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织女 拼音:zhī nǚ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张守节 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寳。”后衍化为神话人物。《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 夸父 、妾 宓妃 ,妻 织女 ,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 汉 班固 《西都赋》:“临乎 昆明 之池,左 牵牛 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织女 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天河之东有 织女 ,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 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后常用此典以咏夫妻暌隔,或借以表达男女相思、相爱之情。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 牵牛 织女 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 牵牛 出河西, 织女 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跨银河乌鹊桥填整,信 织女 牛郎 懽庆。”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街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参见“ 织女星 ”。
(2).织纴女工。《艺文类聚》卷六五引 晋 杨泉 《织机赋》:“织女扬翬,美乎如芒。”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暉暉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宋 蒨桃 《呈寇公》诗之一:“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洋布作画》:“ 宋 细 唐 麁辨入微,几劳织女弄梭机。”
词语解释:织女星 拼音:zhī nǚ xīng
星官名。又称“天孙”。共三星,即天琴座三星,形如等边三角形,在银河以西,与河东牵牛星相对。其中织女一,白色,星等0.04,离地球距离为26.4光年,表面温度约9000℃。通常所称织女星,多单指此星。参见“ 织女 ”。词语解释:织成 拼音:zhī chéng
古代名贵的丝织物。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 汉 以来一般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说出自 西域 。《后汉书·舆服志下》:“衣裳玉佩备章采,乘舆刺绣,公侯九卿以下皆织成, 陈留 襄邑 献之云。”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词语解释:织锦 拼音:zhī jǐn
(1).织作锦缎。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北史·毕义云传》:“又坐私藏工匠,家有十餘机织锦,并造金银器物,乃被禁止。” 唐 李白 《乌夜啼》诗:“机中织锦 秦川 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2).见“ 织锦迴文 ”。
(3).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4).一种丝织画幅。有彩色和单色两种,为 杭州 、 成都 等地特产的工艺美术品。 碧野 《大海风涛》四:“早晨,日出东海,把 上海 照耀得像一幅金丝银线的织锦,艳丽辉煌。”
词语解释:织锦回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见“ 织锦迴文 ”。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织锦迴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迴文。”亦作“ 织锦回文 ”。 宋 张孝祥 《虞美人·无为作》词:“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亦省作“ 织锦 ”。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纤腰无力,怯 南阳 之捣衣;生长深宫,笑 扶风 之织锦。” 宋 柳永 《燕归梁》词:“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金牋玉管,偏超织锦之才。”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一·璇玑图诗读法》。词语解释:织素 拼音:zhī sù
(1).将丝织为绢帛。素,白色生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南朝 陈 徐陵 《鸳鸯赋》:“ 炎皇 之季女,织素之佳人。” 唐 张德昇 《声赋》:“织素寒早,调砧夜半。”
(2).指已织成之生绢。 南朝 梁简文帝 《梅花赋》:“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词语解释:织作 拼音:zhī zuò
指纺织操作。《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女求作布衣、麻屨,织作筐缉绩之具。”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虽无舅姑事,敢昧织作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美女数十人,皆鸣机织作,锦綺炫目,不可名状。”词语解释:织妇 拼音:zhī fù
(1).指从事纺织劳动的妇女。《后汉书·庞参传》:“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 庞参 ,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羣邪之閒,自处中伤之地。’”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农夫织妇,携持幼弱,餉於其后。” 宋 戴复古 《织妇叹》:“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指织女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西北有织妇,綺縞何繽纷。” 黄节 注:“西北织妇,盖喻织女星也……是西北者,织女所在之方也。”词语解释:织屦 拼音:zhī jù
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鞋子。《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织屨,妻辟纑,以易之也。”《汉书·翟方进传》:“母怜其幼,随之 长安 ,织屨以给 方进 。” 章炳麟 《与刘揆一书》:“故夫织屨饮瓢,槁项不闻国政。”词语解释:织女星 拼音:zhī nǚ xīng
星官名。又称“天孙”。共三星,即天琴座三星,形如等边三角形,在银河以西,与河东牵牛星相对。其中织女一,白色,星等0.04,离地球距离为26.4光年,表面温度约9000℃。通常所称织女星,多单指此星。参见“ 织女 ”。
词语解释:织女 拼音:zhī nǚ
(1).即织女星。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张守节 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寳。”后衍化为神话人物。《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 夸父 、妾 宓妃 ,妻 织女 ,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 汉 班固 《西都赋》:“临乎 昆明 之池,左 牵牛 而右织女。”《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织女 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月令广义·七月令》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天河之东有 织女 ,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 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后常用此典以咏夫妻暌隔,或借以表达男女相思、相爱之情。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 牵牛 织女 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 牵牛 出河西, 织女 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跨银河乌鹊桥填整,信 织女 牛郎 懽庆。”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街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参见“ 织女星 ”。
(2).织纴女工。《艺文类聚》卷六五引 晋 杨泉 《织机赋》:“织女扬翬,美乎如芒。”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暉暉朱颜酡,纷纷织女梭。” 宋 蒨桃 《呈寇公》诗之一:“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洋布作画》:“ 宋 细 唐 麁辨入微,几劳织女弄梭机。”
词语解释:织女星 拼音:zhī nǚ xīng
星官名。又称“天孙”。共三星,即天琴座三星,形如等边三角形,在银河以西,与河东牵牛星相对。其中织女一,白色,星等0.04,离地球距离为26.4光年,表面温度约9000℃。通常所称织女星,多单指此星。参见“ 织女 ”。词语解释:织室 拼音:zhī shì
(1). 汉 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 未央宫 ,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 成帝 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汉书·惠帝纪》:“秋七月乙亥, 未央宫 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颜师古 注:“主织作繒帛之处。”《汉书·外戚传上·高祖薄姬》:“ 汉 使 曹参 等虏 魏王 豹 ,以其国为郡,而 薄姬 输织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三辅黄图·未央宫》。
(2).指 织女 织作处。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词语解释:织机 拼音:zhī jī
(1).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艺文类聚》卷六五有 晋 杨泉 《织机赋》。
(2).织作布帛。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某之文如野嫗织机,虽能成幅而终非锦绣。” 宋 赵汝鐩 《耕织叹》:“雪团落架抽茧丝,小姑繅车妇织机。”词语解释:织文 拼音:zhī wén
(1).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孔 传:“织文,锦綺之属。” 孔颖达 疏:“綺是织繒之有文者,是綾锦之别名,故云锦綺之属,皆是织而有文者也。” 唐 刘禹锡 《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冈多异松,而棋枰松尤奇,高不盈二尺,而覆十围,枝叶纠结平密,如掌,如席,如织文,其上可弈。”
(2).旗帜上的纹样。织,通“ 帜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斾央央。” 郑玄 笺:“织,徽织也。” 朱熹 集传:“织,帜字同。”词语解释:织罗 拼音:zhī luó
罗织。谓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人生实难,逢此织罗。”《新五代史·唐臣传·毛璋》:“ 璋 前经推劾,已蒙昭雪,而 延祚 以责赂之故,復加织罗。”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於不容,而织罗鉤党之狱起。”《元典章·圣政二·理冤滞》:“比者尚书省 脱忽脱 、 三寳奴 等织罗煅炼,滥杀立威。”词语解释:织组 拼音:zhī zǔ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 毛 传:“紕,所以织组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 ﹞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 吴子 使更之,其妻曰:‘诺。’”
(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 舒道原 ﹞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词语解释:织缣 拼音:zhī jiān
织绢。《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新人工织縑,故人工织素。” 南朝 梁 鲍泉 《落日看还诗》:“谁家荡舟妾,何处织縑人。”词语解释:织纴 拼音:zhī rèn
亦作“ 织絍 ”。
(1).指织作布帛之事。《墨子·非攻下》:“农夫不暇稼穡,妇人不暇纺绩织紝。”《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 孔颖达 疏:“紝为繒帛。” 唐 元稹 《桐花》诗:“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紝。” 清 王韬 《兴利》:“织絍必以机器为先,事半而功倍,功捷异常,而其利无穷。”
(2).指织布帛的工人。《左传·成公二年》:“ 孟孙 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鍼、织紝,皆百人, 公衡 为质,以请盟。” 杜预 注:“织紝,织繒布者。”词语解释:织蒲 拼音:zhī pú
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 臧文仲 ﹞下 展禽 ,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 杜预 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南史·范泰传》:“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故拔葵所以明政,织蒲谓之不仁。”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妾本絶於织蒲,马无闻於食粟。”词语解释:织金 拼音:zhī jīn
用金丝织出图案的珍贵织物。古代多用作朝服。《元典章·工部一·杂造》:“民间製造销金、织金及打造金箔,并行禁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武定府改流》:“万里来归,诚可嘉尚,可特授中顺大夫 武定 军民府知府,并赐朝服、织金衣、纱帽、金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赐衣》:“ 永乐 中,赐内阁七人二品织金紵丝衣。”词语解释:织乌 拼音:zhī wū
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全唐诗》卷八六五载《襄阳旅殡举人诗》:“流水涓涓芹努芽,织乌西飞客还家。”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一:“青天无今古,谁知织乌飞。” 清 赵翼 《苦热》诗:“雷公伏藏雨师避,惟有织乌当空恣腾掷。”参阅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词语解释:织布 拼音:zhī bù
(1).用织机将棉纱或丝缕织成布帛。《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那游人行到乱云深处,听得鸡鸣犬吠,繰丝织布之声。” 刘大白 《卖布谣》一:“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
(2).指已织成的布匹。《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汉 王充 《论衡·异虚》:“丝成帛,缕成布,赐人丝缕,犹为重厚,况遗人以成帛与织布乎?”词语解释:织络 拼音:zhī luò
(1).亦作“ 织路 ”。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后汉书·张衡传》:“庸织络於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李贤 注:“织络,犹经纬往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织路”, 李善 注:“谓涉路东西有似於织也。”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2).指操织事之宫女。《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词语解释:织花 拼音:zhī huā
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亦谓用手工编织出带有花纹的编织物。 唐 栖蟾 《送迁客》诗:“织花蛮市布,擣月 象州 砧。”《宋史·舆服志二》:“皇太子妃……出入亦乘檐子。中兴简俭,惟用藤檐子,顶梁、舁杠皆饰以玄漆,四角刻兽形,素藤织花为面,如 政和 之制。”词语解释:织皮 拼音:zhī pí
用兽毛织成的呢毡之属。《书·禹贡》:“厥贡……熊羆狐狸,织皮。” 孔 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 孔颖达 疏引 孙炎 曰:“织毛而言皮者,毛附於皮,故以皮表毛耳。”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织皮火毳,暍炎山,氾热海,向风来王。” 宋 苏轼 《赐于阗国黑汗王进奉示谕敕书》之二:“璧马充庭,尚识 汉 仪之旧;织皮在篚,聊观《禹贡》之餘。”词语解释:织路 拼音:zhī lù
见“ 织络 ”。
词语解释:织络 拼音:zhī luò
(1).亦作“ 织路 ”。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后汉书·张衡传》:“庸织络於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李贤 注:“织络,犹经纬往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织路”, 李善 注:“谓涉路东西有似於织也。”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2).指操织事之宫女。《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词语解释:织锦户 拼音:zhī jǐn hù
古称以织锦为业的人家。 唐 王建 《织锦曲》:“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词语解释:织帛 拼音:zhī bó
织作丝织品。亦指已织成的丝织品。《管子·山国轨》:“女贡织帛。”《汉书·董仲舒传》:“故 公仪子 相 鲁 ,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虖!’” 唐 元稹 《织妇词》:“繰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词语解释:织补 拼音:zhī bǔ
(1).用纱、线等依照织物原有的经纬交织规律把破处补好。《红楼梦》第五二回:“这不值什么,赶着叫人悄悄地拿出去,叫个能干织补匠人织上就是了。”
(2).指编织补缀。 管桦 《不讲理的人》:“一天,两位老人在村头大道边柳树荫下织补鱼网,瞎聊天儿。”词语解释:织紝
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词语解释:织纸
纺织缝紝词语解释:织女河 拼音:zhī nǚ hé
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 织女 与 牛郎 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汉武帝内传》:“启彼无涯津,汎此织女河。”亦称“ 织女津 ”。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疑觴 王母 池,误攀织女津。”词语解释:织坊 拼音:zhī fāng
即织室。《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参见“ 织室 ”。
词语解释:织室 拼音:zhī shì
(1). 汉 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 未央宫 ,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 成帝 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汉书·惠帝纪》:“秋七月乙亥, 未央宫 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颜师古 注:“主织作繒帛之处。”《汉书·外戚传上·高祖薄姬》:“ 汉 使 曹参 等虏 魏王 豹 ,以其国为郡,而 薄姬 输织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三辅黄图·未央宫》。
(2).指 织女 织作处。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词语解释:织品 拼音:zhī pǐn
纺织用品的简称词语解释:织发夫人 拼音:zhī fā fū rén
古代传说, 三国 时 吴主 赵夫人 曾析发以神胶续之,织为罗縠,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时人谓之“丝绝”。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后因称 赵夫人 为“织髮夫人”,并用以赞美善于编织的妇女。《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织髮夫人 昔擅奇,神针娘子古来稀。”词语解释:织帘居士 拼音:zhī lián jū shì
指 南朝 齐 沉驎士 。 驎士 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隐居不仕,不与人物通。见《南齐书·高逸传·沉驎士》。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採箬编蒲课笔耕, 织帘居士 擅书名。”词语解释:织布机 拼音:zhī bù jī
织机的俗称词语解释:织女津 拼音:zhī nǚ jīn
见“ 织女河 ”。
词语解释:织女河 拼音:zhī nǚ hé
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 织女 与 牛郎 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汉武帝内传》:“启彼无涯津,汎此织女河。”亦称“ 织女津 ”。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疑觴 王母 池,误攀织女津。”词语解释:织贝 拼音:zhī bèi
织有贝壳花纹的绵。《书·禹贡》:“厥篚织贝。”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蔡沉 集传:“织贝,锦名,织为贝文。《诗》曰‘贝锦’是也。”词语解释:织锦回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见“ 织锦迴文 ”。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竇滔 妻 苏氏 , 始平 人也,名 蕙 ,字 若兰 ,善属文。 滔 ,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 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 滔 。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织锦迴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迴文。”亦作“ 织锦回文 ”。 宋 张孝祥 《虞美人·无为作》词:“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亦省作“ 织锦 ”。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纤腰无力,怯 南阳 之捣衣;生长深宫,笑 扶风 之织锦。” 宋 柳永 《燕归梁》词:“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金牋玉管,偏超织锦之才。”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一·璇玑图诗读法》。词语解释:织绢娘 拼音:zhī juàn niáng
螳螂的别名。《正字通·虫部》:“蜋,螳蜋,有斧虫……翼下红翅如裙裳,俗呼织绢娘。”词语解释:织楚成门 拼音:zhī chǔ chéng mén
语本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宿楚,指陈旧的荆条。后遂以“织楚成门”表示房屋简陋。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后有隙地杂栽花木诗以志之》:“凤凰村畔得吾庐,艾席葭墙称隐居。织楚成门通步屧,嚮明凿牖便观书。”词语解释:织缕 拼音:zhī lǚ
织作布帛。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见聚萤而肄业,知织缕之尝勤。”词语解释:织综 拼音:zhī zōng
(1).经纬线交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丝麻不杂,布帛乃成。”
(2).引申指组合。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惟 刘焯 、 刘炫 最为详雅,然 焯 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亲见,异彼前儒。”词语解释:织画 拼音:zhī huà
一种工艺美术品。将罗纹纸剪成片、条,织成山水、人物、花鸟等。 明 代即已流行,并视为珍品。 嘉靖 时抄没 严嵩 财产中即有“纸织”名目。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近 闽中 有织画,乃破纸为条织成之,山水、人物、花鸟,布置设色,种种臻妙,与刺绣无异,亦奇技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七:“又 漳州 织画,裂纸为之,一经一纬,布置设色,无异丝绣。”参阅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词语解释:织物 拼音:zhī wù
用棉、麻、丝等为原料织成的棉布、绸缎、呢绒、麻布、针织物和编织物等的总称。词语解释:织造 拼音:zhī zào
(1).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亦借指纺织工业。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
(2).官名。 明 清 两代于 南京 、 杭州 、 苏州 各地设立专局,掌管织造各项丝织品,供皇室之用。 明 于三处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 清 沿用此制,但不用宦官,改用内务府人员,称织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明世宗 命内臣 苏 杭 织造,大学士 杨廷和 曰:‘歷考 洪武 、 永乐 ,下及 天顺 ,并无此,有之惟 成 弘 间一行耳,可谓织造为累朝故事乎?’” 胡适 《〈红楼梦〉考证》二:“他的父亲 曹玺 做了二十一年的 江宁 织造, 曹寅 自己做了四年的 苏州 织造,做了二十一年的 江宁 织造,同时又兼做了四次的 两淮 巡盐御史。”词语解释:织绵缎 拼音:zhī mián duàn
我国传统工艺丝织品之一。以缎纹为地组织,以彩色丝为纬,织成有龙凤、花鸟、景物等图案的缎匹。花纹精致,色泽鲜艳,质地厚密。适于作妇女服装、被面、装饰等。词语解释:织绩 拼音:zhī jì
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诗》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 明 唐顺之 《葛母传》:“ 扬 之俗呰窳浮丽,男子游手末作,其妇女鲜事织绩,而习为假髻、侈袖、缘履之饰。”词语解释:织造衙门 拼音:zhī zào yá mén
官署名。明清时管理织造的机构。明代于京师及各地设织染局,又在南京、苏州、杭州置提督织造太监各一人,掌丝织品织造,供皇室消费。清代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