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jiū 繁体或异体字:糺糾有韵

糾、糺 jiū
〈名〉
  •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丩(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 同本义
  •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糾 jiū
〈动〉
  • 缠绕
  •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 纠集;集结
  •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 矫正
  •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 纠之以政。——《左传》
  •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 督察
  •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 检举
  •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 恐见纠擿。——《明史》
  • 访缉纠诘。——·方苞《狱中杂记》
  •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 拧 。如:纠他的脸
康熙字典

  •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𠀤音朻。 (有韵)
  • 《說文》繩三合也。《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註》《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 又《博雅》舉也。《書·囧命》繩愆糾謬。《疏》糾,謂發舉其愆過。《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註》糾,舉也。
  •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釋文》糾,察也。又《小宰》凡宮之糾禁。《註》糾,猶割也,察也。
  • 又《詩·魏風》糾糾葛屨。《傳》猶繚繚也。《疏》稀疏之貌。
  • 又《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註》糾,收也。
  • 又《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註》糾,合也。又《玉篇》告也。《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 (筱韵)
  • 《詩·陳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
  • 又《正韻》舉有切,音九。 (有韵)
  • 義同。
  •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 (尤韵)
  • 《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 《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
  • 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