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荠上声 [lǐ][mǐ][jǐ,水名][奚上声。亦待也。][音陛。与䯗同。或作䏶。][ní,露泥泥][tǐ][详注1]


注1:媞 音弟。莎草的子实。《尔雅》薃,侯莎,其实媞。
首字词组
缇骑缇萦缇帷缇衣缇缃缇盎缇校 
缇室缇袭缇绣缇齐缇帙缇幔缇帅 
缇油缇籥缇麾缇缦缇彀缇纨缇罽 
缇幕缇缯缇钥缇绮缇幢缇紫  

词语解释:缇骑  拼音:tí qí
(1).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称贵官的随从卫队。 汉 执金吾下有缇骑二百人。《后汉书·百官志四》:“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骑二百人。” 王先谦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説文》:‘緹,帛丹黄色。’盖执金吾骑以此帛为服,故名。”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 明 代锦衣卫校尉, 清 代步军衙门番役等。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緹骑按剑而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 三山街 ,緹骑狠,骤飞来,似鹰隼。”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例如题为《流离》的一九二七年日记选……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缇骑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词语解释:缇室  拼音:tí shì
古代察候节气之室。该室门户紧闭,密布缇缦,故名。《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宋 葛立方 《蝶恋花·冬至席上作》词:“緹室羣阴清晓散。灰动葭莩,渐觉微阳扇。”
词语解释:缇油  拼音:tí yóu
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汉书·循吏传·黄霸》:“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緹油屏泥於軾前,以章有德。”后以“緹油”为殊遇之标志。《旧唐书·哀帝纪》:“神功至德,絶后光前,緹油罕纪其鸿勋,謳诵显归於至化。”
词语解释:缇幕  拼音:tí mù
橘红色的帷幕。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明月照緹幕,华灯散炎辉。”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猨与壼人争旦,緹幕与素瀨交辉。” 唐 罗邺 《蜡烛》诗:“煖香红焰一时燃,緹幕初垂月落天。” 明 杨慎 《题唐人〈闺秀熨帛图〉》诗:“广储悬月月初临,緹幕染霜霜已深。”
词语解释:缇萦  拼音:tí yíng
人名, 汉 代孝女。 汉文帝 时,太仓令 淳于意 有罪当刑,系 长安 狱。其少女 缇萦 随父至 长安 ,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 意 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太仓女》。后代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 元 王逢 《银瓶娘子辞》:“官家明圣如 汉 主,妾心愧死 緹縈 女。” 明 陆采 《明珠记·宫怨》:“心空切,救不能,梦魂长遶 夏臺城 ,怎得似 緹縈 。” 聂绀弩 《女子教育一文献》:“有家庭,她们就是救父的 缇萦 ,替父的 木兰 ,举案齐眉的 孟光 。”
词语解释:缇袭  拼音:tí xí
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后汉书·应劭传》“ 宋 愚夫亦宝燕石” 李贤 注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燕石 梧臺 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 周 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俛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后因谓郑重珍藏为“緹袭”。《晋书·挚虞传》:“ 燕 石緹袭以华国兮, 和 璞遥弃於 南荆 。”
词语解释:缇籥  拼音:tí yuè
古代一种管乐器。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緹籥功序,玄英晚候。”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舒和》:“璿仪气爽惊緹籥,玉吕灰飞含素商。”
词语解释:缇缯  拼音:tí zēng
赤黄色的丝织品。《后汉书·礼仪志下》:“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緜、緹繒、金缕玉柙如故事。” 清 唐孙华 《闻野弟贻眼镜十六韵》:“一朝开宝匣,十袭裹緹繒。”
词语解释:缇帷  拼音:tí wéi
橘红色的帐幕。《后汉书·王符传》:“其嫁娶者,车駢数里,緹帷竟道,骑奴侍童,夹轂并引。”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緹帷宿置,帟幕宵悬。”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辛未程论》:“深宫曲房,筦簟緹帷,所以养体也。”
词语解释:缇绣  拼音:tí xiù
赤缯与文绣。指高贵丝织品。《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共安緹绣荣,不悟泥涂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主人延於堂中,珠璣緹绣,罗列满目。”
词语解释:缇麾  拼音:tí huī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 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词语解释:缇钥  拼音:tí yào
古代一种管乐器。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
词语解释:缇衣  拼音:tí yī
(1).古代武士之服。《周礼·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 汉 郑玄 注:“今时伍伯緹衣,古兵服之遗色。” 贾公彦 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遗象。” 汉 张衡 《西京赋》:“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宋 司马光 《百官表总序》:“重以藩方跋扈,朝廷畏之……遂有朝编卒伍,暮拥节旄,夕解緹衣,旦紆公袞者矣。”
(2).借指武士。 清 周亮工 《送王庭一入楚序》:“当予戊戌就逮时,緹衣闭予舴艋中,卫以甲士,謡諑之音日夜弗息。”
词语解释:缇齐  拼音:tí qí
酒名。
词语解释:缇缦  拼音:tí màn
见“ 緹幔 ”。
词语解释:缇幔  拼音:tí màn
亦作“ 緹縵 ”。 橘红色的帷幕。《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侍五明集诗》:“綺钱蔽西观,緹幔卷南荣。”
词语解释:缇绮  拼音:tí qǐ
赤色有花纹的丝织物。古代富贵者所服。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道发愿文》:“长享汤沐,与河山而同固;永服緹綺,贯寒暑而无穷。”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丝竹駢罗,緹綺交错。”
词语解释:缇缃  拼音:tí xiāng
赤黄色和浅黄色的丝织物。古时常用以作书套或书衣,亦因以指书籍。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尚復著在吟咏,缄彼緹緗。”
词语解释:缇帙  拼音:tí zhì
(1).红布书套。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金版玉箱,锦文緹帙。”
(2).借指书籍。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故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词语解释:缇彀  拼音:tí gòu
犹缇骑。穿赤色军服执弓弩的骑士。《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飞奔互流缀,緹彀代迴环。” 李善 注:“緹彀,骑也。”
词语解释:缇幢  拼音:tí zhuàng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伐 吴 之役,詔 充 为使……给羽葆、鼓吹、緹幢、兵万人、骑二千。”
词语解释:缇盎  拼音:tí àng
缇齐与盎齐。均酒名。泛指酒。 明 夏完淳 《湘巫赋》:“行緹盎与柘浆兮,传腒鱻之既多。”参见“ 緹齐 ”。
词语解释:缇齐  拼音:tí qí
酒名。
词语解释:缇幔  拼音:tí màn
亦作“ 緹縵 ”。 橘红色的帷幕。《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侍五明集诗》:“綺钱蔽西观,緹幔卷南荣。”
词语解释:缇纨  拼音:tí wán
赤黄色厚缯与白色细绢。指华丽的衣着。 宋 苏舜钦 《送外弟王靖序》:“今贵人之胄,以緹紈肥味泽厥身,一无达者之困肆焉。”
词语解释:缇紫  拼音:tí zǐ
犹朱紫。形容宫室华丽。《宋书·后废帝纪》:“署府谢雕丽之器,土木停緹紫之容,国戚无以赡,勋求无以给。”
词语解释:缇校  拼音:tí xiào
指 明 代锦衣卫校尉。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公墓志铭》:“丁卯,遣緹校逮公。适 熹庙 崩,乃止。” 清 侯方域 《郭老仆墓志铭》:“ 乌程 相与 韩城 相,相继秉政,皆苛深,託诸緹校,詗察往事。”
词语解释:缇帅  拼音:tí shuài
指 明 代锦衣卫指挥使。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嘉靖 中﹞锦衣緹帅,亦荐加少保以至太保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嗤鄙·脔婿》:“ 嘉靖 中翰林编修 赵祖鹏 者……有女嫁緹帅 陆武惠 炳 为继室。” 清 刘銮 《五石瓠·烟火》:“ 万历 、 崇禎 以来,诸緹帅镇臣製造烟火,价有近千金者。”
词语解释:缇罽  拼音:tí jì
赤黄色的毛织品。指华贵的服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虽制控坚严,而金玉满室,土木緹罽,不可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