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始终 拼音:shǐ zhōng
(1).开头和结尾。《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始终虽异,细大靡殊。”
(2).自始至终,一直。《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颜鲁公 之在 蔡州 ,再从姪 峴 、家僮 银鹿 始终随之。” 宋 苏轼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之一:“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 昌黎 与 宗元 始终无嫌隙,亦可见篤於故旧矣。” 巴金 《灭亡》第一章:“汽车夫始终坐在车前,带着胆怯的样子,动也不动一下。”
(3).谓事情的本末或原委。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三》:“臣恐议者不深虑其始终,欲以一切息徭役,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卒有他变。”《隋书·律历志下》:“ 胄玄 所违, 焯 法皆合, 胄玄 所闕,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 唐 韩愈 《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 愈 既哭弔,辞;遂叙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终。”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4).指产生和死灭。《后汉书·张奂传》:“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厎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殯而復悲,覩陈根而絶哭。”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杜诵》:“ 杜君 诗调不失。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
(5).指一生,平生。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汉文 虽以策求士,迨我明天子然后能以策济人,则臣始终之愿毕矣。” 明 吴承恩 《〈两汉书抄〉序》:“今公之所録,事不必本末,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终,单言约语,皆有深旨矣。”
(6).毕竟;终究。 宋 苏轼 《元修菜》诗:“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元 无名氏 《年节》诗:“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第一,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词语解释:无终 拼音:wú zhōng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
(2). 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 。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 。”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 郭泰 辞徵虚有道, 田畴 抗节隐 无终 。”
(3).古代 山戎 国名。 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词语解释:有终 拼音:yǒu zhōng
(1).始终一贯。《易·谦》:“谦,亨。君子有终。”《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南朝 宋 谢瞻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逝矣将归客,养素克有终。”
(2).有终极。《礼记·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 孔颖达 疏:“告民有终也者,言所以为此,上事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孝经·丧亲》:“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筭祀有纪,天禄有终。”词语解释:不终 拼音:bù zhōng
(1).没有结果;没有到底。《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 齐 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二:“﹝ 赵生 ﹞家本 代州 ,名 吉 ,事 五臺 僧不终,弃之游四方。”
(2).不得善终,不能终其天年。《汉书·晁错传赞》:“ 错 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裴頠对武帝》:“ 惠 、 怀 、 愍 皆不终,牛繫马后,岂及亡乎!”
(3).犹不中,不合格,不好。《西游记》第四七回:“虽然相貌不终,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词语解释:初终 拼音:chū zhōng
始终。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维公平生,愷悌忠实,内外洞彻,初终若一。”《清史稿·诸王传七论》:“乾乾翼翼,靡间初终。” 李大钊 《青春》:“而宇宙之果否为无尽,当问宇宙之有无初终。”词语解释:临终 拼音:lín zhōng
将死。《后汉书·祭肜传》:“﹝ 祭肜 ﹞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临终遗誓,永锡尔类。” 宋 梅尧臣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诗:“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儒林外史》第六回:“这两套衣服和这银子,是二老爷临终时説下的,送与大老爷做个遗念。”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一:“父亲生前也特别喜欢他,临终辰光还再三嘱咐,叫他不要忘记照顾这个小弟弟。”词语解释:保终 拼音:bǎo zhōng
谓保全至终,安然无患。《后汉书·逸民传·臺佟》:“ 佟 幸得保终性命,存神养和。如明使君奉宣詔书,夕惕庶事,反不苦邪?”词语解释:三终 拼音:sān zhōng
(1).奏毕三章之乐,谓之“三终”。《仪礼·大射礼》:“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 孔颖达 疏:“谓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2). 唐 代宴乡贡士时歌《鹿鸣》之章,故以“三终乐”特指《诗·小雅·鹿鸣》之章。 唐 吕温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词语解释:慎终 拼音:shèn zhōng
①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也泛指谨慎;慎重:慎终于始|慎终如初。②指居丧能尽礼:慎终追远。词语解释:令终 拼音:lìng zhōng
(1).谓保持善名而死。《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郑玄 笺:“令,善也。天既助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长有高明之誉,而以善名终,是其长也。”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患难之际,我无苟免;理平之世,我惟令终。青史之上,人谁我同?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报应之爽》:“其后高朗令终,为一代之贤臣,吁,亦异矣!”
(2).谓尽天年而寿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君子令终定諡,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 周振甫 注:“令终:善终,寿终。”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识鉴》:“ 王 、 杨 、 卢 、 骆 ,谓之四杰。 裴行俭 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勃 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杨子 沉静,应至令长,餘得令终为幸。’”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刑牲与盟,饮血而呕,知其怀贰,必不令终矣。”
(3).指事情完美地终结。《三国志·魏志·明悼毛皇后传》:“ 曹氏 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文选·嵇康〈琴赋〉》:“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李善 注引《封禅书》:“岂不善始善终哉!”词语解释:岁终 拼音:suì zhōng
年底。一年快完的时候。《周礼·天官·冢宰》:“岁终则攷六乡之治,以詔废置。” 孙诒让 正义:“岁终者谓夏正建丑之月。”《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宋书·百官志上》:“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向无事,渐近岁终。”词语解释:考终 拼音:kǎo zhōng
见“ 考终命 ”。
词语解释:考终命 拼音:kǎo zhōng mìng
享尽天年。《书·洪范》:“五曰考终命。” 孔 传:“各成其长短之命以自终,不横夭。” 唐 白居易 《策林一·兴五福销六极》:“於是乎三和之气,訢合絪緼,积为寿,蓄为富,舒为康寧,敷为攸好德,益为考终命。”亦省作“ 考终 ”。 晋 潘岳 《杨荆州诔》:“誄德策勋,考终定諡。” 宋 陆游 《求志居士彭君墓志铭》:“考终於新第。”《明史·韩爌传》:“进药始末实只如此,若不据实详剖,直举非命之凶称,加之考终之令主,恐先帝在天之灵,不无恫怨。”词语解释:待终 拼音:dài zhōng
等待寿终。《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哉。”《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梁书·何敬容传》:“ 谢郁 致书戒之曰:‘……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筑茅茨於 钟阜 ,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著待终之情。’” 庞树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词语解释:送终 拼音:sòng zhōng
(1).为死者办理丧事。亦指亲属临终时在身旁照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宋 司马光 《论麦允言给卤簿状》:“陛下念 允言 服勤左右,生亦极其富贵,死又以三事之礼为之送终。” 清 姚世钰 《哭女》诗:“绣得罗襦几回著,送终犹是嫁衣裳。”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如像人临死时,不准自己的亲人送终,要等洋人来挖眼睛。”
(2).指毁灭。断送。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原文给了《夜莺》,听说不久出版,我看是要被这篇文章送终的。”词语解释:道终 拼音:dào zhōng
指隐士或修道者死亡。《宋书·孝义传·郭原平》:“ 山阴 朱百年 道终物表,妻 孔 耋齿孀居,窶迫残日。”词语解释:年终 拼音:nián zhōng
一年的末了。《后汉书·周勰传》:“至 延熹 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及秋而 梁冀 诛,年终而 勰 卒,时年五十。” 唐 白居易 《祭社宵兴,灯前偶作》诗:“更待年终后,支持归计看。”《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租子吗?”如:年终结帐;年终评比;年终鉴定。词语解释:克终 拼音:kè zhōng
谓善终。《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其人吉士, 荆楚 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然义存则克终,道废则渝始,崇替在人,呪何预焉?”《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三年》:“ 汉高祖 尊宠五王而夷灭, 光武 抑损诸将而克终。”词语解释:命终 拼音:mìng zhōng
生命终止。指死亡。《百喻经·尝庵婆罗果喻》:“一旦命终,财物丧失。”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屠者 张 某﹞惟祈命终之日,不值暑热。”词语解释:一终 拼音:yī zhōng
(1).谓十二年。《左传·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 杜预 注:“岁星十二岁而一周天。”《宋书·律历志中》:“各以一终之日与一岁之日通分相约。” 郭沫若 《访日杂咏·别须和田》:“一终天地改,我如新少年。”参见“ 一星终 ”。
(2).一岁之终。《吕氏春秋·季冬》:“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供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行之是令,此谓一终。” 高诱 注:“终,一岁十二月终也。”
(3).古乐章以奏诗一篇为一终。每次奏乐共三终。《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 唐 孔颖达 疏:“谓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也。”
(4).全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卷三:“昔 宋 末海潮不波而 宋 亡, 元 末海潮不波而 元 亡,亦天数之一终也。”
(5).犹一遍。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乌乎!使诸读者瀏览一终,而即知夫 荆 宜 施 鹤 方面光復平定之难。”
词语解释:一星终 拼音:yī xīng zhōng
古人划周天为十二次,以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满一周天,故以十二年为一星终,用以纪年。《左传·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 杜预 注:“岁星十二岁而一周天。” 宋 王十朋 《白帝城》诗:“火德重兴六合同,金行数止一星终。”词语解释:长终 拼音:cháng zhōng
(1).永久。《史记·三王世家》:“悉若心,信执其中,天禄长终。”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论语·尧曰》“天禄永终” 清 刘宝楠 正义:“天禄所以长终者,言享天禄能终竟之也。”
(2).谓死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清 吴殿麟 《祭何生文》:“父母弟昆,隔数千里,送子长终,无一亲在。”词语解释:永终 拼音:yǒng zhōng
(1).长久;永久。《易·归妹》:“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庶几永终不坠,以称朝廷待 钱 氏之意。” 明 张居正 《答宪长林碧潭》:“昨日已密书 印川公 ,令其再加详议,图唯永终。”
(2).永远终止。《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追謚 山阳公 为 汉 孝献皇帝 ,葬以 汉 礼”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山阳公 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禪位 文皇帝 以顺天命。”
(3).特指生命永远终结。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五回:“午后,大行皇帝大殓,十有九龄的天子至此永终。”词语解释:月终 拼音:yuè zhōng
月末。《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羣吏之要。”《新唐书·百官志一》:“凡献食、进口味,不杀犊。尚食有猝须别索,必奏覆,月终而会之。”《水浒传》第五七回:“不如写一封书,使小嘍囉去那里求救。若解得危难,拚得投托他大寨,月终纳他些进奉也好。”词语解释:告终 拼音:gào zhōng
(1).宣告结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中霤神》:“主人禄命告终,阴符已下。” 明 吴承恩 《秦玺论》:“图籙告终,寳器载迁,璽而归 汉 焉。”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张伯伦 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2).特指生命结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张子房服金丹而死》:“服金丹而告终者, 臧延甫 、 张子房 、 墨狄子 是也。”词语解释:寿终 拼音:shòu zhōng
(1).自然死亡。《释名·释丧制》:“老死曰寿终。寿,久也;终,尽也。生已久远,气终尽也。”《晋书·刁协传》:“此为一人之身,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絶,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旧唐书·李元恺传》:“ 元愷 年八十餘,寿终。” 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他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
(2).指事物的终止。 聂绀弩 《论乌鸦下》:“总之,那刊物因此之故,只出了两期就寿终了。”词语解释:既终 拼音:jì zhōng
犹言始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宣 洁行廉约, 韩豫章 遗绢百匹,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词语解释:饰终 拼音:shì zhōng
谓人死时给予尊荣。《荀子·礼论》:“送死,饰终也。” 宋 陆游 《王成之给事挽歌辞》:“赠极文昌贵,君恩厚饰终。”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赐奠》:“国家宠待臣僚,遇有勋绩昭著者,饰终之典,有上亲临赐奠者。”词语解释:韩终 拼音:hán zhōng
秦始皇 时方士。《史记·秦始皇本纪》:“因使 韩终 、 侯公 、 石生 求仙人不死之药。”后小说家加以附会,遂与“韩众”合二为一。参见“ 韩众 ”。
词语解释:韩众 拼音:hán zhòng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众,一作‘终’。” 洪兴祖 补注引《列仙传》:“ 齐 人 韩终 ,为王採药,王不肯服, 终 自服之,遂得仙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刘根》:“请问 根 学仙时本末, 根 曰:‘吾昔入山,精思无所不到,后如 华阳山 ,见一人乘白鹿车……载拜稽首,求乞一言。神人乃告余曰:“尔闻有 韩众 否?”答曰:“实闻有之。”神人曰:“我是也。”’”后因以“韩众”泛指神仙。 唐 李白 《古风》之四:“惟应清都境,长与 韩众 亲。” 词语解释:迈终 拼音:mài zhōng
老死。《八琼室金石补正·北魏〈龙门山造像九十八段·冗从仆射等题记〉》:“清信女佛弟子宫内作太监 瓽法端 不幸迈终。”词语解释:一星终 拼音:yī xīng zhōng
古人划周天为十二次,以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满一周天,故以十二年为一星终,用以纪年。《左传·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 杜预 注:“岁星十二岁而一周天。” 宋 王十朋 《白帝城》诗:“火德重兴六合同,金行数止一星终。”词语解释:归终 拼音:guī zhōng
(1).传说中的神兽名。《太平御览》卷九○八引 汉 刘安 《淮南万毕术》:“归终知来,猩猩知往。”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羽族或能应对焉,毛宗或有知言焉。于玃识往,归终知来。”
(2).归根结底。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故久处贫贱,诚有志者之所耻也。归终而言,取保家之主乎!”词语解释:死终 拼音:sǐ zhōng
死亡。《周礼·天官·疾医》:“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於医师。” 郑玄 注:“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贾公彦 疏:“云死终者,谓民之有病不问老少皆治之,不愈,少死则曰死,似不得寿终然,故曰死;老者则曰终,谓虽治不愈,似得寿终,故曰终也。”词语解释:凶终 拼音:xiōng zhōng
不得善终。《晋书·五行志上》:“ 魏 尚书 邓颺 行步弛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此貌之不恭也。 管輅 谓之鬼躁。鬼躁者,凶终之徵,后卒诛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嵇康 凌物凶终。”词语解释:薄终 拼音:báo zhōng
谓不能善终。《文选·曹植〈箜篌引〉》:“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刘良 注:“久要,久交也。薄终,薄行於终,义所非也。”词语解释:笃终 拼音:dǔ zhōng
古代送葬的礼制。《晋书·皇甫谧传》:“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篤终》。” 南朝 宋 鲍照 《通世子自解》:“﹝僕﹞诚愿论毕久宜捐落,仁眷篤终,復获淹停。”《旧唐书·太宗纪下》:“ 汉 氏使将相陪陵,又给以东园祕器,篤终之义,恩意深厚,古人岂异我哉!”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先王之制礼,﹞教之丧祭,以篤终而报本。”词语解释:齐终 拼音:qí zhōng
犹正终。谓寿终正寝。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齐终之前一日自修遣表。” 宋 王安石 《故高阳郡君齐氏墓志铭》:“铭诗幽宫,以告齐终。齐终有始,自其为子。”词语解释:怠终 拼音:dài zhōng
谓有始无终。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词语解释:代终 拼音:dài zhōng
(1).谓取代旧皇朝。
(2).谓继承死者遗业。 明 李东阳 《赠太子太保镇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论者谓太夫人代终裕后,克成有家,质诸其夫,可以无愧。”词语解释:正终 拼音:zhèng zhōng
谓人老死在家。《穀梁传·定公元年》:“ 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 范宁 注:“死在外故。”《明史·高拱传》:“ 拱 復上书曰:‘人君陨於非命,不得正终,其名至不美。’” 清 李渔 《巧团圆·买父》:“怪的我,飘零不作他乡梦,却原来枯骸仍向家边送。先保箇孤首他年得正终。”词语解释:善终 拼音:shàn zhōng
(1).把事情的最后阶段工作做完做好。亦指好的结果,好的结局。《战国策·燕策二》:“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参见“ 善始善终 ”。
(2).指办好丧事,饰终以礼。《左传·文公十五年》:“ 襄仲 欲勿哭。 惠伯 曰:‘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 杨伯峻 注:“谓宜于其丧礼善以待之。”
(3).指人正常的死亡,不死于刑戮或意外的灾祸。《汉书·苏武传》:“自丞相 黄霸 、大司农 朱邑 ……及儒者 夏侯胜 等,皆以善终。”《晋书·魏舒传》:“ 晋 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我夙生曾受君再生恩,故以艷色蛊惑,摄君精气,欲君以瘵疾善终。”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六:“要是有半个字假话,叫我不得善终。”
词语解释:善始善终 拼音:shàn shǐ shàn zhōng
(1).自始至终都很好。《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 文王 改制,爰 周 郅隆,大行越成,而后陵迟衰微,千载无声,岂不善始善终哉!”
(2).谓将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不如早达时务,善始善终,全了恩人生前一段美意。”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他希望:他这回把敬爱的共产党员 梁生宝 委托的事务办好,善始善终,不要出什么大差错。”词语解释:古终 拼音:gǔ zhōng
即草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绵》:“木绵有二种:似木者名古贝,似草者名古终。”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甲午中法战争及其前后的洋务运动·采炼钢铁纺纱织布议》:“考 中国 古仅有木棉,名古贝; 宋 末时 南番 入贡, 中国 始有草棉,名古终,即今之华棉也。”词语解释:原始反终 拼音:yuán shǐ fǎn zhōng
见“ 原始要终 ”。
词语解释:原始要终 拼音:yuán shǐ yào zhōng
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孔颖达 疏:“原穷其事之初始……又要会其事之终末。” 高亨 注:“原,察也……此言《易经》乃观察事物之始,探求事物之终,表明事物由始至终之整个情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丘明 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 章炳麟 《五无论》:“且原始要终,有生者未有不死。”亦作“ 原始反终 ”。《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 高亨 注:“此言‘圣人’考察万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万物之终,故知其所以死。”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一》:“如曰‘太虚聚为气,气散为太虚,贤愚同尽’,则何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乎?”词语解释:原始要终 拼音:yuán shǐ yào zhōng
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孔颖达 疏:“原穷其事之初始……又要会其事之终末。” 高亨 注:“原,察也……此言《易经》乃观察事物之始,探求事物之终,表明事物由始至终之整个情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丘明 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 章炳麟 《五无论》:“且原始要终,有生者未有不死。”亦作“ 原始反终 ”。《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 高亨 注:“此言‘圣人’考察万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万物之终,故知其所以死。”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一》:“如曰‘太虚聚为气,气散为太虚,贤愚同尽’,则何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乎?”词语解释:原始见终 拼音:yuán shǐ jiàn zhōng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僕虽不敏,不素不能原始见终。”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夫以明并日月,原始见终,且犹有失,不能常中,况於 林宗 ( 郭林宗 )萤烛之明,得失半解,已为不少矣。”词语解释:托终 拼音:tuō zhōng
(1).依靠以终老。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补遗·都广之野》:“爰有羔穀,鸞歌凤舞, 后稷 託终,乐哉斯土。”
(2).谓临终托以后事。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前燕 慕容暐 初立, 慕容根 譖 慕容恪 、 慕容评 将谋为乱。 暐 曰:‘二公国之亲穆,先帝所託终,应无此。’”词语解释:受终 拼音:shòu zhōng
承受帝位。《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於文祖。” 孔颖达 疏:“受终者, 尧 为天子,於此事终而授与 舜 。故知终谓 尧 终帝位之事,终言 尧 终 舜 始也。”《隋书·地理志上》:“ 高祖 受终,惟新朝政, 开皇 三年,遂废诸郡。”《旧唐书·哀帝纪》:“人道寖薄,阴隲难徵,然以此受终,如何延永!”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术解》:“天之所命,王者不死。今已在宫内,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於陛下子孙,或不甚损。”词语解释:自始至终 拼音:zì shǐ zhì zhōng
从开始到终了;从开始到最后词语解释:贾终 拼音:jiǎ zhōng
汉 贾谊 和 终军 的并称。二人均有才学而早逝。 清 曾国藩 《送黎樾乔侍御南归》诗之四:“自献虽不效,义愤侔 贾 终 。”词语解释:重终 拼音:zhòng zhōng
慎终。旧时指对丧事能尽礼节。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闻诸侯薨……使大夫弔之,追远重终之义也。”词语解释:从一而终 拼音:cóng yī ér zhōng
(1).谓一女不事二夫,夫死不得再嫁。《易·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妇人之义,从一而终;婚姻论财,夷虏之道。” 李文元 《婚事》:“亘古以来,女子嫁夫都是凭的三媒六证的从一而终。”亦省作“ 从一 ”。 清 方文 《张季昭妻妾死节诗以旌之》:“芳洲窈窕人从一,秋水澄泓死必双。”
(2).比喻忠臣不事二主。《洪秀全演义》第二二回:“只惟君臣大义,从一而终,弟虽愚昧,不敢不勉。”词语解释:义终 拼音:yì zhōng
犹善终。《礼记·祭法》:“ 尧 能赏均刑法以义终, 舜 勤众事而野死, 鯀 鄣鸿水而殛死。” 郑玄 注:“义终,谓既禪二十八载乃死也。”词语解释:饮恨而终 拼音:yǐn hèn ér zhōng
心怀怨恨而死。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新五代史·唐明宗纪》:“至於 从荣 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女 兴娘 薄命,为思念郎君成病,于两月前饮恨而终,已殯在郊外了。”词语解释:为德不终 拼音:wéi dé bù zhōng
见“ 为德不卒 ”。
词语解释:为德不卒 拼音:wéi dé bù zú
好事没有做到底。《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 下乡 南昌 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唐纪·代宗》:“ 光弼 为德不卒,令人益恨 元振 。”亦作“ 为德不终 ”。 叶圣陶 《乡里善人》:“ 钱康侯 叹一口气,蹙着眉头说:‘……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词语解释:九终 拼音:jiǔ zhōng
九成。《逸周书·世俘》:“王不革服,格于庙,秉﹝黄鉞﹞语治庶国,籥人九终。” 朱右曾 校释:“九终,九成也。”详“ 九成 ”。
词语解释: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颖达 疏:“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隋书·音乐志中》:“礼终三爵,乐奏九成。” 唐 张祜 《箫》诗:“还将九成意,高阁竚芳音。”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説甚《簫韶》九成。”
(2).犹九重,言极高。《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文选·马融〈长笛赋〉》:“託九成之孤岑兮,临万仞之石磎。” 李善 注:“ 郭璞 曰:‘成,亦重也。’言九者,数之多也。”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黄金建百尺之臺,白玉作九成之观。”
(3). 唐 代宫名。 清 陈文述 《读诏寄都下诸侍御》诗:“ 唐 室方炽昌, 驪山 九成 出。”参见“ 九成宫 ”。
(4).十分之九。如:这件衣服有九成新。词语解释:谨始虑终 拼音:jǐn shǐ lǜ zhōng
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 明 鹿善继 《答范景龙书》:“惟是世变滔滔,党同伐异,任重道远,谨始虑终,往常书本生活,到此躬行实践,别有光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词语解释:养老送终 拼音:yǎng lǎo sòng zhōng
同“ 养生送死 ”。 《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而今这一千两银子送与你,你拿回家去置些产业,娶一房媳妇,养老送终。” 姚雪垠 《长夜》三七:“我只愿做一个有碗稀饭喝的小百姓,把我的老母亲养老送终。”词语解释:养生送终 拼音:yǎng shēng sòng zhōng
同“ 养生送死 ”。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陇 蜀 之丹漆旄羽, 荆 扬 之皮革骨象, 江 南之楠梓竹箭, 燕 齐 之鱼盐旃裘, 兖 豫 之漆丝絺紵,养生送终之具也。”《汉书·货殖传序》:“五穀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词语解释:全始全终 拼音:quán shǐ quán zhōng
(1).首尾圆满、完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而今更有一段话,又只因一句戏言,致得两边错认,得了一个老婆。全始全终,比前话更为完美。” 明 徐霖 《绣襦记·谋脱金蝉》:“恩重情重,设誓求男,全始全终。”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况且你做完了这一件事情之后,就是全始全终。”
(2).做事首尾一致。《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孤正欲与 蜀 主讲和,但恐 蜀 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词语解释:于陵子终 拼音:yú líng zǐ zhōng
於陵子仲 之字。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楚王 闻 於陵子终 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鎰往聘迎之。 於陵子终 曰:僕有箕箒之妾,请入与计之……于是 子终 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词语解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拼音:mǐ bù yǒu chū , xiǎn kè yǒu zhōng
谓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及长,式观史氏,眇覿昔人,特立独行以自著见者甚众,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词语解释:怙终
仗恃作恶,终不悔改词语解释:数尽禄终
死亡词语解释:遐终 拼音:xiá zhōng
离弃和终止。《书·召诰》:“天既遐终大邦 殷 之命。” 孔 传:“言天已远终 殷 命。”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涉季春兮月生魄,命遐终兮阨鬼伯。”词语解释:追终 拼音:zhuī zhōng
犹言慎终追远。谓居丧尽礼,祭祀至诚。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义缘天属,生尽爱敬之容;体自心慈,死结追终之慕。”词语解释:追远慎终 拼音:zhuī yuǎn shèn zhōng
犹言慎终追远。《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出家僧众,制无号哭,父母亡丧,诵念酬恩,追远慎终,寔资冥福。”词语解释:不知所终 拼音:bù zhī suǒ zhōng
不知道结局和下落。语本《国语·越语下》:“﹝ 范蠡 ﹞遂乘轻舟,以浮於 五湖 ,莫知其所终极。”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八四八年, 回纥 余众不满五百人,依附 室韦 ,受 张仲武 压迫, 遏捻可汗 率妻子九人逃走,不知所终。”词语解释:孤终 拼音:gū zhōng
孤儿和死亡者。《国语·周语上》:“司民协孤终,司商协民姓,司徒协旅,司寇协姦,牧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来者皆可知也。” 韦昭 注:“无父曰孤;终,死也。”词语解释:托终 拼音:tuō zhōng
1.依靠以终老。
2.谓临终托以后事。词语解释:敕始毖终 拼音:chì shǐ bì zhōng
自始至终警饬谨慎。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凡综理 彭 氏家政七十餘年,敕始毖终,内外秩秩。”词语解释:无始无终 拼音:wú shǐ wú zhōng
无起始,无终了,表示无丝毫时间限制的状态词语解释:晚节不终 拼音:wǎn jié bù zhōng
指到了晚年不能保持节操。《明史·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 吴时来 晚节不终,不当諡忠恪。”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云 贵 总督 杨应璩 ,字 秋水 ,有贤名。入相后以 缅甸 僨事,致晚节不终。”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词语解释:恶终 拼音:è zhōng
不得善终。谓遭横祸而死。《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词语解释:最终 拼音:zuì zhōng
最后。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咱们最终的办法就是‘照例逃走’。” 茅盾 《子夜》五:“ 云山 说的是对外的,公开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词语解释:无疾而终 拼音:wú jí ér zhōng
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词语解释:有始有终 拼音:yǒu shǐ yǒu zhōng
见“ 有始有卒 ”。
词语解释:有始有卒 拼音:yǒu shǐ yǒu zú
谓做事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邢昺 疏:“卒,犹终也。”《北史·朱瑞念贤等传论》:“ 念贤 有始有卒,取敬羣公。”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孟子 有言,其进鋭者其退速,若有始有卒,自可徐徐,十年之后,何事不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后十餘年,忽下山归其家,復与妻子如旧……嗟乎,有始有卒者难矣哉!” 邹鲁 《中国同盟会》:“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渝此盟,任众处罚。”亦作“ 有始有终 ”。 毛泽东 《矛盾论》五:“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 贺敬之 《放歌集·雷锋之歌》:“什么是有始有终的英雄的晚年呵?”词语解释:有始无终 拼音:yǒu shǐ wú zhōng
谓做事有头无尾,不能坚持到底。 汉 扬雄 《法言·孝至》:“或问:‘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孰寧?’”《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 贯高 之流也。”《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你若邪心不息,俺即今撒开双手,不管閒事,怪不得我有始无终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无论怎么说,刚才在 冠 家的那一幕总是光荣的;那么,他就不能跳出是非场去,教人家笑他有始无终!”词语解释:更仆难终 拼音:gēng pú nán zhōng
同“ 更僕难数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凡此之类,更僕难终。”词语解释:善始令终 拼音:shàn shǐ lìng zhōng
同“ 善始善终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梁书·陈杲传》:“﹝ 杲 ﹞篤行清慎,善始令终。”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策名委质,善始令终。”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殊勛懿行,溢美于青编;善始令终,腾劳于明代。”词语解释:善始善终 拼音:shàn shǐ shàn zhōng
(1).自始至终都很好。《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 文王 改制,爰 周 郅隆,大行越成,而后陵迟衰微,千载无声,岂不善始善终哉!”
(2).谓将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不如早达时务,善始善终,全了恩人生前一段美意。”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他希望:他这回把敬爱的共产党员 梁生宝 委托的事务办好,善始善终,不要出什么大差错。”词语解释:见始知终 拼音:jiàn shǐ zhī zhōng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见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词语解释:睹始知终 拼音:dǔ shǐ zhī zhōng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覩始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