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回纥 拼音:huí hé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 袁纥 后裔,初受 突厥 统辖, 唐 天宝 三年灭 突厥 后建立可汗政权, 贞元 四年改称 回鹘 , 开成 五年被 黠戛斯 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 吐鲁番盆地 ,称 高昌回鹘 或 西州回鹘 ;一迁 葱岭 西 楚河 畔,称 葱岭西回鹘 ;一迁 河西走廊 ,称 河西回鹘 。后改称 畏吾儿 (即今 维吾尔 )。也叫回回。参见“ 回回 ”。
回纥 。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名。后亦称“ 迴鶻 ”。《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薛延陀 北境,居 娑陵水 侧,去 长安 六千九百里,随逐水草,胜兵五万,人口十万人。”《旧唐书·回纥传》:“ 元和 四年, 蔼德曷里禄没弭施合密毗迦可汗 遣使改为 迴鶻 ,义取迴旋轻捷如鶻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四年, 迴紇 求和亲。”《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 迴鶻 既败,当即生降。”
词语解释:回回 拼音:huí huí
(1).纡回曲折貌。《楚辞·王褒〈九怀·昭世〉》:“魂悽愴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紆。” 王逸 注:“心紆屈也。”《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怨心则声回回然。”
(2).盘旋回转貌。 汉 王褒 《九怀·蓄英》:“椉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 唐 杜甫 《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潘文》:“建旐兮翻翻,风回回兮舷进难。”
(3).纷扰烦乱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驾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三国 魏 刘桢 《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唐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4).光明貌。《文选·张衡〈思玄赋〉》:“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旧注:“回回,光明貌。”
(5).广大貌。 晋 束晳 《补亡诗》:“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长原回回,高木阴阴。”
(6).每次。 唐 王建 《相和歌辞·乌夜啼》:“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红楼梦》第三二回:“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崔八娃 《一把酒壶》:“回回把你那没油盐的话,一天说到黑。”
(7).民族名、古国名或信仰伊斯兰教的人。(1)在 宋 人的《梦溪笔谈》和《黑鞑事略》中,指的是 回鹘 ;在《癸辛杂识》和《辽史》中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和国家。(2)在《元史》和《元典章》中,主要是指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如回回法、回回寺、回回人等。(3)在 明 清 两代的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民族;有时指伊斯兰教,如回回教。
(1).广大貌。《文选·束晳〈补亡诗〉》:“漫漫方舆,迴迴洪覆。” 李周翰 注:“方舆,地也。洪覆,天也。漫漫、迴迴,大貌。”
(2).盘曲貌。 唐 杜甫 《扬旗》诗:“迴迴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明 高启 《剡源九曲》诗之八:“迴迴别涧通,宛宛连罔绕。” 赵朴初 《读唐人〈送金城公主〉诗次韵》:“征途愁迴迴,去輦想轔轔。”词语解释:纥纥 拼音:hé hé
不断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饧餔》:“煮餔法:用黑餳糵末一斗六升,杀米一石,卧、煮如法。但以蓬子押取汁,以匕匙紇紇搅之,不须扬。”词语解释:袁纥 拼音:yuán hé
我国古代部族名。 北魏 时游牧于今 鄂尔浑河 流域,为 回纥 的祖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袁纥 有 乌护 、 乌纥 、 韦纥 等名称, 唐 时称为 回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