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纶阁纶闱纶诏纶旨纶返纶册纶组节束 
纶言纶诰纶章纶命纶连纶组纶扉 
纶綍纶音纶告纶书纶至纶经纶布 
纶竿纶掖纶恩纶省纶翰纶组节约纶理 

词语解释:纶阁  拼音:lún gé
中书省的代称。为代皇帝撰拟制诰之处。《晋书·王湛王承等传论》:“或寄重文昌,允釐於袞职;或任华纶阁,密勿於王言。”《初学记》卷十一:“又中书职掌纶誥,前代词人,因谓纶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姚鼐 《怀程鱼门舍人》诗:“ 淮南 倒屣尽嘉宾,纶阁今称老舍人。”
词语解释:纶言  拼音:lún yán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史笔开凡例,纶言正纬经。”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那时节封你做食禄千钟、封侯万户的功人功象,须记喒纶言非誑。”
词语解释:纶綍  拼音:lún fú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 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於纶。”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纶綍”。《魏书·彭城王勰传》:“及入参政务,纶綍有光,爰登中鉉,敷明五教。”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词语解释:纶竿  拼音:lún gān
钓竿。 宋 徐积 《渔父乐》词:“渔唱歇,醉眠斜,纶竿簔笠是生涯。” 元 滕斌 《普天乐·四时道情》曲:“伴纶竿箬笠蓑衣。”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槐黄时候,纶竿钓海鰲。” 清 钱谦益 《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纶竿喜值金鸡放,华表真同白鹤归。”
词语解释:纶闱  拼音:lún wéi
犹纶阁。中书省的代称。撰拟制诰之所。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纶闈慙并入,翰苑忝先攀。”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张洎 ﹞謁 韩熙载 , 韩 一见,待之如故,谓曰:‘子好,中书舍人。’顷之, 韩 主文。 洎 擢第,不十年,果主纶闈之任。” 清 钱谦益 《王元之自翰林谪官》诗之二:“纶闈旧侣苍苔在,僧舍新愁白髮知。”
词语解释:纶诰  拼音:lún gào
亦作“ 纶告 ”。 皇帝的诏令文告。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 梁 ,俄而入掌纶誥。”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臣谬承恩宠,获掌纶誥。”《宋史·礼志十四》:“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惟以纶告进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五·石林燕语》:“ 梦得 为 绍圣 旧人, 徽宗 时尝司纶誥,於朝章国典,夙所究心。”
词语解释:纶音  拼音:lún yīn
犹纶言。帝王的诏令。 唐 刘禹锡 《谢赐冬衣表》:“三军挟纊,俯听纶音,九月授衣,载驰天使。” 宋 李纲 《恭闻诏书褒悼陈少阳》诗之一:“哀痛纶音洒帝章,赐金赠秩事非常。”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格天》:“蒙勑命,听纶音,端象简,正云冠。”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六:“崇拜他的人自然是如听纶音,但不崇拜他的在背后也就有些烦言。”
词语解释:纶掖  拼音:lún yè
犹纶阁。中书省的别称。中书省为草拟诏令之所, 唐 时称为右掖。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纶掖清光注,鑾坡茂渥霑。”
词语解释:纶诏  拼音:lún zhào
即诏书。《晋书·儒林传·徐邈》:“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詔,帝甚亲昵之。”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佇归 蓬岛 后,纶詔润青緗。”
词语解释:纶章  拼音:lún zhāng
即诏书。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忽降纶章,荐加宠数。”
词语解释:纶告  拼音:lún gào
见“ 纶誥 ”。
词语解释:纶诰  拼音:lún gào
亦作“ 纶告 ”。 皇帝的诏令文告。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 梁 ,俄而入掌纶誥。”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臣谬承恩宠,获掌纶誥。”《宋史·礼志十四》:“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惟以纶告进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五·石林燕语》:“ 梦得 为 绍圣 旧人, 徽宗 时尝司纶誥,於朝章国典,夙所究心。”
词语解释:纶恩  拼音:lún ēn
皇帝的恩典。指诏书。 明 张居正 《送梁鸣泉给谏册封晋譒》诗:“已欣胜览驰千里,况捧纶恩出五云。”
词语解释:纶旨  拼音:lún zhǐ
圣旨。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细捻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 明 张居正 《谢赐粥米食品疏》:“乃荷乾坤覆幬,父母爱怜,纶旨温存。”
词语解释:纶命  拼音:lún mìng
天子的诏命。 宋 杜安世 《玉楼春》词:“纶命忽从天上至,便綰兵权辞漕计。”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宜司纶命,以赞皇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言事·疏论夺情》:“乞上收回纶命,上不允。”
词语解释:纶书  拼音:lún shū
即诏书。 唐 苏颋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诗:“闻道降纶书,为邦建綵旟。”
词语解释:纶省  拼音:lún shěng
指中书省。中书舍人职掌撰拟诏令,故称。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臣职上》:“纶省:除中舍人 李乂 为学士。词云:纶省推高。”
词语解释:纶返
收回钓丝
词语解释:纶连  拼音:lún lián
将丝带结成网络。犹今之扎彩。《文选·班固〈西都赋〉》:“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 吕向 注:“皆以藻、绣、编、綬缠绕,不露其土木。”
词语解释:纶至  拼音:lún zhì
谓情意极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郗嘉宾 道 谢公 :‘造厀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
词语解释:纶翰  拼音:lún hàn
皇帝的诏敕文书。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掌中书之纶翰,加上公之冕服。”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右臣谬跡书府,兼司纶翰,思力浅近,无所发明。”
词语解释:纶册  拼音:lún cè
皇帝的册命。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重让扬州表》:“復降纶册,徽采兼明,影迹交战,水烟相薄。”
词语解释:纶组  拼音:lún zǔ
海草名。《文选·左思〈吴都赋〉》:“纶组紫絳。” 吕延济 注:“纶、组、紫、絳四者,北海中草。”
词语解释:纶经  拼音:lún jīng
犹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政事。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
词语解释:纶组节约  拼音:lún zǔ jié yuē
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谓之“纶组节约”。《墨子·节葬下》:“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存乎诸侯死者,虚府库,然后金玉珠璣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壙。”亦作“ 纶组节束 ”。《淮南子·齐俗训》:“纶组节束,追送死也。”按,“节约”与“节束”同义。
词语解释:纶组节束  拼音:lún zǔ jié shù
见“ 纶组节约 ”。
词语解释:纶组节约  拼音:lún zǔ jié yuē
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谓之“纶组节约”。《墨子·节葬下》:“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存乎诸侯死者,虚府库,然后金玉珠璣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壙。”亦作“ 纶组节束 ”。《淮南子·齐俗训》:“纶组节束,追送死也。”按,“节约”与“节束”同义。
词语解释:纶扉  拼音:lún fēi
犹内阁。 明 清 时称宰辅所在之处为“纶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弘 成 以前,内阁尚参用外秩,如 陈山 以举人, 杨士奇 以荐辟……皆入纶扉,五十年以来,遂顓用词臣矣。”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其不在内廷之大学士,著常川到阁,以重纶扉,以符体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赵仁圃 ﹞平生爱时文,虽入纶扉,犹手校 成 宏 诸大家,孜孜不倦。”
词语解释:纶布  拼音:lún bù
即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昆布》:“按 吴普 《本草》‘纶布,一名昆布’,则《尔雅》所谓‘纶似纶,东海有之’者,即昆布也。纶音关,青丝綬也,讹而为昆耳。”
词语解释:纶理  拼音:lún lǐ
(1).犹伦理。纶,通“ 伦 ”。事物的条细。《管子·幼官》:“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
(2).犹纹理。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后经数日,得於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於树上。其蠒纶理厚大,异於常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