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旱上声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末字词组
纂纂参纂创纂入纂汇纂抄纂御纂编纂
修纂诗纂记纂露钞雪纂杂纂改纂拾纂 
论纂古文辞类纂都纂完了那纂梳纂排纂嗣纂 

词语解释:纂纂  拼音:zuǎn zuǎn
集聚貌。《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李善 注:“古《咄喑歌》曰:‘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攒,聚貌。纂与攒,古字通。”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 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
词语解释:修纂  拼音:xiū zuǎn
编撰;编写。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尚书司封,疾速检借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中书除改百官官位姓名勑黄,照证修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南都人物之盛》:“志勤修纂,如学士 周公 。” 陈天华 《警世钟》:“到了 乾隆 年间,修纂国史,把投降他的官员,如 洪承畴 等,尽列在《贰臣传》中。”
词语解释:论纂  拼音:lùn zuǎn
编纂。 宋 黄庭坚 《代司马丞相进〈稽古录〉表》:“论纂皆有依凭,总而成书为《稽古録》。”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 孔子 ﹞既卒( 敬王 四十一年=前四七九),门人又相与辑其言行而论纂之,谓之《论语》。”
词语解释:参纂  拼音:cān zuǎn
参加编纂。《新唐书·儒学传上·敬播》:“时 颜师古 、 孔颖达 撰次 隋 史,詔 播 诣秘书内省参纂。”
词语解释:诗纂  拼音:shī zuǎn
诗集。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商隐》:“ 鹿门 先生 唐彦谦 为诗纂,慕 玉溪 ,得其清峭感愴,盖其一体也,然警絶之句亦多有。”
词语解释:古文辞类纂  拼音:gǔ wén cí lèi zuǎn
总集名。清代姚鼐编。七十五卷,按文体分十三类,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七百七十四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亦选录战国、秦汉及明清的作品。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源流。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选本。
词语解释:创纂  拼音:chuàng zuǎn
杜撰,臆造。《红楼梦》第十五回:“却不知 寳玉 和 秦鐘 如何算账,未见真切,此繫疑案,不敢创纂。”
词语解释:记纂  拼音:jì zuǎn
记录编辑。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符号杂陈,记纂特备。”
词语解释:都纂  拼音:dōu zuǎn
总编。《旧唐书·宪宗纪上》:“史官 李吉甫 撰《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五十三,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 吉甫 都纂其事,成书十卷。”
词语解释:入纂  拼音:rù zuǎn
入朝继承皇位。《陈书·世祖纪》:“ 永定 三年六月景午, 高祖 崩,遗詔徵 世祖 入纂。”
词语解释:露钞雪纂  拼音:lù chāo xuě zuǎn
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元 黄溍 《题李氏白石山房》诗:“露钞雪纂久愈富,何啻 鄴侯 三万轴。”亦作“ 露纂雪钞 ”。 郑逸梅 《〈陈瘦愚编年词选〉序》:“露纂雪钞,累累成帙。”
词语解释:完了那纂
做完那些事情
词语解释:汇纂
类集编纂
词语解释:杂纂  拼音:zá zuǎn
(1).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政略〉序例》:“是乃摘比之类书,词人之杂纂。”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序》
(2).汇集和编纂。 郭沫若 《〈管子集校〉校毕书后》:“纂録既出自数人之手,期日之相悬復在二十年以上,杂纂成书,选择与裁断之标準不一。”
词语解释:梳纂  拼音:shū zuǎn
梳发髻。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这位嫂子打扮得很漂亮……早起梳纂很费了点功夫,刷上小半缸刨花水--把一根根头发都结成了一块饼。”
词语解释:抄纂  拼音:chāo zuǎn
抄录编纂。 郭沫若 《〈管子集校〉叙录一》:“二书均已失传。然 杜佑 《指略》既係‘抄《管子》书’而成,则 丁度 《要略》殆亦出于抄纂耳。”
词语解释:改纂  拼音:gǎi zuǎn
改写。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 陆文裕 在翰林时,充经筵日讲官,一日讲罢,面奏曰:‘今日讲章非臣原撰,乃经阁臣改纂者。’”
词语解释:排纂  拼音:pái zuǎn
编撰,编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方伯公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 清 谭献 《〈唐诗录〉序》:“举三百年之遗文,离为八集,都为一编。排纂未竟,旋以图南;悠悠五载,復事发正,録成定本。”
词语解释:御纂  拼音:yù zuǎn
谓皇帝诏命编纂。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叙》:“凡御纂羣经,皆采 汉 宋 先儒之説,参攷异同,务求至当,远绍千载之薪传,为万世不刊之鉅典焉。”
词语解释:拾纂  拼音:shí zuǎn
收拾编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三代之书,经 秦 殆尽。 汉武帝 、 河间王 ,始重儒术,於灰烬之餘,拾纂亡散,篇卷仅而復存。”
词语解释:嗣纂  拼音:sì zuǎn
继承。《陈书·世祖纪》:“朕以寡昧,嗣纂洪业。”《陈书·宣帝纪》:“朕嗣纂鸿基,思弘经略。”
词语解释:编纂  拼音:biān zuǎn
(1).犹编辑。编写纂集。 唐 白居易 《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於文章刀笔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其枢密院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至月终送史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遇罕见罕闻之事,必以小纸録出之。积岁餘,得千有餘事,不忍焚弃,编纂成书。”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编纂的书,不叫《四库备要》,叫《四库全书》。”
(2).用以称编纂职务。 曹亚伯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己酉, 张君 在 上海 广学会任编纂,兼办《大同报》。”