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末字词组
鲁缟纤缟素缟白缟青缟履丝曳缟  
霜缟绮缟曳缟韦缟齐纨鲁缟綦缟  
纻缟穿缟鲜缟阿缟射缟祥缟  

词语解释:鲁缟  拼音:lǔ gǎo
古代 鲁 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以薄细著称。《淮南子·说山训》:“矢之於十步贯兕甲,於三百步不能入 鲁 縞。” 刘文典 集解:“《史记·韩长孺传》注引《汉书音义》曰:‘縞, 曲阜 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喻之。’” 唐 韩翃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轻橐归时 鲁 縞薄,寒衣缝处 郑 绵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一炬可攻连营,强弩不穿 鲁 縞,优劣可得而论矣。”
词语解释:霜缟  拼音:shuāng gǎo
(1).白绢。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秀师援毫,写于霜縞。”
(2).洁白貌。《文选·谢庄〈月赋〉》:“连观霜縞,周除冰浄。”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观宇庭除皆如霜冰之洁也。縞,白也。”
(3).指月光。《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寒光射万里,霜縞遍千门。”
词语解释:纻缟  拼音:zhù gǎo
紵衣与缟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季札 ﹞聘於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縞带, 子产 献紵衣焉。”后因以“紵縞”为友朋交谊之典。 南朝 宋 谢惠连 《相逢行》:“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紵縞。”《魏书·宗钦传》:“道映儒林,义为羣表。我思与之,均於紵縞。” 清 曹寅 《题〈楝亭夜话图〉》诗:“交情独剩 张公子 ,晚识 施君 通紵縞。”
词语解释:纤缟  拼音:xiān gǎo
细白绢。《书·禹贡》:“厥篚,玄纤縞。” 孔 传:“縞,白繒;纤,细也。”《旧唐书·贾耽传》:“缩四极於纤縞,分百郡於作绘。” 元 萧允之 《琐寒窗》词:“回文细字,尘暗当年纤縞。”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一:“刺体憎秸莞,流汗怯纤縞。”
词语解释:绮缟  拼音:qǐ gǎo
(1).精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缟为未经染色之绢。《楚辞·招魂》:“纂组綺縞,结琦璜些。” 洪兴祖 补注:“綺,文繒也;縞,音杲,素也,一曰细繒。”《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今乃衣綺縞,傅粉墨。岂 鸿 所愿哉?”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西北有织妇,綺縞何繽纷。”
(2).树木名。《太平广记》卷四一○引《神异经·绮缟树实》:“东南荒中有邪木焉……一名綺縞。人见无叶,谓之綺縞。”
词语解释:穿缟  拼音:chuān gǎo
射破极薄的绢帛。比喻所向披靡,轻而易举。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动若摧枯,势踰穿縞。”
词语解释:素缟  拼音:sù gǎo
缟素。凶丧之服。《礼记·间传》:“素縞麻衣。” 郑玄 注:“素縞者,《玉藻》所云‘縞冠素紕’。”《穀梁传·成公五年》:“君亲素縞,帅羣臣而哭之。” 范宁 注:“素衣縞冠,凶服也。”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水变甚于 河 壅, 尧 忧深于 景公 ,不闻以素縞哭泣之声能厌胜之。”《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穿了一身素縞,真箇朝朝忧闷,夜夜悲啼。”
词语解释:曳缟  拼音:yè gǎo
穿白绢衣服。《汉书·食货志上》:“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縞。”
词语解释:鲜缟  拼音:xiān gǎo
新鲜之色。 唐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独有冰雪容,纤华夺鲜縞。”
词语解释:白缟  拼音:bái gǎo
未染色的素绢。《六韬·虎韬》:“夜则以白縞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词语解释:韦缟  拼音:wéi gǎo
韦带缟素。借指贫寒之士。 宋 陈傅良 《止斋曲廊初成》诗:“著书仅《玄》《易》,过客多韦縞。”
词语解释:阿缟  拼音:ā gǎo
古代 齐 东阿 所出的细缯。《史记·李斯列传》:“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 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 女不立於侧也。”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齐 之 东阿县 ,繒帛所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东阿 ﹞县出佳繒縑,故《史记》云, 秦昭王 服太阿之剑、 阿 縞之衣也。”
词语解释:青缟  拼音:qīng gǎo
青色和白色。代表东方和西方。《文选·潘岳〈籍田赋〉》:“表朱玄於离坎,飞青縞於震兑。” 李善 注:“谓卤簿之仪,车骑旌旗各依方色也……《周礼》曰: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
词语解释:齐纨鲁缟  拼音:qí wán lǔ gǎo
古代 齐国 和 鲁国 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明 汤式 《一枝花·赠美人号展香绵杨铁笛为著此号》套曲:“价重如 齐 紈 鲁 縞,名高似 蜀 锦 吴 綾。”
词语解释:射缟  拼音:shè gǎo
用箭射薄绢。喻事之易举。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若其以百战之烬,生降之虏,寄仇讎之号令,驱乡党之儔匹。一有扰动, 西楚 废其主,刈其民,若燎毛射縞耳。”
词语解释:履丝曳缟  拼音:lǚ sī yè gǎo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汉书·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縞。”
词语解释:綦缟  拼音:qí gǎo
《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聊乐我员。”后因以“綦縞”指平民妇女之服装,亦借指穿“綦縞”之平民妇女。 明 吴甡 《潭西王恭人墓》诗:“若令綦縞能偕隐,未必功名累此身。” 清 钮琇 《觚賸·福寿难兼》:“夫幼育儒闺,长称命妇,岂不谓荣,而迍邅并遘,至不欲生,何如綦縞者流,反得悠悠卒岁乎。”参见“ 綦巾 ”。
词语解释:綦巾  拼音:qí jīn
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聊乐我员。” 毛 传:“綦巾,苍艾色女服也。” 孔颖达 疏:“苍即青也,艾谓青而微白,为艾草之色也。” 清 钱谦益 《嫁女词》之四:“縞衣与綦巾,理我嫁时衣。”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之二:“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綦巾。”
词语解释:祥缟  拼音:xiáng gǎo
《礼记·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后因以“祥縞”指居丧。《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中军祥縞之日, 闻喜 致哀而已,不受弔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