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阮上声 [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详注2][gǔn yù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注2:狠 通“很”。义凶狠,凶残。又音恳。本作豤。啮也。
末字词组
缓缓疏缓纵缓冲缓赐缓闲不容缓死缓安缓
和缓急缓啴缓荼缓蠲缓柔缓徐缓矜缓
驽缓迟缓迂缓优缓蹇缓慢缓散缓坦缓
舒缓闲缓稽缓僻缓停缓展缓烦缓瘫缓
风缓逋缓平缓辽缓静缓松缓喜则气缓 
暂缓纡缓宽缓阐缓需缓滞缓简缓 
医缓款缓悠缓凝缓低缓延缓謇缓 
详缓轻缓淹缓附扁和缓弛缓挺缓刻不容缓 
秦缓纾缓赊缓减缓儒缓怠缓疲缓 

词语解释:缓缓  拼音:huǎn huǎn
犹徐徐。缓慢貌。 宋 苏轼 《陌上花》诗之一:“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宋 范成大 《南柯子·七夕》词:“银渚盈盈渡,金风缓缓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去的时节甚是匆匆;回来的时节甚是缓缓,其故何也?” 鲁迅 《呐喊·白光》:“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词语解释:和缓  拼音:hé huǎn
(1).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 和 与 缓 的并称。 晋 挚虞 《疾愈赋》:“讲 和 缓 之餘论,寻 越人 之遗方。”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靁 桐 是别, 和 缓 是悉。” 清 潘耒 《河堤》诗:“古方治今病, 和 缓 技亦穷。”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与请愿政府并行》:“如彼久病者,不敢望 和 缓 ,且望中医。”
(2).平和舒缓。 宋 巩丰 《后耳目志》:“ 老子 之文简古, 列子 之文和缓, 庄子 之文豪放。” 明 宋濂 《章公神道碑铭》:“外若和缓,而其临大事,则论议諍辨,不避权势,必折衷於理而后已。”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的语调虽然和缓,事实上是发出了新的战斗号召。”
(3).使情势由紧张转为松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皇帝﹞企图用欺骗手段来和缓农民的反抗。”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童贞 是想借这个机会使 乔光朴 和 郗望北 坐在一块,和缓两人之间的关系。”
词语解释:驽缓  拼音:nú huǎn
迟钝。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于嗟苦駑缓,但惧失宜当。” 宋 林逋 《清河茂才以良笔并诗为惠次韵奉答》:“聊为夫君一栖阁,老来駑缓久知非。”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国藩 ﹞駑缓多病,百无一成。”
词语解释:舒缓  拼音:shū huǎn
(1).懈怠,废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失在舒缓。”《后汉书·卢植传》:“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
(2).从容;缓和。 晋 潘岳 《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明 吴承恩 《寿熙台潘公八帙序》:“天且益厚之,使舒缓以观餘庆,则大年遐福可契而取也。”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苏报》被封后,余与 陈独秀 继创《国民日日报》以善其败。但论调之舒缓,即远较《苏报》之竣急有差。”
(3).指行动迟慢。《北齐书·崔赡传》:“吏部尚书 尉瑾 性褊急,以 赡 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免归。”《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 怀恩 为人雄重寡言,应对舒缓,然刚决犯上。” 宋 叶适 《齐云楼》诗:“舒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4).宽松。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剥讫,即编为巴篱,随宜夹缚,务使舒缓。”
(5).平缓。 郭沫若 《海涛集·神泉(二)》:“倒也并不是怎么高的山,在舒缓的斜坡上走了四五里路,已经到了没有人烟的地方。”
词语解释:风缓  拼音:fēng huǎn
病名。即风瘫。 唐 李朝隐 《让扬州长史起复第二表》:“又臣先患风缓,顷加心疾,触事迷错,鲜能行步。”《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安禄山 反,遣 张通儒 劫百官置 东都 ,伪授 虔 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 灵武 。”参见“ 风瘫 ”。
词语解释:暂缓  拼音:zàn huǎn
暂且推迟。 刘大白 《再造·春底消息》:“她的行期,也许暂缓吧!”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此书暂缓发排,索性等我全部看一遍后付印罢。”
词语解释:医缓  拼音:yī huǎn
(1).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左传·成公十年》:“公( 晋侯 )疾病,求医於 秦 。 秦伯 使 医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2).泛指良医。 唐 温庭筠 《上杜舍人启》:“陋容须托於媒扬,沉痼宜蠲於 医缓 。” 元 刘詵 《霰雪和彭经历琦初》之一:“坐悯民瘼深,谁与觅 医缓 。”
词语解释:详缓  拼音:xiáng huǎn
和缓。详,通“ 祥 ”。《宋书·张敷传》:“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餘响久之不絶。” 宋 叶适 《龟山杨先生祠堂记》:“异时 景瞻 ( 余景瞻 )明鋭果敢,是非贤否立见。其守 延平 ,乃更详缓曲折。” 明 文徵明 《明故湖广右参议致仕进阶中顺大夫东阳卢君墓碑》:“公性若淑,而遇事详缓,不为激卬暴白之计。”
词语解释:秦缓  拼音:qín huǎn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 秦 。 秦伯 使医 缓 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曩不实言,今魂气已游墟莽, 秦缓 何能为力?”
词语解释:疏缓  拼音:shū huǎn
(1).懒散迟钝。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闇塞退憒而庶事乱者矣,或有潦倒疏缓而致弛坏者矣。”《北齐书·王晞传》:“且性实疏缓,不堪时务。”
(2).宽松;宽和。
词语解释:急缓  拼音:jí huǎn
(1).严与宽;紧与松。《管子·七臣七主》:“彼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2).危急,紧急。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即有急缓, 周亚夫 可任将军!”《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 宋 欧阳修 《与集贤杜相公书》:“某才薄力劣,不足以备急缓之用。”
词语解释:迟缓  拼音:chí huǎn
缓慢。《后汉书·孔融传》:“性既迟缓,与人无伤。”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当忧復被冰雪埋,汲汲来窥诫迟缓。”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
词语解释:闲缓  拼音:xián huǎn
亦作“闲缓”。 懒散迟缓。《北史·李公绪传》:“﹝ 李概 ﹞闲缓不任事,每被讥訶。”
词语解释:逋缓  拼音:bū huǎn
拖欠;延缓。《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自今已后,可长给见钱,依时即出,勿令逋缓。” 唐 元结 《舂陵行》:“逋缓违詔令,蒙责固所宜。” 明 方孝孺 《与士脩书》之二:“辱书重以诗集序见属,意若罪其逋缓者。”
词语解释:纡缓  拼音:yū huǎn
迂回;缓慢。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思光 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 明 徐渭 《白母传论》:“紆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彍弩发机者与?”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褚筠心》:“然性紆缓,多为人所愚。”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我看到在那小小的整方的天上,正有一朵灰色的薄云纡缓地浮游而过。”
词语解释:款缓  拼音:kuǎn huǎn
(1).徐行貌。 唐 元稹 《野节鞭》诗:“春来信马头,款缓花前轡。”
(2).延缓,延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今衅已成, 代北 各屯兵马境上,争论逾年未决。横使再至,事归朝廷自当之,则恐理难款缓,便要可否。”
词语解释:轻缓  拼音:qīng huǎn
轻而缓慢。 叶圣陶 《线下·校长》:“﹝ 佟先生 ﹞轻缓地说,‘承先生允许了,觉得十分快慰。’” 方纪 《三峡之秋》:“ 长江 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又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碧野 《在葱岭下》:“小河在轻缓地流着,河水在朦胧的月光下微微闪光。”
词语解释:纾缓  拼音:shū huǎn
宽缓;使宽缓。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舞态轻盈,歌声紓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其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絶,然中自紓缓,无餘法而有餘味。” 平心 《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康熙帝 的一切纾缓社会矛盾的策略和设施,并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词语解释:纵缓  拼音:zòng huǎn
松懈。《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诸将以 吴 内附,意皆纵缓,独征南大将军 夏侯尚 益修攻守之备。”
词语解释:啴缓
柔和舒缓。《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有二人焉,乘輅而歌……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吕延济 注:“嘽缓舒绎,柔和之声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五郊乐歌》:“嘽缓契王风,持载符君德。” 清 赵翼 《水嬉看夜船灯火》诗之一:“灯火荧煌星万点,笙歌嘽缓月三更。” 叶圣陶 《微波》:“有三弦的声音传过来,这样低沉,这样嘽缓。”
词语解释:迂缓  拼音:yū huǎn
迟滞;缓慢。《艺文类聚》卷五二引 汉 王粲 《儒吏论》:“竹帛之儒,岂生而迂缓也。起於讲堂之上,游於乡校之中,无严猛断割以自裁,虽欲不迂缓,弗能得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陈思 《魏德》,假论客主,问答迂缓,且已千言。” 吴组缃 《山洪》二五:“于是他使劲揉着眼睛,轻轻吐了一口迂缓的气。”
词语解释:稽缓  拼音:jī huǎn
迟延。《宋书·王僧绰传》:“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元典章·刑部二·繫狱》:“朝廷所行政令,承受官司,稽缓不行,虽有施行不復检举,致有弛废者纠察。”《明史·李彬传》:“论功,与 旭 皆临敌稽缓,不益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人命至重,尔辈其慎之!稽缓仅七日,遂致冥追。”
词语解释:平缓  拼音:píng huǎn
不陡;坡度不大。例如:平缓的山坡。
声音、举止上温柔文雅。例如:平缓的语调。
平稳缓慢。例如:蛇岛四面环海,气温变化平缓,空气湿度较高。——黄沐朋《蛇岛》
词语解释:宽缓  拼音:kuān huǎn
(1).宽大松弛。《韩非子·五蠹》:“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轡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绍 御军宽缓,法令不一,士卒虽众,而实难用。” 章炳麟 《訄书·学变》:“又恶夫以宽缓之政,治衰敝之俗。”
(2).指宽容。《天雨花》第二回:“伏望大爷来体谅,且行宽缓小人身。”
(3).徐缓;缓慢。《周礼·考工记·弓人》:“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 宋 苏辙 《隋论》:“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中国的一日》至今无有,有时非常宽缓,是生活书店所不甚少有的事,以前亦往往遇之。”
(4).缓和。《红楼梦》第九五回:“快快去请老太太。説得宽缓些,不要吓坏了老人家。”
词语解释:悠缓  拼音:yōu huǎn
(1).谓迂缓而不切实际。 宋 叶适 《取燕二》:“而 耿南仲 、 唐恪 、 范宗尹 则始终割地而已; 杨时 则为悠缓之辞,欲徐论其当而已。”
(2).缓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处算命瞎子悠缓的铜钲声。”
词语解释:淹缓  拼音:yān huǎn
迟缓;延缓。《世说新语·任诞》“ 襄阳 罗友 有大韵”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至於覆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崔沆 及第年,为主罚録事,同年 卢彖 ,俯近关宴,坚请假往 洛 下拜庆,既而淹缓久之。” 宋 叶适 《国子祭酒赠宝谟阁待制李公墓志铭》:“又特奏五札子,故淹缓晷刻以广上意。”
词语解释:赊缓  拼音:shē huǎn
迟缓;缓慢。《魏书·高祖纪下》:“今若待三考然后黜陟,可黜者不足为迟,可进者大成赊缓。”《旧唐书·陆贽传》:“徼倖者犹患还期之赊缓。”
词语解释:冲缓  拼音:chōng huǎn
指冲要和平缓两种相对的地形。《明史·谭纶传》:“ 纶 相度边隘衝缓,道里远近,分 蓟镇 为十二路。”
词语解释:荼缓  拼音:tú huǎn
迟钝;缓慢。《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荼” 汉 郑玄 注:“悊,视瞭也。荼,缓也。君视不瞭,则荼缓矣。”
词语解释:优缓  拼音:yōu huǎn
(1).宽和。《后汉书·卓茂等传赞》:“ 宽 霸 临政,亦称优缓。”《南史·萧琛传》:“其应行罚,可特赐输赎,使与令史有异,以彰优缓之泽。”
(2).平和舒缓。 明 徐祯卿 《谈艺录》:“ 阮生 优缓有餘; 刘楨 锥角重陗,割曳缀悬,并可称也。”
词语解释:僻缓  拼音:pì huǎn
冷僻而非急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华嶠 《汉书》軼矣。然 隋 得一十七卷存焉, 唐 得三十一卷存焉,即残闕僻缓之书,弗忍弃也。”
词语解释:辽缓  拼音:liáo huǎn
(1).宽缓;延缓。《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祭仲 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辽缓之,则 突 可故出,而 忽 可故反。” 何休 注:“辽,假缓之。”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隶续二十一卷》:“嗟乎!一书之付剞劂,辽缓岁月,以溃于成。”
(2).犹迟缓。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病中赠提刑叚绎》:“贤豪真勉强,功业畏辽缓。” 梁启超 《立宪九年筹备案恭跋》:“夫树人之计,期以百年,教育之为效,庶政中之最强固而亦最辽缓者也。”
词语解释:阐缓  拼音:chǎn huǎn
宽舒和缓。《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吕延济 注:“安翔駘荡,从容阐缓,皆声初发,或起或伏,宽容闲缓貌。”《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清 黄宗羲 《子一魏先生墓志铭》:“是时场屋之文,竞学浮丽,争为阐缓。”
词语解释:凝缓  拼音:níng huǎn
悠然自得貌。 唐 李邕 《鹘赋》:“伊鷙鸟之雄毅,有俊体之超特;意凝缓而无营,体閒整而自得。”
词语解释:附扁和缓  拼音:fù biǎn hé huǎn
古代四大名医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 附 扁 和 缓 ,治疾之圣也。” 王明 校释:“ 附 , 俞跗 ; 扁 , 扁鹊 ; 和 , 医和 ; 缓 , 医缓 。皆古名医。”
词语解释:减缓  拼音:jiǎn huǎn
速度变慢;程度减轻。例如:新陈代谢减缓了。
词语解释:赐缓  拼音:cì huǎn
恩准缓缴租赋。 清 龚自珍 《地丁正名》:“我 仁皇帝 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他赋,有赐蠲、赐缓、赐賑而无赐復。”
词语解释:蠲缓  拼音:juān huǎn
指免征或缓征赋税。《清史稿·宣宗纪一》:“蠲缓 奉天 、 寧远 等三州厅额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秋收时,復将灾歉之区,委员復勘明确,分别蠲缓。”
词语解释:蹇缓  拼音:jiǎn huǎn
谓步履缓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途中, 连城 行蹇缓,里餘輒一息;凡十餘息,始见里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 席 故蹇缓,行数步,輒憇路侧。”
词语解释:停缓  拼音:tíng huǎn
(1).停留缓行。《北齐书·后主纪》:“太上皇既至 青州 ,即为入 陈 之计。而 高阿那肱 召 周 军,约生致 齐 主,而屡使人告言:贼军已远,已令人烧断桥路。太上所以停缓。”
(2).停滞缓慢。《隋书·牛弘传》:“ 弘 在吏部,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有所进用,竝多称职。”
词语解释:静缓  拼音:jìng huǎn
平和缓慢。《埤雅·释兽》:“猴性躁急,猿性静缓。”《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停停,姑娘说,恢复了静缓的声调。”
词语解释:需缓  拼音:xū huǎn
迟缓。 朱自清 《白采》:“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
词语解释:低缓  拼音:dī huǎn
指声音低而缓慢。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同时还听见一声低缓的呻吟,想是另一位的,那呻吟我也永远不忘记!”
词语解释:弛缓  拼音:chí huǎn
(1).松弛不严。 明 方孝孺 《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天子新有天下,惩前代弛缓不振之弊。”
(2).放松,缓和。 鲁迅 《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人们的热情原不是永不弛缓的。” 张天翼 《报复》:“他把他自剖成两个人,来安慰自己,来弛缓自己紧张了的神经。”
词语解释:儒缓  拼音:rú huǎn
宽柔,柔弱。《魏书·刘芳传》:“为政儒缓,不能禁止姦盗,廉清寡欲,无犯公私。”《新唐书·齐映传》:“会 德宗 出 奉天 , 鎰 儒缓不知兵,部将 李楚琳 者,素慓悍,欲介贼为乱。” 清 方东树 《〈仪卫轩文集〉自序》:“窃希慕乎 曾南丰 、 朱子 论事説理之法,顾不善学之,遂流为滑易好尽,发言平直,措意儒缓,行气柔慢,而失其国能。”
词语解释:闲不容缓  拼音:xián bù róng huǎn
亦作“间不容缓”。 犹言刻不容缓。 龚振黄 《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髮,间不容缓也。”
词语解释:柔缓  拼音:róu huǎn
(1).温和宽厚。 明 杨慎 《凤赋》:“咸若鸟兽而柔缓,畴若草木而葳蕤。”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 始皇 以严核而败,故﹝ 汉 ﹞易之以柔缓; 始皇 以苛碎而亡,故﹝ 汉 ﹞易之以宽大。”
(2).柔和缓曼。如:我们都被她这柔缓的歌声深深打动了。
词语解释:慢缓  拼音:màn huǎn
缓慢。 郑振铎 《离别》二:“在她慢缓的语声中,在她微蹙的眉尖上,我已看出她是满孕着难告的苦闷与别意。”
词语解释:展缓  拼音:zhǎn huǎn
延缓,宽限。 清 冯桂芬 《江阴捐赈录序》:“余……首询被水状,且曰:‘展缓既行,振卹尤亟。’”
词语解释:松缓  拼音:sōng huǎn
弛缓,缓和。 端木蕻良 《乡愁》三:“‘哪天不是这样!’屋里幽幽地透出母亲慈爱而松缓的声音。”
词语解释:滞缓  拼音:zhì huǎn
迟缓;缓慢。 王西彦 《寻常事》:“两人前后的距离缩短了,女儿的脚步变成滞缓而沉重。”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蛊惑》:“对过屋脊上一只黑猫,耸起身子,走着轻步,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斜映在灰色的瓦背上,滞缓地向前面移动。”
词语解释:延缓  拼音:yán huǎn
(1).拖延。 明 唐顺之 《牌》:“若兵力不足,可即申呈总督军门及本部量议,添兵相助,毋得延缓误事。” 清 恽敬 《与秦筠谷书》:“然格杀贼盗,罪止杖耳, 敬 何必苦争,使再延缓,致毙囹圄。”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知道这是最后的一刻了,他不能再延缓。”
(2).推迟。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这样,就直接对社会上的私人手工业作坊的扩大生产起了束缚和阻碍的作用,延缓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3).缓慢。 沙汀 《兽道》:“她的行动很延缓,才一跨出门槛,却又忽地停住了。”
词语解释:挺缓  拼音:tǐng huǎn
宽缓;缓解。《后汉书·臧宫传》:“宜小挺缓,令得逃亡。” 李贤 注:“挺,解也。”
词语解释:怠缓  拼音:dài huǎn
松懈,松弛。《三国志·蜀志·李恢传》:“时 恢 众少敌倍,又未得 亮 声息,紿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开封府 大尹奉得密旨,非比寻常访贼的事,怎敢时刻怠缓?”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白简宜加,怠缓催科署不差。祗为着苍黔凋蔽,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词语解释:死缓  拼音:sǐ huǎn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简称。我国在刑罚制度上的一项创造。属于死刑范畴,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适用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罪犯。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予以减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词语解释:徐缓  拼音:xú huǎn
(1).延缓。《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
(2).缓慢。 叶圣陶 《火灾集·小蚬的回家》:“初出的粉蝶还很软弱,只在田岸旁的小紫花附近飞飞歇歇,引得孩子的脚步徐缓了。”
词语解释:散缓  拼音:sàn huǎn
指诗文平淡无奇。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得陶渊明之遗意》:“ 东坡 尝曰:‘ 渊明 诗,初视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拟渊明作诗》:“ 山谷 尝谓 白乐天 、 柳子厚 俱效 陶渊明 作诗,而惟 柳子厚 诗为近。然以予观之…… 子厚 气悽愴, 乐天 语散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捲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
词语解释:烦缓  拼音:fán huǎn
谓处事滞缓不果断。《北史·郭祚传》:“ 祚 逢岁不稔,闔境饥弊,矜伤爱下,多所振恤,虽断决淹留,号为烦缓,然士女怀其德泽。”
词语解释:喜则气缓  拼音:xǐ zé qì huǎn
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之意,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但狂喜暴乐,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所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例如: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素问·举痛论》
词语解释:简缓  拼音:jiǎn huǎn
简阔舒缓。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梗概简缓,言希貌朴,细行闕漏,不为小勇……然而胆劲心方,不畏强御。”
词语解释:謇缓  拼音:jiǎn huǎn
出言迟钝缓慢。《新唐书·李固言传》:“ 固言 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词语解释:刻不容缓  拼音:kè bù róng huǎn
片刻不容耽搁。比喻情势紧迫。《清史稿·高宗纪一》:“ 江 南水灾地亩涸出,耕种刻不容缓。”《镜花缘》第四十回:“至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癥,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军事问题》:“我们红色地方武装的扩大,更是刻不容缓。”
词语解释:疲缓  拼音:pí huǎn
(1).疲沓软弱。 南朝 梁 江淹 《与交友论隐书》:“一则体本疲缓,卧不肯起。”
(2).引申为委靡不振,衰败。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世,一步一步的移向光明。”
词语解释:安缓  拼音:ān huǎn
缓慢。《晋书·宣帝纪》:“昔攻 上庸 ,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 孟达 。今者远来更安缓,愚窃惑焉。”
词语解释:矜缓  拼音:jīn huǎn
哀怜宽缓。《北史·古弼传》:“行百餘里而 弼 表至,曰:‘今秋穀悬黄,麻菽布野……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词语解释:坦缓  拼音:tǎn huǎn
坡度不大,地势平坦
词语解释:瘫缓  拼音:tān huǎn
瘫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附录诸藤》“龙手藤” 陈藏器 曰:“主偏风口喎,手足瘫綬。”参见“ 瘫痪 ”。
词语解释:瘫痪  拼音:tān huàn
(1).身体或其某一部分完全丧失运动功能。《元典章新集·吏部·职官》:“年迈之人精神衰惫,手足瘫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体中风邪,轻则顽麻不仁,重则瘫痪不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右股亦病瘫痪,终身不瘥。”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八月一日》:“后来又患肠伤寒,剧烈的神经痛,卒致四肢瘫痪,双目失明。”
(2).比喻不能正常活动或工作。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一:“各报都改变了论调,各种救亡刊物和活动都先后停止了。以贩卖抗战书报盛极一时的各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 上海 是瘫痪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 中国 军队大炮炮火的猛烈集中已开始在整个战场中占优势,已经一再使联军的步兵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