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缬纹 拼音:xié wén
亦作“ 纈文 ”。
(1).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2).彩色花纹。 金 祝简 《杂诗》:“榴花娇欲鬭罗裙,石竹开成碎纈文。”词语解释:缬林 拼音:xié lín
秋季叶红,树林呈红色,故称。一般指枫林。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华清縹渺浮高栋,上有纈林藏石瓮。” 宋 陆游 《诗酒》诗:“宿露滋金藟,微霜点纈林。”词语解释:缬花 拼音:xié huā
犹彩花。 宋 张先 《更漏子·流杯堂席上作》词:“帘额动,水纹浮。纈花相对流。”词语解释:缬眼 拼音:xié yǎn
(1).醉眼。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 董小宛 ﹞薄醉未醒……与余晤,面晕浅春,纈眼流视。”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花之隽》:“姬肩削而不瘦,纈眼如微醺。” 徐兴业 《金瓯缺》第八章二:“她缬眼生春,薄晕含花,那么无力地斜倚在紫缎的引枕上。”
(2).使眼发花。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浪文仍纈眼,驥足不沾埃。”词语解释:缬文 拼音:xié wén
见“ 纈纹 ”。
词语解释:缬纹 拼音:xié wén
亦作“ 纈文 ”。
(1).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2).彩色花纹。 金 祝简 《杂诗》:“榴花娇欲鬭罗裙,石竹开成碎纈文。”词语解释:缬草 拼音:xié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花小,白色或蔷薇红色。根和根茎都可以入药,用作镇静剂。词语解释:缬芷 拼音:xié zhǐ
香草名。 明 张居正 《祭朱公文》:“瀹江兮荐璆,纈芷兮燔薰。”词语解释:缬缬 拼音:xié xié
(1).和煦貌。 明 袁宏道 《乙巳元旦》诗:“湖柳侵街水接门,东风纈纈澹微温。”
(2).网多孔而密貌。 明 袁宏道 《别石篑》诗之六:“两鸟排云抉雾入虚空,虚空莽莽四顾絶稻粱。下界岂无七寸之粳米,争奈网罗纈纈常高张。”词语解释:缬衣帘 拼音:xié yī lián
结彩之帘。 唐 杜牧 《倡楼戏赠》诗:“细柳桥边深半春,纈衣帘里动香尘。”词语解释:缬帛 拼音:xié bó
染印彩帛。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 宣和 间,妖言至多。织文及纈帛,有遍地桃冠,有并桃香,有佩香曲,有赛儿,而道流为公卿受籙。”词语解释:缬子髻 拼音:xié zǐ jì
晋 代妇女以花缯束发名缬子髻。《太平御览》卷三七三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元康 中,妇人结髮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环,名曰纈子髻。”词语解释:缬晕 拼音:xié yùn
红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海棠﹞其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纈晕。至落则若宿粧淡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