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26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百结气结中结冻结归结感结症结约结
融结愁结复结终结鹑结释结聚结枉结
交结冰结蟠结解结树结澄结总结邀结
自结相结团结亲结六结蚓结钳结顶结
重结同心结纠结菀结死结椎结恩结闭结
不结要结绾结蕴结春结素结连结滞结
凝结盘结长结缠结萦结穿结惨结理结
丁香结揽结成结眉结冤结纡结疑结款结
心结思结怨结高结破结纷结甘结迂结
郁结小结固结缔结劳结苑结生结问结

词语解释:百结  拼音:bǎi jié
(1).用碎布缀成的衣服。《艺文类聚》卷六七引 晋 王隐 《晋书》:“ 董威輦 每得残碎繒,輒结以为衣,号曰百结。”
(2).形容衣多补缀。《南史·到溉传》:“余衣本百结, 闽 中徒八蚕。” 唐 韩翃 《送别郑明府》诗:“千金尽去无丰储,双袖破来空百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逾年,达 金陵 ,悬鶉百结,傴僂道上。”
(3).一种联迭成扣的织物。《楞严经》卷五:“ 阿难 白佛言:‘世尊,此寳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綰,得一结名,若百綰成,终名百结。’” 唐 温庭筠 《织锦词》:“锦中百结皆同心,蕊乱云盘相间深。”
(4).指心中各种郁结。 唐 聂夷中 《饮酒乐》诗:“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
(5).丁香的别名。参见“ 百结花 ”。
词语解释:百结花  拼音:bǎi jié huā
丁香的别名。 宋 苏轼 《留题显圣寺》诗:“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丁香》:“ 江 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
词语解释:融结  拼音:róng jié
融合凝聚。语出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融而为川瀆,结而为山阜。” 唐 权德舆 《彭城郡王刘公墓志铭》:“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緼,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贾芝 《颂歌·马头琴手的歌》:“把世界照亮了的是太阳;把亿万人的心融结在一起的是 毛主席 !”
词语解释:交结  拼音:jiāo jié
(1).往来交际,使彼此关系密切。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莽 遂交结将相卿大夫,救赡名士,賑於宾客,家无餘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 唐 孟浩然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诗:“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你们如今多畅快啊,走州走县,到处交结朋友。”
(2).指勾结。《汉书·隽不疑传》:“ 齐孝王 孙 刘泽 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 青州 刺史。”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问他一个交结贡官,停妻再娶,纵容泼妇,枉法成招,大大的罪名。”《明史·王琼传》:“﹝ 琼 ﹞坐交结近侍,律论死。”
(3).互相连接。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蟜而交结。”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九仙殿银井,有梨二株,枝叶交结,宫中呼为雌雄树。”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贞节牌坊对过女墻上有何首乌藤,赤白二色,交结成块。”
词语解释:自结  拼音:zì jié
主动攀附、缔交。《宋书·恩倖传·阮佃夫》:“朝士贵贱,莫不自结,而矜傲无降意,入其室者,唯 吴兴 沉勃 、 吴郡 张澹 数人而已。”《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自 璋 镇 东川 ,未尝与 知祥 通问,於是 璋 始遣人求婚以自结。”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义自结人主。”
词语解释:重结  拼音:zhòng jié
(1).谓郁结之甚。《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心重结,意不舒。”
(2).重新缔结。《花月痕》第六回:“千回万转情难灭,双飞若註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词语解释:不结  拼音:bù jié
不了结,不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早知道他说上没完,我非叫他到学校里开会去不结。那里点官油,他爱说,说上一夜。”
词语解释:凝结  拼音:níng jié
(1).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高诱 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 齐己 《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朱子语类》卷四五:“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峰回路转》:“﹝潭水﹞像一块正在凝结的玉,澄澈而看不见底。”
(2).纠结;集聚。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者,干人也。” 元 赵孟頫 《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千巖万壑来几上,中有絶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鐫磨。”《再生缘》第五七回:“此刻看来还可救,止不过,忧悲凝结在心胸。” 杨朔 《画水绣水》:“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词语解释:丁香结  拼音:dīng xiāng jié
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 唐 尹鹗 《拨櫂子》词:“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 宋 王安石 《出定力院作》诗:“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
词语解释:心结  拼音:xīn jié
(1).谓忧抑之情积结于心。语本《诗·曹风·鳲鸠》:“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悲者不可为絫欷,思者不可为叹息……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
(2).犹联结,联络。《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衡山王 闻 淮南王 作为畔逆反具,亦心结宾客以应之,恐为所并。”
词语解释:郁结  拼音:yù jié
(1).谓忧思烦冤纠结不解。《楚辞·远游》:“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鬱结其谁语?” 王逸 注:“思虑烦冤无告陈也。”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哀天下之鰥寡,释四海之鬱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迂儒拘谨,恒念此事无以自明,因鬱结发病死。” 叶圣陶 《恐怖的夜》:“声音里面含着繁喧的寂寞,郁结的悲哀。”
(2).凝结;蕴结。《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清史稿·张煌言郑成功等传论》:“徒以忠义鬱结,深入於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沫。”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微红而结实的脸大半低下去了,沉默着,象在疑惑火光为什么如此蓬勃又郁结。”
(3).盘结貌。《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鬱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吕向 注:“鬱结轮菌,文理鬱盘委曲貌。”
词语解释:气结  拼音:qì jié
(1).呼吸不畅。形容心情郁闷。《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 朱 气结而不扬, 孟 心骇而无主。”
(2).中医学名词。谓气留滞不行。
词语解释:愁结  拼音:chóu jié
(1).忧愁郁结。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而於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宋 阮逸女 《花心动》词:“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2).指由忧愁郁结成的疙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顿不开眉尖上的眉锁,解不开心头愁结。”
(3).谓愁苦而使眉头皱起。 柔石 《二月》十八:“妇人愁结着眉,十分无力地发怒。”
词语解释:冰结  拼音:bīng jié
冰冻。 北齐 刘昼 《新论·文武》:“盛暑炎蒸,必藉凉风;寒交冰结,必处温室。”《云笈七籤》卷九五:“譬如冰寒之堂,淳以冰冻而为,梁柱、牀席、屏幃,莫非冰结。就此中间,云何得火?云何得热?” 鲁迅 《野草·死火》:“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象珊瑚枝。”
词语解释:相结  拼音:xiāng jié
相互结交。《庄子·外物》:“相引以名,相结以隐。”《史记·刺客列传》:“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 李歷 ﹞清白有节,博学善文,与 郑玄 、 陈纪 等相结。”《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庄公 正欲与 齐 相结,遂赴 石门 之约。”
词语解释:同心结  拼音:tóng xīn jié
(1).旧时用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 南朝 梁 武帝 《有所思》诗:“腰中双綺带,梦为同心结。”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如今綰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唐卿 ﹞开了箱子,取出一条白罗帕子来,将一个胡桃繫着,綰上一个同心结,抛到女子面前。” 清 梁国正 《温柔乡记》卷一:“乡人重心结而轻紈扇,欲与缔交,以同心结通欵曲,可得其欢心。”
(2).状如两心相连的装饰品。 李大我 《同心结》:“我打开小布包,一个同心结项练立刻呈现在眼前,两颗紧紧连在一起的金质的心,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词语解释:要结  拼音:yào jié
结合;邀引交结。《左传·文公十二年》:“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宋书·索虏传》:“初,亡命 司马楚之 等藏窜 陈留 郡界。虏既南渡,驰相要结,驱扇疆埸,大为民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酷吏以击剥为声,上多以为能;贪吏以要结为事,上多为所中。”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斾自 江西 移 湖南 ,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先生岂人人被之泽,以要结之哉?”
词语解释:盘结  拼音:pán jié
(1).勾结;纠结。《三国志·吴志·潘濬传》:“ 五谿 蛮夷叛乱盘结, 权 假 濬 节,督诸军讨之。”《旧唐书·德宗纪上》:“始因叛乱得位,虽朝廷宠待加恩,心犹疑贰,皆连衡盘结以自固。”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人主孤立无辅於上,小民困死无告於下,而羣奸盘结於中。”
(2).回环连结。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百年命促奔马疾,愁肠盘结心摧崪。” 宋 苏舜钦 《别邻几予赋高山诗以见意》:“高山扶层巔,下与地盘结。”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千松互盘结,託根无一土。” 萧红 《生死场》三:“终于马躺在道旁了!像树根盘结在地中。”
槃結:相互勾结。《后汉书·南蛮传》:“今二州盗贼槃结不散, 武陵 、 南郡 蛮夷未辑……如復扰动,必更生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如使 西陵 槃结,则南山羣夷皆当扰动。”《新唐书·李芃传》:“ 永泰 初, 宣 饶 剧贼 方清 、 陈庄 西絶 江 ,劫商旅为乱,支党槃结。”
词语解释:揽结  拼音:lǎn jié
(1).采摘系结。《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弱可揽结,匀能布护。”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诗:“ 九江 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明 文徵明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3).犹结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逆绅实欲揽结军人,暗用反间。”
词语解释:思结  拼音:sī jié
(1).我国少数民族部族名。 敕勒 诸部之一。见《新唐书·回鹘传上》
(2).复姓。 回纥 九姓之一。 唐 有 思结归国 。
词语解释:小结  拼音:xiǎo jié
(1).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段落之后的临时总结,用于统计数字或综述经验教训等。 巴金 《〈怀念集〉序》:“我把过去写的怀旧的文章集在一起,编成这本怀念的书,从头到尾重读一遍,仿佛在自己一生的收支簿上作了一个小结。”
(2).做小结。如:把上阶段的工作小结一下。
词语解释:中结  拼音:zhōng jié
(1).郁结于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饿鬼》:“﹝ 马 ﹞大怒,拘生,生已早夜亡去。以此愤气中结,数月而死。”
(2).一种肠梗塞病。 李古北 《农村奇事》:“这驴没有什么病,不是中结,又不是水结,舌头的色气也正道。”
词语解释:复结  拼音:fù jié
重迭构筑。 晋 左思 《魏都赋》:“枌橑复结,欒櫨叠施。”
词语解释:蟠结  拼音:pán jié
(1).盘曲纠结。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晴窗洗砚坐,蛇蚓稍蟠结。”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雪竇 妙高峯 左 千丈巖 巔有藤一枝,蜿蜒其上,下临不测,乃蟠结成龕,为藏修之所,故号 栖云 。”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而松於罅中直上达顶,露其半可窥,更旁裂一石,乃屈曲蟠结于峰顶之四周。”
(2).互相勾结。《明史·吴贞毓传》:“﹝ 马吉翔 ﹞遂与 定国 客蟠结,尽握中外权。” 清 戴名世 《三山存业序》:“及其成进士,为达官,座主门生,同年故旧,纠合蟠结,相倚为声势,以蠹国家而取富贵。”
(3).犹聚集。 宋 范成大 《清江台题榜》诗:“南来 富寿冈 ,形胜此蟠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然则天工之巧,无所不有,精华蟠结,自成文章,非常理所可测矣。”
(4).郁积;郁结。 宋 苏辙 《施崇宁寺马》诗:“坐驰千里气蟠结,日食生芻空自笑。”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故数年前主张排 满 论,虽师友督责日至,曾不肯自变其説;即至今日,而此种思想,蟠结胸中,每当酒酣耳热,犹时或间发而不能自制。”《花城》1980年第7期:“他无意将踢石当作游戏,却要借此宣泄蟠结在心头的悒郁。”
词语解释:团结  拼音:tuán jié
(1). 唐 宋 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 宋 李纲 《乞修军政札子》:“团结、保伍废,而无以相维持;教閲、战阵废,而无以习攻击。”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招集团结,得刀手三千人,败 刘泽 三万人。自是贼势稍沮。”
(2).组织;集结;联合。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熙寧 中,朝廷遣 刘起 刘彝 相继知 桂州 ,以图 交趾 。 起 彝 作战船,团结洞丁,以为保甲。”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明史·明玉珍传》:“ 玉珍 与里中父老团结千餘人,屯 青山 。”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復团结乡兵固守,而 汉阳 亦赖君以全。” 周恩来 《建设与团结》:“为了有效地工作,科学家必须团结。”
(3).指分散物聚拢成团。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其人色黑似墨,颠毛不及寸,皆团结如螺。”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4).和睦;友好。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团结、谦虚是人类应有的本能,也是我们国家悠久的传统。” 邓小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词语解释:纠结  拼音:jiū jié
亦作“糺结”。 缠绕连结。《后汉书·皇甫张段传赞》:“戎驂纠结,尘斥 河 潼 。” 唐 李白 《古意》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明 刘基 《述志赋》:“思糺结而不抽兮,意恍惚以震悼。”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相传 陀思妥夫斯基 不喜欢对人述说自己,尤不喜欢述说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生相纠结的却正是困难和贫穷。”
词语解释:绾结  拼音:wǎn jié
系结;打结。 明 何景明 《悼亡》诗之三:“裁为双中衣,罗带纷綰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幸诸婢不諳綰结之法,绳股缓不收,户外闻咯咯声, 孝烈皇后 率众入解之。”
见“ 綰髻 ”。
词语解释:绾髻  拼音:wǎn jì
亦作“ 綰结 ”。 谓盘绕发髻。 宋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诗之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綰结 湘娥 十二鬟。” 宋 范成大 《揽辔录》:“惟妇人之饰不甚改,而戴冠者甚少,多綰髻。”
词语解释:长结  拼音:cháng jié
长期郁闷。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日月忽以将暮,抱长结以含愁。”
词语解释:成结  拼音:chéng jié
结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次下财礼,次报成结日子。”
词语解释:怨结  拼音:yuàn jié
(1).怨气郁结。《墨子·亲士》:“怨结於民心,諂諛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后汉书·明帝纪》:“今 永平 之政,百姓怨结,而吏人求復,令人愧笑。”
(2).指郁结的怨气。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正士怀怨结而不得信,猾吏崇姦宄而不痛坐,郡县所以易侵小民,而天下所以多飢穷也。”
(3).结下怨仇。 清 魏祝亭 《荆南苗俗记》:“出必挟弓弩行,鏃皆附毒,中人立毙,然非怨结者不轻发。”
蕴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词语解释:固结  拼音:gù jié
(1).牢固团结。《礼记·檀弓下》:“苟无礼义忠信诚慤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汉 张衡 《东京赋》:“洪恩素蓄,民心固结。”《明史·范景文传》:“固结人心,坚守待援。”
(2).凝结;郁结。 宋 苏辙 《服茯苓赋》:“流膏液於黄泉,乘阴阳而固结。” 明 李贽 《寄答留都》:“作恶在心,固结而难遽解。” 清 唐甄 《潜书·除党》:“今有良药,可以一发而解固结之疾。”
词语解释:冻结  拼音:dòng jié
(1).因遇冷而凝结。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赠秋崖道人西归》词:“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茅盾 《色盲》三:“他觉得象有一块冰,塞在胸口,骤然全身的血液都冻结了。” 艾青 《北方》诗:“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2).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指人员、资金等)。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文化大革命中遣送的可以回城安排工作,你没有快抓快办,现在又冻结了,叫就地安排。”《当代》1981年第3期:“父母的工资停发了,银行存款也冻结了。”
词语解释:终结  拼音:zhōng jié
最后结束。 沙汀 《还乡记》三二:“直到把他送出沟了,他的责任才算终结。”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二:“她知道女人一到同人结了婚,一生便算终结了。”
词语解释:解结  拼音:jiě jié
(1).解开结扣。《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 毛 传:“觿,所以解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郭石洲 言, 中州 有 李生 者,娶妇旬餘,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
(2).消除郁结;解开疙瘩。《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糺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3).谓溃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潜使一卒从间道出,烧栈絶,寇众解结。”
(4).释冤;解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忽其家狐祟大作,妇女近身之物,多被盗掷于他处,半月餘乃止。遗履之疑,遂不辩而释,若阴为此妇解结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们那里的阔人家,一有丧事,每七日总要做一些法事,有一个七日,是要举行‘解结’的仪式的,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词语解释:亲结  拼音:qīn jié
亲近结交。《南史·徐羡之传》:“与 宋武帝 同府,深相亲结。”《旧唐书·哥舒翰传》:“时 杨国忠 有隙於 禄山 ,频奏其反状,故厚赏 翰 ,以亲结之。”
词语解释:菀结  拼音:yù jié
郁结。谓思积于中而不得发泄。《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我心菀结。”菀,一本作“ 苑 ”。《楚辞·远游》:“遭沉浊之污秽兮,独菀结其谁语。”《素问·疏五过论》:“当合男女,离絶菀结,忧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气离守。” 王冰 注:“菀谓菀结思虑,结谓结固餘怨。”
词语解释:蕴结  拼音:yùn jié
(1).郁结。《诗·桧风·素冠》:“我心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投章心藴结,千里途轻紈。” 清 黄宗羲 《〈万履安先生诗〉序》:“而先生之诗亦遂栖楚藴结而不可解矣。”
(2).凝聚;蕴积。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集〉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清 薛福成 《云石铭》:“翕受日月之精,藴结山川之英。”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八:“我心中复杂的蕴结着欢慰与悲凉!”
词语解释:缠结  拼音:chán jié
(1).集结;纠集。 南朝 梁 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或有济世夷难之略,煇耀内氓;导江疏山之勤,缠结中宇。” 明 李东阳 《送福建参政徐君序》:“贩鬻之民,迫於寒饥,散则无所,归则无籍。纵而不问,则缠结无穷;急而攻之,则以死徇鬭,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2).盘绕集聚;缠绕纠结。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有气自东南隅来者……始凝睇於山隅,继缠结乎城冈。”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或种记忆,或种希冀,如红色的丝缠结在足趾间。”
(3).用丝绳绸帛之类缠绕结束以作装饰。 唐 杜甫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诗:“缠结青驄马,出入 锦城 中。” 仇兆鳌 注:“缠结,马之装饰。”
词语解释:眉结  拼音:méi jié
紧皱的双眉。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太太的人工细眉毛皱起来了,但因为老爷的眉毛梢朝下一挂,太太便赶快松开眉结,逼出个微笑。”
词语解释:高结  拼音:gāo jié
指突出的喉结。 唐 韩愈 《石鼎联句诗》序:“﹝ 弥明 ﹞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 楚 语。”
词语解释:缔结  拼音:dì jié
(1).犹缠结。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大有》:“挒絜累累,缔结难解。” 章炳麟 《辨诗》:“ 鱼豢 称:‘ 鲁连 、 邹阳 之徒,援譬引类,以解缔结,诚文辩之雋也。’”
(2).订立。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对于 中国 ,竭诚希望缔结密切的友谊的条约。”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一:“我们的傀儡师那时在 南京 急急忙忙地便于八月二十一日缔结了 中 苏 互不侵犯条约。”
(3).结交。《旧唐书·李可举传》:“ 中和 末,以 太原 李克用 兵势方盛,与 定州 王处存 密相缔结。”《旧五代史·唐书·孟汉琼传》:“初见 秦王 权重,及挟 王淑妃 势,倾心事之,及 朱 冯 用事,又与之缔结。” 叶圣陶 《倪焕之》七:“她也不像许多同学一样,两个两个缔结朋友以上的交情。”
词语解释:归结  拼音:guī jié
(1).了结。《元典章·典章五·内台》:“如是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元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 明 张居正 《答荆州赵知府》:“即将来文、赃发与该卫,立案归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王主人 使用了些钱,保出在外,伺候归结。”《红楼梦》第一二○回:“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段新鲜公案了。”
(2).归宿,最后的去处。《红楼梦》第六五回:“如今姐姐也得了好处安身,妈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寻归结去,才是正礼。”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所以我很可怜她,愿意帮她一个忙,帮她找个归结。”
(3).总归;终究。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一切回声中,对于这自杀的主谋者-- 秦夫人 ,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 逯斐 《解冻以后》:“做父母的归结是舍不得孩子的。” 冰心 《往事(二)》:“我写时因呜咽而中断了好几次,归结只写了顾一失百的那一篇。”
(4).总括而得出结论。 鲁迅 《呐喊·社戏》:“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如:上述意思归结为一句话,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决没有好结果。
(5).方言。整齐,利落。 梁斌 《红旗谱》三十:“反正不如这么着归结。”
词语解释:鹑结  拼音:chún jié
见“ 鶉衣百结 ”。
词语解释:鹑衣百结  拼音:chún yī bǎi jié
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宋 赵蕃 《大雪》诗:“鶉衣百结不蔽膝,恋恋谁怜 范叔贫 。” 明 王錂 《寻亲记·遣役》:“古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原宪 鶉衣百结, 颜子 簞瓢陋巷。” 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新郎因为要负担两个老人和一个残废妹妹的生活,穷得家徒四壁,鹑衣百结,才独身至今。”亦省作“ 鶉结 ”。 宋 刘克庄 《书画》诗:“不如鶉结村夫子,惟宝《蒙求》《孝经》。”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圣谕》:“今观衢术之交,绣窻綺席,曳罗衬锦,累褥重裀,而鶉结者尚次诸涂,彼何有於桑?” 王闿运 《上征赋》:“披頽墙之长蒿,哀寡妻之鶉结。”参见“ 鶉衣 ”、“ 百结 ”。
词语解释:树结  拼音:shù jié
营私结党。《明史·尹昌隆传》:“ 震 大怒,奏 昌隆 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
词语解释:六结  拼音:liù jié
佛教语。以一巾编系六结,喻唯一之真性因妄执分别而结为六根。《楞严经》卷五:“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六:“便好一坑埋众妙,何须六结解诸根。” 宋 范成大 《春晚卧病故事都废闻西门种柳已成而燕宫海棠亦烂漫矣》诗:“游骑行歌莫相笑,遨头六结已龟藏。”
词语解释:死结  拼音:sǐ jié
不能一拉就解开的结子。与“活结”相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敛衣不纽’, 孔 疏云:‘生时带并屈纽,使易抽解。死则不復解,故结之。’此乃俗言死结、活结之由来也。” 华山 《鸡毛信·海娃的羊》:“ 海娃 还记得,刚才他绑信的时候,分明打了两个死结,最后又牢牢地加上一个死结。”
词语解释:春结  拼音:chūn jié
春日情怀郁结。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
词语解释:萦结  拼音:yíng jié
回旋缠绕。 晋 左思 《吴都赋》:“苞笋抽节,往往縈结。”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万瓦垂玉绳,如堪取縈结。” 宋 吴文英 《瑞龙吟·蓬莱阁》词:“玉虯縈结城根,澹烟半野,斜阳半市。” 清 宋曹 《书法约言·论草书》:“若行行春蚓,字字秋蛇,属十数字而不断,縈结如游丝一片,乃不善学者之大弊也。”
词语解释:冤结  拼音:yuān jié
(1).冤气郁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
(2).犹冤屈。《汉书·于定国传》:“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於闕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务实》:“姦暴不诛,冤结不理。”
(3).结下的冤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词语解释:破结  拼音:pò jié
(1).破除结念。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騞然诸根空,破结如破瓶。”
(2).解结。 唐 元稹 《山枇杷》诗:“紧缚红袖欲支颐,慢解絳囊初破结。”
词语解释:劳结  拼音:láo jié
谓郁结于心的思念之情。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别来行復四年……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词语解释:感结  拼音:gǎn jié
谓心情郁结。 汉 王逸 《琴思楚歌》:“忧怀感结重叹忆,岁月已尽去奄忽。”《梁书·处士传·刘訏》:“自伤早孤,人有误触其讳者,未尝不感结流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此知希之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
词语解释:释结  拼音:shì jié
谓解决疑难。 汉 孔融 《荐祢衡表》:“解疑释结,临敌有餘。”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词语解释:澄结  拼音:dèng jié
犹沉积。 宋 苏轼 《辨道歌》:“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
词语解释:蚓结  拼音:yǐn jié
像蚯蚓一样屈曲。语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蚯蚓结。” 宋 曾巩 《道山亭记》:“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鏤。”
词语解释:椎结  拼音:zhuī jié
见“ 椎髻 ”。
词语解释:椎髻  拼音:zhuī jì
亦作“ 椎结 ”。
(1).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史记·货殖列传》:“ 程郑 , 山东 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 卓氏 ,俱居 临邛 。”《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 颜师古 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髮,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 郭沫若 《女神·湘累》:“老翁一人,银发椎髻,白须髯,袒上身。”借指椎髻之人或其所居之区。 唐 李咸用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椎髻担餔餉,庞眉识稔年。” 宋 梅尧臣 《送广西提刑潘比部》诗:“ 桂林 地险通椎髻, 阳朔 峯奇削剑鋩。”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窃惧东南异日之忧,不在长毛,而在椎髻也。”
(2). 汉 梁鸿 妻 孟光 “椎髻,著布衣”,愿与“梁鸿”俱隐。后遂以“椎髻”形容为妻贤良,衣饰简朴,与夫共志。 明 吴从先 《金小品传》:“澹泊以明得意,即椎髻而前,守约以示无求。” 清 唐孙华 《遣家人迎内入都》诗:“啼妆应损当年面,椎髻须留见在身。” 王闿运 《蔡夫人墓志铭》:“ 姜生 游学,妇织姑炊,割彼私孌,坐驶芳时,椎髻偕隐。”参见“ 椎布 ”。
词语解释:素结  拼音:sù jié
(1).平素结交。《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宛 人 李通 等以图讖説 光武 曰:‘ 刘氏 復起, 李氏 为辅。’ 光武 初不敢当,然独念兄 伯升 素结轻客,必举大事。”
(2).故交。《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彧 曰:‘ 贡 与 邈 等,分非素结也。’”
词语解释:穿结  拼音:chuān jié
谓衣服洞穿和补缀。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簞瓢屡空。” 宋 王禹偁 《休粮道士传》:“復能不食累月,一裘穿结数十年矣。”
词语解释:纡结  拼音:yū jié
郁积不畅。《后汉书·冯衍传下》:“心怫鬱而紆结兮,意沉抑而内悲。” 三国 魏 曹丕 《悼夭赋》:“气紆结以填胸,不知涕之纵横。” 唐 独孤及 《太行苦热行》:“摇策汗滂沱,登岸思紆结。” 清 陈确 《大学辨四·答张考夫书》:“诸惟面尽,无任紆结。”
词语解释:纷结  拼音:fēn jié
谓心情纷乱郁结。 汉 刘向 《九叹·忧苦》:“欲迁志而改操兮,心纷结其未离。”
词语解释:苑结  拼音:yuàn jié
蕴结,郁结。《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程俊英 注:“苑结,即鬱结,心中忧鬱成结。”
词语解释:症结  拼音:zhēng jié
(1).腹中结块的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南史·萧暎传》:“丁父忧,隆冬席地,哭不絶声,不尝穀粒,唯饮冷水,因患癥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遂良》:“病癥结,又孤贫,奄然就毙。”
(2).比喻事物疑难所在或难于解决的关键。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即疑二十五篇之譌。沉潜二十餘年,乃尽得其癥结所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香畹 首肯曰:斯言洞见癥结矣。”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厄的症结。”
(3).犹病根。 鲁迅 《伪自由书·文人无文》《两误一不同》:“凡有指摘社会全体的症结的文字,论者往往谓之‘骂人’。”
词语解释:聚结  拼音:jù jié
聚合结集。《魏书·元澄传》:“太守夜告 泰 已握众西就 阳平 ,城下聚结,唯见弓仗。”《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 王仲宣 等輒相聚结,扰乱彼民。”《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元年》:“ 俊臣 聚结不逞,诬构良善。”
词语解释:总结  拼音:zǒng jié
(1).总地归结。《朱子语类》卷七四:“‘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总结这一段。”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殊不知《中庸》所以引之者,总结上文而非专举一句之义也。”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四:“《汉志》载 扬雄 赋十二篇于‘右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下,注云:‘入 扬雄 八篇。’后总结诗赋数目下亦然。”
(2).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孙犁 《澹定集·成活的树苗》:“带回八株,而你培养者,独能成活,望总结经验以告。”
(3).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巴金 《〈探索集〉后记》:“不管怎样,我要写出我的总结,我准备花五年的功夫,写完五本《随想录》。” 吴晗 《灯下集·从曹操问题的讨论谈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历史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
词语解释:钳结  拼音:qián jié
箝口结舌。谓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唐 韩偓 《海山记》:“陛下恆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又令赐死,臣下相顾,箝结自全。”
词语解释:恩结  拼音:ēn jié
谓以恩惠相待。《后汉书·吴祐延笃等传赞》:“ 吴翁 温爱,义干刚烈。 延 史 字人,风和恩结。”《晋书·周谟传》:“臣亡兄 顗 ……重蒙宠授,忝位师傅,得与陛下揖让抗礼,恩结特隆。”
词语解释:连结  拼音:lián jié
(1).衔接;连接。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宋 苏轼 《八阵碛》诗:“英雄不相干,祸难久连结。” 艾青 《吹号者》诗:“那道路,连结着一个村庄又连结一个村庄。”
(2).联合;结交。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 韩馥 、 袁绍 自称大将军,遣使推大司马 刘虞 为帝,不听,復劝 虞 承制封拜,又不听,然犹与 绍 连结。” 明 何景明 《严治篇》:“於是豪暴擅制,富强肆行,宗党连结。”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 陈陶溪 言有同志数人欲入会,而不欲彰明为之,可否另外设法,与此数人秘密连结。”
词语解释:惨结  拼音:cǎn jié
忧伤郁结。 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表》:“不意卒迁,荷受非任。临时自陈,未蒙省许。惨结屏营,踧踖受拜。”《后汉书·质帝纪》:“寤寐永嘆,重怀惨结。”
词语解释:疑结  拼音:yí jié
犹疑团。《晋书·杜弢传》:“时与足下思散疑结,求擒其党帅;惟患算不经远、力不陷坚耳。”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惟学问之事,种种疑结,不能去怀。”
词语解释:甘结  拼音:gān jié
(1).旧时交给官府的一种画押字据。多为保证某事,并声明不尔则甘愿受罚。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左右与他取了甘结。”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缓葬》:“举人进士亲丧未葬者,不准入官。凡考试銓选,俱令地方官具印结,邻里具甘结,方为合例。”
(2).指立文据保证。《宋提刑洗冤集录·圣朝颁降新例·检验法式》:“仍取苦主并听一干人等,连名甘结,依式备细开写当日保结。”
词语解释:生结  拼音:shēng jié
见“ 生结香 ”。
词语解释:生结香  拼音:shēng jié xiāng
亦省作“ 生结 ”。 沉香中之上品。 宋 洪刍 《香谱·天香传》:“生结香者,取不候其成,非自然者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寇宗奭 曰:“ 南恩 、 高 、 竇 等州,惟产生结香。盖山民入山,以刀斫曲干斜枝成坎,经年得雨水浸渍,遂结成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时珍 曰:“沉香入水即沉,其品凡四:曰熟结,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曰生结,乃刀斧伐僕,膏脉结聚者……生结为上,熟脱次之。”
词语解释:约结  拼音:yuē jié
(1).结盟,订约。《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汉书·匈奴传赞》:“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 唐 李翱 《兵部侍郎墓志》:“言不妄发,与人有诚府,其相信不用约结。”
(2).结交;邀结。《管子·形势解》:“圣人之与人约结也,上观其事君也,内观其事亲也,必有可知之理,然后约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有女 陵 ,慧有口辩。王爱 陵 常多予金钱,为中詗 长安 ,约结上左右。”《后汉书·李通传》:“ 光武 既深知 通 意,乃遂相约结。”《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诸王往来相约结。”
(3).郁结,闷闷不乐。《汉书·循吏传·朱邑》:“直 敞 远守剧郡,驭於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颜师古 注:“约,屈也。”
(4).封缄。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紫泥封诏》:“约书云者,约结也。以绳或带结封而书字其上也,即封缄也。”
词语解释:枉结  拼音:wǎng jié
(1).冤屈,冤结。《后汉书·冯异传》:“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 上林 成都。”
(2).屈尊结交。《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 注:“谓三日之閒,位歷三臺也。”
词语解释:邀结  拼音:yāo jié
(1).邀请会集。 唐 戴叔伦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逢迎车马客,邀结风尘友。”
(2).勾结。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 日本 与 俄 深相邀结。”
词语解释:顶结  拼音:dǐng jié
把头发束结在头顶。《西游记》第二四回:“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髮鬅。” 徐珂 《清稗类钞·容止·发作金钱式》:“因尽去其帽,则皆略去鬢髮,餘顶结如故。惟一人如式,得放出,餘悉繫之於狱。”
词语解释:闭结  拼音:bì jié
闭塞,郁结。《朱子语类》卷七二:“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做这雷雨。”
词语解释:滞结  拼音:zhì jié
积滞,凝结。 宋 梅尧臣 《送韩太祝求医》诗:“滞结在於内,安得形肌肤。”
词语解释:理结  拼音:lǐ jié
犹抚弄。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潜身再听在墻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
词语解释:款结  拼音:kuǎn jié
真诚交结。《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初, 士及 为奉御,而 高祖 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
词语解释:迂结  拼音:yū jié
郁结不舒。 前蜀 贯休 《经古战场》诗:“茫茫凶荒,迥如天设。驻马四顾,气候迂结。”
词语解释:问结  拼音:wèn jié
(1).指经过审问并结案。《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官司也问结了,却説这般鬼话来图赖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这是问结了的文书。”《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却説 晁源 自从问结了官司,除了天是王大,他做王二的傲性,依然又是万丈高了。”
(2). 清 代称判决纳金赎罪的案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杂徒罪以下,纳赎者称问结。”
共26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