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罔极 拼音:wǎng jí
(1).无穷尽。《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郑玄 笺:“人相视无有极时,终必与女相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泽罔极。”《汉书·董仲舒传》:“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 颜师古 注:“罔亦无也。极,尽也。”《晋书·成公绥传》:“何滋育之罔极兮,伟造化之至神。”
(2).《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朱熹 集传:“言父母之恩,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后因以“罔极”指父母恩德无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极。”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序》:“《罢宴》,思罔极也。”
(3).指人子对于父母的无穷哀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陛下圣恩齐於哲王,罔极过於 曾 閔 。”《北史·周纪下·武帝》:“衰麻之节,苫庐之礼,率遵前典,以申罔极。”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赠国子博士鞠君墓碣铭》:“岂惜一言,不慰罔极之心乎?”
(4).不正。《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郑玄 笺:“罔,无。极,中。无中,所行不得中正。”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遭世罔极兮,乃殞厥身。”
(5).《诗·小雅·青蝇》:“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谗人之言不止,则二人不和。后因以“罔极”指谗言或谗人。《后汉书·李杜传赞》:“道亡时晦,终离罔极。”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罔极泰甚,古今同途。”词语解释:罔象 拼音:wǎng xiàng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词语解释:罔知
不知词语解释:罔措 拼音:wǎng cuò
喻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景德传灯录·自满禅师》:“情知汝罔措,僧欲进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子瞻 尝问一后进‘近读何书’,其人答‘读某书’。 子瞻 輒问曰:‘其中有某好亭子?’其人愕然罔措,不知 子瞻 所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词语解释:罔两 拼音:wǎng liǎng
亦作“ 罔閬 ”。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杜预 注:“罔两,水神。”《史记·孔子世家》:“ 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 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2).喻凶恶的坏人。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 刘半农 《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
(3).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郭象 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4).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汉 司马相如 《哀二世赋》:“精罔閬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王逸 注:“罔两,无所据依貌。”词语解释:罔念 拼音:wǎng niàn
谓不思为善。《书·多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孔 传:“惟圣人无念於善则为狂人,惟狂人能念於善则为圣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搆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词语解释:罔上 拼音:wǎng shàng
欺骗君上。《后汉书·杨震传》:“帝发怒,遂收考詔狱,结以罔上不道。”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以妖为瑞,是罔上也。”《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云长 问 玄德 曰:‘ 操 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词语解释:罔像 拼音:wǎng xiàng
见“ 罔象 ”。
词语解释:罔象 拼音:wǎng xiàng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词语解释:罔利 拼音:wǎng lì
犹渔利。语本《孟子·公孙丑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明史·文苑传二·李梦阳》:“ 寿寧侯 张鹤龄 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 清 林则徐 《会奉请将高廉道暂驻澳门查办夷务片》:“至西洋夷人,虽称恭顺,而不耕不织,专恃懋迁罔利之谋,变幻百出。”词语解释:罔罟 拼音:wǎng gǔ
指渔猎的网具。《易·繫辞下》:“﹝ 包牺氏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中於机辟,死於罔罟。”《荀子·王制》:“黿、鼉、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 宋 苏轼 《上皇帝书》:“操罔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词语解释:罔恤
无忧无虑词语解释:罔顾
不顾词语解释:罔人 拼音:wǎng rén
(1).欺骗他人。 明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实,若 管 、 商 、 苏 、 张 之属者,至不可名数。”
(2).欺诈之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认定孩提之童一片天良,不肯去作罔人。”词语解释:罔民 拼音:wǎng mín
欺骗陷害百姓。《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赵岐 注:“是由张罗罔以罔民者也。”《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明 刘基 《玉兔泉铭序》:“夫 檜 之罔民设诈,岂下於 高莽 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钱法之变》:“然今日行之,不免更为罔民之事。”一说,犹无民。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一》“是罔民也”:“此罔字当训为无……是罔民也,犹言是无民也。”词语解释:罔然 拼音:wǎng rán
(1).同“ 惘然 ”。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后汉书·黄宪传》:“同郡 戴良 ,才高倨傲,而见 宪 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劝德畏戒,喜惧交争,罔然若酲,朝疲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也。” 薛综 注:“罔然,犹惘惘然也。”
(2).犹茫然。恍惚不解貌。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自谓知官事,晓簿书。问之曰:‘晓知其事,当能究达其义,通见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宋 王安石 《进〈说文〉札子》:“若矇视天,终以罔然。”
(3).窘急惶遽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 秦王 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罔然,亦惶遽之皃也。”
(4).犹涣然。《传习录》卷中引 明 陆原静 语:“尝试於心,喜怒忧惧之感发也,虽动气之极,而吾心良知一觉,即罔然消阻。”参见“ 涣然 ”。
词语解释:涣然 拼音:huàn rán
(1).离散貌。《荀子·议兵》:“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汉书·刑法志》:“事小敌脃,则媮可用也;事鉅敌坚,则涣然离矣。” 颜师古 注:“涣然,散貌。”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霸世之民,犹以水摶沙,其合也,若不可开,犹水之冰。然一旦消释,则涣然离矣。”
(2).形容疑虑、积郁等消除。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飘沦八年,颠白成翁。幽蛰忽发,涣然启蒙。”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一日涣然有省,自是磊磊落落,轩豁呈露,无秋毫凝滞。”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吾之初疑,于兹涣然。”
(3).形容病痛霍然痊愈。 宋 王禹偁 《谕交趾文》:“筋骸血脉,涣然小康。”
(4).有文采貌。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顺天应人,涣然成章。”
(5).汗出貌。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6).更新貌。《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愿陛下少垂省览,涣然改往事之过谬,勃然兴来事之渊塞。” 唐 陆贽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德音涣然,与之更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於是辅佐新君,涣然与海内更始。”词语解释:罔阙 拼音:wǎng quē
无缺。 明 刘基 《上陵》诗:“礼起由情,将情繄物,溥斯索矣,庶其罔闕。”词语解释:罔觉 拼音:wǎng jué
无知。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最古之民,冥然罔觉,偏隅为固,八风不通。” 孙中山 《驳“保皇报”》:“书中所载,语无伦次,义相矛盾,可知作者于论理学一无所知,於政治学更懵然罔觉。”词语解释:罔罔 拼音:wǎng wǎng
(1).犹惘惘,惶惶。心神不定貌。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临纸罔罔,不知復所言。”《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夏,四月,淑仪 殷氏 卒。追拜贵妃,諡曰 宣 。上痛悼不已,精神为之罔罔,颇废政事。” 胡三省 注:“罔罔,失志也,若有若无也。”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罔罔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2).衣服破敝貌。 明 宋濂 《寓言》之五:“自若居 雍丘 ,出则操舟。入则舍舟,其衣罔罔尔,其食扈扈尔, 宋 人之寠者未有过於若也。”词语解释:罔已 拼音:wǎng yǐ
犹不尽。 晋 左思 《蜀都赋》:“若乃卓犖奇譎,倜儻罔已。”词语解释:罔替 拼音:wǎng tì
不更替;不废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康熙 间, 福建 提督 施琅 平定 臺湾 ,功第一。詔封 琅 靖海侯,世袭罔替。”《清史稿·穆宗纪一》:“﹝ 僧格林沁 ﹞得旨嘉奬,仍以亲王世袭罔替。”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专其业者,乃效其职,因人宝藏之,世世继续,承袭而罔替。”词语解释:罔道 拼音:wǎng dào
虚妄的说教。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词语解释:罔恤民隐
不管百姓的隐忧词语解释:罔置
泛指捕猎的网具词语解释:罔瞻冠服
比喻没有见过汉人词语解释:罔己
受人欺骗陷害词语解释:罔罗
渔猎所用的网。同罗网词语解释:罔褒 拼音:wǎng bāo
无根据地称扬。《史记·匈奴列传论》:“ 孔氏 著《春秋》, 隐 桓 之閒则章,至 定 哀 之际则微,为其切当世之文而罔褒,忌讳之辞也。” 司马贞 索隐:“罔者,无也。谓其无实而褒之是也,忌讳当代故也。”词语解释:罔罝 拼音:wǎng jū
泛指捕猎的网具。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逐驱歼罔罝,掩捕麑鷇。”词语解释:罔阆 拼音:wǎng láng
见“ 罔两 ”。
词语解释:罔两 拼音:wǎng liǎng
亦作“ 罔閬 ”。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杜预 注:“罔两,水神。”《史记·孔子世家》:“ 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 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2).喻凶恶的坏人。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 刘半农 《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
(3).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郭象 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4).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汉 司马相如 《哀二世赋》:“精罔閬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王逸 注:“罔两,无所据依貌。”词语解释:罔莫 拼音:wǎng mò
无不。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进可以为国,退可以保己,是以圣贤罔莫孜孜以勤之,夙夜以勉之。”词语解释:罔贪 拼音:wǎng tān
奸诈贪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一时罔贪之辈,不顾好歹,皆来为其所用。”词语解释:罔费 拼音:wǎng fèi
犹枉费。《红楼梦》第四二回:“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词语解释:罔辟 拼音:wǎng pì
欺骗君主。辟,国君。《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臣私禄罔辟,厥妖鼠巢。”词语解释:罔车 拼音:wǎng chē
指二十八宿中的毕星。《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弯威弧之拔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刘良 注:“罔车,毕星也。”词语解释:罔效 拼音:wǎng xiào
(1).不能报效。 唐 牛丛 《报坦绰书》:“赐 孔子 之诗书,颁 周公 之礼乐,数年之后,蔼有华风……岂期后嗣,罔效忠诚。”
(2).没有效果。《清史稿·食货志五》:“商贩患得大钱,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张文告,屡禁罔效。”词语解释:罔惑 拼音:wǎng huò
(1).不惑。《后汉书·独行传赞》:“乘方不忒,临义罔惑。”
(2).欺枉蛊惑。《旧唐书·崔胤传》:“日在禁闈,罔惑朕躬。”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四:“专挟邪説,罔惑上听。”词语解释:罔屈 拼音:wǎng qū
犹枉屈。《红楼梦》第七八回:“既怀幽沉於不尽,復含罔屈於无穷。”词语解释:罔伏 拼音:wǎng fú
谓无所藏匿。语出《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 孔 传:“善言无所伏,言必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后 汉 羣贤,嘉言罔伏。”词语解释:罔冒 拼音:wǎng mào
欺骗冒充。《隋书·苏威传》:“復言 威 以曲道任其从父弟 彻 肃 等罔冒为官。”《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闽 主曰:‘朕知之久矣。今以委卿,择贤而授,不肖及罔冒者勿拒,第令纳赂,籍而献之。’” 胡三省 注:“罔冒,谓欺罔伪冒而求官者。以事理之所无而欺上,谓之罔;假他人之所有以饰伪,谓之冒。” 宋 王禹偁 《搜访唐末已来忠臣子孙诏》:“人或罔冒,国有刑章,凡在守臣,副台深旨。”词语解释:罔养 拼音:wǎng yǎng
犹依违。《后汉书·马严传》:“旧丞相、御史亲临职事,唯 丙吉 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於是宰府习为常俗,更共罔养,以崇虚名。” 李贤 注:“罔养,犹依违也。”词语解释:罔渎 拼音:wǎng dú
欺枉轻慢。《明史·鞑靼传》:“明年夏, 万达 復言:‘敌自冬涉春屡求贡,词恭,似宜许。’不听,责 万达 罔瀆。”词语解释:罔浪 拼音:wǎng làng
1.见"罔?"。词语解释:罔泱 拼音:wǎng yāng
指荒远处。 清 王夫之 《章灵赋》:“梦宵征之轻驰兮,畏失轡于罔泱。”词语解释:罔知所措 拼音:wǎng zhī suǒ cuò
不知该怎么办。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了,吓得目睁口呆,罔知所措。”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臣等闻命震惊,罔知所措。”词语解释:罔生 拼音:wǎng shēng
犹苟活。 清 陈确 《死节论》:“死合於义之为节,不然,则罔死耳,非节也,人不可罔生,亦不可罔死。”词语解释:罔法 拼音:wǎng fǎ
不法;违法。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及其叔世,罔法翫文。” 许地山 《凶手》:“他是个有恒业的人,绝不敢做罔法的事。”词语解释:罔死 拼音:wǎng sǐ
谓白白地死。 清 陈确 《死节论》:“死合於义之为节,不然,则罔死耳,非节也。人不可罔生,亦不可罔死。”词语解释:罔既 拼音:wǎng jì
不尽。 宋 秦观 《代贺蔡相公启》:“繫颂实深,敷宣罔既。”词语解释:罔沕 拼音:wǎng mì
失意忧疑貌。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罔兮沕,憭兮慄。” 王夫之 通释:“罔沕,疑也。” 清 刘熙载 《艺概·赋概》:“读《招隐士》,便觉有罔沕憭栗之意。”词语解释:罔殆 拼音:wǎng dài
迷惘模糊。语本《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肆惟》:“ 宋 人书传忽云:‘肆未详’,不用惟义,乃使罔殆之言,布及邨塾。”词语解释:罔主 拼音:wǎng zhǔ
欺骗君主。《南齐书·谢超宗传》:“ 彖 ( 袁彖 )匿情欺国,爱朋罔主,事合极法,特原收治,免官如案,禁錮十年。”词语解释:罔怅 拼音:wǎng chàng
迷惘惆怅。词语解释:罔上虐下 拼音:wǎng shàng nüè xià
欺骗蒙蔽君上,虐待陷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