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粉绘 拼音:fěn huì
亦作“ 粉繢 ”。
(1).彩色的图画。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那知粉繢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唐 杜甫 《存殁口号》:“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 清 钱谦益 《画士张季挽词》:“粉绘不随长夜尽,数峯依旧暮云间。”
(2).犹粉饰。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赋》:“鞶绣成景,粉繢顓轩。” 宋 王禹偁 《还杨遂蜀中集》诗:“经史子集灿今古,粉绘帝道张皇謨。”词语解释:藻绘 拼音:zǎo huì
亦作“ 藻繢 ”。
(1).彩色的绣纹;错杂华丽的色彩。《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泥龙虽藻绘炳蔚,而不堪广云之招。”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尔时忽覿斯蝶,目夺志丧,玩其藻繢非常,斑斕诡状。”
(2).文辞;文采。《南史·谢晦谢方明等传论》:“ 方明 行己之度, 玄暉 藻繢之奇,各擅一时,可谓德门者矣。”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其诗赋判论以文自试者皆得谓之文士,以经纬今古,理中是非者为上第,藻繢雅丽者次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 苏 陆 古体诗,行墨间多排偶;一则以肆其辨博,一则以侈其藻绘,固才人之能事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传奇者流,源盖出於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3).修饰;作美丽的描绘。 宋 曾巩 《〈南齐书目录〉序》:“其更改破析刻彫藻繢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 清 魏源 《〈诗比兴笺〉序》:“始知三百篇皆仁圣贤人发愤之所作焉,岂第藻绘虚车已哉?”词语解释:图绘 拼音:tú huì
(1).图画。《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益》:“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图绘。” 宋 孔平仲 《曹亭独登》诗:“白云依山起,点缀若图绘。”
(2).指地图或绘制地图。 严复 《救亡决论》:“即如行军必先知地,知地必资图绘,图绘必审测量。”词语解释:彩绘 拼音:cǎi huì
谓以彩色绘画。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皇帝真容赞》:“八表既寧,万机益勤;爰命彩绘,载模天真。” 叶圣陶 《倪焕之》九:“楼阁便在峰峦侧边树木丛中显露出来,有敞朗的前轩,有曲折的回廊,有彩绘的雕饰,有古雅的用具。”
(1).彩色的绘画。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其他綵绘縟丽,製作神妙,一时无比也。”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綵绘。” 清 戴名世 《记红苗事》:“ 苗 俗:男女椎髻、赤足、耳贯大环,好綵绘,无论丝、布、麻、枲,輒染絳靛为衣裳。”
(2).比喻藻饰。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诗:“作诗寄微诚,诚语无綵绘。”词语解释:雕绘 拼音:diāo huì
亦作“ 雕繢 ”。
(1).雕镂彩绘。《南史·颜延之传》:“﹝ 鲍照 ﹞曰 谢 ( 谢灵运 )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 颜延之 )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繢满眼。”
(2).引申为刻意修饰文辞。 宋 王安石 《上邵学士书》:“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於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
(3).犹描绘。 清 方苞 《书〈王莽传〉后》:“此传尤 班 史所用心,其钩抉幽隐,雕绘众形,信可肩随 子长 。”词语解释:宝绘 拼音:bǎo huì
珍贵的画。 宋 王詵 建 宝绘堂 ,聚所蓄画, 苏轼 为作《王君宝绘堂记》。又 明 张泰阶 家有 宝绘楼 ,并撰有《宝绘录》,记名画真迹。 元 张雨 《赵千里聚扇上写山次韵题》:“ 江 南宝绘多遗餘,王孙不归恨蘼芜。” 清 赵翼 《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莫矜宝绘供香严,好挂虚斋澄水观。”词语解释:画绘 拼音:huà huì
见“ 画繢 ”。
词语解释:画缋 拼音:huà huì
亦作“ 画绘 ”。 绘画。《周礼·考工记·画繢》:“画繢之事,杂五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旧唐书·狄仁杰传》:“今人伽蓝,制过宫闕,穷奢极壮,画繢尽工。” 明 宋濂 《画原》:“画繢之事统於冬官,而春官外史专掌书令。”词语解释:标绘 拼音:biāo huì
标示绘制。例如:在勘测图上标绘出新矿方位。词语解释:营绘 拼音:yíng huì
营建绘饰。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不见 叔子 祠,芜没民畴内。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词语解释:访绘 拼音:fǎng huì
谓查考图籍。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臣歷古沿图,循远访绘,未尝不丽选台衡,妙简槐采者也。” 胡之骥 注:“绘即图也。”词语解释:镂绘 拼音:lòu huì
雕琢描摹。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鏤绘之工,皆匠气也。”词语解释:锦绘 拼音:jǐn huì
(1).花纹色彩绚烂的丝织品。比喻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 范文澜 注:“‘视之则锦绘’,辞采也。”
(2).指 日本 彩色浮世绘。《鲁迅日记二二·十月》:“上午 内山君 赠复刻锦绘一枚并框。”词语解释:勾绘 拼音:gōu huì
勾勒描画词语解释:雕镂藻绘 拼音:diāo lòu zǎo huì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明 方孝孺 《读〈法言〉》:“ 子云 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 子云 方且窃之焉,雕鏤藻绘而蘄类之,其僭甚哉!”词语解释:狙绘
狡猾奸诈词语解释:黼绘 拼音:fǔ huì
绣文,色彩绚丽的花纹。《文选·潘岳〈射雉赋〉》:“首葯緑素,身拕黼绘。” 徐爰 注:“黼,绣也;绘,画文也。”词语解释:采绘 拼音:cǎi huì
器物上的彩色图画。亦指文章的修饰加工。 宋 苏轼 《书〈篆髓〉后》:“自 汉 以来,学者多以一字考经,字同义异,皆欲一之,雕刻采绘,必成其説。” 清 恽敬 《答来卿》:“是以并叙 三代 ,均用喻言,使文体均称,翻出异样采绘,照耀耳目。”词语解释:摹绘 拼音:mó huì
描绘;依样绘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一日》:“彼所推重者,必画 耶苏 与 耶苏 之母及教门诸人,余不甚知其妙。虽摹绘各状,务竭精能,然究嫌数见不鲜。”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早在并灭六国的过程中, 秦始皇 就令人把各国宫殿的图样摹绘下来,在 咸阳 照样修建。”词语解释:浮世绘 拼音:fú shì huì
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民间绘画。“浮世”是现世的意思,描绘题材大多是民间风俗、俳优、武士、游女、风景等,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初以墨色印刷,称“墨折绘”;后发展为“丹绘”、“红折绘”、“锦绘”等多色的表现样色。以色彩明艳、线条简练为特色。曾得到广泛的流传和发展,至18世纪末逐渐衰落。代表人物有铃木春信、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等。词语解释:测绘 拼音:cè huì
测量和制图的总称。有地理方面的测绘和机械制图中的测绘。词语解释:文绘 拼音:wén huì
华彩,华丽。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尉上便宜表》:“臣闻经邦纬治,去华为急,体国治民,循素乃安。圣誥遗风,具腾丹册,贤言末流,备宣青史,何尝不剪削浮奢,销遣文绘。”词语解释:描绘 拼音:miáo huì
描画,描述。 杨朔 《泰山极顶》:“ 泰山 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 郭小川 《人民万岁》诗:“应当作千万幅画,把我们的人民描绘。”词语解释:絺绘 拼音:chī huì
见“ 絺句绘章 ”。
词语解释:絺句绘章 拼音:chī jù huì zhāng
雕琢文辞,修饰章句。《新唐书·文艺传序》:“ 高祖 、 太宗 ,大难始夷,沿 江 左餘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 王 杨 为之伯。”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一:“ 开元 之间,去雕篆,黜浮华,稍裁以雅正。虽絺句绘章,人既一概,各争所长。” 林纾 《〈慎宜轩文集〉序》:“而古文一道,又岂为竞胜之具?然人卒莫胜者,载道之文,固非絺句绘章者之所能掩也。” 宋 洪迈 《〈唐黄先生文集〉序》:“士以操觚显者,无虑数百家,大都始沿 江 左頽习,竞於絺绘,躭披靡而乏气骨。” 元 马祖常 《壮游八十韵》:“汩予 黔娄 生,言辞罔絺绘。”词语解释:绮绘 拼音:qǐ huì
亦作“ 綺繢 ”。
(1).有美丽文彩的丝织品。《文选·宋玉〈神女赋〉》:“其盛饰也,则罗紈綺繢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吕周翰 注:“綺繢,罗绣也。言衣服盛多文彩也。”
(2).彩绘。 清 厉志 《〈十洲春语〉序》:“ 二石生 负轮囷大材,不求所用,顾旁溢侧发,滥施綺繢,予若为生深惜之。”
(3).形容词藻华丽。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桃花诗》:“ 唐 自 贞观 至 景龙 ,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製復一,其綺绘有餘,而微乏韵度。”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近时文人墨客,有以浅近之情事而敷以深远,以寒暄之套习而饰以綺绘之语。”词语解释:装绘 拼音:zhuāng huì
犹装饰。《宋史·舆服志五》:“豪贵之族所乘坐车,毋得用朱漆及五彩装绘,若用黝而间以五彩者听。”词语解释:天绘 拼音:tiān huì
亭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绘亭记》:“ 昭州 山水佳絶,郡圃有亭名 天绘 。 建炎 中, 吕丕 为守,以 天绘 近 金国 年号,思有以易之。时 徐师川 避地於 昭 , 吕 乞名於 徐 ,久而未获。復乞於 范滋 ,乃以‘清辉’易之。一日 徐 策杖过亭,仰视新榜,復得亭记於积壤中,亟使涤石,视之乃 丘濬 寺丞所作也。其略云:‘余择胜得此亭,名曰 天绘 ,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清辉”,可为一笑。’考 范 易名之日,无毫髮差也。”词语解释:大和绘 拼音:dà hé huì
日本古代绘画。形成于公元9世纪初。以描写日本人民的生活、风俗和景物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源氏物语绘卷》、《扇面写经》等。作品色彩柔和明丽,线条自然流畅,富有抒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