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末字词组
墨缞变缞齐缞缌缞纃缞   
单缞五缞斩缞白鹭缞    

词语解释:墨缞  拼音:mò shuāi
黑色丧服。《魏书·李彪传》:“愚谓如有遭大父母、父母丧者,皆听终服……其军戎之警,墨縗从役,虽愆於礼,事所宜行也。”《旧五代史·梁书·敬翔传》:“臣闻 李亚子 自墨縗统众,於今十年,每攻城临阵,无不亲当矢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时 科尔沁 贝勒 鄂尔哲依图 有母丧,闻变,墨縗守 神武门 外,纪律颇严。”
词语解释:单缞  拼音:dān shuāi
单薄的丧服。《隋书·孝义传·徐孝肃》:“母终, 孝肃 茹蔬饮水,盛冬单縗,毁瘠骨立。”《北史·孝行传·翟普林》:“盛冬不衣繒絮,惟著单縗而已。”
词语解释:变缞  拼音:biàn shuāi
谓脱除丧服。《新唐书·韩渥传》:“陛下诚惜 貽范 才,俟变縗而召可也,何必使出峩冠庙堂,入泣血柩侧。”
词语解释:五缞  拼音:wǔ shuāi
古代按居丧时间长短所分的五种丧服。《淮南子·齐俗训》:“夫儒墨不原人情之终始,而务以行相反之制,五縗之服,悲哀抱於情,葬薶称於养。” 高诱 注:“五縗,谓三年、朞年、九月、五月、三月服也。”参见“ 五服 ”。
词语解释:五服  拼音:wǔ fù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 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 周 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郑玄 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孔 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 孔颖达 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 黄麻子 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雪渔 道:‘ 忠烈公 是五服之内的先伯。’”
词语解释:齐缞  拼音:qí shuāi
犹齐衰。《汉书·王莽传中》:“封 王 氏齐縗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緦麻为男,其女皆为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齐縗之哭,若往而反。”
词语解释:斩缞  拼音:zhǎn shuāi
见“ 斩衰 ”。
词语解释:斩衰  拼音:zhǎn shuāi
亦作“ 斩縗 ”。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 秦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典丧,服斩縗,亡悲哀之心。” 唐 韩愈 《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餘亲各服其服。”《新五代史·唐明宗纪》:“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 阿英 《洪宣娇》:“ 朝贵 战死, 宣娇 斩衰谕士卒,代将其兵,得不溃。”
词语解释:缌缞  拼音:sī shuāi
见“ 緦衰 ”。
词语解释:缌衰  拼音:sī shuāi
亦作“ 緦縗 ”。 古代王为诸侯之丧服。《周礼·春官·司服》:“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緦衰,为大夫士疑衰,其首服皆弁絰。” 郑玄 注:“緦,亦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汉书·王莽传上》:“《周礼》曰‘王为诸侯緦縗’,‘弁而加环絰’,同姓则麻,异姓则葛。摄皇帝当为 功显君 緦縗,弁而加麻环絰,如天子弔诸侯服,以应圣制。”《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六月壬午 魏帝 于 东堂 举哀,三日,制緦衰。”
词语解释:白鹭缞  拼音:bái lù shuāi
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为饰的帽子。《尔雅·释鸟》“鷺,舂鉏” 晋 郭璞 注:“白鷺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今 江 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六:“鷺有长翰毛, 江 东人取以为睫攡,名之曰白鷺纕。” 宋 曾慥 《类说·海物异名记》:“ 江 东人取白鷺头颈上翰为接离,谓之白鷺簑。”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戌录》:“《尔雅》注:‘白鷺纕。’按即 晋 山简 接篱,白帽也。”
词语解释:纃缞  拼音:qí shuāi
即齐衰。旧时丧服名,五服之一,次于斩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王方庆 为凤阁侍郎知政事,患风俗偷薄,人多苟且,乃奏曰:‘准令式纃縗大功未葬,并不得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