 《复某公书》:“今云,豫设奔者不禁之文,以解易其夫妇之酷罚,此岂近於事实者耶!”
词语解释:科罚  拼音:kē fá
刑罚;处罚。《后汉书·仇览传》:“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唐 张鷟 《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愜当,罪有科罚。”《花城》1981年第6期:“既然违犯了,总不轻恕,只科罚汝三块钱,就算是格外恩典。”
词语解释:明罚  拼音:míng fá
严明的刑罚或处罚。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是知败军之将,身死家戮,爰自古昔,明罚斯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有隋 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
词语解释:慎罚  拼音:shèn fá
谨慎处理刑罚之事。《书·康诰》:“惟乃丕显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罚。”《后汉书·明帝纪》:“详刑慎罚,明察单辞。”
词语解释:连罚  拼音:lián fá
因部分货物属走私性质而使全部货物遭没收的情况或事例
词语解释:笞罚  拼音:chī fá
拷打责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
词语解释:犯罚  拼音:fàn fá
犯法受罚。《宋书·乐志四》:“不胜釂祀诚,至令犯罚艰。君必欲加诛,乞使知罪諐。”
词语解释:谪罚  拼音:zhé fá
亦作“讁罚”。 惩罚,处罚。《史记·张丞相列传》:“ 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謫罚侵削诸侯。”《后汉书·虞诩传》:“是时长吏、二千石听百姓讁罚者输赎,号为‘义钱’,託为贫人储,而守令因以聚敛。”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 復 谓 翱 曰:‘所写章不谨,某向甚惧謫罚。’ 翱 对以自札,固无错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某立身无玷,居官有绩,然门径向凶方,营建犯凶日,罪当謫罚。”
词语解释:折罚  拼音:shé fá
报应;惩罚。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三折:“我想当初做吏人时,扭曲作直,瞒心昧己,害众成家,往日罪过,今日折罚。” 明 高明 《琵琶记·代尝汤药》:“我甘受折罚,任取尸骸露。”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造物忌才名,数奇示折罚。”《天雨花》第八回:“因此他恐自家造孽,折罚到 秀贞 ,不萌此念了。”
词语解释:金谷罚  拼音:jīn gǔ fá
谓赋诗不能或不成则罚酒三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聂大年警句》:“ 聂大年 诗,三十年来作家絶唱也,有文集若干卷。 袁衷 主事爱其《醉后跌起口占》诗云‘老我不胜 金谷 罚,傍人应笑玉山頽’之句。” 清 周亮工 《王于一遗稿序》:“间友人讌集,即席赋诗, 于一 頽然甘 金谷 罚。”参见“ 金谷酒数 ”。
词语解释:金谷酒数  拼音:jīn gǔ jiǔ shù
晋 石崇 《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以“金谷酒数”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如诗不成,罚依 金谷 酒数。”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即席请教一首,若诗不成,罚以 金谷 酒数。”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莫怪奴家斗胆,就举一个觴政,如诗不成,罚以 金谷 酒数便了。”亦省称“ 金谷 ”。 清 沉起凤 《谐铎·十姨庙》:“随举‘四书’一句,下接古人名。合者免饮;否则罚依 金谷 。”
词语解释:威罚  拼音:wēi fá
刑罚。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公智识閎远,善谭名理,虽庸人之善,终身不忘。为郡先化导,不尚威罚。”
词语解释:挞罚  拼音:tà fá
鞭打处罚。《周礼·地官·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贾公彦 疏:“凡有失礼者,轻者以觵酒罸之,重者以楚挞之,故双言觵挞罸之事。”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诛求与挞罚,无乃不逡巡。”
词语解释:致罚  拼音:zhì fá
(1).施加惩罚。《书·多士》:“厥惟废元命,降致罚。” 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左传·定公四年》:“天诱其衷,致罚於 楚 ,而君又窜之。”《晋书·慕容暐载记》:“史臣曰:……象龚致罚,昭大训於 姚 典。”
(2).过分的惩罚。《管子·君臣下》:“致赏则匱,致罚则虐。” 尹知章 注:“罚而无节则虐。”
词语解释:重罚  拼音:zhòng fá
亦作“ 重罸 ”。 严厉惩罚。《韩非子·奸劫弑臣》:“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六韬·奇兵》:“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罸者,所以进罢怠也。”《汉书·晁错传》:“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
词语解释:受罚  拼音:shòu fá
遭到处罚。《左传·哀公六年》:“有罪受罚,又焉移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如果走了样,少不得工匠们都要受罚。”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即或家中明知我下河洗了澡,只要不是当面被捉,家中可不能用爬搔皮肤方法决定我的应否受罚了。”
词语解释:贬罚  拼音:biǎn fá
贬抑指斥。《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孔子 圣人,为见三纲沦,九法斁,秉那直笔,做一卷书唤做《春秋》,褒奬他善的,贬罚他恶的。”
词语解释:诛罚  拼音:zhū fá
(1).责罚;惩治。《周礼·地官·川衡》:“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舍其守,犯禁者执而诛罚之。”《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
(2).讨伐。《墨子·非儒下》:“圣将为世除害,兴师诛罚。”《后汉书·南匈奴传》:“殊俗百蛮,义无亲疎,服顺者襃赏,畔逆者诛罚,善恶之効, 呼韩 、 郅支 是也。”
词语解释:受惩罚  拼音:shòu chéng fá
受到惩治处罚
词语解释:参罚  拼音:cān fá
见“ 参伐 ”。
弹劾处罚。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抚字枉心劳,催科计未高。自来书下考,参罚岂能逃。”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今日急务,当以收拾人心为本。欲收拾人心,当先宽有司之参罚。”
词语解释:参伐  拼音:cān fá
亦作“ 参罚 ”。 参、伐皆星名。伐星属于参宿。古人谓主斩伐之事。《史记·秦始皇本纪》:“盖得圣人之威, 河 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 政 驱除,距之称 始皇 。” 张守节 正义:“狼、狐主弓矢星。《天官书》云,参、伐主斩艾事。”《汉书·天文志》:“《太初》在参罚。”《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天帝布治房、心,决政参、伐。”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狼、弧动箭鏃,参、伐扬旂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无锡光复志·檄南京文》:“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
词语解释:赃罚  拼音:zāng fá
(1).追赃罚款。 宋 王溥 《唐会要·定赃估》:“仍差御史一人,专知赃赎,不得以赃罚为名,如罪名未定,妄罚其财,亦委观察判官勾当,差定后先,具名闻奏。”《元典章·户部七·仓库》:“近据书吏 王祥 呈总房专一掌管赃罚钞物,数目不为不重。”
(2).指追赃处罚的财物。《明史·职官志一》:“曰金科,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收折。”《清史稿·食货志二》:“凡诸库每岁出纳之数,皆造册送户部察覈,惟赃罚例输之刑部。”
词语解释:镌罚  拼音:juān fá
降职惩罚。《宋史·食货志上四》:“若立之规绳,加以黜陟,所糴至万石者旌擢,其不收糴与扰民及不实者鐫罚,庶几郡县趋事,蓄积岁增。”
词语解释:量罚  拼音:liàng fá
酌情处罚。《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罪人至 京 ,请择清强官虑问,若显负沉屈,则量罚本州官吏。”
词语解释:阴罚  拼音:yīn fá
冥冥之中的惩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即漏显诛,难逋阴罚。”
词语解释:以毁为罚  拼音:yǐ huǐ wéi fá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 以誉为赏 ”。
词语解释:以誉为赏  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 尹知章 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韩非子·有度》:“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词语解释:从轻处罚  拼音:cóng qīng chǔ fá
①刑罚上的从轻处罚,指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内判处最轻的或较轻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从轻处罚,指在处罚标准之内给予最轻的或较轻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词语解释:金罚  拼音:jīn fá
以金赎罪。《周礼·秋官·职金》:“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 郑玄 注:“罚,罚赎也。《书》曰:金作赎刑。” 孙诒让 正义:“古者以铜为兵,金即铜也……古之赎罪者皆用铜, 汉 始改用黄金,但少其斤两,令与铜相敌。”
词语解释:决罚  拼音:jué fá
亦作“决罚”。
(1).指杖刑。用棍棒等拷打罪犯的刑罚。亦指施杖刑。《隋书·刑法志》:“帝於是顾谓领左右都督 田元 曰:‘吾杖重乎?’ 元 曰:‘重!’帝问其状, 元 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楚人三十者,比常杖数百,故多致死。’帝不懌,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云笈七籤》卷八三:“夫吊死问病,至人为杀戮决罚惊魂,大怒大怖,精神飞散。”《宋史·刑法志二》:“医工诈称被毒, 刘 母弟欺隐 王氏 财物及推吏受赃者,并流海岛;餘决罚有差。”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
(2).用棍棒等拷打来惩罚。 宋 王巩 《随手杂录》卷一:“此妇不敬舅姑,好决罚女使,此其报也。”
词语解释:负罚  拼音:fù fá
受处罚。《韩诗外传》卷三:“ 子贡 曰:‘夫奚不若 子产 之治 郑 ?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之罪亡,三年而库无拘人。’”
词语解释:赕罚  拼音:dǎn fá
古代统治者向南方少数民族以赎罪的名义征敛财物。《资治通鉴·宋明帝泰豫元年》:“ 攸之 賧罚羣蛮太甚,又禁 五溪 鱼盐,蛮怨叛。” 胡三省 注引 何承天 《纂文》:“賧,蛮夷赎罪货也。”
词语解释:鞭罚  拼音:biān fá
鞭打惩罚。《魏书·南安王桢传》:“ 鄴城 有 石虎庙 ,人奉祀之。 楨 告 虎 神像云:‘三日不雨,当加鞭罚。’请雨不验,遂鞭像一百。”
词语解释:课罚  拼音:kè fá
处罚。 叶圣陶 《穷愁》:“ 金荣 曰:‘……始则金钱无灵,今乃课罚綦薄,吾儕小人,诚弗测长官何所怀也!’”
词语解释:凶罚  拼音:xiōng fá
祸患与惩罚。《汉书·孔光传》:“若不长惧,有以塞除,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其至可必。”
词语解释:谴罚  拼音:qiǎn fá
谴责惩罚。 晋 傅玄 《鼙舞歌·明君》:“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魏徵 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时,闻过必改少亏於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其不遵约束者,众共谴罚之。”
词语解释:陟罚
提拔与惩罚
词语解释:训罚  拼音:xùn fá
训责惩处。《晋书·石勒载记下》:“自今诸有处法,悉依科令。吾所忿戮,怒发申旨者,若德位已高,不宜训罚,或服勤死事之孤,邂逅罹谴,门下皆各列奏之,吾当思择而行也。”《南史·后妃传上·齐武穆裴皇后》:“性刚严, 竟陵王 子良 妃 袁氏 布衣时有过,后加训罚。”《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三五:“闻知彼国女人及童女类,或是母护父护,兄弟姊妹、姑嫜亲族而相拥护,有过训罚。”
词语解释:轶罚  拼音:yì fá
刑罚太过。
词语解释:逸罚  拼音:yì fá
谓罚而失当。《国语·周语上》:“国之臧,则惟女众;国之不臧,则惟余一人是有逸罚。” 韦昭 注:“逸,过也。罚,犹罪也。”《明史·邓玘传》:“以久戍觖望,恣其下淫掠。大学士 王应熊 以乡里庇之, 玘 益无所惮。其死也,人以为逸罚云。”《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时以 仁杰 未正典刑,谓 辽 主有逸罚云。”
词语解释:邮罚  拼音:yóu fá
谓判人罪过,处罚其身。邮,通“ 尤 ”。《礼记·王制》:“邮罚丽於事。” 郑玄 注:“邮,过也;丽,附也;过人、罚人当各附於其事。” 孔颖达 疏:“邮,过也,谓断人罪过;罚谓责罚其身。”
词语解释:信赏必罚  拼音:xìn shǎng bì fá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严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狐子 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汉书·宣帝纪赞》:“ 孝宣 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 颜师古 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清史稿·穆宗纪一》:“諭统兵大臣实核功罪,信赏必罚。”
词语解释:五罚  拼音:wǔ fá
对罪不当五刑者处以相应的五种赎金,称为五罚。凡不足墨刑者罚百锾;依次鼻,二百锾;剕,五百锾;宫,六百锾;大辟,千锾。《书·吕刑》:“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 孔 传:“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赎罪。”
词语解释:非罚  拼音:fēi fá
不当之罚。《书·盘庚上》:“予敢动用非罚?” 蔡沉 集传:“非罚,非所当罚也。”
词语解释:膑罚
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词语解释:严罚  拼音:yán fá
严厉处罚。《管子·重令》:“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吕氏春秋·上德》:“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词语解释:中罚  拼音:zhōng fá
轻重适中的刑罚。《书·立政》:“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孔颖达 疏:“列用中常之罚,不轻不重。”
词语解释:髌罚  拼音:bìn fá
古代一种剔去膝盖骨的刑罚。《汉书·刑法志》:“髕罚之属五百。” 颜师古 注:“髕罚,去膝头骨。”
词语解释:鬼罚  拼音:guǐ fá
鬼神的惩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操守》:“故纵免王诛,难逃鬼罚。”
词语解释:偏罚  拼音:piān fá
指丧母。 唐 骆宾王 《灵泉颂序》:“幼丁偏罚,早丧慈亲。”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公幼钟偏罚,毁瘠过人。八岁读书,至‘无母何恃’,废书慟哭,殴血数升。”
词语解释:杖罚  拼音:zhàng fá
(1).杖刑。《魏书·常山王遵传》:“ 宣武 詔令检 赵修 狱,以 修 佞幸,因此遂加杖罚,令其致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公慕 唐 李大亮 为人,对上前申明律意,惟务裁减。又奏乞罢三班吏杖罚,请从赎论。”
(2).指施杖刑,拷打。《新唐书·徐有功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云笈七籤》卷一○四:“父见大怒……欲杖罚之。”
词语解释:免除处罚  拼音:miǎn chú chǔ fá
①刑罚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自首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其前提是确认犯罪分子有罪,因此虽不判处刑罚,仍可给予其他处分。我国刑法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免除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词语解释:干罚  拼音:gàn fá
犹罚款。《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施御史 又来催他兑房价,他没银子兑,只得把房子退还 施 家,这二十两押议的银子做了干罚。”
词语解释:适罚  拼音:shì fá
谪罚。《汉书·申屠嘉传》:“ 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
词语解释:黜罚  拼音:chù fá
贬斥;处罚。 唐 柳宗元 《送薛存义之任序》:“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明 方孝孺 《孝友庵记》:“或父子异处,或兄弟殊迁,使其魂魄不相接,形气不相依,与黜罚其亲何异乎?”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乃权臣即以之待言官,以为明行黜罚,则朝廷有拒諫之名,言者遂沽名之愿。”
词语解释:三爵之罚  拼音:sān jué zhī fá
三杯酒的处罚。极言处罚之轻。 清 冯桂芬 《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罪止枷杖,若辈视如三爵之罚,且可代饮,毫不介怀。”
词语解释:龚行天罚  拼音:gōng xíng tiān fá
奉天命而讨罚。语出《书·甘誓》:“予惟恭行天之罚。”《汉书·叙传下》:“皇矣 汉祖 ,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寧乱,克復旧都,在此行也。” 晋 傅玄 《宣皇帝登歌》:“匡定社稷,龚行天罚。经始大业,造创帝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手握牙璋,龚行天罚。”
词语解释:佚罚  拼音:yì fá
谓罚而失当。《书·盘庚上》:“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孔 传:“佚,失也。” 蔡沉 集传:“惟我一人失罚其所当罚也。”《国语·周语上》《盘庚》作“逸罚”。 韦昭 注:“逸,过也。” 宋 陆游 《邵武县兴造记》:“比为政期年,家无弗伸之冤,庭无弗直之讼,善无滥刑,恶无佚罚。”《明史·蒋允仪传》:“时 广寧 已失, 熊廷弼 、 王化贞 俱论死,而兵部尚书 张鹤鸣 如故,纠之者反获谴。 允仪 不平,疏詆其同罪佚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或谓某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
词语解释:钦罚  拼音:qīn fá
兴师讨罪。《书·立政》:“帝钦罚之。” 孙星衍 疏:“钦,与‘廞’通。《释詁》云:‘兴也’……言天兴罚 紂 罪。”
词语解释:体罚  拼音:tǐ fá
对少年儿童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手段,如罚站、罚跪、鞭打等。 周立波 《张满贞》:“ 龙妈 的四岁的孙子失手打烂了一只玻璃杯。 翁妈子 执行了不轻不重的体罚以后,还在骂人。”
词语解释:攻罚  拼音:gōng fá
攻击惩治。《墨子·天志下》:“是以差论蚤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罚无罪之国。”
词语解释:尤罚  拼音:yóu fá
责罚,处罚。《孔子家语·刑政》:“古之听讼,尤罚丽於事,不以其心。”
词语解释:殷罚  拼音:yīn fá
殷 代的刑罪。《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 殷 罚有伦。” 孔 传:“及此 殷 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
词语解释:擿罚  拼音:tī fá
责罚。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荆元 ﹞召不率教者前,责之曰:‘某年月日,以某事应擿罚。’虽甚顽梗,若挞於市无所容,退而相戒莫敢犯。”
词语解释:殿罚  拼音:diàn fá
即殿举。《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参见“ 殿举 ”。
词语解释:殿举  拼音:diàn jǔ
科举考试中,因文理纰缪或犯规、舞弊等,罚停考若干科,称“殿举”。《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殿举之数,朱书于试卷,送中书门下。”
词语解释:毁罚  拼音:huǐ fá
谴责惩罚。《墨子·尚同中》:“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韩非子·难三》:“不以姦闻,是异於上而下比周於姦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
词语解释:殛罚  拼音:jí fá
惩罚。《后汉书·朱浮传》:“ 唐尧 大圣,兆人获所,尚优游四凶之狱,厌服海内之心,使天下咸知,然后殛罚。”
词语解释:测罚  拼音:cè fá
测刑。《隋书·刑法志》:“凡繫狱者,不即答款,应加测罚,不得以人士为隔。”
词语解释:宫罚  拼音:gōng fá
即宫刑。《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
词语解释:宪罚  拼音:xiàn fá
《周礼》所载违犯市场禁令的最轻处罚。即将其犯禁罪状悬于市门公布之。《周礼·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 郑玄 注:“宪罚,播其肆也。” 贾公彦 疏:“宪,是以文书表示於肆,若布宪之类也。” 林尹 注:“宪,表悬也。谓书其犯禁之罪状,悬於肆门公布之以为罚也。”
词语解释:极罚  拼音:jí fá
重罚。《逸周书·命训》:“极罚则民多诈,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 高祖 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词语解释:扑罚  拼音:pū fá
笞刑。《后汉书·左雄传》:“‘ 孝明皇帝 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復捶扑者。”
谓以鞭扑来惩罚。 周 代市刑之重者。《周礼·地官·司市》:“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 郑玄 注:“扑,挞也。”
词语解释:惩罚  拼音:chéng fá
处罚。《魏书·西域传·于阗》:“其刑法,杀人者死,餘罪各随轻重惩罚。” 杨朔 《渔笛》:“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也踏上幸福的道路。” 艾芜 《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一)》:“这是用经济上的惩罚,来补充政治上的虐待。”
词语解释:恭行天罚  拼音:gōng xíng tiān fá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语本《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执之者无罪,杀之者无禁,暴明其恶,恭行天罚,宜也。”
词语解释:显罚  拼音:xiǎn fá
公开处分。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明赏有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
词语解释:殃罚  拼音:yāng fá
犹惩罚。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每见此曹欺誑天下,以规势利者,迟速皆受殃罚。”
共10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