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咸平声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末字词组
开缄难缄密缄书缄遥缄侑缄秘缄 
机缄瑶缄封缄鱼缄金人三缄鸾缄简缄 
三缄泥缄华缄发缄讯缄披缄  
幽缄云缄芳缄题缄通缄慎缄  

词语解释:开缄  拼音:kāi jiān
开拆(函件等)。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宋 欧阳修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 清 曹寅 《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诗之二:“开缄已许疎襟透,岂惜常年损俸钱。”
词语解释:机缄  拼音:jī jiān
(1).机关开闭。谓推动事物发生变化的力量。亦指气数,气运。《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 成玄英 疏:“机,关也;缄,闭也……谓有主司关闭,事不得已。”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览明达之抚运,乘机缄而理默。”《隐居通议·古赋一》引 宋 傅幼安 《训畬赋》:“妙造化之机缄兮,极上蟠而下际。”
(2).犹隐藏,静止。 明 吕坤 《答康庄衢礼部》:“遇事要活泼,如走盘之珠;机缄要深沉,如在璞之玉。”
(3).犹关键。指事物变化的要紧之处。 黄远庸 《政局之险恶》:“盖彼中虽包罗万有,而能识今日之潮流及机缄所在,以勇於建言者盖亦鲜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四:“这些虽是很简短的文字,实际却道破了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机缄。”
(4).犹机械。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夫兴起之由,则原于外者,为大势所嚮,胥在平庸之客观习惯,动不由己,发如机缄,识者不能堪,斯生反动。”
词语解释:三缄  拼音:sān jiān
“三缄其口”的略语。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昔 陈灵 之被矢, 灌氏 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哉。” 唐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闺鉴图说跋》:“子韦布之士,岂知国家大计,宜从此三缄,无自取祸也。”
词语解释:幽缄  拼音:yōu jiān
密封。《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盈篋自余手,幽缄候君开。” 吕延济 注:“幽,密;缄,封。”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幽缄儻相传,何必向 天台 。”
词语解释:难缄
难收
词语解释:瑶缄  拼音:yáo jiān
(1).藏书的玉箧。亦指珍贵的典籍。 唐 王勃 《乾元殿颂》:“瑶缄考懿,金板藏功。” 唐 温庭筠 《老君庙》诗:“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2).对他人信札的美称。 唐 王勃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遂令启瑶缄者,攀胜集而长怀;披琼翰者,仰高筵而不暇。” 唐 罗隐 《寄黔中王从事》诗:“贪将醉袖矜鶯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前蜀 薛昭蕴 《女冠子》词:“正遇 刘郎 使,启瑶缄。”
词语解释:泥缄  拼音:ní jiān
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 元 虞集 《风入松·寄柯敬仲》词:“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明 杨慎 《周五津寄锦笺并柬杨双泉》诗:“老来无復生花梦,锦字泥缄付墨君。”
词语解释:云缄
云彩遮蔽
词语解释:密缄  拼音:mì jiān
犹密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赵普 ﹞曰:‘ 晋王 素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载后,合是 晋王 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 昭宪 密缄题署,藏之於宫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国本之説,歷代所重,自 理 密 亲王之废, 世宗 创为密缄之法。”按,《清史稿·世宗纪》:“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词语解释:封缄  拼音:fēng jiān
包封;封缄标记。 唐 李适之 《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 永淳 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寳於师,復置牀簀而归西域。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寳独在。出入三载,主乃东来,各以还之,封缄如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丁 督索甚急, 郇 即出旧物以偿之,而封缄如旧,尘已昏垢。”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廷寄》:“故一时机密事件,皆命军机大臣封缄严密,由驛传递,名曰廷寄。”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因究詰来吏,见其语支梧,又文移封缄有谬字,乃转帖县令毋遽发,而属其密以上请。”
词语解释:华缄  拼音:huá jiān
亦作“ 华椷 ”。对他人书信的敬称。 唐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龙州裴岘尚书》:“远劳专介,特枉华缄,发函睹不灭之踪,满幅示相忧之旨。”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岂谓公子,忽貽好音,发华椷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新。”
词语解释:芳缄  拼音:fāng jiān
对他人书信之敬称。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上相芳缄至,行臺綺席张。”
词语解释:书缄  拼音:shū jiān
书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荆 閫 吕武忠 文德 ,平时事公谨,书缄往来,必称恩府,而自书为门下使臣。”《水浒传》第四七回:“ 李应 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词语解释:鱼缄  拼音:yú jiān
书信。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或叨凤念,不黜鱼缄。” 元 张昱 《得朱桓编修海道之音》诗:“鱼缄尺素虽云密,事载空言始可怜。” 清 姚燮 《少年游》词:“鱼缄雁蜡云千叠,望远总悠悠。”参见“ 雁书 ”。
词语解释:雁书  拼音:yàn shū
书信。 唐 王勃 《九日怀封元寂》诗:“今日 龙山 外,当忆雁书归。” 金 钱抱素 《台城路》词:“碧云深处遥天暮,经年雁书沉影。”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雁书寄到君前,我倩谁怜。”参见“ 雁足书 ”。
词语解释:雁足书  拼音:yàn zú shū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词语解释:发缄  拼音:fā jiān
揭开器物或书札的扎束或封口。 唐 独孤及 《清簟赋》:“发缄而冰气惊客,入座而波文满目。” 唐 李商隐 《为河东公谢相国京兆公启》:“伸纸发缄,悸魂流汗。”《元史·成宗纪一》:“凡上封事者,命中书省发缄视之,然后以闻。”
词语解释:题缄  拼音:tí jiān
在书信函件封皮上题写受件人姓名、官衔。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题缄》:“《事始》曰: 唐 元和 中 李赵公 权倾天下,四方缄翰日至。 蒲 路帅 却士美 有珍献 赵公 ,报书敍殷勤,误入振武封中。振武 阿趺光进 知其误,还之。公因命书吏,凡有书,题名籤官号以送之。于今为式,曰‘题缄’也。”
词语解释:遥缄  拼音:yáo jiān
远处寄来的书信。 唐 王昌龄 《奉赠张荆州》诗:“ 王君 飞舃仍未去, 苏耽 宅中意遥缄。”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捧遥缄而陨涕。”
词语解释:金人三缄  拼音:jīn rén sān jiān
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 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於是奉 老氏 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
词语解释:讯缄  拼音:xùn jiān
信函。讯,通“ 信 ”。 宋 洪适 《三省与虏帅纥石列志宁书》:“比布讯缄,遂勤诲牘。”
词语解释:通缄  拼音:tōng jiān
通书信。 明 何景明 《赠祖邦》诗:“ 白下 通缄少, 燕都 见面迟。” 杨树达 《〈高等国文法〉序例》:“如教者用之讲授,发生疑义时,即请直接通缄商榷,敬当一一详答。”
词语解释:侑缄
附带酬答
词语解释:鸾缄  拼音:luán jiān
指书信。《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专凭兔颖,虔覆鸞缄。”
词语解释:披缄  拼音:pī jiān
开启信封。谓读信。 唐 萧颖士 《重答季清河书》:“ 临清 传 马子远 至 昌乐 ,奉问及,亦既披缄,慰惨交集。”
词语解释:慎缄  拼音:shèn jiān
谨慎缄默。 宋 刘攽 《中山诗话》:“员外郎 上官佖 ,尝劝 石少傅 中立 慎缄, 石 勃然曰:‘ 上官佖 如下官口何!’”
词语解释:秘缄  拼音:mì jiān
指秘密函件。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镇海殉难》:“其驻师 镇海 时,分遣三镇带兵堵 定海 洋面,濒行授以秘缄,令事急时啟之。”
词语解释:简缄  拼音:jiǎn jiān
书简。《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从人将简缄呈上, 急子 拆而看之,简上只有八个字云:‘弟已代行,兄宜速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