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络 拼音:jīn luò
(1).即金络头。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一:“玉羈玛瑙勒,金络珊瑚鞭。” 唐 胡曾 《寒食都门作》诗:“金络马衔原上草,玉颜人折路傍花。” 宋 孙光宪 《风流子》词:“金络玉衔嘶马,繫向緑杨阴下。”参见“ 金络头 ”。
(2).借指良马。 唐 陆龟蒙 《采药赋》:“聊作侍中郎,且乘金络。”
(3).借指骑马的人。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二:“金络擎鵰去,鸞环拾翠来。”
词语解释:金络头 拼音:jīn luò tóu
金饰的马笼头。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驄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鉤。” 唐 元稹 《哀病骢呈致用》诗:“金络头衔光未灭,玉花衫色瘦来燋。”词语解释:井络 拼音:jǐng luò
(1).井宿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 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 。” 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 ,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 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孙樵 《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 。 唐 李商隐 《井络》诗:“ 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 张索 《拟李义山〈井络〉》诗:“ 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
(3).泛指 蜀 地。《宋书·袁豹传》:“清 江 源於滥觴,澄氛祲於 井络 。” 宋 陆游 《晚登子城》诗:“老 吴 将军独护 蜀 ,坐使 井络 无欃抢。”
(4).犹言井里、街道。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镇天为开。英雄割据三千年,圣代乾坤尽陶冶。翬飞井络周沓乎其间,不独帆檣往来者。”词语解释:脉络 拼音:mài luò
亦作“脉络”。
(1).中医谓人身的经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针砭》:“盖脉络之会,汤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七言律﹞在句句字字不可断为工,又以句句字字直属为病,在气贯节续,如脉络然。”
(2).山的主脉支脉,水的主流支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一山之脉络,皆以兹为綰轂云。” 清 薛福成 《海关征税叙略》:“审其地形,开其风气,尤视大水之经纬脉络,以定群商之辐凑与否。”
(3).植物花、叶与昆虫翅膀上血管状的组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武清 王庆垞 曹氏 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花城》1981年第3期:“桃树榆树苹果树,红的芽叶在中心脉络两边卷成小筒。”
(4).借喻文章的布局和条理。亦指学术的流派或思维的线索。《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凡 绍兴 初崇尚 元祐 学术,而 朱熹 、 张栻 之学得 程氏 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於 时 。” 宋 陆游 《书叹》诗:“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凡文章必有枢纽,有脉络,开闔起伏,抑扬布置,自有一定之法。” 清 恽敬 《明儒学案条辩序》:“少日所闻于先府君及同学诸君子者,质之先生之説,颇有异同,如水之分合,脉络可沿;如山之高卑,颠趾可陟,非敢强为是非,划分畛域也。”《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决定代她拟稿,但须得事先摸清她的思想脉络。”词语解释:缨络 拼音:yīng luò
(1).用珠玉串成戴在颈项上的饰物。多作颈饰。《晋书·四夷传·林邑国》:“其王服天冠,被缨络。” 宋 苏轼 《无名和尚颂观音偈》:“纍纍三百五十珠,持与 观音 作缨络。”《红楼梦》第三回:“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繫着一块美玉。”
(2).指似缨络的饰物。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寺中突起喇嘛白塔,金顶缨络,高矗云霄。”
(3).带穗子的物品。亦指穗状饰物及像穗子的东西。《红楼梦》第五三回:“﹝几上﹞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 丁玲 《东村事件》:“自卫军的梭标,都成行的伸出人头,一些红缨络,在阳光下,更显得火也似的,在人海中燃烧着。” 刘白羽 《昆仑山的太阳》:“这条莽荡的 黄河 ,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拂,一下又汇为巨流,如利剑插过深山。”
(4).缠绕。比喻世俗的束缚。《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序》:“方解缨络,永託兹岭,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李善 注:“缨络,以喻世网也。” 刘良 注:“缨络,縈缠也。” 唐 权德舆 《拜昭陵过咸阳墅》诗:“终当解缨络,田里谐因缘。”
(5).松树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罗汉松:《通州物产志》:‘松有茸针、缨络、罗汉诸名,州北钟 秀山 ,又 西山 有缨络,状如胆瓶,大荫天井。’”词语解释:联络 拼音:lián luò
(1).互相衔接。 唐 秦韬玉 《贵公子行》诗:“主人功业传国初,六亲联络驰朝车。”《新唐书·韦云起传》:“ 启民可汗 以二万骑受节度。 云起 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 元 周权 《接竹引泉》诗:“引兹一线秋,高下穿林梢,联络裊相拄,旋折不辞劳。”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观 崇明 诸沙、 舟山 诸山,各相联络,是造物者特设此险,以迂海贼入寇之路。”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琉璃厂店》:“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籤,千门联络。”
(2).彼此接上关系;笼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猩猩﹞嗜酒喜屐,人以其所嗜陈野外而联络之。”《明史·王允成传》:“当 天启 初,东林方盛。其主张联络者,率在言路。”《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论起理来,这几位乡先生,你们平日原该联络。” 清 许旭 《闽中纪略》:“制府意欲出离虎穴,联络声势,以俟靖藩举动,徐为图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其主要原因,全在出版者之与官场有无联络。”
(3).组合。多指字句篇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传奇,一事也。其中义理,分为三项:曲也,白也,穿插联络之关目也。” 清 戴名世 《〈唐宋八大家文选〉序》:“於是閒昼无事,乃执笔为著明其指归与夫起伏呼应联络宾主抑扬离合伸缩之法,务使览者一望而得之。”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事蹟繁,格局变,人物则忠奸贤愚并列,事蹟则巧絀奇正杂陈,其首尾联络,映带起伏,非有大手笔、大结构、雄於文者,不能为此。”词语解释:珠络 拼音:zhū luò
(1).缀珠而成的网络。头饰之一种。 唐 杜牧 《少年行》:“春风细雨走马去,珠络璀璀白罽袍。”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 冯拯 姬媵颇众。在中书,密令堂吏市珠络,自持为遗。” 明 唐寅 《进酒歌》:“ 洞庭 秋色儘可沽, 吴 姬十五笑当炉,翠鈿珠络为谁好,唤客那问钱有无。”
(2).比喻晶莹连贯之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上至 喷雪 ,则悬瀑落峯间,一若疋练下垂,一若玉筯分泻。分泻者,交縈石隙,珠络纵横。”此喻分泻的瀑布。 郭沫若 《下龙湾》诗:“群鱼跃海联珠络,万屿排空列画屏。”此喻跃海的鱼群。词语解释:羁络 拼音:jī luò
(1).马络头。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如令圣纳贤,金璫易羈络。” 宋 苏洵 《衡论·御将》:“夫养騏驥者,丰其芻粒,絜其羈络。”
(2).控制。词语解释:罗络 拼音:luó luò
见“ 罗落 ”。
词语解释:罗落 拼音:luó luò
亦作“ 罗络 ”。
(1).截捕禽兽的用具。《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於泽矣。” 王先谦 集解引 郭嵩焘 曰:“削格、罗落皆所以遮要禽兽。”
(2).用网或绳捕捉。《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 晋 郭璞 注:“谓罗络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黄州野人》:“见为人而毛者,搏之则逝,追之不及,百计罗络,因结绳置壠间而获焉。”
(3).布列。《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 吕向 注:“罗落,布列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为 蓬莱 、 方丈 、 瀛洲 诸山,高出水百餘尺,臺观殿阁,罗络山上。”
(4).警戒联络。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一朝指挥,倐忽千里,候骑罗络,聊逞前驱。”《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四年》:“今边壤之守,与贼相远,贼设罗落,又特重密,间谍不行,耳目无闻。” 胡三省 注:“罗,布也。落,与络同,联络也。”
(5).指担任警戒联络的士兵。 三国 蜀 诸葛亮 《兵要》:“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絶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
(6).连绵,绵延。《参同契》卷上:“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 唐 杜甫 《火》诗:“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宋 曾巩 《之南丰道上寄介甫》诗:“星斗弄光彩,罗络龟火斑。”
(7).犹罗致,包罗。 唐 柳宗元 《裴墐崇丰二陵集礼后序》:“苞并总统,千载之盈缩;罗络旁午,百氏之异同。” 唐 刘蜕 《上裴侍郎书》:“罗络旧简,附会时律。” 元 揭傒斯 《赵功可墓志铭》:“贯穿百经,罗络百家。” 清 毛岳生 《练白颖〈后汉书公卿表〉序》:“钩贯罗络,亦率有条理。”词语解释:连络 拼音:lián luò
(1).犹联络。《旧唐书·朱敬则传》:“分山裂河,设磐石之固;内守外御,有维城之基。连络徧於域中,胶葛尽於封内。”《红楼梦》第四回:“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
(2).连接;衔接。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三:“那些片子大约是 德国 的或者 俄国 的所谓‘消息片’,是报道着当时的重要的世界新闻的,所以各张片子毫无连络,而字幕上的说明也不是英文。” 艾青 《街》诗:“看,房子被揭去了屋盖,墙和墙失去了连络。”词语解释:笼络 拼音:lǒng luò
(1).围绕;缠络。语出 汉 班固 《西都赋》:“罘网连紘,笼山络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且小峯之上,每有巨树箕踞,其根笼络,与石为一,干盘曲下覆。”
(2).拉拢;控制。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今乃驱委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臣不胜愤悱。”《明史·李三才传》:“ 三才 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红楼梦》第二一回:“谁知这 四儿 是个乖巧不过的丫头,见 宝玉 用他,他就变尽方法儿笼络 宝玉 。” 茅盾 《子夜》十五:“尽管他的手段不错,而且对于 李麻子 极尽笼络的能事,然而当此时机迫切的时候,他的笼络毕竟敌不过 李麻子 和 钱葆生 的关系。”
(3).包罗;统括。《尹文子·大道下》:“过此而往,虽弥纶天地,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非羣生所餐挹,圣人错而不言也。”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好著书,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不幸早夭,其成者《十国纪年》四十二卷。” 清 黄宗羲 《易学象数论序》:“其注简当而无浮义,何曾笼落元旨。”词语解释:丝络 拼音:sī luò
(1).接连不断。 唐 杜甫 《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2).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 巴金 《砂丁》二:“这时候没有阳光,也没有雨点,那个女人却撑了一把伞,伞下面垂着一圈丝络,把她的半个身子遮住了。”词语解释:络络 拼音:luò luò
络绎不绝貌。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六:“络络结云骑,奕奕泛戈船。” 唐 卢延让 《樊川寒食诗》之一:“谁家络络游春盛,担入花间轧轧声。”词语解释:绵络 拼音:mián luò
亦作“緜络”。
(1).缠绕;网络。《楚辞·招魂》:“ 秦 篝 齐 缕, 郑 绵络些。” 王逸 注:“绵,缠也;络,缚也。”《汉书·扬雄传下》:“是以 宓牺氏 之作《易》也,緜络天地,经以八卦。”
(2).连续;连绵。《宋书·王微传》:“今有此书,非敢叨拟 中散 ,诚不能顾影负心,纯盗虚声,所以绵络累纸,本不营尚书虎爪板也。” 宋 叶适 《湖州胜赏楼记》:“特岭联亙,巧石绵络,颇抑湖之重势而蔽遮其寒风,故其人意安而气和。” 明 归有光 《史论序》:“先生自三五载籍,迄於 宋 亡,绵络千载,非止 有唐 一代之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曰席号,上雨旁风,架搆绵络,藩篱其中。”词语解释:宝络 拼音:bǎo luò
即璎珞。用珠玉串成的颈饰。 唐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锦雁》:“帝与贵妃施鈒鏤小舟戏翫於其间。宫中退水出於金沟,其中珠缨宝络流出街衢,贫民日有所得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而洞门之上,有中垂之石,儼如龙首倒悬,宝络中掛。”词语解释:青络 拼音:qīng luò
(1).青丝马络头。 元 刘詵 《秧马歌和萧养吾》:“借汝襏襫覆尘坌,锦韉青络非汝思。”
(2).谓青藤缠绕。 宋 陆游 《闲咏园中草木》之四:“緑侵小径蟆衣草,青络疏篱鬼带藤。”词语解释:经络 拼音:jīng luò
(1).亦作“ 经落 ”。中医学名词。经脉和络脉。是人体中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联系全身的通路。经脉为纵行干线,络脉为横行分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孙络、十二经筋及十二皮部等。《素问·三部九候论》:“血病身有痛者治经络。”《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别下於三焦、膀胱” 唐 张守节 正义:“言经络下于三焦及膀胱也。” 明 宋濂 《医家十四经发挥序》:“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
(2).比喻纵横。 宋 叶适 《烟霏楼记》:“碎坡丛岫,靡迆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
(3).方言。诀窍;花样。《何典》第二回:“ 形容鬼 也不懂打官司经络,茫茫无定见的。”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词语解释:织络 拼音:zhī luò
(1).亦作“ 织路 ”。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后汉书·张衡传》:“庸织络於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李贤 注:“织络,犹经纬往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织路”, 李善 注:“谓涉路东西有似於织也。”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2).指操织事之宫女。《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词语解释:马络 拼音:mǎ luò
拴马的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空中妇人》:“见空中一妇人,乘白马华袿素帬;一小奴牵马络,自北而南。”词语解释:地络 拼音:dì luò
犹地脉。土地的脉络。亦指疆界。《后汉书·隗嚣传》:“分裂郡国,断絶地络。” 李贤 注:“络犹经络也。谓 莽 分坼郡县,断割疆界也。”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飞声总地络,腾化抚乾维。”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乾维所覆,地络所示,其间名山胜地,遗跡巨浸,固未易以枚举。” 清 顾炎武 《雒阳》诗:“ 涧水 成周 宅, 邙山 汉 代京。三川通地络,鶉火叶星精。”词语解释:网络 拼音:wǎng luò
(1).网状物。《北齐书·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彫饰,但用麻为流苏,绳用网络而已。” 唐 杜宝 《大业杂记》:“﹝ 乾阳殿 ﹞其柱大二十四围,倚井垂莲,仰之者眩矅。南轩垂以珠丝网络,下不至地七尺,以防飞鸟。”
(2).比喻法令。《汉书·朱博传》:“网络张设,少爱利,敢诛杀。”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尹林君序》:“后为吏者见民之饶给又蠢蠢易笼也,则多张网络侵渔之,故民生日以殫蹙而奸伪萌起。” 清 唐孙华 《赠同年赵蒙泉》诗:“桎梏陈五刑,网络施七覆。”
(3).收罗;概括。 唐 司马贞 《补〈史记〉序》:“然其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异 左氏 之微婉,有 南史 之典实。” 曹禺 《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陈白露 是主线,靠她把剧情和那些人物勾结、网络起来。”
(4).电路或其一部分的总称。网络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内部参数(电阻、电感和电容)随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及方向有无变动,分成“非线性网络”和“线性网络”;按内部是否含有电源(如电池、电子管等),分成“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按向外伸出接线端的数目,分成“二端网络”和“四端网络”等。词语解释:结络 拼音:jié luò
(1).连结交错。《文选·郭璞〈江赋〉》:“溭淢濜溳,龙鳞结络。” 李善 注:“如龙之鳞连结交错也。” 明 杨慎 《石鼓文叙录》:“远则虹伸结络,邇则琼树离披。”
(2).编织成的网状物。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命僮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御龙直皆真珠结络短顶头巾。”词语解释:朱络 拼音:zhū luò
红漆的窗格子。 唐 李贺 《过华清宫》诗:“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叶葱奇 注:“《方言》:‘络谓之格。’朱络即朱漆的窗格。”一说,为挂在屋檐下防鸟雀的红色网络。词语解释:玉络 拼音:yù luò
玉饰的马笼头。古代显贵之马所用,因以指高官。《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鑣玉络非所愿也。”词语解释:娄络 拼音:lóu luò
缠绕。 唐 韩愈 《示儿》诗:“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词语解释:盘络 拼音:pán luò
回环连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 府江 有两岸三洞诸 僮 ,皆属 荔浦 ,延袤千餘里,中间巢峒盘络,为 瑶 僮 窟穴。”词语解释:交络 拼音:jiāo luò
(1).亦作“ 交路 ”。车网。《后汉书·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后汉书·舆服志上》:“太皇太后、皇太后法驾,皆御金根,加交路帐裳。” 王先谦 集解:“ 陈景云 曰:‘路当作络,《刘盆子传》引此文正作络。’……交络即车网。”《晋书·舆服志》:“郡县公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会朝及蚕,各乘其夫之安车,皆右騑,皁交路,皁帷裳。”《隋书·礼仪志五》:“﹝衣书车﹞朱丝络,青交路,黄金涂五末。”
(2).犹交织。 唐 柳宗元 《石涧记》:“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牀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交络如机之织、综之提焉。”词语解释:星络 拼音:xīng luò
犹列星。 南朝 宋 鲍照 《瓜步山揭文》:“西睨天宫,穷耀星络。”词语解释:贯络 拼音:guàn luò
连贯交错。 明 吴宽 《玉涧记》:“ 復中 所居,城市之所环绕,庐井之所贯络,求诸山水无所得,安有所谓涧者。”词语解释:缕络 拼音:lǚ luò
犹缠绕。 唐 牛僧孺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搀叉锋刃簇,缕络钓丝縈。” 宋 叶适 《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志铭》:“ 崑山 并大洋,盗出没不可踪迹,以其半置 嘉定县 ,凿 锦帆涇 ,百港缕络之所宗也。”词语解释:舒筋活络 拼音:shū jīn huó luò
舒展筋骨,活血脉,使经络畅通词语解释:莫络 拼音:mò luò
粗疏;大约。《文选·左思〈吴都赋〉》“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 晋 刘逵 注:“孟浪犹莫络也,不委细之意。” 清 王念孙 谓莫络犹无虑,乃一声之转。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无虑”。词语解释:凿络 拼音:záo luò
见“ 凿落 ”。
词语解释:凿落 拼音:záo luò
亦作“ 凿络 ”。 以镌镂金银为饰的酒盏。 唐 白居易 《送春》诗:“银花凿落从君劝,金屑琵琶为我弹。”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饮食》:“ 湘 楚 人以盏斝中鐫鏤金渡者为金凿络。” 清 杨芳灿 《望江南》词:“醉月亭臺银凿落,嬉春图画玉鸦叉,乐事属谁家。”词语解释:八络 拼音:bā luò
见“ 八落 ”。
词语解释:八落 拼音:bā luò
亦作“ 八络 ”。 犹八紘。《汉武帝内传》:“顾盼八落外,远指九空遐。”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上缀三宫,旁清八络。”词语解释:蒙络 拼音:méng luò
蒙盖连接;笼罩。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明 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昔兵始交,毒雾蒙络;今敌既平,上下清廓。” 叶圣陶 《登雁塔》:“又有栽得很整齐的林木、蒙络荫翳的灌木丛。”词语解释:胞络 拼音:bāo luò
胞衣。 宋 叶适 《王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后十六年, 棐生 生时难, 贾夫人 亲为猒胜,胞络乃得下。”《宋史·律历志三》:“ 太祖 生於 洛邑 ,而胞络惟黄。”词语解释:口络 拼音:kǒu luò
系在动物嘴上的带子或罩在嘴上的口罩,用它防止动物吃东西和咬人词语解释:赶络 拼音:gǎn luò
连续不断地驱使、逼迫。 洪深 《赵阎王》第四幕:“我是无可如何,才从新当兵,混一口饭吃,思前想后,就是你这个坏蛋,赶络着我再向这下流里走……走……走到今天!”参见“ 赶罗 ”。
词语解释:赶罗 拼音:gǎn luó
方言。催逼。《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你大嫂、二嫂子都来赶罗我,我又怎么样?”词语解释:蟠络 拼音:pán luò
盘曲缠绕。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宜兴梅冢》:“其棺正蟠络老梅根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峡壁间藤树蟠络,乃猿接以登。”词语解释:包络 拼音:bāo luò
(1).包围环绕。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制岛峦。”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辨》:“ 端溪 中巖旧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外有黄臕包络,扣之无甚声,磨墨亦无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内水两重,皆西转而北去,其外大水逆兜,独南流而东绕,此诸流包络之分也。” 清 赵翼 《蛛网》诗:“区区设罻罗,包络能几尺。”
(2).犹包括。 元 柳贯 《尊经堂》诗:“贞明配日月,广大侔天地,简牘之所资,包络无巨细。”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杜 诗别於诸家,在包络一切,其时露缺处,正是无所不有处。”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凡云文者,包络一切箸於竹帛者而为言。”
(3).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主部位》:“包络之络联藏府,三焦之气应无方。”注:“至於包络,乃周身脂膜之络,联属百骸藏府者也。”词语解释:兜络 拼音:dōu luò
网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凡将碎器为紫霞色杯者,用胭脂打湿,将铁綫钮一兜络,盛碎器其中,炭火炙热,然后以湿胭脂一抹即成。”词语解释:乾络 拼音:qián luò
犹乾维。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锦轩星鶩,控乾络而观风;绣服霞惊,浹神紘而问俗。” 唐 石岑 《海水不扬波赋》:“海之为德,有王之法象,故量纳百川而道遒百谷,功配乾络,运廻坤轴。”词语解释:湾山角络
偏僻的地方词语解释:驿络 拼音:yì luò
犹络绎。连续不断。驛,通“ 绎 ”。 清 魏禧 《彭夫人家传》:“庚辰,公成进士。葬父,宾客会葬者驛络数千人。” 清 钮琇 《觚賸·圣武成功诗》:“驛络投 青海 ,欹斜舞白题。”词语解释:丝瓜络 拼音:sī guā luò
丝瓜肉干枯后剩下的纤维体。可以入药,亦可作洗涤器皿之用。词语解释:逻络 拼音:luó luò
比喻巡防严密犹如罗网。 明 陈子龙 《报夏考功书》:“而逻络忽严,津梁顿絶,时无 文 ( 文种 ) 范 ( 范蠡 ), 会稽 甲盾,復尔崩离。”词语解释:橘络 拼音:jú luò
橘皮与橘瓣之间网络形的纤维。可入药,治口渴、呕吐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橘》。词语解释:幢络 拼音:zhuàng luò
古代车上的帷饰,由油幢、丝绳络网、绣锦络带等组成。《南齐书·舆服志》“衣书十二乘”原注:“厢外緑纱萌,油幢络,通幰。”《南史·褚彦回传》:“先是庶姓三公,轜车未有定格, 王俭 议官品第一皆加幢络,自 彦回 始也。”词语解释:钩络 拼音:gōu luò
犹钩结。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红桥南北渺风漪,处处名园互鉤络。”词语解释:金镳玉络 拼音:jīn biāo yù luò
见“ 金鑣玉轡 ”。
词语解释:金镳玉辔 拼音:jīn biāo yù pèi
(1).指施于马匹的华美御具。 前蜀 毛文锡 《接贤宾》词:“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鑣玉轡瓏璁。”亦作“ 金鑣玉络 ”。
(2).比喻爵禄。《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鑣玉络非所愿也。”词语解释:扯络 拼音:chě luò
缰绳。 梁斌 《播火记》一:“﹝店掌柜﹞左手拉起扯络,右手握紧草杈,照准马屁股擂了两下子。”一本作“ 扯掳 ”。词语解释:沿络 拼音:yán luò
谓接连不断。 明 归有光 《贺戚总戎平倭序》:“滨海之区,为其所伤残者,沿络万里。”词语解释:牢络 拼音:láo luò
(1).犹覆盖。《释名·释衣服》:“留幕, 冀州 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络也。言牢络在衣表也。”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名韁利锁,牢络在海角天涯。” 明 高明 《琵琶记·激怒当朝》:“羈縻鸞凤青丝网,牢络鸳鸯碧玉笼。”
(2).笼络。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待他回归营寨,自有牢络之术。” 姚华 《曲海一勺》二:“牢络之具,虽非一术,要以科目诱之於有形,崑曲弥之於无閒。”
(3).羁绊,束缚。词语解释:热络 拼音:rè luò
见“ 热落 ”。
词语解释:热落 拼音:rè luò
亦作“ 热络 ”。亦作“ 热烙 ”。 犹亲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大凡人情,专有一件古怪:心里热落时节,便有些缺失之处,只管看出好来。”《负曝闲谈》第十五回:“两人甚是相处得来,便分外热络,每天闹在一起。” 沙汀 《淘金记》二六:“ 白酱丹 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热烙得多,因为寡妇一直把他送到大门堂里。”词语解释:拢络 拼音:lǒng luò
遮盖。 萧红 《生死场》七:“她终于用白色的包头布拢络住脸孔大哭起来了。”词语解释:油络 拼音:yóu luò
古代一种丝质网状的车饰。《南齐书·舆服志》:“油络画安车,公主王妃三公特进夫人所乘。”《梁书·乐蔼传》:“时 长沙宣武王 将葬,而车府忽於库失油络,欲推主者。”《隋书·炀帝纪上》:“五品以上给犊车,通幰,三公亲王加油络。”词语解释:活络 拼音:huó luò
(1).灵活,不拘泥;通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瓏活络。”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之五:“既先有箇立脚处,又能由此推考证验,则其胸中万理洞然,通透活络。” 茹志鹃 《着暖色的雪地》:“他在爸爸和伯伯之间取了一个音,就叫他‘摆摆’。这比较活络,有时可以把音往‘爸’字方面偏一点,有时也可以向‘伯’字上靠一靠。”
(2).含糊,不明确。《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 狄大娘 定个日子,好叫姐姐家去,这活络话怎么住的安稳?”
(3).摇动,不穏定。《第一届全国曲艺全演作品选集·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长凳有四只脚,如果凳脚活络了,人坐上去就要跌觔斗。”词语解释:断络 拼音:duàn luò
断网。比喻无用之物。 宋 沉辽 《奏酬舜文即次原韵》:“我生无庸如断络,已分老死填沟壑。”词语解释:筋络 拼音:jīn luò
(1).中医指气血的通路。《红楼梦》第八十回:“﹝膏药﹞和血脉,舒筋络,去死生新,去风散毒,其效如神,贴过便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若伤重已死者,用白布缠头,以木棍轻轻拍击足心,再提髮令其直正,安定颈骨,舒其筋络,外敷混元膏,内服紫金丹。”
(2).静脉管。 王西彦 《鱼鬼》:“这石匠却是瘦弱的,脸色苍白,皮包着骨,胳膊上布满筋络,好像缠着青藤的枯疲的松枝。”《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褐黄色的腿肚子倔强地突出来,上面有许多蚯蚓一样卷曲的筋络。”
(3).植物的网络状纤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丝瓜》:“﹝丝瓜﹞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涤釜器。”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即一微草,取其一叶审视之,肤理筋络,亦復无数。”词语解释:縻络 拼音:mí luò
拘囚。 唐 沉亚之 《旌故平卢军节士》:“ 航 本 莱 人,尝以气敢闻於 平卢军 。及 师道 欲叛,尽縻络敢士,故 航 在名中。”词语解释:周络 拼音:zhōu luò
(1).指环绕之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甲申泊 鄂州 ……统帅 李川 邀看新寨。 鄂 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方毕四分之一。登 压云寺 ,则前后尽见,周络井井,甚有条理。”
(2).环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遥见山半有人家,土垣周络,屋角一一可数。”词语解释:纥络 拼音:hé luò
角落。《西游记》第四六回:“须臾,剃下髮来,窝作一团,塞在那柜脚紇络里。”词语解释:系络 拼音:xì luò
联结。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凡五藏之繫络甚微,坐立必悬,垂於胸臆之间,而以之颠顿驰骋,呜呼,其危哉!”词语解释:竹络 拼音:zhú luò
见“ 竹落 ”。
词语解释:竹落 拼音:zhú luò
亦称“ 竹络 ”。 竹笼。《汉书·沟洫志》:“ 河 果决於 馆陶 及 东郡 金隄 …… 河 隄使者 王延世 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元史·河渠志三》:“两埽之间置竹络,高二丈或三丈,围四丈五尺,实以小石,土牛。”词语解释:管络 拼音:guǎn luò
亦作“筦络”。 相互交错连接。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徧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词语解释:钳络 拼音:qián luò
犹箝勒。比喻控制约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及其箝络久之,胥一乡皆为所併吞,遂不得不供其奴役,而入租税于一家。”词语解释:合络 拼音:hé luò
犹包罗。《管子·宙合》:“宙合之意,上通於天之上,下泉於地之下,外出於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 尹知章 注:“宙合,广积善以通天上入地下,包络天地为一裹也。”词语解释:缰络 拼音:jiāng luò
马缰绳和笼头。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五:“ 刘长卿 有《湘中纪行》十诗……词妙气逸,如生马驹不为韁络所掣,读之使人飘飘然有凭虚御风之意。”词语解释:绎络 拼音:yì luò
络绎。往来不绝;接连不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道中绎络把火,见城郭邑居。”《明史·徐文溥传》:“旗校绎络於道途,縉绅駢首於狴犴。”词语解释:绳络 拼音:shéng luò
(1).绳编的网状饰物。《晋书·舆服志》:“非法驾则乘画轮车,上开四望,緑油幢,朱丝绳络,两箱里饰以金锦,黄金涂五采。”
(2).驾御马的缰绳、笼头。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然必如调鹰者,纵之九霄之间,而绦鏇在臂;鞚马者,逸之百步之外,而绳络在手,如是而可以御士矣。”词语解释:缠络 拼音:chán luò
缠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其水逕流 昆 醴 之间,缠络四县之中。”《云笈七籤》卷五一:“二景缠络,万神内欢。”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词语解释:孙络 拼音:sūn luò
(1).人体中络脉的分支,即络脉中的细小部分。《素问·气穴论》:“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鍼之居,愿闻孙络谿谷亦有所应乎?’” 王冰 注:“孙络,小络也,谓络之支别者。”《灵枢经·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2).借事物的细微线索。 章炳麟 《官制索隐》:“推迹经脉,尽於孙络。相其阴阳,尝其臭味。其作始至微眇,而终甚鉅,为佣众所弗能理者,乃著之於篇。”词语解释:城市网络 拼音:chéng shì wǎng luò
大、中、小城市在全国各地合理地分布,并按照客观要求进行协作和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称为城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