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首字词组
罚觥罚酒罚弗及嗣罚恶罚则罚铜罚约 
罚爵罚金罚球罚殛罚典罚誓罚赎 
罚筹罚神罚极罚款罚一劝百罚首罚科 
罚罪罚俸罚抶罚直罚点球罚规  
罚作罚锾罚愿罚布罚不当罪罚蔽  

词语解释:罚觥  拼音:fá gōng
犹罚爵。 宋 梅尧臣 《饮韩仲文家》诗:“醉舌强且迟,罚觥奚屡酌。”
词语解释:罚爵  拼音:fá jué
(1).古代罚酒的酒器。《诗·小雅·桑扈》“兕觥其觩” 汉 郑玄 笺:“兕觥,罚爵也。古之王者与群臣燕饮,上下无失礼者。其罚爵,徒觩然陈设而已。”《新唐书·崔咸传》:“﹝ 咸 ﹞举酒让 度 曰:‘丞相乃许所由官囁嚅耳语,愿上罚爵。’”
(2).指行酒令中的罚酒。《旧唐书·史弘肇传》:“三司使 王章 於其第张酒乐……酒酣,为手势令, 弘肇 不熟其事,而 阎晋卿 坐次 弘肇 ,屡教之。 苏逢吉 戏 弘肇 曰:‘近坐有姓 阎 人,何忧罚爵!’”
词语解释:罚筹  拼音:fá chóu
罚酒计数的筹牌。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衡阳 放酒,熊咆虎嗥,不存令章,罚筹蝟毛。”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罚筹多似 昆阳 矢,酒令严於 细柳 营。”
词语解释:罚罪  拼音:fá zuì
讨伐或惩处有罪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土,奉辞罚罪。”《管子·版法》:“罚罪宥过以惩之,杀戮犯禁以振之。” 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罚罪之奏,日闻于蚤朝。”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果能赏功罚罪,则此贼何足办?”
词语解释:罚作  拼音:fá zuò
汉 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云中 守 魏尚 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收教罢民” 汉 郑玄 注:“凡害人者,不使冠饰,任之以事,若今时罚作矣。”按,男为戍罚作,女为复作,皆一岁。见《汉旧仪》
词语解释:罚酒  拼音:fá jiǔ
多人饮酒时,行酒令败者被罚以饮酒
词语解释:罚金  拼音:fá jīn
古制纳金赎罪,是为罚金。后亦泛指罚款。《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廷尉奏当,一人犯蹕,当罚金。”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乙令,‘蹕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国语·齐语》“小罪讁以金分” 三国 吴 韦昭 注:“小罪不入於五刑者,以金赎。有分两之差,今之罚金是也。”《隋书·刑法志》:“将吏已上及女人应有罚者,以罚金代之。” 宋 苏轼 《策别一》:“至於罚金,盖无几矣。”
词语解释:罚神  拼音:fá shén
传说中主管刑罚之神。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虢公 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鉞,立在西阿……觉,召 史嚚 占之。 嚚 曰:‘如君之言,则 蓐收 也,天之罚神也。’”按,《国语·晋语二》作“刑神”。
词语解释:罚俸  拼音:fá fèng
旧时官吏因过误而停发薪俸若干时日的一种处分。《旧唐书·张荐传》:“﹝ 逢吉 ﹞罢相, 裴度 发其事, 逢吉 坐罚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减场解元》:“御製文字,考订不差, 洪模 妄肆詆毁,本当重治,姑罚俸三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失察在先,正办在后,顶多不过一个罚俸的处分罢了。”
词语解释:罚锾  拼音:fá huán
罚金。古代赎罪,用锾计算,故名。《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鍰。” 孔 传:“六两曰鍰。”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诗:“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鍰。” 清 顾炎武 《钱法论》:“ 隆虑公主 以钱千万为子赎死,是罚鍰之入以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你就认个庸医杀人,也不过是个‘杖罪’,好像还有‘罚鍰赎罪’的例,化几两银子就是了。”
词语解释:罚弗及嗣
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词语解释:罚球  拼音:fá qiú
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一方队员犯规时,由对方队员执行射门、投篮等处罚。
词语解释:罚极  拼音:fá jí
见“ 罚殛 ”。
词语解释:罚殛  拼音:fá jí
亦作“ 罚极 ”。 诛戮。《书·多方》:“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 陆德明 释文:“殛,本又作极。”《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 汉 郑玄 笺:“届,极也。天所以罚极 紂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如其寸衷有昧,徇人贿託,废弃真才,神灵有知,允当罚殛。”
词语解释:罚抶  拼音:fá chì
鞭刑。《新唐书·高适传》:“官吏惧谴,责及隣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
词语解释:罚愿  拼音:fá yuàn
亦作“ 罚愿 ”。 犹发愿。《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 文贵 对天来罚愿,对天罚愿与妻身。”《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出山罚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
词语解释:罚恶  拼音:fá è
惩治恶人。《后汉书·百官志五》:“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何休 《〈公羊传〉序》“志在《春秋》” 唐 徐彦 疏:“《春秋》者,赏善罚恶之书。见善能赏,见恶能罚。”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民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词语解释:罚殛  拼音:fá jí
亦作“ 罚极 ”。 诛戮。《书·多方》:“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 陆德明 释文:“殛,本又作极。”《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 汉 郑玄 笺:“届,极也。天所以罚极 紂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如其寸衷有昧,徇人贿託,废弃真才,神灵有知,允当罚殛。”
词语解释:罚款  拼音:fá kuǎn
(1).司法或行政机关强制违法或违反规定者缴纳一定数量的钱,作为处罚。如:违章罚款。
(2).指被罚者缴纳的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请大老爷下来,也叫他拉一拉辫子,我代他出了罚款。”
(3).订合同的一方处罚违反合同的一方以一定数量的钱。如:逾期罚款。
词语解释:罚直  拼音:fá zhí
犹罚款。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法令》:“内外百司吏属有公罪之轻者,皆罚直入官。每一直即二百文足,如赎铜之例。”
词语解释:罚布  拼音:fá bù
古代集市犯令者罚纳的钱款。《周礼·地官·廛人》:“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罚布、廛布而入於泉。” 郑玄 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也。” 贾公彦 疏:“谓司市有教令,其人犯之,使出泉。”按,泉、布皆古时钱币名。 唐 柳宗元 《井铭》:“凡用罚布六千三百。”
词语解释:罚则  拼音:fá zé
处罚的规定
词语解释:罚典  拼音:fá diǎn
据以治罪的法典。 南朝 齐 萧子良 《密启武帝文》:“若罚典惟加贱下,辟书必蠲世族,惧非先王立礼之本。”
词语解释:罚一劝百  拼音:fá yī quàn bǎi
处罚一人而劝戒众人。 唐 韩愈 《谁氏子》诗:“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词语解释:罚点球  拼音:fá diǎn qiú
足球比赛中由于守方在球门区内犯规,由攻方在距球门中点12码处罚球,除攻方罚球队员和守方守门员外,其他队员都必须退出球门区
词语解释:罚不当罪  拼音:fá bù dāng zuì
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词语解释:罚铜  拼音:fá tóng
纳铜赎罪。 宋 司马光 《留韩吕札子》:“其人身为臺官,坐言事罚铜。”《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九年》:“帝以详定官 陈绎 等取第一甲不精,并罚铜。”
词语解释:罚誓  拼音:fá shì
犹发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罚誓道:‘若负了大娘此情,死后不得棺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私下摆个酒盒,要 满官人 对天罚誓。”
词语解释:罚首  拼音:fá shǒu
犹罪魁。《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晋书·庾纯传》:“是为 公旦 立法,还自越之; 鲁侯 为子,即为罚首也。”
词语解释:罚规  拼音:fá guī
处罚的规章。 茅盾 《子夜》十七:“ 曼丽 自己破坏了约法,我们公拟出一个罚规来!” 王鲁彦 《厦门印象》:“他使我否认了‘口含石头半点钟’的罚规的效力。”
词语解释:罚蔽  拼音:fá bì
罚罪断狱。《书·康诰》:“汝陈时臬事,罚蔽 殷 彝。” 孔 传:“其刑罚断狱,用 殷 家常法。” 孙星衍 疏:“蔽者, 郑 注《周礼》云:断也。”
词语解释:罚约  拼音:fá yuē
输者受罚的约定。《镜花缘》第六回:“﹝小仙﹞未去奏明上帝,以致数百年前同 嫦娥 所定那个罚约,竟自输了。”《红楼梦》第七五回:“必须立了罚约,赌个利物。”
词语解释:罚赎  拼音:fá shú
谓罚金赎罪。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罚赎科适,微细并行,不可胜载。” 汉 王充 《论衡·幸偶》:“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
词语解释:罚科  拼音:fá kē
科举时代对犯规者停止其考试的一种处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顺天解元》:“ 万历 三十八年庚子,第一名 赵维寰 , 浙江 平湖 人,以文章被参。礼部覆试,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