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缟袂 拼音:gǎo mèi
白衣。亦借喻白色花卉。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之一:“月黑林间逢縞袂, 霸陵 醉尉误谁何。” 明 高启 《幻住精舍寻梅》诗:“关山梦别今五年,縞袂谁家月中见。” 清 赵翼 《种梅图》诗:“公子裼裘来,美人縞袂迎。”《红楼梦》第三七回:“月窟仙人缝縞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词语解释:缟衣 拼音:gǎo yī
(1).白绢衣裳。《礼记·王制》:“ 殷 人哻而祭,縞衣而养老。” 郑玄 注:“ 殷 尚白而縞衣裳。”《列子·黄帝》:“ 子华 之门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轩,缓步阔视。”
(2).用以比喻洁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縞衣来叩门。”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儼縞衣而不惊,腾玉羽而将翔。”
(3).旧时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发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国门之外。”《明史·史可法传》:“渡 江 抵 浦口 ,闻北都既陷,縞衣发丧。”词语解释:缟素 拼音:gǎo sù
(1).白色丧服。《管子·轻重甲》:“故君请縞素而就士室。”《史记·高祖本纪》:“今 项羽 放杀 义帝 於 江 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縞素。”《后汉书·顺帝纪》:“ 茂陵 园寝灾,帝縞素避正殿。” 清 吴伟业 《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2).白色。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縞素不能自分於緇墨,圣贤不能自理於乱世。”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赏花》:“縞素花王,逞清真国色。” 清 孙枝蔚 《夏日坐郭长仲水边梅花亭长歌》:“怜我不如阶下石,曾坠残香分縞素。”
(3).喻朴素。《史记·留侯世家》:“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縞素为资。”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欲 沛公 反 秦 奢泰。” 明 屠隆 《昙花记·公子思亲》:“婆婆縞素清斋,幽栖良苦。”《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和靖 所爱者,爱其一种縞素襟怀,冷香滋味,与己之性情相合耳。”
(4).供书画用的白绢。亦指书画。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此皆骑战一敌万,縞素漠漠开风沙。” 宋 苏辙 《李公麟〈阳关图〉二绝》之一:“谁遣 百时 开縞素,萧条边思坐中生。”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身骑黄鹤去来远,縞素飘落流尘緇。”词语解释:缟带 拼音:gǎo dài
(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带,逐马散银盃。”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诗:“百里江流縈縞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词语解释:缟纻 拼音:gǎo zhù
(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季札 ﹞聘於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縞带, 子产 献紵衣焉。”后因以“縞紵”喻深厚的友谊。亦指朋友间的互相馈赠。 北周 宇文逌 《〈庾信集〉序》:“余与 子山 ,夙期欵密,情均縞紵,契比金兰。”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托心,示兹诚之不谬。”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之四:“ 关 河 愁欲徧,縞紵竟谁亲?”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縞紵惯交屠狗客,摴蒱忍逐牧猪奴。”
(2).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 鲍彪 注:“縞,鲜色绘也。紵,檾属细者。” 吴师道 补正:“縞,白也。”词语解释:缟夜
映照黑夜词语解释:缟练 拼音:gǎo liàn
白绢。 明 徐渭 《缇芝赋》:“既抒轮而揭繖,下縞练以裼中。”词语解释:缟纻 拼音:gǎo zhù
(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季札 ﹞聘於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縞带, 子产 献紵衣焉。”后因以“縞紵”喻深厚的友谊。亦指朋友间的互相馈赠。 北周 宇文逌 《〈庾信集〉序》:“余与 子山 ,夙期欵密,情均縞紵,契比金兰。”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托心,示兹诚之不谬。”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之四:“ 关 河 愁欲徧,縞紵竟谁亲?”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縞紵惯交屠狗客,摴蒱忍逐牧猪奴。”
(2).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 鲍彪 注:“縞,鲜色绘也。紵,檾属细者。” 吴师道 补正:“縞,白也。”词语解释:缟服 拼音:gǎo fú
白衣裳。丧服。《新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词语解释:缟皓 拼音:gǎo hào
洁白貌。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籟之嘈嘈。霜崖縞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词语解释:缟冠 拼音:gǎo guān
(1).白色生绢制的帽子。用于祥祭。《逸周书·器服解》:“縞冠素紕。”《礼记·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 孔颖达 疏:“縞是生绢而近吉,当祥祭之时,身著朝服,首著縞冠,以其渐吉故也。”《魏书·礼志三》:“有司陈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请易祭服,进縞冠素紕,白布深衣,麻绳履。”
(2).白色生绢制的帽子。用于凶事。《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 赐 ,尔何如?’对曰:‘得素衣縞冠,使於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亲如弟兄。’”《隋书·礼仪志六》:“凡大疫、大荒、大灾则素服縞冠。”参见“ 縞衣白冠 ”。
词语解释:缟衣白冠 拼音:gǎo yī bái guān
白色衣冠。凶服。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赐 愿著縞衣白冠,陈説白刃之间,解两国之患。”《孔子家语·致思》所载,与此略同。 王肃 注:“兵,凶事。故白冠服也。”词语解释:缟鹤 拼音:gǎo hè
白鹤。 元 吴莱 《夕泛海东》诗之二:“玄螭时侧行,縞鹤一回顾。从之招 羡门 ,沧海昼多雾。”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闢,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词语解释:缟巾
白色头巾词语解释:缟羽 拼音:gǎo yǔ
白羽。 晋 张载 《扇赋》:“有翔云之素鸟,体自然之至洁。飘縞羽於清宵,拟妙姿於白雪。”词语解释:缟武 拼音:gǎo wǔ
白色帽檐。《礼记·玉藻》:“玄冠縞武,不齿之服也。” 郑玄 注:“武,冠卷也。”词语解释:缟綦 拼音:gǎo qí
“縞衣綦巾”之省。浅色服。 清 赵翼 《偶得》诗:“少年贫作客,縞綦且抛弃。”参见“ 縞衣綦巾 ”。
词语解释:缟衣綦巾 拼音:gǎo yī qí jīn
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聊乐我员。” 毛 传:“縞衣,白色男服也;綦巾,苍艾色女服也。” 马瑞辰 通释:“今按 毛 传以縞衣为男服於经义未协,縞衣亦未嫁女所服也。” 高亨 注:“縞,白绢,綦巾,浅緑色围裙。” 清 钱谦益 《嫁女词》之四:“縞衣与綦巾,理我嫁时衣。”词语解释:缟纰 拼音:gǎo pī
帽的白色缘边。《魏书·礼志四》:“就如 郑 义,二十七月而禫,二十六月升,布深衣,素冠,縞紕及黄裳、綵缨以居者,此则三年之餘哀,不在服数之内也。”词语解释:缟衣白冠 拼音:gǎo yī bái guān
白色衣冠。凶服。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赐 愿著縞衣白冠,陈説白刃之间,解两国之患。”《孔子家语·致思》所载,与此略同。 王肃 注:“兵,凶事。故白冠服也。”词语解释:缟辂 拼音:gǎo lù
天子的白色灵车。 晋 潘岳 《世祖武皇帝诔》:“茫茫原野,亭亭素盖。縞輅解驾,白虎弭斾。”词语解释:缟衣綦巾 拼音:gǎo yī qí jīn
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聊乐我员。” 毛 传:“縞衣,白色男服也;綦巾,苍艾色女服也。” 马瑞辰 通释:“今按 毛 传以縞衣为男服於经义未协,縞衣亦未嫁女所服也。” 高亨 注:“縞,白绢,綦巾,浅緑色围裙。” 清 钱谦益 《嫁女词》之四:“縞衣与綦巾,理我嫁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