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政绩 拼音:zhèng jì
亦作“ 政勣 ”。 指官吏在执政时办事的成绩。《后汉书·虞延传》:“八年,代 范迁 为司徒。歷位二府,十餘年无异政绩。”《陈书·王勱传》:“及 萧勃 平后,又以 勱 旧在 岭表 ,早有政勣,乃授使持节…… 广州 刺史。”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几年政绩远相闻,採得民謡报使君。”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词语解释:成绩 拼音:chéng jì
(1).成功的业绩;成效。《书·洛诰》:“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南史·吴喜传》:“ 喜 随 沉庆之 累经军旅,性既勇决,又习战阵,若能任之,必有成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 瑋 之成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又 杨名时 、 张昭 ,皆文学名当代,而力主弃已闢之 苗 疆,挠改土归流之成绩,智等观场,见同坐井。”
(2).今亦指工作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收获。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言》:“在‘五四’以来的文艺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考试的成绩很好,心里很高兴。”词语解释:功绩 拼音:gōng jì
功业与劳绩。《荀子·王霸》:“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南史·袁泌传》:“吾於朝廷素无功绩,瞑目之后,敛手足旋葬,无得受赠諡。”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我们的战士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创造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功绩,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来了。”词语解释:勋绩 拼音:xūn jì
亦作“ 勋跡 ”。 功勋;功绩。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晋书·文苑传·袁宏》:“ 侃 子 胡奴 ,尝於曲室抽刃问 宏 曰:‘家公勋跡如此,君赋云何相忽?’” 明 方孝孺 《藏用斋记》:“功业著乎生民,勋绩流而长存。”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凡公勋绩,好谋乃成。博筹多算,终格神明。”词语解释:纺绩 拼音:fǎng jì
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古代纺指纺丝,绩指缉麻。《管子·轻重乙》:“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穅,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復东行 涨海 千餘里,至 自然大洲 ,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以为手巾。”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纺车》:“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红楼梦》第四回:“﹝ 李守中 ﹞生了 李氏 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许地山 《桃金娘》:“她也不怨恨人家,每天帮助姑母做些纺绩之外,有工夫就到山上去找好看的昆虫和花草。”词语解释:考绩 拼音:kǎo jì
(1).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考绩入于岁成,论功书之年表。”《明史·陆崑传》:“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
(2).指考绩的记录。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上》:“ 武德 二年二月,上亲閲羣臣考绩,以 李纲 、 孙伏伽 为上第。”
(3).考核成绩。 茅盾 《八十自述》诗:“课儿攻书史,岁终勤考绩。”词语解释:败绩 拼音:bài jì
(1).指军队溃败。《书·汤誓》:“ 夏 师败绩, 汤 遂从之。” 孔 传:“大崩曰败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 孙 壮其言,因与贼战,乃至败绩。”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
(2).指事业的败坏、失利。《楚辞·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王逸 注:“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绩,功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蒋琬 败绩於百里,而为三台之标; 陈平 困瘁於治家,而怀六奇之略。”词语解释:伟绩 拼音:wěi jì
伟大的功绩。 宋 陆游 《离堆伏龙祠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奇勋伟绩旷世无,仁人志士临风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诚所谓敷天之鸿休,无前之伟绩也。”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诗:“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方志纯 《秦淮一叶枫》:“每当读起这首诗,我就想起 方志敏 同志领导我们创建 赣东北 根据地、血战东南建奇功的伟绩。”词语解释:庶绩 拼音:shù jì
各种事业。《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孔 传:“绩,功也;言众功皆广。”《旧唐书·薛登传》:“故 尧 资八元而庶绩其理, 周 任十乱而天下和平。” 何启 等《新政论议》:“五曰分职守以釐庶绩。”词语解释:禹绩 拼音:yǔ jì
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丰水 东注,维 禹 之绩。” 毛 传:“绩,业。” 郑玄 笺:“ 禹 治之,使入 渭 东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 汉 阮瑀 《纪征赋》:“遂临 河 而就济,瞻 禹 绩之茫茫。” 宋 曾巩 《黄河》:“宜博求能疏川浚 河 者,与之虑定,然后施功,则可以下安元元,上追 禹 绩矣。”词语解释:嘉绩 拼音:jiā jì
美善的功绩。《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国语·周语下》:“帅象 禹 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 唐 白居易 《卢众等除御史评事制》:“御史府官,廷尉寺吏,用申褒奬,以劝忠勤。勉奉元戎,佇成嘉绩。”《宋史·乐志七》:“竭我瑶斝,莫报嘉绩。”词语解释:治绩 拼音:zhì jì
为政的成绩。《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邓芝 ﹞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隋书·郇王庆传》:“﹝ 杨庆 ﹞累迁 滎阳郡 太守,颇有治绩。” 鲁迅 《南腔北调集·沙》:“他们的像沙,是被统治者‘治’成功的,用文言来说,就是‘治绩’。”词语解释:蚕绩 拼音:cán jì
蚕桑和纺绩。 唐 白居易 《盐商妇》诗:“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清 唐甄 《潜书·明悌》:“人之爱莫私于其妻。执蚕绩,功鍼缕,治酒醴,调燔炙,则爱其助。”《清史稿·礼志二》:“ 康熙 时,立蚕舍 丰泽园 ,始兴蚕绩。”词语解释:劳绩 拼音:láo jì
功劳,功绩;劳动的成果。 唐 白居易 《李景亮授长史制》:“某官 李景亮 :夫执艺事上者,必揆日时,计劳绩,而后进爵秩,以旌服勤。”《明史·唐龙传》:“ 龙 有才,居官著劳绩。” 许杰 《〈小说过眼录〉自序》:“我在这集子里收集的东西,大体都是过去这一年以内的劳绩。”词语解释:茂绩 拼音:mào jì
丰功伟绩。《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英姿茂绩,委而无用。”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忠节克明,茂绩惟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其有擒执师子除国患者,当酬重赏,式旌茂绩。”词语解释:底绩 拼音:dǐ jì
谓获得成功;取得成绩。《书·禹贡》:“ 覃怀 底绩,至于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太冲 安仁 ,策勋於鸿规; 士衡 子安 ,底绩於流制。” 清 赵翼 《谒云岩公赋呈》诗:“去年见公 淮阴城 ,公方底绩河隄平。”词语解释:声绩 拼音:shēng jì
声誉功绩。《晋书·胡奋传》:“ 奋 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 唐 刘禹锡 《代请朝觐表》:“臣伏受国恩,忝承门荫,脱巾筮仕,敢期荣名,陈力效官,靡树声绩。”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 世宗 初,平 淮 甸,詔公为 蘄州 兵马监押,兼沿江廵检。善修职,遂改 承天 军使,自是声绩闻於时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庚戌至今垂三十年,是榜人物内贰六官、外膺封疆者,不闻大著声绩。”词语解释:风绩 拼音:fēng jì
政绩。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惧风绩之不美,耻知己之谬举。”《新唐书·李虞仲传》:“人殁已久,风绩湮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先生作御史,立朝侃侃,颇著风绩。” 词语解释:课绩 拼音:kè jì
考核政绩。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归俘献捷,课绩分材。”《宋史·选举志四》:“若别论课绩,或负过名须考验,行遣如法。”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兹当课绩,方俟黜幽,岂意圣慈更加隆施。”词语解释:远绩 拼音:yuǎn jì
(1).远大的功绩。《国语·齐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 韦昭 注:“绩,功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城内有《临睢长左冯翊王君碑》,善有治功,累迁 广汉 属国都尉,吏民思德。县人…… 刘伯鄜 等,共立石表政,以刊远绩。”
(2).谓继承、仿效前人。《左传·昭公元年》:“子盍亦远绩 禹 功,而大庇民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子弁冕以临诸侯,盍亦远绩 禹 功,而大庇民乎?” 颜师古 注:“言今服冠冕有国家,何不追绩 禹 功,而庇荫其人乎?” 晋 陆机 《赠顾交趾公真》诗:“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词语解释:丕绩 拼音:pī jì
大功业。《书·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道冠巍巍,威深虩虩,遘兹多难,克广不绩。” 宋 宋祁 《上皇太后第二表》:“获赞事经,亟成丕绩。”词语解释:懿绩 拼音:yì jì
美好的业绩;优异的成绩。《晋书·王导传赞》:“懿绩克宣,忠规靡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絶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旧唐书·宣宗纪》:“夺他人之懿绩,为私门之令猷。”词语解释:殊绩 拼音:shū jì
特出的政绩、功绩。《晋书·良吏传·王宏》:“﹝ 宏 ﹞为 汲郡 太守……在郡有殊绩。”《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师护 虽无殊绩,洁己节用,通怀期物,不恣羣下。” 唐 白居易 《除李逊京兆尹制》:“赏其殊绩,擢在大藩。”词语解释:孤绩 拼音:gū jì
独有的功绩。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復论。”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词语解释:勤绩 拼音:qín jì
劳绩。 宋 苏辙 《论渠阳蛮事札子》:“臣窃见知 潭州 谢麟 ,屡经蛮事,颇有勤绩,溪洞之间,伏其智勇。”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居官,皆有勤绩,性谨愿,不肯为跅弛行。”词语解释:遗绩 拼音:yí jì
(1).谓遗留功绩于后世。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志存业而遗绩,身先物而长辞。”
(2).指前人遗留的功绩。 明 何景明 《东昌公哀词》之二:“铭石看遗绩,凄凉太史篇。”词语解释:敷绩 拼音:fū jì
布绩。谓建功立业。《晋书·魏咏之传》:“ 魏咏之 器宇弘劭,识局贞隐,同奬之诚,实铭王府;敷绩之效,垂惠在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敷绩 壶 冀 始,刊木至 江 汜。”词语解释:收绩 拼音:shōu jì
取得政绩。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词语解释:弘绩
伟大的功绩词语解释:令绩 拼音:lìng jì
美盛的业绩。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升降二宫,令绩斯俟;禁旅尊严,主器弥固。”词语解释:紬绩
缀集;编集词语解释:事绩 拼音:shì jì
业绩,重大的成就。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那一个霸 越 的有计策,一个兴 汉 的好事绩。”词语解释:懋绩 拼音:mào jì
大功绩;功绩。《晋书·王湛传论》:“虽崇勋懋绩,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 宋 张友正 《歙州披云亭记》:“ 友正 家正此山之下,获游此亭之上,思刊懋绩,輒课庸词。”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擒王敦》:“懋绩丰庸,捷书奏九重。” 黄远庸 《北京之新年》:“ 秉钧 德薄才鲜,毫无懋绩。”词语解释:邦绩 拼音:bāng jì
为国家所建立的功绩。 唐 李乂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诗:“端揆凝邦绩,台阶阐国猷。”词语解释:实绩 拼音:shí jì
(1).实际事业;事实。《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贪顾江湖陂泽之险,纳探报之虚言,缓经营之实绩,倚 长江 为可恃,幸敌人之不来。”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清单内仅以筹办釐订等敷衍之词,空列条项,本无实绩可举。”
(2).实际成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拓荒者, 阿英 同志为后人作出了榜样,也留下了垦殖的实绩。”词语解释:官绩 拼音:guān jì
官吏的政绩。 宋 欧阳修 《送刘学士和衡州》诗:“行当考官绩,勿復困甖缶。”词语解释:史绩 拼音:shǐ jì
历史功绩。 邹韬奋 《青年运动与抗战》:“其中为国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史绩,尤罄竹难书,令人感奋。”词语解释:鸿绩 拼音:hóng jì
亦作“ 鸿勣 ”。 宏伟的业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唐高祖 《举义旗誓众文》:“放 后主 於 江都 ,復先帝之鸿绩。” 唐 于邵 《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进具物,扬鸿勣,和奏发,高灵寂。”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其壻 王仙客 ,家学不忝凤毛,居官绰有鸿绩。”词语解释:厎绩 拼音:dǐ jì
致功,取得功绩。《书·禹贡》:“ 覃怀 厎绩,至于 衡漳 。”厎,一本作“ 底 ”。《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圣跡滂流,至于海表。”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明年涖本官,五载厎绩。”词语解释:诚绩 拼音:chéng jì
忠诚之绩。《宋书·王镇恶传》:“ 高祖 表曰:‘故 安西 司马、征虏将军 王镇恶 ,志节亮直,机略明举。自策名州府,屡著诚绩。’”词语解释:重熙累绩 拼音:zhòng xī lèi jì
同“ 重熙累洽 ”。 明 张居正 《重刊〈大明集礼〉序》:“ 明 兴百八十餘年, 高皇帝 作之于前,今天子述之于后,弈世载德,重熙累绩,稽古礼文之事,褎然具备矣。”词语解释:野绩 拼音:yě jì
野战的功劳。 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踰国勛。”词语解释:边绩 拼音:biān jì
开拓及治理边疆所立下的功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李尧栋 ﹞官 川 滇 最久,屡树边绩。”词语解释:能绩 拼音:néng jì
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太平广记》卷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凌华》:“以 华 昔日曾宰 剧县 ,甚著能绩。”词语解释:迈绩 拼音:mài jì
卓越的功绩。 晋 潘尼 《赠长安令刘正伯》诗:“ 刘侯 抚 西都 ,迈绩参 豹 乔 。”词语解释: 治绩
政绩词语解释:紬绩
缀织,抽丝,纺绩词语解释:驰绩 拼音:chí jì
谓追求功绩。 清 蒲松龄 《大捷二》:“销兵郡国,弊遂至于生奸;驰绩边陲,力已穷于黷武。”词语解释:骋绩 拼音:chěng jì
犹言建功立业。《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故能骋绩康衢,延慈哲后。” 吕延济 注:“绩,功也……能骋功於道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叶风力以陈謨,驾 昆 彭 而骋绩,克绥中外,保奉宗祧。”词语解释:丰功伟绩 拼音:fēng gōng wěi jì
伟大的功勋和业绩。 宋 周行己 《上宰相书》:“逮事三主,始终一心,丰功伟绩,昭焕今古。”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然丰功伟绩,社稷利赖,朝廷自当有崇报之典。” 清 蒋士铨 《冬青树·勤王》:“王师在,是从天降来,笑谈间把丰功伟绩共摩崖。”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词语解释:丰绩 拼音:fēng jì
宏伟的功业。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方将飞腾閶闔,振翼紫微,运筹帷幄,显扬丰绩,岂久沉滞於下职,契阔於贫悴哉。”词语解释:业峻鸿绩 拼音:yè jùn hóng jì
功业高,成绩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周振甫 注:“业峻鸿绩:即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词语解释:业绩 拼音:yè jì
完成的事业和建立的功劳;重大的成就。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乘 ( 枚乘 )於文林,业绩之伟,乃在略依《楚辞》、《七諫》之法,并取《招魂》、《大招》之意,自造《七发》。” 周恩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欢迎没有到过农村的、没有习惯于农村生活的文艺工作者,去学习农民,与农民做朋友,以便写下他们的艰苦卓絶、英勇奋斗的业绩。” 马国征 《瞻仰梅园新村周总理故居》诗之一:“人去楼空业绩存,折衝樽俎倍劳辛。”词语解释:校绩 拼音:xiào jì
考核功绩。《晋书·解系等传论》:“遂得纂 尧 承绪,祀 夏 配天,校绩论功,有足称矣。”词语解释:干绩 拼音:gàn jì
优异的业绩。《宋书·羊玄保传》:“﹝ 羊玄保 ﹞为政虽无干绩,而去后常见思。”词语解释:序绩 拼音:xù jì
排比其功绩。《公羊传·僖公四年》:“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於此焉与 桓公 为主?序绩也。” 何休 注:“序,次也;绩,功也。累次 桓公 之功德,莫大於服 楚 ;明德及强夷,最为盛。”词语解释:战绩 拼音:zhàn jì
(1).战争中取得的成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总兵》:“故今陈其战绩,乞公转奏於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朱将军 及 定海 四忠战绩,近人多记述者。”
(2).比喻其他工作战果。 周恩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这三年的战绩,在 中国 历史上是空前的。”词语解释:淮阳绩 拼音:huái yáng jì
汉 汲黯 任 淮阳 太守,政绩清明。后以“淮阳绩”指良好的政绩。 宋 刘敞 《睡起》诗:“媿无 淮阳 绩,高卧亦终年。”词语解释:清绩 拼音:qīng jì
清明廉洁的政绩。《后汉书·陈蕃传》:“时 李膺 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 独以清绩留。”《南史·王镇之传》:“ 镇之 少著清绩,心将继美 吴隐 , 岭 南弊俗,非此不康也。”词语解释:旧绩 拼音:jiù jì
昔日的劳绩、功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季友 有大功於 鲁 ,受 费 以为上卿。至於 文子 、 武子 ,世增其业,不废旧绩。”《魏书·肃宗纪》:“詔曰:‘赏贵宿劳,明主恆德;恩沾旧绩,哲后常范。’”词语解释:效绩 拼音:xiào jì
(1).效劳,立功。《国语·鲁语下》:“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上》:“羣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懈怠,称朕意焉。”《南史·王琳传》:“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 代 邸,効绩中朝。”
(2).显示功效。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
(3).考查成绩。效,通“ 校 ”。 三国 魏 曹丕 《校猎赋》:“考功効绩,班赐有叙。”
(4).成效;功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咸推 竇融 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 隗嚣 。”词语解释:叙绩
按劳绩授予官职。《北史·李彪传》:“詔曰: 彪 虽宿非清第,代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兼优吏职,载宣朝美,若不赏庸敍绩,将何以劝奬勤能?特迁祕书令。”词语解释:敬姜犹绩 拼音:jìng jiāng yóu jì
《国语·鲁语下》载, 春秋 时 文伯歜 已为 鲁 相,其母 敬姜 犹纺绩不辍, 歜 问之, 敬姜 曰:“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遂以“敬姜犹绩”为富贵而不忘根本的典实。《歧路灯》第三回:“ 娄樗 道:‘我爹叫我买两件农器儿,还买一盘弹花的弓弦。’ 孝移 道:‘此 敬姜 犹绩意也。’”词语解释:循绩 拼音:xún jì
良好的政绩。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六:“吾邑 陈莘学 先生 汝咸 ……宰 漳浦 十三年,循绩惠政,不可殫记。”词语解释:庸绩 拼音:yōng jì
功绩。《晋书·周虓传》:“威略冠於本朝,庸绩书於王府。”《北史·李弼传论》:“方面宣其庸绩,帷幄尽其谋猷,非唯攀附成名,抑亦材谋自取。”词语解释:徽绩 拼音:huī jì
伟绩。《宋书·殷景仁传》:“司空 文成公 景仁 德量淹正,风识明允,徽绩忠謨,夙达先照,惠政茂誉,实留民属。”词语解释:素绩 拼音:sù jī
见“ 素积 ”。
词语解释:素积 拼音:sù jī
(1).亦作“ 素绩 ”。腰间有褶裥的素裳。是古代的一种礼服。《礼记·郊特牲》:“三王共皮弁素积。” 孙希旦 集解:“素积,以素繒为裳而襞积之也。素言其色,积言其制。”《荀子·富国》“士皮弁服” 唐 杨倞 注:“素积为裳,用十五升布为之。积,犹辟也,辟蹙其腰中,故谓之素积也。”《汉书·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太后﹞遣 长乐 少府 夏侯藩 ……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绩。” 颜师古 注:“素绩谓素裳也,朱衣而素裳。绩字或作积。积谓襞积之,若今之襈为也。”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古之素积,即今之细褶布衫也。”
(2).平素所蓄积。《后汉书·冯衍传上》:“德不素积,人不为用。备不豫具,难以应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若 吕颐浩 既去, 朱胜非 未来,使七月受命,八月之镇,九月弓劲马肥,敌人向南,兵不素练,粮不素积,又不设险,何以御之!”词语解释:绸绩 拼音:chóu jì
缀集;编集。词语解释:缉绩 拼音:jī jì
犹纺织。《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汉 郑玄 笺:“於池中柔麻,使可缉绩作衣服。”《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女求作布衣、麻屨,织作筐缉绩之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兽毛细软,可得缉绩,故以见珍,而充服用。”词语解释:称绩 拼音:chēng jì
可称颂的政绩。《三国志·蜀志·马忠传》:“﹝ 张表 、 阎宇 ﹞继踵在 忠 后,其威风称绩,皆不及 忠 。”《宋书·张永传》:“除 建康 令,所居皆有称绩。”《南史·刘潜传》:“出为 阳羡 令,甚有称绩。”《北史·杨播传》:“父 懿 , 延兴 末为 广平 太守,有称绩。”词语解释:名绩 拼音:míng jì
名声与功绩。《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而 渔阳 傅容 在 雁门 有名绩。”《南史·孝义传上·柳叔夜》:“ 叔夜 年十六为 新野 太守,甚有名绩,补 遥光 諮议参军。”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君﹞为贰守,为大郡,而名绩茂著,今之贤大夫也。”词语解释:纴绩 拼音:rèn jì
亦作“絍绩”。 纺织缉麻。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小畜》:“絍绩独居,寡处无夫,阴阳失忘,为人僕使。”词语解释:褒绩 拼音:bāo jì
嘉奖功绩。 三国 魏 曹操 《谢袭费亭侯表》:“臣束脩无称,统御无绩,比荷殊宠,策命褒绩,未盈一时,三命交至。”《魏书·尒朱荣传》:“追终褒绩,列代通謨;纪德铭勋,前王令范。”词语解释:襞绩 拼音:bì jì
见“ 襞积 ”。
词语解释:襞积 拼音:bì jī
亦作“ 襞绩 ”。
(1).衣服上的褶裥。《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襞积褰縐。” 颜师古 注:“襞积,即今之帬襵。”六臣注《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襞襀”。 元 党世杰 《感皇恩·赋迭罗花》词:“ 汉 额粧穠, 楚 腰舞怯,襞积裙餘旧宫褶。” 鲁迅 《两幅手绘土偶等图的说明》:“偶人像一,圆领披风而小袖,其裙之襞积系红色颜料所绘,尚可辨。”
(2).比喻皱纹。《中国近代文论选·论科学之发达可以闢旧小说之荒谬思想》:“ 秦 汉 而降,佛 老 踵兴,凡烧丹鍊汞、白日飞昇之术,与夫天堂地狱、轮迴果报之説,於神权专制之时代,人襞积未深之脑膜,其力自足使人信奉之、崇拜之,如一幅白縑,染以颜色,则深印不磨。”
(3).重迭;堆积。《梁书·张缅传》:“藴芳华以襞积,非党人之所媚。” 唐 陆龟蒙 《椭李花赋》:“弱植欹危,繁梢襞积。”《诗人玉屑·诗评·诚斋品藻中兴以来诸贤诗》引 宋 尤袤 《寄友人》诗:“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数日前诸处报来事体襞积。”
(4).重复;堆砌。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某尝悉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清 冯桂芬 《〈洪铭之时文〉序》:“其论文有云:近日时文之弊有二:下者襞绩破碎,优孟衣冠,人知其陋已;高者貌为先正墙立隅行。”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儒林外史》初惟传钞,后刊本于 扬州 ,已而刻本非一。尝有人排列全书人物……又割裂作者文集中駢语,襞积之以造詔表( 金和 跋云),统为一回缀于末:故一本有五十六回。”词语解释:织绩 拼音:zhī jì
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诗》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 明 唐顺之 《葛母传》:“ 扬 之俗呰窳浮丽,男子游手末作,其妇女鲜事织绩,而习为假髻、侈袖、缘履之饰。”词语解释:奏绩 拼音:zòu jì
取得成绩;建立功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 清 马建忠 《巴黎覆友人书》:“故 英 得 法 助,奏绩於 黑海 之滨。”词语解释:理绩 拼音:lǐ jì
见“ 理跡 ”。
词语解释:理迹 拼音:lǐ jì
亦作“ 理绩 ”。 政绩。 唐 张九龄 《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序:“以理跡尤异,廉使上达,天子嘉之。”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 约 为通判,备见操守。后来累次为郡,皆有理绩。”词语解释:宣绩 拼音:xuān jì
谓建树功绩。《晋书·郤詵传论》:“夫缉政釐俗,拔群才以成务;振景观光,俟明主而宣绩。”《宋书·武帝纪中》:“夫翼圣宣绩,辅德弘猷,礼穷元赏,宠章希世。”词语解释:瑕绩 拼音:xiá jì
犹功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葬书生》:“朝廷凡有瑕勣,悉欲书之,冀人惕励。”词语解释:威绩 拼音:wēi jì
威名和功绩。《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论》:“ 牵招 秉义壮烈,威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