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末字词组
点缀缉缀甲缀稠缀闪缀揽缀彻缀剽缀
珠缀舞缀悬缀联缀仪缀支缀累缀拼缀
补缀编缀整缀参缀针缀构缀表缀委缀
装缀剪缀连缀词缀钞缀拚缀前缀 
缀缀牵缀末缀赤缀拂缀挛缀罗缀 
行缀拘缀朱缀附缀比缀挑缀后缀 
旒缀采缀裁缀音缀属缀尾缀绵缀 
停缀文缀缝缀校缀攈缀沈缀裒缀 

词语解释:点缀  拼音:diǎn zhuì
(1).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 谢景重 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一章:“三五株晚熟的高粱,摇曳着火红的穗子,点缀着平原的秋色。”
(2).绘画的布局和着色。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若能沾湿绢素,点缀轻粉,纵口吹之,谓之吹云。” 宋 范成大 《题范道士〈二牛图〉》诗:“目光炯炯狞而驯,点缀毫末俱逼真。” 清 戴名世 《跋赵孟頫画》:“右 赵孟頫 画一卷,泉石蹊径,花鸟云霞,歷歷然点缀诚工妙矣。”
(3).应景;凑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 唐淑贞 对于夜饭,和对于早饭一样,只算是到时候的一种点缀,不吃也可以。”
(4).打点。《糊涂世界》卷十:“就是本道、本府,也得十分尽情,无论家丁、厨子、亲兵、小队,都要点缀。” 尚钺 《预谋》九:“同时再拿一百元或五六十元到会计主任、庶务处长几位家中去点缀点缀。”
词语解释:珠缀  拼音:zhū zhuì
(1).连缀珍珠为饰的什物。 南朝 梁简文帝 《东飞伯劳歌》之二:“网户珠缀曲琼鉤,芳茵翠被香气流。” 唐 李华 《咏史》之十一:“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2).比喻歌声圆润悠扬。 宋 晏殊 《点绛唇》词:“画堂筵啟,一曲呈珠缀。”
词语解释:补缀  拼音:bǔ zhuì
(1).缝补衣服。《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孟郊 《戏赠无本二章》诗之二:“补缀杂霞衣,笑傲诸贵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黎氏》:“妇便操作,兼为儿女补缀,辛勤甚至。” 柳青 《〈创业史〉题叙》:“他的旧棉袄也似乎补缀过了。”
(2).泛指修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押官》:“押官曰:‘此无难辨:公家盆破,有补缀处;此盆无也。’验之始信。”
(3).补充辑集。 三国 吴 韦昭 《〈国语〉序》:“亦以所觉,增润补缀。”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至 齐 著作郎 沉约 ,更补缀所遗,製成新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然博雅君子,或不以为紕繆,且有以新事续告者。因补缀旧闻,又成四卷。”
词语解释:装缀  拼音:zhuāng zhuì
装饰点缀。 宋 范成大 《骖鸾录》:“其旁登高,有 罗汉巖 ,石状恠诡,皆嵌空装缀,巧过鐫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
词语解释:缀缀  拼音:zhuì zhuì
相连缀貌。《荀子·非十二子》:“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杨倞 注:“缀缀然,不乖离之貌,谓相连缀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子寧独迷误,缀缀意益弥。” 宋 梅尧臣 《送红梅行之有诗依其韵和》:“缀缀红梅肥似蜡,濛濛飞雨洒如脂。”
词语解释:行缀  拼音:xíng zhuì
指舞队行列。《礼记·乐记》:“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郑玄 注:“民劳则德薄,酇相去远,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酇相去近,舞人多也。” 孔颖达 疏:“缀,谓酇也……酇,谓酇聚。”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诗:“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桃源图》:“其押案节奏,舞蹈行缀,皆中音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于頔 闻 韦皋 进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而一人舞于中央。”参见“ 行级 ”。
词语解释:行级  拼音:xíng jí
行列。《史记·乐书》:“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 张守节 正义:“级音子卫反。本,或作‘缀’,音同。此明虽得乐赐,而随功德优劣,为舞位行列也。”参见“ 行缀 ”。
词语解释:旒缀  拼音:liú zhuì
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仇兆鳌 注:“《诗》:‘为下国缀旒。’注:‘缀,结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为诸侯所繫属,如旗之縿为旒所缀也。’《公羊传》:‘君若缀旒然。’ 刘琨 《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按:《公羊传·襄公十六年》作“君若赘旒然”。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本原既得,不独《蓉渡》为糟粕,即《乌丝》《载酒》亦成旒缀。”
词语解释:停缀  拼音:tíng zhuì
停止;煞住。 汉 袮衡 《鹦鹉赋序》:“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宋 钱愐 《钱氏私志》:“略不停缀,都不蹈袭前人,尽出一时新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钱 据纸疾书,笔不停缀,十行并下,略无罅漏。”
词语解释:缉缀  拼音:jī zhuì
编辑缀合。《梁书·胡僧祐传》:“﹝ 胡僧祐 ﹞性好读书,不解缉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转将深意諭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説。”《朱子语类》卷七八:“疑当时自有一般书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缉缀其言,取其与己意合者则入之耳。”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晋 傅咸 集‘七经’语为诗; 北齐 刘昼 缉缀一赋,名为《六合》。”
词语解释:舞缀  拼音:wǔ zhuì
《礼记·乐记》:“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郑玄 注:“民劳则德薄,酇相去远,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酇相去近,舞人多也。”缀,犹酇,指舞人的站位。后以“舞缀”指舞乐。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詔撰德於旌旒,永传徽於舞缀。”
词语解释:编缀  拼音:biān zhuì
犹编集。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武帝 召 兴嗣 ,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兴嗣 一夕编缀进上,鬢髮皆白,而赏赐甚厚。”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论圣门所谓德业者,却初不在日用之外,只押文字,便是进德修业地头,不必编缀异闻乃为修业也。”
词语解释:剪缀  拼音:jiǎn zhuì
裁剪缝纫。 明 宋濂 《故荼陵贞母陈夫人谭氏墓志铭》:“故夫人之生也,髫稚之年,婉慧絶品,翦缀之工,不学自能。”
词语解释:牵缀  拼音:qiān zhuì
(1).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如使 石阳 及 青 徐 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牵缀贼势,使其左顾右虑,不敢併力攻城,而胜算在我矣。” 郭希仁 《从戎纪略》:“幸东南原及 黄河 岸诸路均未开战,各住画定地点,牵缀敌兵,得以无事。”
(2).连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3).牵强凑合。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词语解释:拘缀  拼音:jū zhuì
(1).痉挛。 清 刘大櫆 《吴君墓志铭》:“君既遘废疾,手足拘缀。”
(2).羁绊;牵制。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职事羈缠,未得继请,怠惰因循,不能自彊……八月益凉,时得休假,倘矜其拘缀,不得走请务道之传,而赐辱临,执经座下,获卒所闻,是为大幸。” 宋 司马光 《乞罢刺陕西义勇第四札子》:“然一刺手背之后,则终身拘缀。” 宋 王安石 《回元少保书》之二:“山川相望,拘缀无缘造晤。” 清 方苞 《〈李穆堂文集〉序》:“而 穆堂 宦益达,各以职事拘缀,惟一见於故相国 安溪 李公 所。”
词语解释:采缀  拼音:cǎi zhuì
见“ 採掇 ”。
采集;搜集。《宋书·孝义传序》:“今采缀湮落,以备闕文云尔。”
词语解释:采掇  拼音:cǎi duō
(1).亦作“ 採缀 ”。搜集。 汉 王充 《论衡·卜筮》:“著书记者,採掇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採掇片言,莫非宝也。”《南史·沉约传》:“条流虽举,而採缀未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又《巫山诗》终篇皆丽,自 晋 、 宋 、 齐 、 梁 、 周 、 陈 、 隋 以来,採掇者无数,而补闕独获驪珠。”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笔记〉序》:“老而嬾於考索,乃採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 ,欲採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2).拾取;摘取。《宋书·孝义传·徐耕》:“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採掇存命。”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园蔬抱金玉,无以供採掇。” 明 李东阳 《后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诗:“登临忆冒重阳雨,採掇愁沾昨夜霜。”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三:“想当採掇时,碧色照筐筥。”
(3).采纳;选取。《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僕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採掇。”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採掇增损,实待圣断。”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寸长罔弃,咸归採掇之中;四极难赊,不出惠鲜之外。”
(1).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宋 梅尧臣 《清池》诗:“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扬鬐。” 清 张锡祚 《晨诣南园采蕨》诗:“薄物世所遗,采掇欣有得。”
(2).犹摘录。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庄》《列》最近诗;后人采掇其语,无不佳者。”
(3).犹搜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魏 氏采掇亡书,藏三阁。” 清 张埙石 《〈冬青树〉序》:“以 文山 、 叠山 为经,以 赵王孙 、 汪水云 幕府诸参军及一切遗民为纬,采掇既广,感激亦切。”
词语解释:文缀  拼音:wén zhuì
文舞的队列。因古舞皆成行缀,故名。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舒和》:“羽籥低昂文缀已,干戚蹈厉武行初。”
词语解释:甲缀  拼音:jiǎ zhuì
用皮革缝合的战袍。 唐 陆龟蒙 《战秋辞》:“弓弮不刓,甲缀不离,兇渠歌笑,裂地无疑。”
词语解释:悬缀  拼音:xuán zhuì
上下牵连缀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上下凭虚,各数十丈,卷舒悬缀,薄齐蝉翅。”
词语解释:整缀  拼音:zhěng zhuì
整理编辑。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久之得奏议於残编断简中,猥并错乱不可读,乃为整缀成十卷,写以归之。”
词语解释:连缀  拼音:lián zhuì
(1).连接;联结。《后汉书·董卓传》:“自 东涧 兵相连缀四十里中,方得至 陕 ,乃结营自守。”《朱子语类》卷四三:“问:‘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两句似不连缀。” 沉从文 《老实人》:“把十字与万字相连缀,以此数挥霍于一优娼身上者,又何尝乏人。”
(2).指连络;交往。《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亦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植 ( 曹植 )后以骄纵见疏,而 植 故连缀 脩 ( 杨脩 )不止, 脩 亦不敢自絶。”
(3).缀辑;著述。《后汉书·应劭传》:“初,父 奉 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 劭 乃连缀其名,録为《状人纪》。”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诗成裁窗纸》:“ 段九章 诗成无纸,就窗裁故纸,连缀用之。”《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至 宣王 末年,史官失职,吾乃连缀本末,备典籍之遗漏。”
词语解释:末缀  拼音:mò zhuì
缀於榜末。指及第的末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咸淳三事》:“ 贾公 欲优学舍以邀誉,乃以校尉告身、钱帛等,俾京庠拟试。时 黄文昌 方自 江 閫入为京尹,益增赏格,虽末缀,犹获数百千。於是羣四方之士试者纷然。”
词语解释:朱缀  拼音:zhū zhuì
边幅上的红色装饰物。《文选·宋玉〈招魂〉》:“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李善 注:“网户,綺文鏤也。朱,丹也。缀,缘也。” 张铣 注:“织网於户上,以朱色缀之。” 明 夏完淳 《湘巫赋》:“何朱缀之方连兮,艷陆离而散芳。”
词语解释:裁缀  拼音:cái zhuì
剪裁选辑。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儒林传稿》:“ 阮福 《揅经室文集后叙》云:按家大人撰《儒林传》,正传、附传共百数十人。持 汉 学 宋 学之平,羣书採集甚博,全是裁缀集句而成,不自加撰一字。”
词语解释:缝缀  拼音:féng zhuì
缝制缀合。《晋书·四夷传·倭国》:“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又缝缀锦绣为鳧雁,致於水中。” 宋 王洙 《王氏谈录·录书须粘叶》:“初得 董子 《繁露》数卷,错乱颠倒,伏读岁餘,寻绎缀次,方稍完復,乃缝缀之弊也。”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词语解释:稠缀  拼音:chóu zhuì
繁密地连缀起来。 唐 白居易 《柘枝词》:“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词语解释:联缀  拼音:lián zhuì
连结、组合在一起。《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繫邦国之民” 汉 郑玄 注:“繫,联缀也。” 唐 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久羡怀藏,不敢薄贱,联缀比次,手书口咏。” 明 唐顺之 《雁训》:“一纵一横,乍合乍分,既错落而成点,亦联缀而为画。”《西游记》第七二回:“遇穀粒手拈入口,逢丝缕联缀遮身。”
词语解释:参缀  拼音:cān zhuì
(1).参与附缀。意谓追随。 宋 秦观 《送平仲学士》诗:“南宫参缀端如梦,东观分携空復情。”
(2).参酌连缀。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经我把它们参缀起来,才成了全文。”
词语解释:词缀  拼音:cí zhuì
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常见的有前缀、后缀两种。如“老鼠”、“老虎”里的“老”;“作家”、“科学家”里的“家”。
词语解释:赤缀  拼音:chì zhuì
古代明堂门上的红色饰物。《大戴礼记·盛德》:“赤缀,户也;白缀,牖也。” 卢辩 注:“缀,饰也。” 孔广森 补注:“《小招》:‘网户朱缀。’ 王逸 章句曰:‘缀,缘也。’以朱缘户,唯明堂有之。”《魏书·封轨传》:“明堂者……赤缀、白缀为之户、牖。”
词语解释:附缀  拼音:fù zhuì
附后。 清 方苞 《书李习之卢坦传》:“盖当日摭拾羣言以备採择而未用者,不知者乃取而附缀焉。”
词语解释:音缀  拼音:yīn zhuì
即音节。详“ 音节 ”。
词语解释:音节  拼音:yīn jié
(1).乐声的节奏。《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曹操 ﹞闻 衡 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閲试音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予家旧有婢,亦善作此曲,音节皆妙。”《老残游记》第十回:“你就半啸半击磬,帮衬帮衬音节罢。”
(2).指诗歌中的节奏。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曰体製,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宋 苏轼 《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元史·儒学传二·杨载》:“诗当取材於 汉 魏 ,而音节则以 唐 为宗。”
(3).亦称“ 音缀 ”。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音单位。在汉语里,一般讲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词语解释:校缀  拼音:xiào zhuì
考订编辑。
词语解释:闪缀  拼音:shǎn zhuì
谓光亮物闪闪烁烁,点缀其中。 王统照 《号声》:“在这夏夜的马樱树下,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词语解释:仪缀  拼音:yí zhuì
威仪,外观。《大戴礼记·千乘》:“才武聪慧,治众长卒,所以为仪缀於国。”
词语解释:针缀  拼音:zhēn zhuì
缝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诺皋中》:“倩其成衣数事,自午至戌悉办,针缀细密,殆非人工。”
词语解释:钞缀  拼音:chāo zhuì
抄录并连缀。 宋 陆游 《跋前汉通用古字韵编》:“近时乃或钞缀《史》《汉》中字入文辞中,自谓工妙,不知有笑之者。”
词语解释:拂缀  拼音:fú zhuì
杂乱缠绕。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莎靡縵萝蔷,翠蔓红刺相拂缀。” 赵仁举 注:“言藤萝之翠蔓,蔷微之红刺,相乱连绕。”
词语解释:比缀  拼音:bǐ zhuì
编排连缀。《管子·小匡》:“合羣国,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券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比照缀合。《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竱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
词语解释:属缀  拼音:shǔ zhuì
犹著作。《晋书·张亢传》:“ 亢 字 季阳 ,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北史·李彪传》:“昼则樵薪供爨,夜则观文属缀,集成《晋书》,存一代之事。” 宋 宋祁 《张尚书行状》:“每有属缀,輒据庭树槁枝而瞑。苟不终篇,未尝就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峤》:“ 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輒传讽。”《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引 明 陈束 《后冈集》:“每有属缀,佇兴而就。”
词语解释:攈缀  拼音:jùn zhuì
亦作“攟缀”。 拾缀。整理,归拢。 清 魏源 《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矧 朱子 答 吕东莱 ,谓‘兹録随手攟缀,不成文字’,而 用修 谓其自拟《春秋》,又何据耶?”
词语解释:揽缀  拼音:lǎn zhuì
亦作“擥缀”。 拉扯凑合。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自 开元 制礼讳去《国恤》章,累圣陵寝,皆因事擥缀,取一切乃已。”
词语解释:支缀  拼音:zhī zhuì
(1).支持延续。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碑》:“尚顾嗣续,不敢即死;支缀气息,以严邦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入室,见少女卧縠幛中。婢以鉤挂幛。望之,年十四五许,支缀於牀,形容已槁。”
(2).犹拼凑。 清 王士禛 《〈四溟诗话〉序》:“ 茂秦 诗有两种:其声律圆稳,持择矜慎者, 弘正 之遗响也;其应酬牵率,排比支缀者, 嘉 隆 之前茅也。”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往往即事以徵情,取之於心而谐之於韵,宜其成一家之诗,而非勉强支缀,徒以摹拟为工者之所及也。”
词语解释:构缀  拼音:gòu zhuì
犹编撰。 晋 郭璞 《〈方言〉序》:“暨乎 扬生 ,沉淡其志,歷载构缀,乃就斯文。”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 扬雄 ﹞掇先代之遗言,验殊方之絶语,沉志构缀,乃成《方言》。”
词语解释:拚缀  拼音:pīn zhuì
拼合。 叶圣陶 《隔膜》:“那句话我虽然还没想出,但必然是字典上所有的几个字,喉咙里能发的几个音拼缀而成的。”
词语解释:挛缀  拼音:luán zhuì
联结。《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无名氏《仙传拾遗·冯大亮》:“即取皮挛缀如牛形,斫木为脚,以绳繫其口,驱之遂起,肥健如常。”
词语解释:挑缀  拼音:tiāo zhuì
挑拨。《平山冷燕》第七回:“若説 山黛 的祸根,还是我挑缀 晏文物 起的,就是后来吃苦,也还气得他过。”
词语解释:尾缀  拼音:wěi zhuì
尾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 长安 士 方栋 ,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輒轻薄尾缀之。”
词语解释:沈缀  拼音:shěn zhuì
犹沉绵。久病不愈。《旧唐书·宣宗纪》:“﹝ 宣宗 ﹞十餘岁时,遇重疾沉缀,忽有光辉烛身,蹶然而兴,正身拱揖,如对臣僚。”
词语解释:彻缀  拼音:chè zhuì
《书·顾命》:“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 孔 传:“缀衣,幄帐。羣臣既退,彻出幄帐於庭。” 孔颖达 疏:“王病重,不復能临此坐,故彻出幄帐於庭,将欲为死备也。”后因以“彻缀”为帝王死去的婉辞。《旧唐书·睿宗纪》:“为王恳辞,未行册命,所以东宫虚位,至于歷年。彻缀在辰,祸变仓卒,后掖称制,计立冲人。”按,此指 景龙 四年, 韦后 毒死 中宗 。
词语解释:累缀  拼音:lèi zhuì
见“ 累赘 ”。
词语解释:累赘  拼音:léi zhuì
亦作“ 累缀 ”。亦作“ 累坠 ”。
(1).拖累。《西游记》第二三回:“ 猪八戒 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我从心里觉得对不起你!累赘你!”
(2).多余;麻烦。亦指使人感到多余、麻烦的事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库官》:“公虑多金累缀,约归时盘验。”《红楼梦》第九八回:“但是这件事好累坠,若是今日不回,使不得!”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俘虏到皇帝,不但没有用处,还得供养,成了累赘。”
(3).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红楼梦》第三七回:“‘居士’‘主人’到底不雅,又累赘。” 叶圣陶 《火灾·风潮》:“他的脸还是红着,说话错乱没次序,叙述得又累赘又不明白,显见他正在惶愧呢。”
词语解释:表缀  拼音:biǎo zhuì
(1).表率,榜样。《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昔者 伯夷 叔齐 ……言为文章,行为表缀於天下。” 孔广森 补注:“表缀,言为人準望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行称表缀,言成楷模。” 唐 梁肃 《述初赋》:“煒司空之藩 魏 ,宏茂德为表缀。”
(2).表掇。《晏子春秋·外篇下二》:“ 晏子 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日,故制礼不羡于便事。’”详“ 表掇 ”。
词语解释:表掇  拼音:biǎo duō
仪度。一说,标臬。《吕氏春秋·不屈》:“ 惠子 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 施 者,其操表掇者也。’” 高诱 注:“表掇,仪度。” 高亨 《诸子新笺·吕氏春秋·不屈》:“掇亦表也。表掇犹标臬也。掇字古有表义。”
词语解释:前缀  拼音:qián zhuì
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老鼠”、“老虎”里的“老”,“阿姨”里的“阿”。
词语解释:罗缀  拼音:luó zhuì
连接排列。《北堂书钞》卷一四七引《荆州图记》:“ 钟阳县 有 赤马山 。其东十里, 点溪 与岸有蜜房二百所,罗缀相望。”
词语解释:后缀  拼音:hòu zhuì
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如“语言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中的“家”字,“桌子”、“椅子”、“房子”中的“子”字等。
词语解释:绵缀  拼音:mián zhuì
见“ 绵惙 ”。
词语解释:绵惙  拼音:mián chuò
亦作“ 绵缀 ”。亦作“緜惙”。 谓病情沉重,气息仅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刘尹 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朱元亭 一子病瘵,緜惙时,呻吟自语曰:‘是尚欠我十九金。’”
词语解释:裒缀  拼音:póu zhuì
辑集,编纂。 宋 马纯 《〈陶朱新录〉序》:“因搜今昔见闻,裒缀成帙,目曰《陶朱新録》。” 明 陈子龙 《〈经世编〉序》:“所谓訏謨远猷,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不为之裒缀,后之君子何以考焉?”
词语解释:剽缀  拼音:piāo zhuì
抄袭拼凑。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朝击柝而聚之而课之书;夕击柝而聚之而校之文。口吻刓於蠹编之诵记,而思虑敝於游词之剽缀。”
词语解释:拼缀  拼音:pīn zhuì
拼合。 叶圣陶 《隔膜》:“那句话我虽然还没想出,但必然是字典上所有的几个字,喉咙里能发的几个音拼缀而成的。”
词语解释:委缀  拼音:wěi zhuì
谓尾随,跟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为数十金,委缀数百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见一妇人控驴而过,有童子随之……絶类其兄。心惻然动,急委缀之。”委,一本作“ 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