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罍洗 拼音:léi xǐ
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罍盛清水,用枓取水洁手,下承以洗。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见。”《旧唐书·高丽传》:“俗喜弈、投壶、蹴鞠,食用籩豆、簠簋、罍洗,颇有 箕子 之遗风。”《宋史·礼志十一》:“帝再拜,诣罍洗,登歌乐作,降阶,乐止。” 明 宋濂 《水北山居记》:“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词语解释:罍樽 拼音:léi zūn
见“ 罍尊 ”。
词语解释:罍尊 拼音:léi zūn
亦作“垒樽”。
(1).饰有云雷状花纹的酒尊。《礼记·礼器》:“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
(2).泛指酒尊。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自竟是功,则鱻薧之馈,罍樽之费,纵倍于前矣。”词语解释:罍耻 拼音:léi chǐ
(1).语本《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尚盈而缾已竭,喻不能分多予寡,为在位者之耻。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 清 王夫之 《显考武夷府君行状》:“鲜民罍耻之年,正故国天崩之日。”
(2).谓饮酒至尽,酒器皆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其人以巨杯引满而饮,寝少顷而觉,觉而復饮。暨罍耻,即整衣冠北望而拜。”参见“ 缾竭罍耻 ”。
词语解释:瓶竭罍耻 拼音:píng jié léi chǐ
语本《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有水而缾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至於京东,虽号无事,亦当常使其民安逸富强,缓急足以灌输 河 北,缾竭则罍耻,脣亡则齿寒。”亦作“ 缾罍之耻 ”。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参见“ 瓶罄罍耻 ”。词语解释:罍尊 拼音:léi zūn
亦作“垒樽”。
(1).饰有云雷状花纹的酒尊。《礼记·礼器》:“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
(2).泛指酒尊。 唐 皮日休 《通玄子栖宾亭记》:“自竟是功,则鱻薧之馈,罍樽之费,纵倍于前矣。”词语解释:罍斝 拼音:léi jiǎ
泛指酒器。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天子饯之,罍斝是崇。”词语解释:罍觞 拼音:léi shāng
泛指酒器。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诗:“罍觴且终宴,功业曾未了。”词语解释:罍罂 拼音:léi yīng
泛指盛酒的容器。 唐 柳宗元 《瓶赋》:“ 鴟夷 蒙鸿,罍罃相追。” 明 何景明 《七述》:“投赠诗赋,颠倒罍罌。”词语解释:罍篚 拼音:léi fěi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的酒器和食器。亦借指祭祀。《梁书·元帝纪》:“况郊祀配天,罍篚礼旷,斋宫清庙,匏竹不陈……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则!”词语解释:罍罃 拼音:léi yīng
见“ 罍罌 ”。
词语解释:罍罂 拼音:léi yīng
泛指盛酒的容器。 唐 柳宗元 《瓶赋》:“ 鴟夷 蒙鸿,罍罃相追。” 明 何景明 《七述》:“投赠诗赋,颠倒罍罌。”词语解释:罍觚 拼音:léi gū
泛指酒器。 明 方孝孺 《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诗:“招致朋僚洗罍觚,共饮相欢同赐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