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22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绝顶绝唱绝艳绝涧绝交书绝足绝物绝经
绝胜绝无绝俗绝品绝少绝瑕绝望绝佳
绝壁绝交绝笔绝粒绝色绝识绝好绝甘
绝尘绝塞绝艺绝地绝句绝响绝类绝欲
绝怜绝代绝奇绝叹绝踪绝险绝徼绝路
绝处绝域绝迹绝爱绝意绝国绝群绝谷
绝世绝景绝巘绝岸绝岛绝埃绝影绝缘
绝倒绝人绝学绝口绝叫绝韦绝技绝麟
绝境绝壑绝妙绝粮绝后绝诗绝异绝众
绝伦绝弦绝漠绝编绝缨绝流绝出绝殊

词语解释:绝顶  拼音:jué dǐng
1.山之最高峰。 南朝 梁 沉约 《早发定山》诗:“倾壁忽斜竖,絶顶復孤圆。” 唐 杜甫 《望岳》诗:“会当凌絶顶,一览众山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予游 大邑 鹤鸣观 ,所谓 张天师 鵠鸣化也。其东北絶顶,又有 上清宫 。” 陈毅 《水晶坡又阻雪》诗:“攀登絶顶望天海,新月初挂远山角。”
2.比喻事物之最高境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论其词品,已臻絶顶,古今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王文成》:“ 王文成 公为 明 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絶顶。” 冰心 《山中杂记》七:“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3.非常;极甚。《花月痕》第十五回:“ 荷生 道:‘你是聪明絶顶的人,我一切也不用説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词语解释:绝胜  拼音:jué shèng
1.最佳。 唐 权德舆 《送灵澈上人入庐山回归沃州序》:“ 会稽 山水,自古絶胜。”
2.引申为最佳之处。 宋 范成大 《与同僚游栖霞》诗:“竹杖芒鞵俗网疎,每逢絶胜更踟蹰。” 明 高启 《游天平山记》:“众莫不尤余好奇之过,而余亦笑其恇怯頽败,不能得兹山之絶胜也。”
3.远远超过。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最是一年春好处,絶胜烟柳满皇都。” 宋 王安石 《水花》诗:“纵被春风吹作雪,絶胜南陌碾成尘。”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七:“﹝水转筒车﹞日夜不息,絶胜人牛所转。” 清 唐孙华 《再哭蔗庵公》诗之二:“絶胜薶朔漠,先陇得相依。”
词语解释:绝壁  拼音:jué bì
陡峭的山壁。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晨策寻絶壁,夕息在山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汉水 又东南逕 瞿堆 西,又屈逕 瞿堆 南,絶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 宋 苏轼 《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 迈 乘小舟至絶壁下。”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时而有开花的山谷,时而有歌唱的溪水,但却不是没有悬崖、绝壁,不是没有恶兽、风险。”
词语解释:绝尘  拼音:jué chén
(1).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神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絶尘,而 回 瞠若乎后矣。” 成玄英 疏:“奔逸絶尘,急走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评李杜》:“ 徐仲车 云:‘ 太白 之诗,神鹰瞥汉; 少陵 之诗,骏马絶尘。’”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天驥絶尘而奔,尾以蹇驴,不知其能同至焉否邪?”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新的 中国 诞生了,而且开始了绝尘的奔驰。”
(2).超脱尘俗。《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盖録其絶尘不反,同夫作者。” 刘良 注:“絶尘谓超尘离俗,往而不反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释昙翼》:“ 释曇翼 本 吴兴 餘杭 人,少而信悟,早有絶尘之操。” 宋 苏轼 《答黄鲁直书》:“意其超逸絶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 冰心 《寄小读者》九:“这屋里清雅绝尘,有加无已的花,把我围将起来。”
(3).犹绝迹,不见踪迹。《宋书·自序》:“间者 獯獫 扈横,掠剥边鄙,邮贩絶尘,坰介靡达。”
(4).良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絶尘,号为九逸。”
词语解释:绝怜  拼音:jué lián
极其喜爱。 宋 杨万里 《暮寒》诗:“絶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明 刘基 《宿贾性之市隐》诗:“絶怜草色緑铺地,可爱梅花白照人。”
词语解释:绝处  拼音:jué chǔ
1.绝妙之处。《南史·范晔传》:“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於一絶处,亦復何异邪。”
2.毫无出路的境况。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沉自己的船’还要在绝处求生。” 夏衍 《走险记》一:“我们像是绝路逢生,连这种场合必需的客气话也不讲一句。”
词语解释:绝世  拼音:jué shì
(1).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 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
(2).犹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絶世于 良 。” 杜预 注:“絶世,犹言弃世。”
(3).与人世隔离。《后汉书·袁閎传》:“ 延熹 末,党事将作,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宋 叶适 《戴少望书》:“奈何以少得丧,一不当意,遂为此等絶世自好、苍莽不可知之事?” 明 李贽 《覆邓石阳书》:“弟初不敢以彼等为徇人,彼等亦不以我为絶世,各务以自得而已矣。”
(4).冠绝当世。《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独立。” 唐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诗:“ 郢 客文章絶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有弟 曹植 ,字 子建 ,聪明絶世。” 杨朔 《秋风萧瑟》:“这(指 长城 )不仅是捍卫过我们民族的古垒,也是人类历史上绝世的创造之一。”
词语解释:绝倒  拼音:jué dǎo
(1).佩服之极。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诗:“ 杜陵 先生证此道, 沉 家 祝 家皆絶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满座宾客见之,无不絶倒,遂传播其仙家幻术之妙。”
(2).谓折服。 杨朔 《我的改造》:“我能听懂工人的每一句话,我为他们的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所绝倒。”
(3).大笑不能自持。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诗成捧腹便絶倒,书生説食真膏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曰:‘龙王下詔求直諫,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絶倒。”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四:“ 胡默 更非常健谈,而且诙谐百出,令人绝倒。”
(4).因昏厥而仆倒。《北史·崔瞻传》:“行过 彭城 ,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絶倒……此碑乃 瞻 父守 徐州 时所立,故哀感焉。”《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至 土门 军,入浴室,遘风疾,絶倒良久乃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僧闻语而便絶倒,良久始苏。” 鲁迅 《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来函谨悉,甚至於吓得絶倒矣。”
(5).古代杂技名。《列子·说符》“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南齐书·乐志》:“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
词语解释:绝境  拼音:jué jìng
(1).与外界隔绝之地。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风景绝佳之处。 唐 张乔 《游歙州兴唐寺》诗:“山桥通絶境,到此忆 天台 。”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宜兴 善权 、 张公 两洞,天下絶境也。”
(3).极为高超之境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絶境乎。” 唐 戴叔伦 《九日送洛阳李丞之任》诗:“为文通絶境,从宦及良辰。” 宋 陆游 《龙门洞》诗:“絶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
(4).绝望艰困之处境。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在半年的时间里,把一切能够换钱的衣服首饰都当光卖尽了,生活陷入无助的绝境。”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三)》:“这一句话,就常常能使一些达官贵人,濒于自杀的绝境。”
词语解释:绝伦  拼音:jué lún
无与伦比。《史记·龟策列传》:“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絶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后汉书·班固传上》:“ 弘农 功曹史 殷肃 ,达学洽闻,才能絶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 唐 杜甫 《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絶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絶伦。”
词语解释:绝唱  拼音:jué chàng
亦作“绝倡”。 指诗文创作上的最高造诣。《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 宋 王十朋 《蓬莱阁赋》序:“昔 元微之 作《州宅》诗,世称絶倡。”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至《岳阳楼》之‘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古今无不推为絶唱。”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絶唱,无韵之《离骚》矣。”
词语解释:绝无
全然没有
词语解释:绝交  拼音:jué jiāo
(1).断绝交谊与往来。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是故百金之家,境外无絶交。”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乃发愤著论,杜门絶交。”《明史·文苑传三·谢榛》:“及 攀龙 名大炽, 榛 与论生平,颇相鐫责, 攀龙 遂貽书絶交。” 清 李渔 《蜃中楼·龙战》:“我和你从此絶交,以后在人面前不许再説‘相与’二字。”
(2).指男女之间断绝爱情关系。 宋 罗烨 《醉翁谈录·梁意娘与李生诗曲引》:“自后情爱相牵,形於颜色,为家人所觉,遂至一年絶交。”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嗣以妇有他遇,乃絶交焉。”
(3).特指国际间断绝外交关系。
词语解释:绝塞  拼音:jué sāi
1.度越边塞。《商君书·战法》:“无敌深入,偕险絶塞,民倦且饥渴,而復遇疾,此其道也。”《战国策·东周策》:“ 秦 敢絶塞而伐 韩 者,信 东周 也。” 鲍彪 注:“絶,横渡。塞,障也。”
2.极远的边塞地区。 唐 骆宾王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 交河 浮絶塞, 弱水 浸流沙。” 明 杨慎 《春兴》诗:“最高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絶塞边。”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絶塞不辞远,中原吁可伤。” 闻一多 《红烛·孤雁》:“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谁教你抛弃了旧侣,拆散了阵字,流落到这水国的绝塞。”
词语解释:绝代  拼音:jué dài
1.远古年代。 晋 郭璞 《〈尔雅〉序》:“总絶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 邢昺 疏:“絶代,犹远代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仰餘徽於千载,遵茂美於絶代。”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收絶代之精微,詰往圣之紕繆。”
2.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值大军旋斾,浑仪在路,肆观奇秘,絶代异宝。” 唐 高适 《画马篇》:“感兹絶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照影溪梅,悵絶代、幽人独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 崑老 恭喜,收了一箇絶代门生。”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风骚。”
词语解释:绝域  拼音:jué yù
(1).极远之地。《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絶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絶域不可以力服,蛮貊不可以威摄。” 唐 赵嘏 《昔昔盐·一去无还意》诗:“良人征絶域,一去不言还。” 清 龚自珍 《漫感》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2).与外界隔绝之地。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邈彼絶域,幽邃窈窕。”
词语解释:绝景  拼音:jué jǐng
亦作“绝影”。
1.良马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公所乘马名絶影,为流矢所中。” 唐 李白 《东武吟》:“宝马丽絶景,锦衣入 新丰 。”
2.犹绝迹。 晋 陶潜 《读史·夷齐》诗:“天人革命,絶景穷居。” 逯钦立 注:“絶景,絶影,灭絶踪跡。指隐居离开人间世。”
亦作“绝影”。 无比美妙的景色。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昔在今来归,絶景无不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 三高亭 ,天下絶景也。”
词语解释:绝影  拼音:jué yǐng
见“ 絶景 ”。
词语解释:绝人  拼音:jué rén
1.犹过人。《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彼无异故,智略絶人,独患无身耳。”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 宋武帝 以英伟絶人之资,用武歷年而不能并中原者,以不得 河 北也。”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闻得他才貌絶人,特央你去説亲。”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序:“长身伉爽,才武絶人。”
2.与人世隔绝。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本事》:“贵其内能自约,外能絶人也。” 明 李贽 《答耿司寇》:“其杜门不出,非简亢也,非絶人逃世也。”
词语解释:绝壑  拼音:jué hè
深谷。 唐 于邵 《送家令祁丞序》:“非奇峯絶壑,则不能运其机;非缘情体物,则不能动其兴。” 宋 苏舜钦 《送李生》诗:“男儿生世间,有如絶壑松。”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湍声汹汹转絶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词语解释:绝弦
见“ 絶弦 ”。
词语解释:绝艳  拼音:jué yàn
艳丽无比。亦借指艳丽无比的美人或花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轢古,辞来切今,惊采絶艷,难与并能矣。” 唐 李白 《西施》诗:“ 勾践 徵絶艷,扬眉入 吴 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忽逢絶艷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花月痕》第十回:“就如那一日 吕仙阁 所遇的丽人,可称絶艷,风尘中断无此人。”
词语解释:绝俗  拼音:jué sú
1.超出世俗;弃绝尘俗。《庄子·盗跖》:“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成玄英 疏:“犹将己为超絶流俗,过越世人。”《后汉书·刘陶传》:“皆履正清平,贞高絶俗。” 元 戴表元 《宿福海寺》诗:“道人不絶俗,自然无耳喧。”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王孟端遗事》:“ 毘陵 王紱 孟端 ,高介絶俗之士,所订交皆一时名人,遇流俗辈輒白眼视之。”
2.超过寻常。《晋书·石崇传》:“﹝ 石崇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絶俗,光彩耀日。”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冶异絶俗,奇丽不常。”
词语解释:绝笔  拼音:jué bǐ
1.停笔。《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晋 杜预 注:“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仇兆鳌 注:“絶笔,画成而阁笔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岑参》:“﹝ 岑参 ﹞与 高适 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絶笔,人輒传咏。” 明 宋濂 《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公退而嘆曰:‘试艺所以困天下英才,吾尚可溺而未省乎?’乃絶笔不为。”
2.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作品等。 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薨逝相顾泫然》诗:“最感一行絶笔字,尚言千万 乐天 君。”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日知録》再待十年,如不及年,则以临终絶笔为定,彼时自有受之者,而非可预期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九章》中之《怀沙》,乃其絶笔。”
3.指绝妙无比之诗文书画。《新唐书·梁昇卿传》:“ 昇卿 涉学工书,于八分尤工,歷 广州 都督,书《东封朝覲碑》,为时絶笔。”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卫 协 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羣雄,旷代絶笔。”
词语解释:绝艺  拼音:jué yì
卓绝的技艺。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徵伶皆絶艺,选妓悉名姬。” 宋 陆游 《题王仲信画水石横幅》诗:“岂是天公憎絶艺,一生憔悴向衡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既有此絶艺,便当挟此出游江湖间,料不须带着盘费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二公虽絶艺入神,然意存冲挹,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
词语解释:绝奇  拼音:jué qí
无比奇特。 唐 刘长卿 《游四窗》诗:“ 四明山 絶奇,自古説登陆。” 明 刘基 《潜溪图歌为宋景濂赋》:“ 金华 山水天下希, 潜溪 龙门 尤絶奇。”
词语解释:绝迹  拼音:jué jì
亦作“绝跡”。亦作“绝蹟”。
1.不见踪迹。《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郭象 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南史·梁吴平侯景传》:“州内清静,抄盗絶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则君之墨本絶跡矣。” 郭沫若 《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大抵在初期,诗歌是最流行的,独幕剧次之,小说则几乎绝迹。”
2.无人迹处。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况 卢敖 一人之身,独行絶迹之地,空造幽冥之语乎。”
3.形迹与外界隔绝。《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唐 王建 《送人》诗:“与君俱絶蹟,两念无因由。”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跡远浮名,林皋託孤诣。”
4.指卓越的功业事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絶迹可考于今者也。”《晋书·刘颂传》:“树国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 、 汉 、 魏氏 之局节,绍五帝 三代 之絶跡。”
词语解释:绝巘  拼音:jué yǎn
极高的山峰。 晋 张协 《七命》:“於是登絶巘,遡长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絶巘多生怪柏。” 明 刘基 《李氏湖山义塾记》:“其上多奇峰絶巘。”
词语解释:绝学  拼音:jué xué
(1).弃绝学业。《老子》:“絶学无忧。”《庄子·山木》:“ 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学抱天艺。”
(2).失传的学问。《汉书·韦贤传论》:“ 汉 承亡 秦 絶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为去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 黄景仁 《董子读书台》诗:“ 广川 绍絶学,命世 伊 吕 儔。”
(3).谓造诣独到之学。 清 恽敬 《〈说文解字谐声谱〉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学,求前人之坠绪,开后来之精识。”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词语解释:绝妙  拼音:jué miào
极其美妙。《北齐书·郑述祖传》:“ 述祖 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絶妙。” 宋 叶适 《丁少明挽诗》:“吟成絶妙惊人句,散尽麤浮使鬼钱。”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魏 贾将 有奴善别水,尝乘舟於 黄河 中流,以匏瓠接 河 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絳,以酿酒,名崑崙觴,芳味絶妙。” 冯骥才 《雕花烟斗》二:“如此一来,一只普普通通的烟斗便变成一件绝妙的艺术品。”
词语解释:绝漠  拼音:jué mò
1.同“ 絶幕 ”。横渡沙漠。《后汉书·西域传序》:“浮 河 絶漠,穷破虏庭。” 李贤 注:“沙土曰漠,直度曰絶也。”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亚夫 真将, 去病 元勋,持兵对揖,絶漠行军。”
2.同“ 絶幕 ”。极远的沙漠地区。 清 陈维崧 《无愁可解·题桢伯诗词卷尾》词:“更短衣破帽,横穿欲度絶漠。”
词语解释:绝涧  拼音:jué jiàn
见“ 絶涧 ”。
词语解释:绝品  拼音:jué pǐn
犹极品。指物品之最高级者。《新唐书·薛稷传》:“ 稷 外祖 魏徵 家多藏 虞 褚 书,故鋭精临倣,结体遒丽,遂以书名天下。画又絶品。”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絶品,谷帘自古珍泉。”
词语解释:绝粒  拼音:jué lì
1.犹辟谷。道家以摒除火食、不进五谷求得延年益寿的修养术。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序:“非夫遗世翫道,絶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唐 韩偓 《赠湖南李思齐处士》诗:“知余絶粒窥仙事,许到名山看药炉。”《云笈七籤》卷二三:“服吸朝液,悬粮絶粒。” 明 高启 《煮石山房记》:“后世神仙之説兴,方士始导人以絶粒之术。”
2.绝食。 唐 戴叔伦 《曾游》诗:“絶粒感 楚 囚,丹衷犹照耀。” 清 顾炎武 《与叶訒庵书》:“国亡絶粒,以女子而蹈 首阳 之烈;临终遗命,有无仕异代之言。”《红楼梦》第八九回:“一日竟是絶粒,粥也不喝,懨懨一息,垂毙殆尽。”
3.断粮。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孤竹 不以絶粒易 鹿臺 之富, 子廉 不以困匱贸 铜山 之丰。”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絶粒,君发常平粟賑之。”
词语解释:绝地  拼音:jué dì
(1).指极险恶而无出路的境地。《孙子·九地》:“去国越境而师者,絶地也。”《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絶地,视死如归。”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傅相谓 祁门 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絶地,不如及早移军。”
(2).极远的地方。《汉书·韩安国传》:“且自 三代 之盛,夷狄不与正朔服色……以为远方絶地不牧之民,不足烦中国也。”
(3).旧时堪舆家所谓的禁忌之地,如果用作宅基或墓地将会招致祸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姚麟 勑葬乃絶地,故其家遂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今日有了老生儿,不致絶后,早则不在絶地上安坟了。”
(4).传说中骏马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
词语解释:绝叹  拼音:jué tàn
极为感叹。《晋书·刘毅传》:“ 毅 骄纵滋甚,每览史籍,至 藺相如 降屈於 廉颇 ,輒絶嘆以为不可能也。”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 嘉定 三年,君养疾州南,始復见之,鬢毛雪白,追记昔日,相与把手絶嘆,盖年六十六矣。”
词语解释:绝爱  拼音:jué ài
极其喜爱。《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私与( 嫪毐 )通,絶爱之。” 宋 陆游 《九里》诗:“谁知老子裴回意,絶爱山横淡靄中。”
词语解释:绝岸  拼音:jué àn
陡峭的岸。 晋 郭璞 《江赋》:“若乃 巴 东 之峡, 夏后 疏凿,絶岸万丈,壁立赮駮。” 唐 杜甫 《白沙渡》诗:“畏途随 长江 ,渡口下絶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猩猩》:“ 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泽,遇暴风,舟溺。 富生 漂荡,抵絶岸。”
词语解释:绝口  拼音:jué kǒu
(1).闭口;住口。《汉书·丙吉传》:“ 吉 絶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后汉书·袁谭传》:“言未絶口,头已断地。”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接过客俗子,絶口不挂时事,务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经过这次失败后,他绝口不谈发财。”
(2).灭口。《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居数月,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 胥 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餘人以絶口。”
(3).谓食品之味极美。 三国 魏 曹植 《谢赐柰表》:“柰以夏熟,今则冬生;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絶口为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絶口不能形容之。”
词语解释:绝粮  拼音:jué liáng
断绝粮食。《论语·卫灵公》:“﹝ 孔子 ﹞在 陈 絶粮,从者病,莫能兴。” 汉 严忌 《哀时命》:“倚踌躇以淹留兮,日饥饉而絶粮。” 清 顾炎武 《赠卫处士蒿》诗:“ 逢萌 既解冠, 范丹 亦絶粮。” 老舍 《四世同堂》三:“ 默吟先生 没说有粮,也没说没粮,而只含混的一笑,倒好像即使已经绝粮,他也不屑于多去注意。”
词语解释:绝编  拼音:jué biān
1.《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读《易》,韦编三絶。”后因以“絶编”为 孔子 读《易》的典故。《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事逾三古,人更七圣。”
2.犹绝学。《晋书·皇甫谧传》:“求絶编於天籙,亮我躬之辛苦。”参见“ 絶学 ”。
3.犹残编。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书侍郎徐公帖后》:“絶编坏简徒自苦,炊沙鏤冰初何功。”
词语解释:绝学  拼音:jué xué
(1).弃绝学业。《老子》:“絶学无忧。”《庄子·山木》:“ 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学抱天艺。”
(2).失传的学问。《汉书·韦贤传论》:“ 汉 承亡 秦 絶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为去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 清 黄景仁 《董子读书台》诗:“ 广川 绍絶学,命世 伊 吕 儔。”
(3).谓造诣独到之学。 清 恽敬 《〈说文解字谐声谱〉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学,求前人之坠绪,开后来之精识。”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词语解释:绝交书  拼音:jué jiāo shū
断绝交谊的书信。 三国 魏 嵇康 有《与山巨源绝交书》。 唐 顾况 《闲居怀旧》诗:“骚客空传《成相赋》, 晋 人已负《絶交书》。” 宋 杨万里 《纪闻悼旧》诗:“中间缘国论,偶似絶交书。”
词语解释:绝少  拼音:jué shǎo
极少。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还有 老莱子 的‘戏彩娱亲’,题诗上虽说‘喜色满庭帏’,而图画上却绝少有有趣的家庭的气息。” 曲波 《林海雪原》十:“从这以后,老夫妇便隐居在这绝少人迹的林海里。”
词语解释:绝色  拼音:jué sè
1.指极其美丽的女子容色。亦借指绝顶美貌的女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亮 ﹞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絶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 王嬙 ﹞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艷丽,真乃天下絶色。”《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觉得那絶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 看看她,真是绝色!”
2.指极美的颜色。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蕊金光而絶色,藕冰折而玉清。” 宋 苏轼 《和何长宫六言次韵》:“青山自是絶色,无人谁与为容。” 杨朔 《茶花赋》:“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
词语解释:绝句  拼音:jué jù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瑒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朱子语类》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词语解释:绝踪  拼音:jué zōng
断绝踪迹。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山峻路絶踪,石林气高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遂乃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词语解释:绝意  拼音:jué yì
断绝某种意念。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在 鲁 则归之於天,絶意无冀,在 齐 则归之於王,庶几有望。” 唐 韩愈 《杂诗》之三:“停车卧轮下,絶意於神仙。”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故臣愿陛下远览前世兴亡之迹,深察天心向背之理,絶意兵革之事。” 清 梅曾亮 《陈拜乡诗序》:“ 秋士 以名公子而絶意科举。”
词语解释:绝岛  拼音:jué dǎo
孤岛。 唐 杜甫 《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絶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 明 刘基 《樵渔子对》:“子不见乎炎洲之翡翠乎,巢居絶岛之中,栖息乎陵苕之上。”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未知居士近日作何消遣?亦一思及残僧飘流絶岛耶?”
词语解释:绝叫  拼音:jué jiào
大声呼叫。《晋书·袁耽传》:“ 耽 投马絶叫。”马,指计数的筹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水师絶叫鳧雁起,乱石一綫争磋磨。” 宋 杨万里 《峡中得风挂帆》诗:“百夫絶叫椎大鼓,一夫飞上千尺桅。”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当鬼魂们又发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成为人类的叛徒。”
词语解释:绝后  拼音:jué hòu
(1).绝嗣,没有后代。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公公婆婆,非是我寻夫远游,只怕你公婆絶后。”《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阴阳和顺喜相求,孤寡须知絶后。”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二章:“要不价,俺 田 家的祖坟前头,可就绝后啦!”
(2).谓今后不会再有。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广西先后守将优劣》:“ 山忠毅公 继之,则光前絶后矣。” 徐迟 《入峡记》:“而在 西陵峡 的那个巨大的拦河坝,其雄伟:‘既空前,又绝后!’”
词语解释:绝缨  拼音:jué yīng
1.扯断结冠的带。据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载: 楚庄王 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 晋 与 楚 战,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 晋 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絶缨盗马之臣赦, 楚 赵 以济其难。” 唐 陈子昂 《座右铭》:“ 秦穆 饮盗马, 楚 客报絶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絶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
2.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 宋 柳永 《迎新春》词:“香径里,絶缨掷果无数。” 清 无名氏 《韵香传》:“絶缨错舃,纸醉金迷,卜昼卜夜,欢乐未央。”
词语解释:绝足  拼音:jué zú
1.喻指千里马。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 燕 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絶足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风云随絶足,日月继高衢。”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
2.指奔驰神速之足。 宋 秦观 《李泌论》:“鸟焚其巢,虽有劲翮,无所归;兽失其穴,虽有絶足,无所恃。”
3.谓杜门不出。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顾东江 ﹞以侍郎家居,絶足不与外事,闭门闲适,学为老圃。”
词语解释:绝瑕  拼音:jué xiá
谓毫无瑕疵。 唐 韩愈 《奉和杜相公》:“贵相山瞻峻,清文玉絶瑕。”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又‘春’字两见篇中,则二君( 王维 、 岑参 )之作,尚匪絶瑕之璧也。”
词语解释:绝识  拼音:jué shí
卓越的见识。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陛下之圣、之武、之勤、之明,博学远览,絶识独睿, 汉 之 宣帝 、 光武 , 唐 之 太宗 ,皆不及也。”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予得 申屠蟠 事,实贤其絶识先物,保身明哲,故表出之。” 明 李东阳 《〈桃溪杂稿〉序》:“先生蚤负絶识,虽古人诗鲜或意满,而自视亦严甚。”
词语解释:绝响  拼音:jué xiǎng
(1).《晋书·嵇康传》:“ 康 将刑……索琴弹之曰:‘昔 袁孝尼 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絶矣。’”又《阮籍嵇康等传论》:“ 嵇 琴絶响, 阮 气徒存。”后因称中断散失之学术技艺为“絶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 諶公 佑 ﹞古体乐府俱善,而於律体尤精。 唐 律絶响三百年,公自出机轴,扫空凡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河传》一调,最难合拍, 飞卿 振其蒙, 五代 而后,便成絶响。”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是以古文之学, 北宋 后絶响者几五百年, 明 正 嘉 中 归熙甫 始克賡之。”
(2).指最高造诣的学问技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调出 广寒 ,声同钧乐,诚为絶响,惭步后尘。” 王西彦 《风雪》四:“真正的 谭 派要算 言菊朋 ,我听过他的《乌盆计》,不过也老了,他在 北平 是 谭 派绝响。”
词语解释:绝险  拼音:jué xiǎn
亦作“绝嶮”。
1.犹极险。亦指极险之处。《诗·小雅·正月》:“终踰絶险,曾是不意。”《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嶮而靡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西去 大剑 三十里,连山絶险,飞阁通衢,故谓之 剑阁 也。”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无高山大陵,旷途絶险,为之关隔也。”
2.越过险阻。《慎子·威德》:“絶险歷远者,不慢於御。”《史记·刺客列传》:“乡使 政 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絶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 韩 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 严仲子 也。”
词语解释:绝崄  拼音:jué yǎn
见"絶险"。
词语解释:绝国  拼音:jué guó
1.极其辽远之邦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絶国功,封 騫 博望侯 。”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况 秦 吴 兮絶国,復 燕 宋 兮千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薛淙》:“病僧年二十时,好游絶国。服药休粮,北至 居延 ,去海三五十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跋》:“何况孑然飘零,远去故乡,来此绝国。”
2.谓封国无后嗣继承,被废除。《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郭氏 侯者凡三人,皆絶国。”
词语解释:绝埃  拼音:jué āi
弃绝尘俗。 明 徐渭 《赠秦守道》诗:“ 冰玉山人 本絶埃, 西湖 自筑 初阳臺 。”
词语解释:绝韦  拼音:jué wéi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读《易》,韦编三絶。”后因以“絶韦”为勤学钻研之典。 清 钱谦益 《父文炳赠承德郎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发挥宿学,大著杀青之书;研味绪言,未殫絶韦之业。”
词语解释:绝诗  拼音:jué shī
即绝句。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卢 相 多逊 在朝行时,将歷代帝王年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图誌,理体、事务、沿革、典故,括成一百二十絶诗,以备应对。”参见“ 絶句 ”。
词语解释:绝句  拼音:jué jù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瑒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朱子语类》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词语解释:绝流  拼音:jué liú
1.横流而渡。《尔雅·释水》:“正絶流曰乱。” 邢昺 疏:“正,直也;谓横絶其流而直渡,名曰乱。”
2.断流。《淮南子·氾论训》:“赤地三年,而不絶流,泽及百里而润草木者,唯 江 河 也。”《晋书·苻坚载记下》:“陛下顺天应时,恭行天罚,啸咤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絶流。” 宋 王得臣 《麈史·辨误》:“属大旱, 溳水 絶流。”
词语解释:绝物  拼音:jué wù
1.谓断绝人事交往。《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絶物也。” 赵岐 注:“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絶於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之事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推阻既嫌絶物,应承实是羞人。”
2.绝无仅有之物。《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想阁下 齐东村 一案,只有请 补翁 写封信给宫保,须派 白子寿 来,方得昭雪;那箇絶物也不敢过于倔强。”
词语解释:绝望  拼音:jué wàng
(1).断绝希望。《左传·襄公十四年》:“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絶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史记·孝文本纪》:“夫 秦 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 刘氏 也,天下絶望,一矣。”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鶯鶯 ﹞言毕,翻然而逝, 张 自失者久之。復踰而出,於是絶望。” 闻一多 《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2).极目远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 ,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 唐 王勃 《上九成宫颂表》:“攀紫墀而絶望,叫丹闕而累息。”
词语解释:绝好  拼音:jué hǎo
1.绝美,极其美丽。无比美好。《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取 邯郸 诸姬絶好善舞者与居。” 司马贞 索隐:“言其姿容絶美,而又善舞也。”
2.非常好。《说唐》第五二回:“你们黑对黑,是一对絶好夫妻。”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真可以说是‘为遗老而遗老’,和现在文坛上的‘为艺术而艺术’,成为一副绝好的对子了。”
词语解释:绝类  拼音:jué lèi
1.超出同类。 汉 王逸 《荔支赋》:“卓絶类而无儔,超众果而独贵。” 宋 苏轼 《祭陈令举文》:“ 令举 之贤,何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见其毫末,而出其餘弃,必有惊世而絶类者矣。”
2.灭绝其种类。《后汉书·刘平传》:“ 平 弟 仲 为贼所杀…… 仲 遗腹女始一岁, 平 抱 仲 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 平 不听,曰:‘力不能两活, 仲 不可以絶类。’遂去不顾。”《北史·源贺传》:“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絶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詔。”
3.非常相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不知其天才清妙,絶类 太白 ,瑕瑜不掩,正是此公真处。”
词语解释:绝徼  拼音:jué jiǎo
极远的边塞之地。 唐 韩愈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休垂絶徼千行泪,共泛清 湘 一叶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絶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明 公鼐 《诸将》诗:“絶徼尚传 青海 箭,中原新动 緑林 兵。” 清 吴伟业 《哭瞿稼轩》诗:“禁垣遗直看封事,絶徼孤忠誓佩刀。”
词语解释:绝群  拼音:jué qún
1.超出同辈。《后汉书·隗嚣传》:“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驥尾,得以絶羣。”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冠百草而絶羣,出异类之众伙。” 宋 苏辙 《祭黄师是龙图文》:“君方少年,出从乡贡,曄然有声,一飞絶羣。”
2.良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絶羣。” 清 唐甄 《潜书·考功》:“欲适 燕 而马首南指,虽有絶羣之马,去 燕 愈远。”
词语解释:绝影  拼音:jué yǐng
见“ 絶景 ”。
词语解释:绝景  拼音:jué jǐng
亦作“绝影”。
1.良马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公所乘马名絶影,为流矢所中。” 唐 李白 《东武吟》:“宝马丽絶景,锦衣入 新丰 。”
2.犹绝迹。 晋 陶潜 《读史·夷齐》诗:“天人革命,絶景穷居。” 逯钦立 注:“絶景,絶影,灭絶踪跡。指隐居离开人间世。”
亦作“绝影”。 无比美妙的景色。 唐 李白 《赠僧崖公》诗:“昔在今来归,絶景无不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 三高亭 ,天下絶景也。”
词语解释:绝影  拼音:jué yǐng
见“ 絶景 ”。
词语解释:绝技  拼音:jué jì
亦作“绝伎”。 超群的技艺。《汉书·叙传上》:“ 逢蒙 絶技於孤矢, 班输 榷巧於斧斤。” 晋 潘岳 《射雉赋》:“揆悬刀,骋絶技。”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昔闻今则信,絶伎世尝有。” 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我不出手,敌不知觉,出手一击,风扫叶落。絶技至此,敌手安措?”
词语解释:绝异  拼音:jué yì
1.独特不凡。《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延宗 ﹞气力絶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佳山水名絶著……四海之内可百餘区,虽其所以称盛之故,大体畧同,而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2.全然不同。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以 印度 情状,比之 中国 ,则固有絶异者。”
词语解释:绝出  拼音:jué chū
杰出;突出。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太白 天才絶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与之交,温润伉爽,道气迎人,予益叹其才之絶出也。”
词语解释:绝经  拼音:jué jīng
指女子的月经终止。分生理性绝经与非生理性绝经两种。生理性绝经一般在45-50岁之间。绝经后生殖器逐渐萎缩,性欲减退。非生理性绝经系卵巢功能受破坏而使月经终止。
词语解释:绝佳  拼音:jué jiā
极其美好。 宋 苏轼 《答程天侔书》之二:“惠酒絶佳。”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 宋 刻丝画有絶佳者,全不失笔意。”
词语解释:绝甘  拼音:jué gān
见“ 絶甘分少 ”。
词语解释:绝甘分少  拼音:jué gān fēn shǎo
拒绝甘美的食物,与众人分享少量的东西。谓自己不图享受,待人优厚。《汉书·司马迁传》:“以为 李陵 与士大夫絶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颜师古 注:“自絶旨甘,而与众人分之,共同其多少也。” 唐 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宿昔贵公子常下交布衣,尽礼髦士,絶甘分少,致醴以饭,汲汲于当世之士,常如不及。” 清 钱谦益 《李长蘅墓志》:“ 长蘅 事母,色养甚备,敬其长兄,抚其弟妹若姪,絶甘分少,皆人所难能者。”亦作“ 絶少分甘 ”。《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絶少分甘。” 宋均 注:“少则自絶,甘则分。”亦省作“ 絶甘 ”。 唐 刘禹锡 《代武中丞谢赐新橘表》:“感同推食,事等絶甘。”
词语解释:绝欲  拼音:jué yù
亦作“绝慾”。 断绝一切欲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綦革遇三皇閟宫》:“ 革 自 甘陵 即屏居絶慾,专以修真为务,隐于 密 之 九仙山 。”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 宋 儒云:禪家有为絶欲之説者,欲之所以益炽也。”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摄生》:“养生自以絶欲为第一义。”
词语解释:绝路  拼音:jué lù
死路;走不通的路。 鲁迅 《书信集·致何家骏陈企霞》:“还有必须注意的,是不可堕入知识阶级以为非艺术而大众仍不能懂(因而不要看)的绝路里。”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八:“福佑药房还没走上绝路,说不定将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词语解释:绝谷  拼音:jué gǔ
1.断绝进食。《淮南子·修务训》:“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絶穀不食,以一蹪之难,輟足不行,惑也。”
2.即辟谷。道家以为养身长生之术。《汉武帝内传》附录:“﹝ 李少君 ﹞少好道,入 泰山 採药,修絶穀遁世全身之术。”《晋书·郗愔传》:“﹝ 郗愔 ﹞与姊夫 王羲之 、高士 许询 ,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絶穀,修 黄 老 之术。”
词语解释:绝缘  拼音:jué yuán
(1).断绝因缘。 唐 王维 《哭祖六自虚》诗:“乍失疑犹见,沉思悟絶缘。” 艾芜 《我在仰光的时候》:“这就是他坚决同人世间某种欲望彻底决裂的原因,并用袈裟对红尘世界表示绝缘。”
(2).不发生接触;不相关连。 冰心 《寄小读者》一:“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 王力 《略论语言形式美》:“新诗的节奏不是和旧体诗词的节奏完全绝缘的。”
(3).隔断电流,使不能通过。具有极高电阻的物质可以用来绝缘,如橡胶、玻璃、云母等。
词语解释:绝麟  拼音:jué lín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后以“絶麟”为著作辍笔之典。 宋 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絶麟。” 宋 苏轼 《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絶麟。”
词语解释:绝众
超群出众。《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羣,勇欲絶众。”《后汉书·祭肜传》:“ 肜 为人质厚重毅,体貌絶众。”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臣愚浅薄,无軼伦之行,絶众之材。”
词语解释:绝殊  拼音:jué shū
1.特殊;突出。《史记·孝武本纪》:“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絶殊者,而天子独喜。” 清 戴名世 《与刘大山书》:“其文皆无絶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僕亦未能以告人也。” 古直 《惜哉行》:“探囊出物物絶殊,非椎非剑何区区。”
2.独到的意趣。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故读史时真如与百千万人作对敌,一经对垒,自然献俘授首,殊有絶致,未易告语。”
共22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