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末字词组
丝绦铃绦麻绦束绦仙人绦鸾绦吕公绦皂绦
郿绦盘绦环绦仙人绦赤绦宫绦衣绦 

词语解释:丝绦  拼音:sī tāo
丝编的带子或绳子。 唐 贺知章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緑丝绦。”《红楼梦》第一○九回:“﹝ 妙玉 ﹞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 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一:“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
词语解释:郿绦  拼音:méi tāo
麻织腰带。古代 郿县 (今 陕西省 眉县 )所产,故称。 宋 陆游 《老境》诗:“临窗 蜀 纸誊诗草,出户 郿 絛繫褐衣。” 宋 陆游 《舟中遣兴》诗:“方牀展 蘄 簟,短褐束 郿 絛。”
词语解释:铃绦  拼音:líng tāo
即铃索。 唐 郑畋 《夜景又作》诗:“铃絛无响闭珠宫,小阁凉添玉蕊风。”参见“ 铃索 ”。
词语解释:铃索  拼音:líng suǒ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词语解释:盘绦  拼音:pán tāo
彩色丝线编织成的绳带。《新唐书·李德裕传》:“且立鹅天马,盘絛掬豹,文彩怪丽,惟乘舆当御,今广用千匹,臣所未諭。”《宋史·舆服志二》:“ 神宗 熙寧 间,文武升朝官禁军都指挥使以上,涂金银装盘絛促结。”
词语解释:麻绦  拼音:má tāo
用麻线编织成的带子或绳子。《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去房里换了一身素净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条麻绦,繫在腰里。”
词语解释:环绦
束腰的丝带
词语解释:束绦  拼音:shù tāo
以丝带束于腰间。 明 都穆 《游华山记》:“洞有 希夷 先生睡像,黄衣束絛,儼乎如生。”
词语解释:仙人绦  拼音:xiān rén tāo
草名。茎细,丛生数条,生于深山石上或朽木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仙人絛,出 衡岳 ,无根蔕,生石上,状如同心带,三股,色緑,亦不常有。”亦作“ 仙人縚 ”。
词语解释:仙人绦
见“ 仙人絛 ”。
词语解释:赤绦  拼音:chì tāo
红色丝绦。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赵公大食刀歌》:“ 苍水 使者捫赤絛, 龙伯 国人罢钓鼇。” 杨伦 笺注:“赤絛,以赤色丝为绳,刀饰也。”
词语解释:鸾绦  拼音:luán tāo
束腰的丝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衣衫》:“一曰束腰之带,俗呼鸞绦者是也。”《红楼梦》第三二回:“近日 宝玉 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鮫帕鸞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之愿。”
词语解释:宫绦  拼音:gōng tāo
宫中特制或仿照宫样所制的丝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列仙曹,叩请烈皇下碧宵,捨 煤山 古树,解却宫绦。”《红楼梦》第四九回:“﹝ 湘云 ﹞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
宫縚:孔子 弟子 南宫括 ,又称 南宫縚 ,省称为“宫縚”。《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於《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 宫縚 之行也。”参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词语解释:吕公绦  拼音:lǚ gōng tāo
(1).衣带名。两头有五色丝绦,传说八仙中的 吕洞宾 常用之,故名。《水浒传》第九十回:“﹝ 许贯忠 ﹞繫一条杂彩吕公绦,着一双方头青布履。”《西游记》第二五回:“穿一领百衲袍,繫一条吕公绦。”《明珠缘》第四六回:“ 良卿 走出来看时,只见那道士:穿一领百衲袍,繫一条吕公绦。手摇麈尾,渔鼓轻敲。”
(2).刑具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图文襄公厚德》:“又燬 明 代镇抚司酷刑,如吕公绦、红绣鞋诸虐具。”
词语解释:衣绦  拼音:yī tāo
衣带。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刘仲偃 ﹞即手书片纸付 灌 持归报其子,以衣絛自縊死。”
词语解释:皂绦  拼音:zào tāo
亦作“皁絛”。 黑色的丝绳。《金史·舆服志下》:“ 明昌 六年制,文武官六贯石以上及廕者,许用牙领紫圆板,皁絛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