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枢纽 拼音:shū niǔ
(1).指北极星的纽星天枢。亦以喻帝王。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汉 必寝耀,黄精载起;纘枢纽於太微,迴紫盖於鶉首。” 明 徐渭 《代寿黔公》诗之一:“一天枢纽群星北,万里金汤半壁西。”
(2).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比喻事物的关键或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南齐书·崔祖思传》:“是以有耻且格,敬让之枢纽;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 宋 叶适 《和李参政》:“识贯事中枢纽,笔开象外精神。”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情》:“然则情也者,实天地之锁钥,人生之枢纽也。” 叶圣陶 《倪焕之》二:“起事的是民军,是反抗 清 政府的,占据的地方又是全国的枢纽,取给、运输,色色都便利。”
(3).指以之为枢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故其大体所资,必枢纽经典;採故实於前代,观通变於当今;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词语解释:龟纽 拼音:guī niǔ
(1).雕成龟形的印钮。《淮南子·说林训》:“龟纽之璽,贤者以为佩。” 汉 卫宏 《汉官旧仪补遗》卷上:“列侯黄金印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孔愉 ﹞及后以功封 餘不亭侯 。铸印而龟钮左顾,三铸如初。”《隋书·礼仪志六》:“皇太子,金璽龟钮。”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解龟纽於城邑,反褐衣於丘窟。” 唐 权德舆 《郴州换印缄遣之际率成三韵因寄李二兄员外使君》:“行看换龟纽,奏最謁 承明 。”
(2).代称官印。词语解释:石纽 拼音:shí niǔ
古地名。相传为 夏禹 出生地。在今 四川省 汶川县 境。《史记·夏本纪》“ 夏禹 ,名曰 文命 ”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禹 本 汶山郡 广柔县 人也,生於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今之 汶山郡 是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蛟电凝阴,发皇明於 石纽 。”词语解释:关纽 拼音:guān niǔ
(1).弦乐器上的转轴。 唐 杜牧 《张好好》诗:“繁絃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
(2).关键;枢纽。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作文须题外立意》:“ 东坡 常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便是文字关纽也。” 元 王恽 《感皇恩》词序:“古人称文章与画同一关纽,所愧辞意恐不称於画也。”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文谱》:“集散者,或以振纲领,或以争关纽,或奇特形於比附,或指归示於牵连,或错出以表全神,或补述以完风裁。”词语解释:地纽 拼音:dì niǔ
地纪;地维。《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北魏 温子昇 《寒陵山寺碑序》:“ 尒朱氏 既絶彼天纲,断兹地纽,禄去王室,政出私门。”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豳国公赵广墓志铭》:“平一地纽,增辉天镜,傍荫数国,前临七政。”《南齐书·乐志三》:“地纽謐,乾枢回,华盖动,紫微开。”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天街五裂,截鲸浦而飞芒;地纽三分,触鼇山而按节。”词语解释:解纽 拼音:jiě niǔ
喻国家纲纪废弛。《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名实反错,天纲解纽。” 吕延济 注:“纲,维也;纽,束也;解束,谓失纲纪也。”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藩镇纵横,朝纲解纽。” 梁启超 《新罗马》楔子一出:“叵耐我国自 罗马 解纽以来,群雄割据,豆剖瓜分。”词语解释:纲纽 拼音:gāng niǔ
犹纲纪,法度。 唐 罗隐 《梅先生碑》:“ 汉成帝 时,纲纽頽圮,先生以书諫天子者再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国家初沿习 五季 ,故纲纽未大备,而人患因循。”词语解释:锁纽 拼音:suǒ niǔ
器物上面可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分。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词语解释:同纽 拼音:tóng niǔ
同一声纽。犹今之同一声母。如“古”、“公”、“改”同属“见”纽,“苦”、“口”、“康”同属“溪”纽。词语解释:印纽 拼音:yìn niǔ
见“ 印钮 ”。
词语解释:印钮 拼音:yìn niǔ
亦作“ 印纽 ”。 图章上端的雕饰。有孔,用以穿绶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皆铜印黄綬” 颜师古 注引 汉 卫宏 《汉旧仪》:“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辽史·仪卫志三》:“杓窊印,杓窊,鷙鸟之总名,以为印纽,取疾速之义。” 明 文彭 《印章集说·印钮》:“ 秦 汉 印钮,有龟,有螭,有辟邪,有虎,有狮……其钮用以别品级。”词语解释:螭纽 拼音:chī niǔ
螭形的印纽。《辽史·仪卫志三》:“传国寳 秦始皇 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 子婴 以上 汉高祖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帝又以其文倣 李斯 鱼虫作寳,大将五寸,皆为螭纽,其篆则 蔡京 命其子 翛 以意斅之。”词语解释:反纽 拼音:fǎn niǔ
(1).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 唐 唐玄度 《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 反切 ”。
(2).反切和声纽。 唐 神珙 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迭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词语解释:反切 拼音:fǎn qiè
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 反语 ”、“ 反音 ”。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音(dōng)。不过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与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一些出入,古今声母也有些变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 孙炎 始为反切语。”参见“ 反语 ”、“ 反音 ”。词语解释:压纽 拼音:yā niǔ
亦作“ 压钮 ”。 谓覆压在璧纽上。语出《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 楚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康王 跨之, 灵王 肘加焉, 子干 、 子晳 皆远之,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厌,同“ 压 ”。后因以“压纽”为作国君的预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録。”《魏书·阳固传》:“风吹鶂而 襄 坠兮,神压纽而 平 王。”《旧唐书·房玄龄传》:“大王功盖天地,事钟压钮,神赞所在,匪藉人谋。”参见“ 当璧 ”。
词语解释:当璧 拼音:dāng bì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 杨伯峻 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魏书·肃宗纪》:“皇曾孙故 临洮王 寳暉 世子 釗 ,体自 高祖 ,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北齐书·幼主纪》:“ 文宣 因累世之资,膺乐推之会,地居当璧,遂迁 魏 鼎。” 唐 元稹 《楚歌》之一:“ 楚 人千万户,生死繫时君。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当璧辞真王,累疏诚恳惻。”亦指继承帝位。《宋书·萧惠开传》:“ 湘东 太祖 之昭, 晋 安世祖 之穆,其於当璧,并无不可。”《梁书·元帝纪》:“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至 湘东王 ,手脱帽授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荣 为盟主, 穆 亦拜 荣 ,於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词语解释:丹江口水利枢纽 拼音:dān jiāng kǒu shuǐ lì shū niǔ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汇合处。1973年建成。大坝长约2.5千米,库容20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90万千瓦,年发电量38.8亿千瓦小时。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为“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重要枢纽。词语解释:转纽 拼音:zhuàn niǔ
管风琴中给一列管子送风的转纽,或簧风琴中给一列簧片送风的转纽词语解释:傍纽 拼音:bàng niǔ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傍、正之目,自此而分清浊也。”参见“ 正纽 ”。
词语解释:正纽 拼音:zhèng niǔ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词语解释:通纽 拼音:tōng niǔ
总合,合在一起。《宋史·食货志下一》:“十六年,以诸路岁取经总制钱,本路提刑并检法干办官拘催,岁终通纽以课殿最。”词语解释:乾纽 拼音:qián niǔ
犹乾纲,朝纲。 南朝 宋 谢庄 《孝武皇帝歌》:“玄极弛驭,乾纽坠绪。”词语解释:手纽
手铐词语解释:鹤头纽 拼音:hè tóu niǔ
鞭梢上状如鹤头的扣结。《隋书·刑法志》:“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靼不去廉。皆作鹤头纽,长一尺一寸。梢长二尺七寸,广三分,靶长二尺五寸。”词语解释:正纽 拼音:zhèng niǔ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词语解释:揿纽 拼音:qìn niǔ
子母扣儿词语解释:旁纽 拼音:páng niǔ
(1).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参见“ 正纽 ”。
(2).旧诗八病之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八病”:“……七曰旁纽,八曰正纽。”原注:“旁纽,谓如十字已有‘田’字,不得着‘寅’、‘延’字。”参见“ 八病 ”。
词语解释:正纽 拼音:zhèng niǔ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词语解释:八病 拼音:bā bìng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南 齐 永明 中 沉约 等倡声病说,至 唐 始有八病的名目, 宋 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 宋 蔡宽夫 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著“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著“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参阅 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 清 纪昀 《沉氏四声考》下。词语解释:斗纽 拼音:dòu niǔ
印章刻字的一端为印斗,上端印鼻称纽。斗纽,泛指印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高 珍藏 卫青 印一方,临终,赠 陕 中 刘介石 刺史。斗纽方寸,篆法虽佳,而玉已经火炙,余见之,颇不当意。”词语解释:筋纽 拼音:jīn niǔ
中医指人体筋的系结处。《灵枢经·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於肝,外在於筋纽,其气主为身湿。”词语解释:声纽 拼音:shēng niǔ
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参见“ 声母 ”。
词语解释:声母 拼音:shēng mǔ
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大部分字的声母是辅音,只有小部分字以元音开头,其声母称“零声母”。词语解释:秤纽 拼音:chèng niǔ
秤毫。详“ 秤毫 ”。
词语解释:秤毫 拼音:chèng háo
杆秤上供手提悬秤的条状物,多用绳子或皮条制成。也称秤纽。词语解释:衣纽 拼音:yī niǔ
衣扣。 元 王和卿 《蓦山溪·闺情》套曲:“衣纽儿尚然不曾扣。”词语解释:厄纽 拼音:è niǔ
积聚郁结。《史记·律书》“大吕者。其於十二子为丑” 唐 张守节 正义:“案:此下闕文。或一本云‘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词语解释:含枢纽 拼音:hán shū niǔ
古纬书所说的五天帝之一、中央 黄帝 的名。《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汉 郑玄 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 灵威仰 ,赤则 赤熛怒 ,黄则 含枢纽 ,白则 白招拒 ,黑则 汁光纪 。”《礼记·月令》“祈穀于上帝” 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紫微宫为大帝,大微为天庭,中有五帝座,是即 灵威仰 、 赤熛怒 、 白招拒 、 汁光纪 、 含枢纽 。”《晋书·天文志上》:“黄帝坐在太微中, 含枢纽 之神也……四帝星侠黄帝坐,东方 苍帝 , 灵威仰 之神也;南方 赤帝 , 赤熛怒 之神也;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北方 黑帝 , 叶光纪 之神也。”《隋书·礼仪志二》:“中迎 含枢纽 者,含容也,枢机有开闔之义,纽者结也。言土德之帝能含容万物,开闔有时,纽结有法也。”词语解释:瓜纽 拼音:guā niǔ
瓜类植株开花后刚结的未成形的瓜。词语解释:环纽 拼音:huán niǔ
(1).连环扣结。《汉书·王莽传下》:“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 匈奴 。 莽 輒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2).门窗或箱柜等物上的搭扣,可以锁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词语解释:圮纽 拼音:pǐ niǔ
谓不能维系。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况天网弗禁,皇纲圮纽,侯民非復 汉 萌,尺土非復 汉 有。故皇父创迹於前,陛下光美於后。”词语解释:玄纽 拼音:xuán niǔ
(1).黑色的扣结。《礼记·丧大记》:“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纁纽二,玄纽二。”
(2).玄妙的关键。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尔时诸士,直欲以今日吾曹滥用之文字,解宇宙之玄纽而去之。”词语解释:玉纽 拼音:yù niǔ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二》:“昔 黄帝 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 帝鸿 氏之研’。”后因以“玉纽”指珍贵的砚。 清 周亮工 《还砚歌》:“ 髯公 有砚真奇哉, 帝鸿 玉纽不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